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全天候、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运载工具导航、资源勘察等多种学科。随之对GPS的检定工作也更加具体化、系统化。结合实践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东南极格罗夫山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中国南极野外考察队提供DEM卫星影像图,在2002/2003年南极度夏期间,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的大地测量工作者,在东南极Grove山地区,进行了地面控制测量。在覆盖面积达8000km~2的2000多米高的内陆冰盖高原区,在直升机和雪地车的支持下,利用Trim- ble4000ssi GPS接收机,与中山站GPS跟踪站联测,测量了7个GPS控制点,并埋设了永久性测量标志。数据处理采用GAMIT/GLOBK软件解算,获得了较好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该地区制图所需。  相似文献   

3.
利用前60阶GRACE重力卫星时变重力场资料和"去相关"、高斯滤波方法解算了中国区域内72个月(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地表负荷形变。为验证GRACE解算结果的可靠性,将解算结果与区域内27个GPS台站实际观测的形变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度验证表明:1)利用GRACE反演地表负荷形变量是可行的,52%的GPS台站与GRACE估计的相关系数r30%,55%的GRACE解算结果RMSE6mm;2)在中国区域内南部地区的形变反演效果优于北部地区,这可能是由于降水充沛的南部区域的水储量变化比北部大。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生产单位选购了不同品牌的GPS接收机,在不同品牌接收机联合作业时,如何选择平差软件困扰着技术人员。为帮助工程人员应对日常GPS测量数据平差处理和选择相应处理软件,本文作者通过介绍GPS测量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然后利用具体工程案例,对比分析了4种GPS平差软件(包括两款国内软件和两款国外软件)在软件性能、数学模型、基线处理和网平差结果方面的优劣。经对比,国产GPS平差软件更能符合我国相应测量规范的格式要求。应对不同等级控制网,在短基线处理时,各种GPS平差软件处理结果均能达到相应精度要求;在中长基线处理时,Pinnacle和HDS2003的误差模型和改正模型较多,解算精度较高,而Solution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但在基线处理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杨娇  史岚  王茜雯  何其全 《热带地理》2020,40(1):137-144
针对地基GPS反演水汽空间不连续以及MODIS近红外水汽产品精度不足的问题,利用2010年香港地区地基GPS水汽数据和MODIS近红外水汽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基GPS订正MODIS水汽产品继而得到高精度空间连续分布可降水汽的方法。通过比较3种干延迟模型,选取最适合香港地区的Hopfield模型并利用高精度软件GAMIT解算GPS水汽,建立GPS水汽与MODIS水汽之间的线性模型,以实现对MODIS近红外水汽产品的逐月订正。结果表明,经过订正的MODIS水汽产品在各月的MRE、RMSE、PBIAS均有所改善,该方法能够有效融合地基GPS和MODIS的优点,可以得到连续区域的高精度水汽数据,这对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娜 《西部资源》2023,(1):41-44
基坑变形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安徽省蚌埠市某广场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对该项目实地开展基坑变形监测。商业地块边坡水平位移最大变形量为5.8 mm,最小变形量为2.0 mm,边坡沉降最大变形量为2.9 mm,最小变形量为0.5 mm,周边建筑物沉降最大变形量为3.0 mm,最小变形量为0.0 mm;住宅地块边坡水平位移最大变形量为4.5 mm,最小变形量为1.0 mm,边坡沉降最大变形量为2.6 mm,最小变形量为0.9 mm,周边建筑物沉降最大变形量为2.9 mm,最小变形量为0.0 mm。周边道路沉降最大变形量为4.1 mm,最小变形量为2.1 mm。根据监测结果,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西二号露天煤矿排土场基底工程地质条件为例,利用FLAC3D数值模型着重分析了基底岩土体性质对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影响和排弃物本身及排土场基底变形破坏的失稳机制,其结论有助于指导此类排土场边坡应急防治工程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解算GPS坐标系和国家坐标系间的转换参数,传统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和高斯约化相结合,通过解算由误差方程组推导出的法方程组,间接求出结果。该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精度不高;二是“病态”矩阵带来的不稳定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镜像变换相结合的方式直接解算误差方程组,不需解算法方程组,不但提高了解算精度,而且避免了“病态”法方程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各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的陆续开展,依照设计在矿山危岩体清除等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地形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山体表面受施工影响受到破坏,在使用全站仪测量前需要重新使用GPS测设控制点,整个测量过程烦琐。本文介绍一种全站仪免后视定向就能准确测量未知点位坐标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相比常规方法更为简便快捷,且对GPS的依赖大大降低,在类似的施工环境中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极区是研究各种高空大气物理现象和日地关系的理想场所,通过GPS获取的电离层TEC信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大范围等优势,所以利用GPS研究极区电离层有重要意义。本文所设计的极区电离层信息监测和发布系统,包含数据回传、数据处理、数据发布三个部分。数据回传包括卫星网络回传和格式转换。数据处理是利用每天回传的GPS双频数据,解算单站VTEC,解决了硬件延迟的求解问题,并用二次建模获得测站上空的VTEC,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给出电离层TEC的大小及变化规律。数据发布是通过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实时的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11.
南极内陆冰盖表面的特征与冰盖表面年际降雪量、冰盖表面风速有关,冰盖表面地貌特征主要包括雪面粗糙度、雪层软硬度,这些特征对内陆车队行进过程中的设备运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中提出了车载自动化监测冰盖雪面特征的方法,并进行了监测系统的设计与数据分析;该系统包括以雪地车颠簸幅度代表的雪面凹凸程度(即雪面粗糙度),以GPS模块监测车辆行进距离,以激光测距监测雪地车车辙深度来表征雪面软硬度。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时监测软件平台,实现了冰盖表面地貌特征的监测;该系统分别于2012年11月和2014年11月在中国第29次南极和31次南极考察中进行了监测应用,通过对以上监测数据的分析,初步给出了中山站至昆仑站沿途的冰盖表面粗糙度及雪面软硬度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GPS技术监测南极半岛地区形变的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南极 GPS国际联测”已经进行了 6期观测。我们选取了位于西南极乔治王岛地区的 7个 GPS站 ,并加入 2个 IGS站 ,分别对 1 995、1 996、1 998年的同期 (GPS年积日 0 2 0 - 0 4 0 )观测数据进行了基线处理 ,相对精度可达 1 0 - 8- 1 0 - 9。并对 GAMIT软件解算得到的松弛解和强约束解分别进行了网平差处理 ,结果证明该地区比较稳定 ,总体上有 1 0 mm/a左右向西南方向的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13.
GNSS 可提供全天候的实时高精度定位结果,是形变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卫星信号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如建筑物、人群等遮挡的影响,而相当数量的基础设施修建于山谷、城市建筑群、车流密集等区域。文章研究在遮挡环境下卫星定位应用于形变监测领域的可行性问题。因中国北斗系统在星座布设上与GPS 不同,采用GEO、IGSO 及MEO 三种不同轨道类型形成高轨卫星与中轨卫星的结合,不同的轨道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以广州大桥为例,通过对北斗/GPS 集成高精度定位的研究,并针对北斗卫星的不同轨道类型,利用GEO、IGSO 及MEO 之间的不同组合进行定位,分析其在形变监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北斗/GPS 集成高精度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能够满足形变监测的需求;同时,北斗/GPS 集成定位可增加可视卫星数,改善卫星的几何分布,而北斗系统的高轨卫星高度角较高,特别是GEO 和IGSO 两种高轨卫星的组合仍能达到1 cm 的定位精度,大大提高了山谷、高边坡、城市峡谷等遮挡较为严重区域中卫星高精度定位的可行性,有利于形成全天候自动化实时高精度的形变监测与灾害监测安全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它被称之为由"单点测量"到"面测量"进化的革命性技术突破。本文中,笔者归纳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流程,基于此,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DEM模型的方法,着重讨论了外业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点云数据匹配、数据绝对定位及拼接等。试验结果初步说明了,该技术较为适合大变形边坡监测,能够为边坡灾害提供真实、客观、有效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工程建设项目增多,基坑规模和开发深度增加。深基坑安全问题成为业界的焦点问题。在开挖深基坑过程中,如何了解和掌握深基坑变形情况,对安全性做出准确评价。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深基坑监测过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相较于其他传统监测方法,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具有非常高的精度,不受天气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复杂的深基坑监测,因此得到了普遍应用。为此,本文结合实践,对当前基坑工程施工中,阐述自动化检测系统相关内容,以实例分析探讨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基坑工程的应用,希望能为基坑工程监测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GPS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天文  吴琳  李家权 《山地学报》2004,22(6):713-718
探讨了应用GPS技术进行滑坡监测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向阳技校滑坡的实际监测资料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证。并通过对几年来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滑坡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和对该地区地表以及位于滑坡体上的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滑坡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和监测数据对滑坡进行了预报,从而对该地区的防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GPS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PS进行地面沉降监测能够解决传统测量方法工作量大、周期长的问题。该文结合实例,论述了GPS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GPS测量方法的优点和误差,提出了GPS测量地面沉降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水库蓄水过程中库岸边坡的变形特征,以雅砻江某水电站库岸边坡为例,充分利用第一手监测资料进行变形分析,另外再结合Geo-Studio程序(Slope/W和Seep/W耦合)对边坡地下水渗流情况及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库水位上升初期,库水向坡体由表及里、由前缘向后缘入渗,坡体变形滞后于库水位变化;随着库水位快速上升,库水来不及入渗到坡体内部,故先是库水对坡脚的压重起主要作用,坡体稳定性增大,后期库水入渗到坡体后,库水对岸坡岩土体力学参数弱化起主要作用,稳定性降低;在整个蓄水过程中,坡体变形以蠕变为主。结合数值模拟和变形分析可知,蓄水会导致研究区稳定性降低,但该变化在允许变形范围内,边坡最终仍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滑坡是斜坡体物质变形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形成并发生的,因此通过滑坡体的变形监测,能揭示和预测坡体的变形趋势,且监测的数据精度越高,对滑坡的预测和趋势分析准确度越高.目前对滑坡体的地表变形监测手段很多,但大多数监测数据的精度都不尽如人意,因此监测仪器以及手段的选择至关重要.GPS对静止物体的空间相对定位精度已非常高,本研究正是基于GPS观测数据高精度的特点,借助其对滑坡进行监测,从而分析滑坡的变形特征以及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北极冰川首期GPS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7月至8月,中国北极黄河站第二次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针对黄河站附近首次队踏勘选定的两条典型冰川(AustreLov啨nbreen和Pedersenbreen),开展了以监测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利用差分GPS进行北极冰川运动监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初步处理了首期GPS监测的数据,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针对北极冰川特殊的地理环境,探讨了在北极冰川上进行GPS测量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