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资源》2012,(3):35-35
近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召开第16次部长办公会,审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会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原则、目标、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公众参与、土地权属调整、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会议认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符合国土资源行业标准要求,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将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会议审议通过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合理进行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以横断山系纵谷区景洪市为例,依据频度统计法和区域特点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Arc GIS 10.7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分为非常适宜、比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依次占居民点总面积的6.14...  相似文献   

3.
借助生态位理论,利用地形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以及生态条件等17个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秦岭局部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人工神经元网络(ANN)、随机森林模型(RF)以及最大熵模型(MaxEnt),分别对商洛市商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最后以AU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权重集成4个模型的模拟结果,定量评价商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表明:商州区最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18.3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7%,说明该区适宜建设用地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少;低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297.7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6%,可以适度进行开发。生态位模型为秦岭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也可为当前区域建设用地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熵组合权重属性识别模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吴开亚  金菊良 《地理科学》2008,28(6):754-758
为合理地确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权重,提出把指标的权重结构分为反映评价指标不同属性对生态安全等级的影响程度的主观权重,和反映各区域评价指标样本值差异信息对生态安全等级的影响程度的客观权重,可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这些权重,再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把它们综合为组合权重;为体现单指标评价过程中的评价作用,提出用属性识别模型进行单指标评价的新思路;对组合权重值和单指标评价值进行相乘并累加,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熵组合权重属性识别模型(AR-CWE)。结果说明:用AR-CWE既可利用指标中的专家主观经验信息,又可挖掘各区域评价指标样本值的客观差异信息,权重信息利用全面,评价结果合理,方法通用,在安全系统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5类11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GIS技术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耕地不适宜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63%,主要分布在山区;建设用地高度适宜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2%,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耕地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通过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和基于TM数据提取的土地利用现状发现:现有耕地的适宜性以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类型为主,不适宜区域占耕地总面积的10.56%,主要分布在衡南县东部和西部以及衡阳县南部区域;现有建设用地整体适宜性较高,且分布集中,主要位于衡阳市区.据此提出衡阳盆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山地不仅适宜观光、休闲、度假和疗养,还便于开展丰富的休闲类运动和娱乐项目。通过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气候舒适度、度假旅游资源、度假环境条件和区域发展条件4个方面构建山地休闲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伊犁地区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准则层的4项指标按照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为气候适宜度、度假环境条件、度假资源条件和区域发展条件。(2)伊犁地区休闲度假旅游适宜度得分为4.016 6,属于"非常适宜"级别。研究揭示了影响山地休闲度假旅游适宜性的因素及相应的权重,研究结论不仅为山地休闲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也为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须达到哪些标准?建设过程中公众如何参与?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海岛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旅游资源系统田野调查成果为基础,运用李悦铮等建立的海岛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南海岛屿实际情况,对西沙群岛海岛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在总目标层、评价综合层、评价项目层和评价因子层4个评价层次选取58项指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量化;用准主成分分析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并通过制定评分等级标准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西沙群岛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总目标层指标得分为3.088分,表明西沙群岛海岛旅游资源整体评价为中等。同时显示,西沙群岛海岛旅游资源之资源条件好、区域条件中等、区位特征条件差;其自然资源条件良好,热带海岛特征突出;其环境条件制约明显;西沙群岛旅游资源优势和劣势并存,且都很突出。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空间规划的需求,从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制度政策3个要素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禁止性指标和限制性指标。禁止性指标对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一票否决",限制性指标以分值(0~100,分数越高,表示越适宜)和权重对适宜性进行限制。以湖南省汨罗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汨罗市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汨罗市总面积的20. 8%,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地面积占汨罗市总面积的42. 67%。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极限剩余潜力为13 327. 28 hm~2,可供耕地开发的储备土地资源为1 060. 44 hm~2。  相似文献   

10.
程炯  陈维高 《福建地理》2000,15(4):10-13
基于马坪镇的基本情况和耕地利用现状,桉丘陵山区人均半亩(333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和建设标准,对马坪镇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体建设规模和不同工程设施建设及其资金做了初步估计,并提出了相应的筹资和管理措施,以期为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承接地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各个县区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评价模型进行适宜度和优势度评价。结果显示,在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80个县区中,有14个县区为最优产业承接地,另有22个县区适宜承接产业转移,这些地区不仅资源环境条件优越,还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其中粤西地区是优选产业承接地最集中的地区;粤东则是另一集中地,尤其是汕头市,该市除海岛县——南澳外,其余县区均列为优选产业承接地;粤北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是三大区域中优选产业承接地比例最低的区域,今后的发展仍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土右旗计划实施十二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为做好十二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1月7日,旗国土资源局在网上发布公告,公开招标确定土右旗2015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勘测设计单位。为保证项目勘察设计的质量,要求投标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投标人必须是经工商、事业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核准的独立企、事业法人;勘测单位必须具有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生存空间的紧缺导致大量人口不得不生活于山区,同时为了克服山区相对较差的交通条件,人口又多聚集在公路沿线。山区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且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故而针对山区公路沿线开展地质、生态、社会环境的全方位调查与评价,对于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范例:1)从地质、生态、社会发展三方面选取了共计18个指标,进行地质、生态、社会环境评价;2)基于GIS平台和一系列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并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到地质、生态、社会环境三方面的评价分区结果;3)结合评价结果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分区,并从耕地资源和建设用地两方面对研究区进行了人口承载容量分析。所得成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符,对山区公路沿线区域发展规划有显著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冬梅 《西部资源》2015,(2):172-173
本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归纳、总结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尼系数在人居环境气候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适宜度评价是进行科学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依据之一.在目前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研究中,缺乏对气候要素时间分布均匀度的研究.文中尝试借鉴经济学中用于评价社会财富分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实现人居环境气候各要素时间分布均匀度的量化评价,结合人居环境气候要素的平均状态与权重,建立了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昆明市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的评价实例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说明了评价模型的客观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防灾适宜度多准则评价(MCE)是土地利用防灾规划的关键。根据唐山市地质灾害资料,建立基于距离的防灾适宜度评价准则并量化评价指标。依据决策风险指标计算次序权重,应用层次分析程序(AHP)构建比较矩阵并计算准则权重,分析基于GIS的OWA方法、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的决策风险,确定唐山市土地利用防灾评价策略。基于决策风险和指标补偿原则计算次序权重、准则权重和一致性比率,得到唐山市土地利用防灾适宜度评价结果,据此提出唐山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延安市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延安市作为研究区,以丘陵沟壑区沟道为基本单元,分析沟道土地整治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从沟道自然条件、用地现状和整治迫切度3个方面,构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采用熵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计算了延安市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分值.根据评价结果,将土地适宜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析了各适宜等级沟道土地开发利用状况及其适宜性特征,提出了有效推进沟道土地整治、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发展有时会给目的地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诊断其整体发展水平,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 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 来分析区域旅游生态系统的安全状态。从旅游生态环境压力、旅游生态环境质量和 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及建设能力3 个方面来考虑,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构建层次 结构模型, 和23 个指标。经过对评价指标不安全指数值的计算和标准值的确定以及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再利用各 指标的不安全度公式和总体生态系统不安全度公式计算出旅游生态系统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并讨论了甄别各因子 对生态系统的限制程度的方法, 对区域旅游发展的生态系统安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旅游发展有时会给目的地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诊断其整体发展水平,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来分析区域旅游生态系统的安全状态.从旅游生态环境压力、旅游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及建设能力3个方面来考虑,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23个指标.经过对评价指标不安全指数值的计算和标准值的确定以及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再利用各指标的不安全度公式和总体生态系统不安全度公式计算出旅游生态系统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并讨论了甄别各因子对生态系统的限制程度的方法,对区域旅游发展的生态系统安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BIO-NORM与EO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域,利用专家经验法(expert opinion,EO)和新建的Bio-Norm法,分别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函数,对研究区水田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两种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EO法时不同专家组选取的参评指标不尽相同,评价结果具有不稳定性。Bio-Norm法得出的指标权重及确定的隶属度函数临界值,比起EO法更能反映水稻生长的实际要求;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与水稻产量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高于EO法,且IFI值与水稻产量各等级区域分布特征更吻合。采用Bio-Norm法评价耕地质量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