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第11号(国际编为13号)热带气旋于8月10日在西太平洋上生成后迅速发展为强台风,然后比较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8日移入我国东海后转向西北移动,于18日21时30分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后继续西北移,逐渐减弱为热带风暴.直至20日08时以前仍维持热带气旋性质。  相似文献   

2.
郭秀英  李少群 《气象》1987,13(12):34-37
一、概况 8607号强台风的初始扰动发生在13°N、162°E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并缓慢向偏西方向移动。7月1日发展成热带低压,4日02时,发展成台风,一直向WNW方向移动,5日08时加强成为强台风。7—8日发展得最强盛,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65m·s~(-1),中心最低气压为920hPa。9日  相似文献   

3.
概况 7501号强台风于今年1月23日08时在太平洋帛琉群岛附近生成。开始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向西和西西北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曾一度加强成强台风。后来,穿过棉兰老岛时,强度有些减弱。25日中午台风进入我国南  相似文献   

4.
郭秀英  陈韶光 《气象》1989,15(7):39-41
一、概况 8719号台风的初始扰动发生在13°N、157°E附近的太平洋洋面上,10月17日08时西移至13.4°N、154°E,发展成台风,移动方向由偏西逐渐转向西北方向,18日20时发展成为强台风。20日20时发展最盛,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70m·s~(-1),最低气压910hPa。20日开始,台风转向偏两方向移动,24日到达巴士海峡,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仍有40m·S~(-1),  相似文献   

5.
1引言1997年第11号(国际编为13号)热带气旋于8月10日在西太平洋上生成后迅速发展为强台风,然后比较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8日移入我国东海后转向西北移动,于18日ZI时30分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后继续西北移,逐渐减弱为热带风暴,直至20日08时以前仍维持热带气旋性质。ZO日08时在江苏省徐州附近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经过山东省进入渤海,并于20日23时30分在辽宁省营口市第二次登陆。至21日08时以前由于高空西风槽和弱冷空气的结合,变性发展为半热带气旋。ZI日鹏时在辽宁省北部变为温带气旋,然后移经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蔡志林 《气象》1981,7(5):20-20
7806号强台风于1978年7月25日在台湾省以东约1200公里的太平洋上形成。初期向西北移动,31日移到长江口以东200多公里的海上,以后以十分缓慢的速度向东北移去(图1)。  相似文献   

7.
1978年第6号台风于7月24日0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26日08时发展为强台风,中心气压975mb,近中心最大风力33m/s,并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移动中又进一步发展加深,至28日02时达最强,中心气压960mb,近中心最大风力42m/s,以每小时15k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逐渐朝长江口以东海面逼近。在强度稍有减弱后,台风稳定少变,29日08时台风第一次转向,缓慢北上;30日08时至1日08时停滞少动,1日08时后第二次转向迅速东移,  相似文献   

8.
7807号强台风是1978年7月25日原在南海北部的热带低压加强发展起来的。形成台风后向偏北方向移动,25日夜间移到汕尾南部近海地区,强度加强。26日白天其路径折向偏西,强度加强到12级以上,中心气压下降到960mb。27日夜间移向折向西南,强度稍有减弱。28日下午在电白县南部近海地区突然转向偏东,29日白天向东北偏北方向移动,30日08时在汕尾附近登陆,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成低压,移向东北31日02时折向西北,31日夜间在江西南部消失(见图一)。这次台风过程路径曲折多变,给预报带来根大困难。  相似文献   

9.
8217号强台风于9月6日14时生成于菲律宾东部洋面、向西南西移动,之后又折向西北西移。到12日08时,台风中心移到我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以东大约200公里的海面上,移速突减,折向偏北移。14日08时前后又折向西北西移,于15日06时在徐闻县登陆,10~11时进入北部湾北部海面,17~18时穿过涠洲岛东北部(距岛约10公里)海面向偏北方向移动,但两个小时以后又折向西行,于16日l~2时在防城县东兴镇到中越边界一带沿海登陆。台风登陆后,向偏西北方向移动,14时前后消失在龙州县境内。这个台风是解放34年来,登陆我区沿海最强的台风。受这个强台风影响,我区东南部出现了大范围的狂风暴雨天气:钦州地区沿海风力都在8级以上,其中西部沿海9~11级,北部湾北部海面达12级且持续15~18个小时之久;钦州、南宁两地区大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河  相似文献   

10.
8807号台风在冲绳岛两侧距我国东海岸不到500公里的洋面上生成,生成后以平均每小时29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快速移动,在移动中强烈发展,于8月7日23时许在象山登陆,从中央气象台编发台风报到台风登陆不足15小时,是一个近海生成的强台风,登陆后经浙北到安徽,过豫西至鄂北减弱为低气压,最后在陕西省境内消失(图1)。这次台风历经浙北近10个小时,所经之  相似文献   

11.
8509号台风是近海生成的台风,且台风发展加深的纬度较高,转向点的经度偏西、纬度偏北,给预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一、概况 8509号台风8月16日在冲绳附近海域生成,向偏北方向移动。17日至18日,台风发展加深,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18日20时至19日08时,台风中心由978mb减弱至988mb,最大风速由32米/秒减弱至20米/秒、移速加快,  相似文献   

12.
齐向华 《气象》1977,3(3):14-15
1975年第4号台风于8月10日20时在我国台湾省以东附近的海面生成,以后向偏北移动,11日20时在东海西折,向西北方向移动,12日下午在浙江省温岭地区登陆。以后台风继续西行,进入江西省北部减弱成低压。 对这次台风路径西折的原因,中央气象台和浙江省气象台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与高空冷涡有关。10—11日由于切断冷涡在台风北侧出现,使台风当时向偏北移动。11日20时以后冷涡移到台风西侧(见图1),由于冷涡和台风之间互相作用,使台风突然西折。  相似文献   

13.
1985年9月20-23日,17号台风在西沙群岛附近海面生成后,其移动不是服从偏西和西北方向的常见规律,而是向偏北方向移经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东部海面,在湛江市登陆,进入广西玉林地区再转向东,经过梧州地区到广东境内消失,见图(1)。  相似文献   

14.
台风的移动路径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和CINRAD探测资料分析,并通过散度场、涡度场、能量场以及海温场等资料,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移动路径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能反映与台风移动路径相关信息,对台风路径的短期分析预报及短时预报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廖义樟  康晋闽 《广西气象》2007,28(A02):15-17
台风的移动路径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和CINRAD探测资料分析,并通过散度场、涡度场、能量场以及海温场等资料,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移动路径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能反映与台风移动路径相关信息,对台风路径的短期分析预报及短时预报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Micaps资料及FY-2c卫星云图,通过天气分析与诊断分析,探讨了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的移动路径特点,对广西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造成强降水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局地分析与预报系统(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LAPS)的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1522号强台风"彩虹"外围衍生的广州市番禺区龙卷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番禺区强台风"彩虹"衍生的龙卷风为F2级强龙卷风,发生在台风移动方向右前侧约390.0 km位置,龙卷风位于强盛的偏南气流和东南气流辐合区,不稳定能量充足,垂直风切变较强,并有冷空气从低层渗透。雷达强度回波图上有明显的弓状结构,径向速度图上探测低层存在中等强度中气旋,但没有明显的钩状回波和悬垂特征,较难界定其为超级单体龙卷风还是非超级单体龙卷风。  相似文献   

18.
黄炎  陈桐良  薛福良 《气象》1982,8(4):29-30
一、概况 1981年第14号台风8月27日下午在关岛西北的洋面上形成后,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稳定地向西北方向移动,9月1日02时到达上海东南约250公里的海面上,并逐渐开始转向。台风转向期间速度明显减慢,1日上午就在离上海约200公里的最近距离上,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9711号台风暴雨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引言9711号台风是1997年全国登陆台风中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个,造成的大风、暴雨等灾害也是历史上罕见的。本文对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环流特征、西风带系统特征、水汽条件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欧洲气象中心、日本气象厅、中央气象台三家的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可供今后台风暴雨预报参考。29711号台风基本特征11号台风于8月10日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13日02h开始编报,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于18日20h后在浙江温岭附近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强度960hPa,中心最大风力40m/S,登陆时…  相似文献   

20.
陈德汶 《气象》1992,18(5):46-48
一、概况 9005号(热带风暴)台风于6月18日14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后,一度向偏西方向移动,从19日开始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平均移向约为320°。22日晚台风移经巴士海峡时,路径发生明显转折,朝360°方向移动,前后折角达40°(见图1)。关于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