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不同气候带极端气温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艳  段旭  董文杰  郭世昌 《气象科技》2013,41(1):126-130
利用1975-2008年云南6个气候代表站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可能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各代表站的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气温变化率的大小与其所处的气候带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代表高原气候的香格里拉站其气温增暖趋势最突出,代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站点的气温与其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增温速率最大,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最小,而气温日较差(DTR:Differenceof Temperature Range)有明显减小趋势.温带和北热带代表站气温的变化则有不同的特征,温带的变化表现为最高气温显著上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略小于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DTR变化不显著;北热带的变化表现为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最大,最低气温次之,最高气温最小,DTR变化不显著.对各站相对暖日、冷日、暖夜、冷夜和霜日的逐年统计分析表明,总体上云南的冷事件在减少,而暖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61—2003年西安站和周围4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利用西安站与周围4站气温距平滑动平均变化趋势的差异, 发现该站平均气温有两个明显的上升期, 热岛效应使西安站平均升温1.07 ℃, 并建立了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分离了气候变暖过程中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增温作用。  相似文献   

3.
赖惠文  何振文  李明华 《广东气象》2009,31(4):24-25,30
利用惠阳站1953~2006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惠阳站年和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气候带划分指标的变化特征和严重、异常冷暖气候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变暖背景下,惠阳站与全国、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春季最小;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惠阳站的气候带划分指标有逐渐往北热带过渡的趋势;惠阳站的冷气候事件主要在气候变暖前;气候变暖后暖气候事件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气温的长期变化及基本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波  张治  周秀杰 《高原气象》2012,31(2):492-497
利用1881—2009年的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哈尔滨年及四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基本态和气候变率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哈尔滨夏季气温变化的异常程度显著增加。在冬季,近期哈尔滨气温处于暖背景及小变率的时段,反映了哈尔滨很长时间内大多数年份还将维持暖冬天气。近49年哈尔滨平均气温、平均最高(低)气温和平均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显示,哈尔滨的年及四季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暖幅度最大;最高(低)气温变化趋势与平均气温一致,但无论年及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速率都小于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速率都大于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5.
一、气候特点及概况冬季气候特点是:前冬奇暖,降雪少,积雪薄形成稳定积雪晚,后冬气温仍持续偏高,降雪多、积雪厚,整个冬季没有重大灾害性天气. 1.气温去冬是我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冬季,从南、北疆(11个代表站)季温度情况看,北疆(6个站)季平均气温-8.6℃,其中北疆北部为-9——14℃,北疆西部为-4——9℃,北疆沿天山一带为-7-13℃;南疆(5个站)为-2.1℃;东疆为-6——9℃.与常年同期平均值比较,北疆偏高3.0-6.0℃,南疆偏高2.0-4.0℃,比最暖的1978年冬季偏高0.5℃.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气候暖干化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甘肃省59站的1961~2008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陆面蒸散量、干燥度及线性变化率,揭示了甘肃省气候暖干化的事实,分析了暖干化及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结果指出:甘肃近48a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干燥度呈增大趋势,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气候暖干化导致了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是农业受旱灾面积扩大,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广东冬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曾琮  陈创买  李晓娟 《气象》2005,31(3):56-60
根据1954-2002年广东省48站冬季地面气温资料,利用多种气候统计方法,将广东省冬季气温分为全省性冷(暖)型、南冷(暖)北暖(冷)型等四种主要类型,其中全省性冷(暖)型占总年数的90%。广东省冬季气温有0.25℃/10年的增暖趋势,稍弱于全国。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22年江西74个气象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资料,对比分析了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新、旧气候态下气象要素差异,探讨气候平均值改变对气候影响评价和预测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气候态下,江西省三类气温的年和季节平均值均上升,年降水量总体增加将弱化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变化特征。年和季节平均风速距平山区减小而平原地区增大;年日照时数距平总体增加。极端高温年份减少,极端低温年份增多,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极端高(低)温年发生概率的降幅(增幅)比最高气温更大。极端强降水年发生概率在赣西北、赣中大部、赣南西北部等地区夏季减少,赣南中南部地区冬季增大。全省历年极端日高温、低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站次总体减少。新、旧气候态的更替会对气候业务产生影响,如冬季气温偏冷的年份增加,偏暖的年份减少,需对冷、暖冬事件进行重新评估,夏季降水增多的变化特征减弱,将导致夏季降水预测量级和趋势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气候概况1987年12月—1988年2月,我区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北疆气温正常略偏低,南疆偏高,旬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大。从整个冬季来看,气温是两头冷中间暖。降水偏多,积雪偏厚。一、气温今冬北疆北部、西部的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值偏低0.2—1.3℃,北疆沿天山一带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共和盆地地区2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3年来共和盆地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年、秋、冬季平均气温增温更为显著,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夏、秋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年和春、夏、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则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南部大于北部,但整个盆地降水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十分突出,仍维持暖干状态;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除秋季以微弱趋势增加外,年和其余季节均以微弱减少趋势为主,年和四季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变化不突出。盆地北部仍以暖干化趋势为主,南部气候向暖湿化转变的趋势。共和盆地年平均气温均在1987年出现了突变,但较北半球的突变早;冬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年、春季、冬季蒸散量分别在1961—1983年、1962—1983年、1962—1984年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1.
松原市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松原站1961 -1998年历年各月平均气温资料 ,分析了38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60年代平均气温最低 ,90年代平均气温最高 ;四季气温均在变暖 ,冬季变暖幅度最大 ,夏季变暖幅度最小 ,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为0.5381℃/10年 ;气温异常在各季均可发生 ,异常冷、暖发生几率相当 ,气温异常在60、70年代以异常冷为主 ,80、90年代以异常暖为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关中西部渭滨区、太白县、陇县3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9年气温数据,运用线性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关中西部不同地域24节气气温变化和突变特征。研究表明:近50 a关中西部24节气气温呈单峰型分布,大暑气温最高,小寒最低。春季型节气增温最快,秋季型节气降温最快,春季增温快于秋季降温。惊蛰和清明气温升幅最大,立冬降幅最大。气温日较差冬季型(川塬区)和秋季型节气(南北山区)最小,夏季型(川塬区和北部山区)和冬季型节气(南部山区)最大。春季型节气除立春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为显著增温趋势,其他季节型节气仅最低气温多呈显著增温趋势。24节气气温年代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距平为“负—正”变化特征。4个物候性节气中惊蛰、清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小满、芒种呈显著上升趋势。惊蛰1973、2004—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气温转暖突变年;清明2005—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转暖突变年;小满1981—1982、2001—2019年显著增温,1976年为转暖突变年;芒种2005—2007、2009、2011—2019年显著增温,1995年为转暖突变年。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6—2015年西宁市区和互助、湟中站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0a城市化对西宁市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a来,西宁市区和郊区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市区因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增温更为明显,城市热岛增温贡献率达22.9%;四季平均气温除湟中站呈略降趋势外,其他各站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增温最为明显,其次是夏季,冬季增温小;西宁、互助两站年平均气温在1986年出现异常偏冷。市区和郊区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出现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4.
近40年来三北地区的温湿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藏 《气象学报》1992,50(3):383-384
当今气候的变化为世人瞩目,为具体地了解我国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本文使用了1951年以来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就近8年(1981—1988)与1951—1980(297站)和1951—1960(气温175站、湿度137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变化的总趋势是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 1.气温 进入80年代我国三北地区变暖趋势十分明显。按上述时段比较,近8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0.2℃和0.4°C,其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15.
利用商洛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近60 a的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等资料,选取10种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积距平法,对商洛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异常性及极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商洛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倾向率最大;除平均最低气温冬季线性倾向率呈下降趋势外,平均最低气温的春季、夏季、秋季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四季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春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平均最低气温夏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季节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为20世纪60—90年代为相对偏冷期,21世纪为相对偏暖期;通过M-K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得出商洛年平均气温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突变时间在1987—1988年;分析平均气温异常性得出偏暖年份多出现在21世纪之后,偏冷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尤其集中在60年代中期左右,秋季偏暖年份最多,春季偏冷年份最多;近60 a极端最高气温有显著的年际变化,暖夜日数呈增多趋势,冷夜日数呈减少趋势,暖昼日数较冷昼日数增多明显,昼指数变化较夜指数变化明显,热指数呈上升趋势,冷指数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说明商洛呈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16.
1气候概况冬季(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日照充足,大风日数偏少。1.1气温冬季全区平均气温在-22.2~-2.3℃之间,与1971—200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全区大部地区偏高2~4℃;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正常外,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东胜、临河、五原县冬季平均气温偏高4℃。全区普遍出现暖冬,气温明显偏高,统计代表站1961—2006年46年冬季平均气温,12个站中7个站排名第一,其余站均排前10位(见下表)。代表站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及历史排位表代表站平均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历史排位巴彦…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地表气温观测中城镇化影响的检测和订正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根据人口资料和台站位置将华北地区282个国家基本、基准站和一般气候站分为乡村站、小城市站、中等城市站、大城市站和特大城市站5个级别,用经过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平均气温资料分别讨论了各级城市站热岛效应对地面气温趋势的影响,发现人口为5×105~1×106的大城市站受到城市化影响最大,40年热岛增温达到0.64℃.作者还分析了华北地区城市化对国家基本、基准站1961~2000年期间观测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热岛效应引起的国家基本、基准站年平均气温增暖为0.11℃/10 a,对这个时期全部增温的贡献达到37.9%.目前根据国家基本、基准站资料建立的区域和全国平均气温序列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了城市化的影响.作者进一步对华北地区1961~2000年根据国家基本、基准站资料建立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订正,订正后气温线性趋势由0.29℃/10 a降低为0.18℃/10 a.消除城市化影响,研究时段内华北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线性增加值为0.72℃.  相似文献   

18.
北京1960—2008年气候变暖及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均一化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960—2008年气候变暖及主要极端气温指数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近49年来北京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约为0.39℃/10a,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霜冻日数和气温年较差呈现下降趋势,暖夜指数及热浪指数呈现上升趋势,除气温年较差外,其他极端气温指数的气候变率均在加大。北京年平均气温及极端气温指数主要存在21年、15~17年及准10年周期特征。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气候变暖突变发生前后某些极端气温指数发生频率表现出明显差异。自1980年起,北京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及其增温率明显高于近郊和远郊,高温日数市区多于近郊,近郊多于远郊;近、远郊极端最低气温温差高于城、近郊温差。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61—2020年山东省122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对山东强弱冷暖冬年进行了划分,分析了ENSO对山东冬季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冬季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偏冷阶段进入偏暖阶段,近年波动明显;去趋势项后,59 a中出现4个强...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1951—2006年气温距平序列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雨  张雪芹  彭莉莉 《高原气象》2010,29(3):572-578
依照气候距平法,基于"中国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集(1951—2004年)1.0版"与2005—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123个测站的逐月平均气温网格化,进而以面积加权法建立高原195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最大限度地利用观测资料,着重探讨了利用参考站订正短序列气温资料气候标准值的方法。所建序列的奇异谱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近1/2可解释为非线性上升趋势,近1/5的变化可解释为白噪声。与同期北半球陆地区域相比,二者的年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趋势非常相近,高原并未显示变暖的超前性;高原序列中的噪声比率和强度却要大得多,对高原序列线性倾向率的估计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