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黄铁矿资源丰富,按元素和矿物组合的不同,其矿床类型可分为:黄铁矿矿床;黄铁矿型铜矿床;含锌、铜黄铁矿型矿床;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含钨黄铁矿型铜矿床;含锡黄铁矿型矿床;含金黄铁矿型矿床。最主要的成因类型是海底喷气沉积矿床,它广泛分布于不同时期的造山带及早前寒武纪克拉通。黄铁矿形成的构造环境可分为5种,即:边缘浅海或优地槽环境;上叠的断裂坳陷带;洋中脊;岛弧地带;陆相火山盆地。  相似文献   

2.
恰夏─铁米尔特多金属矿田已发现黄铁矿型铜矿床、黄铁矿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和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床三种矿化类型,组成矿田的矿床系列。早泥盆世第一次火山活动于近火山口附近形成与喷气热液有关的恰夏黄铁矿型铜矿床;于火山洼地中形成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米尔特黄铁矿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褶皱期于构造破碎带中形成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化.区内三种矿床(化)类型具有较大远景.  相似文献   

3.
贵池铜山铜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山铜矿床矿化类型可划分为层状含铜黄铁矿型,含铜角砾岩型,含铜夕卡岩型和含铜班岩型,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浆岩及构造,其中层间断裂与接触带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铅,硫,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温度研究表明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矿床成因为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薄海军  申俊峰  董国臣  张翔  韦少港 《地质通报》2014,33(12):1878-1889
根据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对全国177个铜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重砂矿物对于铜矿床成因类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不同成因类型铜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不同,尤其是岩浆型、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铜矿床均具有特征自然重砂指示矿物。除了铜矿物、铅锌矿物、黄铁矿、白钨矿等各类型铜矿床共有自然重砂矿物外,铬铁矿、镍黄铁矿、辉石、橄榄石等为岩浆型铜矿床的特征指示矿物,自然金、辉钼矿、磷灰石、磷钇矿等可以指示斑岩型铜矿床;锆石、锡石和石榴子石是矽卡岩型铜矿床的特征指示矿物;火山岩型铜矿床则以雄黄、雌黄作为特征指示矿物。这些研究对于建立不同成因类型铜矿的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昆仑式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及成矿地质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西昆仑奥依塔克-恰尔隆拗陷带内阿克塔什-萨落依成矿带发现多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这些矿床产在石炭系双峰式火山岩系之内,沿着下石炭统基性火山岩和上石炭统酸性火山岩两个层位产出,分别以玄武岩和流纹岩为容矿主岩,可以明显地分成基性火山岩型和酸性火山岩型两种类型。矿石主成矿元素均以铜为主,含少量的锌,几乎不含铅,矿床类型属于铜型。这些基性火山岩型和酸性火山岩型矿床被统称为昆仑式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根据矿床产出地质环境、双峰式火山岩系、沉积建造以及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昆仑式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最可能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弧后拉张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四川黑牛洞铜矿床磁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黑牛洞铜矿床是近年来国内发现的富铜矿床之一.磁黄铁矿是该矿床中含量最高的金属矿物,且与该矿床最重要的矿石矿物黄铜矿共生.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为揭示黑牛洞铜矿床的成因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文运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矿相显微镜观测等方法,对黑牛洞不同产状磁黄铁矿进行了形貌、化学组成和结构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矿石类型的磁黄铁矿均为六方晶系,其Fe原子含量的百分比变化范围是42.43%~45.58%.在Fe-S相图中,黑牛洞矿床的磁黄铁矿位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共生相区.据研究,黑牛洞矿床中磁黄铁矿的成分、结构和矿物组合中罕见黄铁矿等信息寓示磁黄铁矿的峰期变质温度高于450℃.该矿床中磁黄铁矿至少有两种成因,即主要从流体中沉淀并受变质的磁黄铁矿和少量由黄铁矿变质脱硫而成的磁黄铁矿.黑牛洞矿床矿体和蚀变围岩中石墨广泛发育表明,变质过程处于强还原环境,而还原环境中S在流体中的溶解度较小且易于沉淀.矿床中黑色电气石的普遍产出表明中高温热液存在.这与磁黄铁矿的标型特征相对应.中高温流体存在、强还原环境和碳质的催化作用等为黄铁矿变质形成磁黄铁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黑牛洞铜矿床铜元素在韧性剪切带形成的有利客矿空间中沉淀、再富集提供了必要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铁米尔特--恰夏--萨热阔布多金属金矿田已发现铁米尔特铜铅锌矿床、恰夏铜矿床、萨热阔布金矿床,组成了矿田的矿床系列。早泥盆世火山活动于近火山口附近形成了与火山喷气热液有关的恰夏黄铁矿型铜矿床;于火山洼地中形成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米尔特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褶皱期构造破碎带中形成构造蚀变岩型萨热阔布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多接收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实现了对Cu同位素组成(δ65Cu)的精确测定,推动了Cu同位素在矿床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在收集铜同位素近年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不同铜矿床类型(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热液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等)以及主要矿物(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等)的Cu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铜矿床和矿物Cu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黄铜矿、斑铜矿、铜蓝、硫砷铜矿、硅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辉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斑岩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中的黄铁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铜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均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土屋特大型斑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对比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土屋特大型斑岩铜矿位于东天山吐鲁番-哈密陆块南部边缘岛弧环境中。多期岩浆活动和矿化是铜金属超常堆集的主要因素。海底火山活动和热泉沸腾逸散造就了铜金属的预富集(矿源层),闪长玢岩和斜长花岗斑岩的侵位和叠加矿化使铜金属进一步富化和最终成矿,以细碧角斑质为主的火山岩喷发于潮坪-滨海环境,闪长玢岩、斜长花岗斑岩形成于较强的氧化环境;强还原示踪矿物黄铁矿含量较少。矿石的低品位、矿石的结构构造、蚀变特征以及矿石建造具典型斑岩矿床特征;矿石高品位、矿床形成较低温度及大量硅化蚀变又表现为某些热液矿床特征(次火山岩热液)。典型斑岩铜矿床、次火山热液矿床、土屋铜矿床对比,土屋铜矿床矿床类型仍不失为斑岩型铜矿,并具有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中——大型金、铜矿床的基本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新疆北部10多个中-大型金、铜矿床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其含矿建造及其岩石化学成分,将这些中-大型金、铜矿床概括为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金矿系列、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系列、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系列、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系列、与夕卡岩有关的铜(钼)矿床系列等5个成矿系列类型、并指出本区金、铜矿床存在“一代,双峰”和“集中成矿,分片富集”的时空分布特点;在探讨有关典型矿床的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本区中-大型金、铜矿床具有明显的多成矿物质来源和多成矿阶段等基本特性;最后建立了本区中-大型金、铜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03-107
桦树沟铜矿是镜铁山矿区与铁矿共生的铁铜矿床,其产出受后期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滑动带共同控制。主要矿石类型有含铁碧玉岩型和蚀变千枚岩型。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矿床形成于近陆地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来自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矿床成因属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2.
海相火山-沉积建造铁铜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浦生  邬介人 《地球学报》1996,17(Z1):50-56
铁-铜型矿床产出的时代从元古宙到新生代均有,与其有关的火山岩大多数为中基性与中酸性或偏碱性岩石。作者以镜的山桦树沟、陇山陈家庙和陕西铜厂不同时代的铁-铜矿床为例,概述了该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环境并着重探了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认为该类型矿床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喷气-沉积型矿床,同时指出柳沟峡地区及其以西(东缰地区)铁-铜型铜矿化带的发现,是进一步寻找铁-铜-金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3.
斑岩铜矿是指与具斑状结构的中酸性侵入岩伴生,蚀变与矿化受流体、构造控制且分带明显,矿石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低品位、大储量的铜矿床,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大地构造背景对斑岩铜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经典的斑岩铜矿主要产于岛弧、陆缘弧环境。然而,近年来国内矿床学家发现,国内形成于大陆环境的斑岩铜矿与大洋板块俯冲、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斑岩铜矿还可产于碰撞造山带,甚至是在陆内环境。相比之下,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岩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与共性。综述了目前斑岩铜矿研究内容中的关于构造背景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几个重要进展,对比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的含矿岩浆、蚀变矿化、成矿流体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以期对斑岩型矿床的成因与找矿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是建立在全球超大型.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丰富研究成果和勘查经验基础上,凝炼不同矿床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来作为斑岩型铜矿床普适性标志和区分标准,探寻矿床特征与勘查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大程度结合科研成果,优选科学的勘查方案并给出评价依据,构建以地质事实→成矿机制研究→勘查方法应用“三位一体”的勘查标识体系。该体系架构分为矿床地质、矿床成因机制和勘查方法三个部分。建立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将有利于增进对斑岩型铜矿床的有效勘查。本文以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西藏驱龙斑岩型铜.钼矿床、环太平洋东段成矿域的智利ElTeniente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中亚成矿域东部的蒙古Oyu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三个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为例,重点对比勘查标识体系中矿床地质和致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归纳提炼不同矿床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对构建斑岩型铜矿(床)勘查标识体系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产于不同构造环境下的三个斑岩型铜矿床中均发育钾化带、青磐岩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铜矿化在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中均有发育,钼矿化更倾向于在含水蚀变如绢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蚀变部位,金矿化赋存于钾化带发育部位;矿化中心向矿区外围硫化物具有斑铜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的分布规律,铜矿化和钼矿化相叠加,但高品位的铜钼矿体相分离。驱龙矿床未发育ElTeniente矿床和OyuTolgoi矿床共有的(高级)泥化蚀变,可能与其形成环境或剥蚀有关。在地球化学数据收集中,为了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提出筛选方法和程序。岩石地化数据结果显示:致矿斑岩体主要由30%~50%斜长石斑晶和60%左右基质(石英、钾长石)组成,均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埃达克质岩石,具有相似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是致矿岩体的硅碱成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r-Nd同位素表现出与产出环境一致的变化规律,Sr/Y-Y图解显示ElTeniente矿床较驱龙矿床和OyuTolgoi矿床的致矿岩体表现出更典型埃达克岩特征。总之,斑岩型铜矿勘查标识体系的提出和以三个矿床为例的初步探讨为下一步构建该勘查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石磊  周涛发  范裕  张一帆  阎磊  梁贤 《岩石学报》2023,(4):1144-1156
钴是中国极度短缺的关键矿产资源,我国矿床中报道的钴资源量大部分以伴生形式产出,因此估算伴生钴资源量及评价其综合利用前景十分必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铁矿床、铜矿床及硫铁矿床中普遍伴生钴,但不同类型矿床中钴资源特征及差异、钴资源量及可利用性评价等研究尚未开展。目前大部分矿山伴生钴综合利用水平较低,钴资源浪费严重。本文通过全面收集整理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相关研究资料,系统总结了成矿带不同类型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阐明钴在各类矿床中的富集特征,并估算了伴生钴资源量,评价了伴生钴的可利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铁矿床和硫铁矿床中主要载钴矿物为黄铁矿,少量为磁黄铁矿、磁铁矿等;铜矿床中载钴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少量为磁黄铁矿、斑铜矿等;独立钴矿物在各类矿床中均有报道,主要有辉砷钴矿、硫铜钴矿、铁硫砷钴矿、硫镍钴矿、辉钴矿、斜方砷钴矿等。钴在铁、铜和硫铁矿床中发生了不同程度富集,其中矽卡岩型铁矿床中钴较为富集,总体达到了伴生钴边界品位;矽卡岩型铜矿床中的钴多数接近或达到伴生钴边界品位,少数未达到伴生钴边界品位;玢岩型铁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矽卡岩型和玢岩型硫铁矿床中钴的富集程度低,普遍未达...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阿舍勒铜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矿床成因意义任秉琛(地质矿产部西安矿产地质研究所,西安710054)关键词黄铁矿标型,矿床成因意义,新疆阿舍勒铜矿属海底喷气火山成因含铜黄铁矿型矿床,黄铁矿是其中分布广、数量大的矿石矿物。1黄铁矿形态标型多数情况下为他形...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15,(4):513-516
岗讲铜矿地处西藏尼木县,经过系统钻孔施工表明矿床规模大,主要有用组分为Cu、Mo。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矿区蚀变广泛,蚀变矿物种类多,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有钾硅化、黄铁矿化。按氧化蚀变可分为Ⅲ带又Ⅴ个亚带。根据经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初步判断含矿斑岩来源下地壳,含矿斑状二长花岗岩含有F等挥发组分。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13-516
岗讲铜矿地处西藏尼木县,经过系统钻孔施工表明矿床规模大,主要有用组分为Cu、Mo。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矿区蚀变广泛,蚀变矿物种类多,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有钾硅化、黄铁矿化。按氧化蚀变可分为Ⅲ带又Ⅴ个亚带。根据经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初步判断含矿斑岩来源下地壳,含矿斑状二长花岗岩含有F等挥发组分。  相似文献   

19.
陕西铜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齐文  侯满堂 《西北地质》2005,38(3):29-40
通过对陕西铜矿成果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铜矿的研究总结,划分出8类铜矿成因类型,其中重要的类型为海相火山气液型、接触交代型、受变质型;划分出与铜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有9个.其中主要与铜矿床(点)有关的成矿系列为、与元古代中-酸性岩有关的铁铜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印支期与中性-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铁铜金钨萤石矿床成矿系列,与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前寒武系变质火山岩中的铜锌黄铁矿床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沉积-热液改造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划分出与铜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5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9条,主要铜找矿区(带)(相当于Ⅴ级)有14条,其中铜重点找矿区(带)有:勉县七里沟-宁强巩家河铁铜成矿带,铜峪-西骆峪铜锌成矿带,蟒岭-牧护关燕山期铁铜钼钨铅锌萤石成矿带、小河口-园子街铁铜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20.
西藏尼木县白容斑岩型铜钼矿床特征及成矿期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尼木县白容铜矿产于冈底斯山喜山期斑岩带中部,矿化主要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斑岩和英安斑岩中,为近年来发现并勘探的中型铜矿床。通过矿区含矿岩体的岩相学和矿床特征研究,划分出不同岩相的岩体侵入顺序为黑云二长花岗斑岩→英安斑岩→花岗斑岩,为多期形成的复式岩体。成矿期次可划分出岩浆期、热液期、表生期。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的平均值为0.15‰,非常接近于零,具有幔源硫的特点。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碰撞造山晚期形成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床特征的描述以及成矿期次的划分,对进一步找矿和勘查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