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中宪  齐欣  王冬  柴寿喜  姚殊 《岩土力学》2018,39(10):3803-3811
众多城市坐落于沉积河谷之中,沉积河谷-密集建筑群间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规律尚不明确。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对在平面SV波入射下,沉积河谷-建筑群之间的地震相互作用进行二维模拟计算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河谷-建筑群间存在着显著而复杂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较浅沉积河谷中建筑群地震响应呈现强弱交替变换特征;入射波角度、沉积河谷的材料、几何特征是影响沉积河谷-建筑群整体地震响应规律的关键因素。总体上看,建筑群对浅沉积河谷地震动响应有较大的降幅效应,特别是高频波入射下最大降幅近50%。实际河谷地震放大效应评估需考虑密集建筑群的影响,而位于地震波聚焦位置的建筑物需适当提高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2.
含软夹层的层状沉积河谷场地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层状沉积河谷场地中的软夹层模拟为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结合已有的对单相弹性固体介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进行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既能描述沉积河谷谷底的软土场地(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描述),又能描述河谷周边山体(用单相弹性介质描述)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研究在P波入射下软夹层厚度以及软夹层的刚度等因素对层状沉积谷场地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V形河谷场地能产生地震动放大效应,并加剧地震的破坏作用和灾害效应。基于高性能离散元软件MatDEM,对规则V形河谷以及真实河谷地形下的放大效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规则V形河谷,在地震波水平入射的情况下,背波坡面产生明显的地震动加速度放大效应,并在临近谷底处最为强烈;随着河谷坡角的增大,放大效应增大。数值模拟结果和解析解具有一致的趋势和规律,并符合现场观测现象。将模型进一步应用于川藏铁路线日扎深切河谷的分析,发现地形微小的转折将会影响到波的传播,临近谷底处的加速度放大效应与规则地形较为一致。离散元法能有效地模拟河谷中地震波的传播、反射、散射等现象,可用于川藏铁路沿线复杂条件下的动力作用灾害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4.
SV波入射下河谷地形地震动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显式有限元方法和人工透射边界,对二维河谷地形在3条地震动波以SV波形式垂直入射和30°斜入射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比较了河谷地表各观测点地震动的差别,探讨了河谷地形地震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谷地形对地震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沿河谷斜坡顶到谷底的各观测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存在显著差异,地震动位移存在差动现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在大于1 Hz的高频段差别明显。入射角度是影响场地地震反应的重要因素,斜入射时各观测点PGA和相对位移的离散程度明显大于垂直入射情形。  相似文献   

5.
侯明才 《铀矿地质》2000,16(4):199-203,232
本文通过对河道和河谷两个不同地貌单元特征的界定 ,澄清铀矿地质领域中对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床与古河谷型砂岩铀矿床概念上的混淆。同时就河道与河谷对基准面变化的响应及充填序列特征作了探讨 ,为确定古河道在平面上的展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姚虞  王睿  刘天云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18,39(6):2259-2266
在多点输入方法和等价黏弹性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半解析的波函数组合法实现了面板堆石坝在非一致输入下的动力计算。从频域散射角度对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对比了非一致输入与一致输入下高面板堆石坝的动力响应,发现在采用基岩自由表面点的振动过程相同的对比标准下,非一致输入的整体动力响应较小;在面板坝防渗系统相对薄弱的止水结构附近,非一致输入的动拉应力最大值比一致输入的结果更大;非一致输入下大坝动力响应值的分布相比一致性输入呈现出中间小、周边大的特性。并基于波动理论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种类地震波入射角度对高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的影响,揭示了P波、SV波和SH波入射下高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规律:随着入射角的增大,SH波入射时,高面板坝动力响应强度基本不变; SV波入射时,存在一个临界角,当入射角在临界角左右时高面板坝动力响应强度急剧增大和减小,之前基本不变,之后一直减小;P波入射时,存在一个特征角度,在入射角小于特征角度时高面板坝动力响应强度基本不变,大于特征角度时高面板坝动力响应强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河谷外鼓     
王瑞久 《地学前缘》1996,3(2):191-197
文章回顾了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的浅表河谷扰动。从广义上讲,“弓形坡和河谷外鼓”这个专用词在不列颠广泛用于描述浅表河谷扰动。在Rutland,Empingham存在一个绝好的实例,具备真实的弓形坡和河谷外鼓。相对薄的冠岩覆盖在相对厚的上里阿斯统粘土之上,向下直到拉脱面,这样一个组合,允许弓形坡和河谷外鼓特征得到最充分发育。它们特征包括(1)下面粘土层明显变薄,系粘土进入河谷外鼓位置结果;(2)覆盖在上面的冠岩同步弯曲,产生一个向河谷的弓形坡(C),一个河谷边缘向斜(Y)和一个对照外鼓侧翼的上拱(U)。  相似文献   

8.
物探及遥感资料在腾格尔坳陷古河谷(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籍增贤 《铀矿地质》2007,23(2):96-100
根据航磁、航放、遥感和电磁测深资料,结合地质构造条件,对腾格尔坳陷古河谷(道)的形成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古河谷(道)砂岩型铀矿为找矿主要类型,并初步指出了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杭州湾沿海平原大量的钻井、静力触探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下切河谷(钱塘江和太湖下切河谷)充填物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相,以及浅层生物气藏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末次冰期以来,随着海平面变化,杭州湾地区下切河谷演化经历了深切、快速充填和埋藏三个阶段。末次冰盛期,海平面下降的幅度大,增加了河流梯度、加强了下切作用,本区形成了钱塘江和太湖下切河谷,随后在冰后期被充填和埋藏,下切河谷的两侧为暴露地表的古河间地。根据岩石学、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特征,本区下切河谷充填沉积物表现为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可以划分为4个沉积相类型,有河床滞留沉积物到部分曲流河沉积体系的边滩沉积、河漫滩-河口湾沉积、河口湾-浅海沉积和河口湾沙坝沉积。在河漫滩-河口湾相沉积期间,由于海平面上升、潮流体系、沉积物供给和可容空间条件适合一个潮流沙脊体系的发育,该相中砂质透镜体可能代表下切河谷内发育的潮流沙脊。对于河口湾-浅海沉积和河口湾沙坝沉积而言,由于沉积条件不再有利,没有形成沙脊沉积。所有的商业性生物气都存储在下切河谷内河漫滩-河口湾砂质透镜体中。  相似文献   

10.
罗超  楼梦麟  桂国庆 《岩土力学》2014,35(Z1):414-422
以上海某大跨度连续钢构桥梁的场地为例,讨论动水压力对河谷场地土层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对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反应谱生成时程,采用一维、二维模型分别计算得到场地地震动输入时程。对比可以看出,考虑动水压力将会大大减小场地的竖向地震动反应,而动水压力对水平向的地震响应影响不大;反应谱生成时程的方法与一维模型计算得到的时程均与采用考虑场地地形变化的二维模型的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区别;二维模型计算得到的时程反应谱的卓越周期超出规范反应谱的平台段。最后,讨论了河谷场地对周围场地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河水及河谷对周围场地水平方向的影响范围是沿河谷外侧5倍土层深度或140倍河谷深度,在该范围内的建筑物均应考虑河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