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小波变换对GOES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系列卫星(GOES 10/11) 1999年3月至2010年12月和风云2号系列卫星(FY 2C/2D) 2004年10月至2012年5月记录的2 MeV高能电子通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GOES卫星观测到的高能电子通量存在明显的13.9 d、 27.7 d、 187.0 d和342.9 d周期, FY卫星观测到的高能电子通量存在明显的13.9 d、27.7 d、222.3 d和374.0 d周期,在某些年份GOES和FY卫星均存在9 d的周期,与地磁Dst (赤道环电流指数)、 AE (极光电射流指数)指数周期高度相似.将高能电子通量和Dst、AE指数进行交叉小波分析,并利用该算法的多分辨率特点以及时域、频域局部化分析方法,将数据按不同频率进行分解,从低频系数重构图像和交叉小波谱图可以清楚看出高能电子通量和地磁指数的关系.基于FY和GOES卫星高能电子通量良好的相关性,对多卫星高能电子通量变化短周期相同、中长周期不同进一步研究,对比发现不同地磁扰动引起的GOES和FY卫星高能电子通量变化存在各向异性,小磁暴也可以对高能电子通量造成和强磁暴一样的效果,并且某些时候存在地方时一致的24 h周期.这一结果表明对地磁宁静期高能电子研究至关重要,同时对理解太阳活动,预报高能电子能谱和预警深层充电事件以及验证预测磁暴、亚暴等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Swift卫星的快速定位和Fermi卫星的宽、高能段观测,使得伽马暴的观测可以全波段进行.通过Swift的观测可以对伽马暴现象的本质有进一步的理解,而Fermi卫星提供了一些暴高能光子的辐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暴的辐射机制和伽马暴以及它的余辉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介绍了Swift和Fermi卫星发射后一些伽马暴的观测和理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钱德拉X射线卫星已经探测到银河系的中心黑洞。对人马座A做了两个星期(164小时)的观测,并记录了它每天的变化。 伴随十几次高能爆发,天文学家探测到将近1光年长的暗弱的X射线喷流和温度为2000万度的波瓣。这些高能现象看来与  相似文献   

4.
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高能暴谱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Small Explorer for Solar Eruptions,简称SMESE)是中国法国合作小卫星.SMESE计划在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2011年)发射上天,同时观测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瞄准当代科学的前沿课题,同时兼顾空间天气学的应用需要.高能暴谱仪(High Energy Burst Spectrometer,简称HEBS)是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上3大主要载荷之一,采用世界最新高能量分辨LaBr3闪烁探测器,观测太阳10 keV-600 MeV的高能辐射.其能量分辨优于3.0%@662 keV,高于目前通用闪烁探测器的2倍以上,可望在耀斑和CMEs的能量释放,粒子加速,以及耀斑和CMEs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的新进展@卢方军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的新进展卢方军简要的回顾高能天体物理是以来自宇宙天体的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由于地球大气对X射线和γ射线的严重吸收,对天体高能辐射的观测只能在大气层以上进行。虽然对太阳的X射线观测起源于2...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回顾了SMM/GRS对耀斑伽玛射线的观测,并就耀斑伽玛射线的产生,伽玛射线发射的时间结构及解释,高能粒子的能谱及作用模型,高能辐射的方向性及粒子的加速机制,加速粒子的元素丰富度以及电子占优事件的性质等方面,简述了目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观测卫星, 主要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以及产生它们的磁场结构. ASO-S卫星的科学应用系统是科学卫星工程的6大系统之一, 它连接科学用户和卫星数据, 为将卫星的科学数据转化为科学成果提供保障. 科学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是连接软件与海量数据的枢纽, 为科学数据生产和用户服务及运行提供数据层的支撑. 介绍了科学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架构设计、数据库的选择以及数据库性能优化和表样例. 这里的数据库包括观测计划、工程参数、运维日志、科学数据、定标数据和特征事件识别等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的建设将为ASO-S卫星工程科学应用系统的顺利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也可以为未来其他科学卫星类似数据库的搭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袁强 《天文学报》2023,64(5):49-11
高能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是重大的前沿科学问题,回答该问题需要对宇宙线的能谱、各向异性以及各类高能天体电磁辐射进行精确观测.通过空间粒子探测器对宇宙线各成分能谱的直接测量是研究宇宙线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中国于2015年底发射并持续运行至今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以其大接受度、高能量分辨率等特点,在宇宙线直接探测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揭示出质子、氦核、硼碳和硼氧比例等宇宙线能谱的新结构,为理解宇宙线起源等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介绍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仪器设置、运行状况、科学成果及其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磁流体力学模拟的太阳高能粒子物理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高能粒子(SEP)事件是一类重要的空间天气灾害性事件,其数值预报研究在空间天气预报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SEP事件主要包括3种类型:与太阳耀斑爆发相关联的脉冲型事件,与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相关联的缓变型事件,以及同时具有缓变型和脉冲型事件特征的混合型事件。其中,缓变型SEP事件持续时间较长并且高能粒子强度较大,对这类事件的模拟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目前针对缓变型SEP事件的模拟工作业已发展了多个理论和数值模型。每个模型都对SEP加速和传播的复杂过程作了基本的假设,这些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部分重现观测到的SEP事件特征。而若要提高预报SEP事件的能力,则需要将描述三维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模型与描述高能粒子在行星际空间中的加速和传输的模型耦合起来,建立基于接近真实的SEP加速和传播的三维太阳风背景模拟及以激波参数为输入的SEP模型。主要回顾了缓变型SEP事件中粒子的加速和传输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可用于获取CME激波传播参数的磁流体力学太阳风模型研究现状;综述了缓变型SEP事件的激波一粒子模型(shock-and-particle model);最后对未来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负电子湮灭形成的511keV线谱是高能天体物理学光子能谱中的重要成分.本文通过Monte Carlo计算,研究了吸积双星系统(典型的如 CygX-3)中的正负电子湮灭过程.结果表明,一定物理环境下吸积双星系统可以发射较窄的正负电子湮灭线,它的流强和宽度依赖于双星系统发射的高能γ光子的强度大小,X射线晕的状态、尺度和温度分布以及吸积盘中电子的密度大小和分布.本文也讨论了现代的实验(如GRO卫星上的OSSE探测器)观测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2012年6月13日11时30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用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XL火箭从太平洋夸贾林环礁发射发射新一代高能天文卫星——“核区分光望远镜阵列”(NuSTAR),以此搜寻黑洞和近距离观察超新星爆炸过程。今年,俄罗斯、印度也将发射各自的高能天文卫星。  相似文献   

12.
耀斑Υ射线研究近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主要是得益于康普顿Υ射线天文台、GRANAT卫星和阳光卫星的新观测,以及对GRS/SMM资料的详细分析。简要概括了耀斑Υ射线观测和研究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进展,其中包括:超长时间Υ射线暴、边缘强2.223MeV事件、大于10MeV耀斑日面分布、Υ射线谱和连续谱、粒子的加速机制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一个太阳风暴及其行星际和地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柏翰  李川 《天文学报》2015,56(1):44-52
对一个爆发于2014年1月7日的太阳风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太阳活动的多波段遥感观测—来自于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以及太阳和日球天文台(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SOHO),分析了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的爆发过程.通过地球同步轨道环境业务卫星(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GOES)对高能质子以及日地L1点的元素高级成分探测器(Advanced Composition Explorer,ACE)对当地等离子体环境的就位观测,分析了伴随太阳风暴的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EP)事件和行星际CME(ICME)及其驱动的激波.通过地面磁场数据分析了该太阳风暴对地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耀斑脉冲相的开始时刻和CME在日面上的抛射在时序上一致.(2)高能质子主要源于CME驱动的激波加速,并非源于耀斑磁重联过程.质子的释放发生在CME传播到7.7个太阳半径的高度的时刻.(3)穿过近地空间的行星际激波鞘层的厚度和ICME本身的厚度分别为0.22 au和0.26 au.(4)行星际激波和ICME引起了多次地磁亚暴和极光,但没有产生明显的地磁暴.原因在于ICME没有包含一个规则的磁云结构或明显的南向磁场分量.  相似文献   

14.
太阳空间观测揭示出太阳的高能电子、高能质子发射以及γ射线爆发。证实了有关的太阳射电辐射理论、揭示出太阳耀斑中的核反应。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等离子体云的空间观测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认识到耀斑的热区和冷区。太阳和日球磁场观测发展了磁流体动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球卫星在资源、导航定位、授时、跟踪以及数据中继等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作用不断增强,传统的测距测速技术已无法满足对卫星定位精度的实际需求。由于VLBI技术具有高精度角分辨率的特点,人们尝试将其应用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针对卫星VLBI观测方面,首先介绍了卫星VLBI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与传统河外射电源VLBI观测的差异,然后介绍了中外学者应用VLBI技术进行地球卫星观测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成果,最后对以往近地卫星VLBI观测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讨论了目前以及将来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1.10~2.06 GHz、2.6~3.8 GHz、5.2~7.6 GHz从2000年~2005年同时在3个频段上观测到复杂型频谱事件(45C爆发:双峰或多峰结构,单频辐射流量小于500 sfu)158个,有139个事件对应高能事件,其中对应X级耀斑3个,对应M级耀斑86个,对应C级耀斑44个。36个爆发对应发生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事件,29个事件对应有II型爆发,20个事件对应IV型爆发。在76个事件中显示了丰富的毫秒级精细结构,有尖峰辐射(Spike)、鱼群结构(Fish)、斑马纹结构(Zebra)、纤维结构(Fiber)、漂移脉动结构(DPS)、准周期振荡(QPPS)、M型结构以及II、III型爆发等。举两例说明复杂爆发的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太阳空间观测揭示出太阳的高能电子,高能质子发射以及γ射线爆发。证实了有关的太阳射电辐射理论,揭示出太阳耀斑中的核反应。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等离子体云的空间观测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到耀斑的热区和冷区。在阳和日球磁场以观测发展了磁流体动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卫星提供的1963—1978年太阳风实验资料,将太阳风中的质子流作为极低能宇宙线,则能得到0.3—4kev的质子积分通量—动能曲线,使低能宇宙线的能谱向前推进了约三个数量级。所得的极低能宇宙线能谱亦呈幂律谱,即:J(>E)=A_sE~(-γ),具有双幂指数,约在1kev处发生转折,与低能太阳宇宙线能谱非常类似。 最近,卫星ISEE—3观测到46次与行星际激波相联系的高能暴粒子(ESP)事例,在能域35—53kev的各次质子峰值强度恰好绘于联结两能谱的虚线之中。这样,从太阳风、ESP、太阳高能粒子(SEP)到太阳低能宇宙线的能谱都被连接了起来,对于它们的起源,也能获得合理地很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19.
甚高能和超高能γ射线天文观测对于天体演化和宇宙线起源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1972年以来在10~(11)—10~(16)eV能区γ射线天文观测的主要结果和观测站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分析RXTE卫星PCA探测器对CygX-1的观测数据,得到了其处于高态及高低高转换时的X射线短时标爆发(Shot)结构。在所观测到的三种态中是不对称的,并且不同的状态中Shot的结构有明显差异。Shot前后沿可分别由双指数函数近似拟合。Shot中的快时变过程是由慢的上升前沿和快的下降后沿构成。在所观测态中Shot平均宽度约为0.11秒(FWHM),比低态时的宽度窄。同一状态中高能段的Shot宽度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