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华中工学院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创的一种新型系统理论,在科学上有较大突破,受到了国内外许多权威学者的重视。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清楚、部分信息不清楚的系统。相对于黑色和白色系统而言,它更加真实地刻画了更为广泛的自然及人类社会现象。灰色系统理论创立以来,不仅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未来学研究、社  相似文献   

2.
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业已渗透到许多学科并应用于生产实践领域中。笔者讨论了地质灾害领域中的灰色系统特征,列举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地震、城市地面沉降、滑坡等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实例,为我们展示了灰色系统理论这门80年代的新兴学科在地质灾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地质灾害领域中灰色系统  相似文献   

3.
灰色系统理论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横断面宽、渗透性强,应用领域广。文中介绍了灰色系统基本理论及方法,并指出了在地球物理勘探中若干应用方面,采撷的几个实例佐证了灰色系统理论在物探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可以确信,灰色系统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愈来愈广阔。  相似文献   

4.
当代控制系统理论常用颜色的深浅来形容系统中信息量的多少。如白色表示该系统已知信息量充足,黑色则表示已知信息量缺乏。而介于黑与白之间,也就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即为灰色系统。灰色系统建立的数学模型为连续的灰色微分方程模型;而对系统参数部分确知系统的现有其他建模方法,是用离散的数据列,建立按时间作逐段分析的差分递推模型。由于灰色微分方程所揭示的是系统发展变化的连续的长过程,所以它更加真实合理地描述了系统未来行为,并可以对系统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量化预测。灰色预测是基于灰色动态模型 GM(1,1)上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水文灰色系统DHGM模型识别与实时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1982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的,迄今在灰色系统的描述、建(立)模(型)、预测、决策以及控制等方面已有大量文献,并出版了专著。灰色系统是指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的或非确知信息的系统。如所周知,已获取的水文资料仅是水文总体信息中的一部分。因此,水文系统也是一种灰色系统。作者曾以流域雨洪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解决地质研究中常可遇上的“小样本量系统”,“非确定量系统”富有成效的一种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概述了灰色系统理论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讨论了深化灰色系统理论在地质研究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灰色系统理论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横断面宽、渗透性强、应用领域广。通过几个实例佐证了灰色系统理论在物探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绝大多数水文地质系统都是部分特征已知、部分特征未知的动态灰色系统。本文从灰色控制理论再度讨论了这类系统的调节与控制问题。文中针对几种情况建立了状态方程;提出了用灰色动态规划实现水文地质系统最优控制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经地质矿产部教育司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今年四月二十一日——六月五日将举办“灰色系统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学习班.其内容有灰色理论数学基础,灰色理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地面沉降动态分析与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上海市地面沉降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进而以市区和近郊区典型地段的地面沉降监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并在某些假定前提下预测了上海市地面最终沉降量及“沉降寿命”。  相似文献   

11.
崔祥琨  杨小芳 《地下水》2009,31(6):13-14,43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根据灰色关联矩阵提供的丰富信息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比较分析,灰色评价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方便,又充分利用获得的信息,且结果直观可靠,是多因子综合评价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灰色系统理论是近几年我国兴起的一套新的理论工具。本文利用炭色关联分析对六个生物地理分区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并将它们归为两个大的古生物地理区系。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动态发展过程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它通过关联系数、关联度、关联矩阵及数据间、时间序列之间的“映射”来分析系统内各因素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及其关联特征,进而发现规律。关于因素分析过去采用的主要是统计的方法,如回归分析,但  相似文献   

13.
李卫华 《地下水》2010,32(4):186-187,189
在水电工程投资方案优选的决策过程中,所依赖的信息是"部分完全的"或称"贫信息性",这正是多个方案优选决策的"灰色性"。投资方案的优选决策是一项复杂的、多项因素的工作,要考虑的目标很多,其评价因素和优选结论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针对多个投资方案的优选问题,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建立灰靶决策模型对投资方案进行优选,提高了优选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并通过实例说明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解决多目标方案决策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灰色加权模型及其水文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水文地质系统的输入是部分确知的灰色信息,但系统的灰色加权模型的预测精度,却主要取决于原始观测数据列水文地质背景的清晰程度。这主要反映在建模所选用的长观资料的可靠性与代表性上。  相似文献   

15.
刘玉芬  张殿卿 《贵州地质》1989,6(2):158-162
在地貌学与制图学的研究中,影响溶洞分布密度的地域差异的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确知性的“软”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首次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观点,探讨溶洞密度分区的综合判别法,对平坝县部分区域溶洞密度分区给出实例。它的作用是为岩溶学研究和地图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位动态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俊勋 《地下水》1992,14(1):7-9
将地下水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看作为灰色系统,然后利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分述了预测水位中所涉及的数列处理、求参、建模、精度检验、模型修正、水位预报等各工序的具体细节,最后进行了实例说明。结果证明,用该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中国1 km土地覆盖分类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在集成研究兴起和多种数据并存的背景下,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大尺度土地覆盖制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证据理论清楚地表达了由于不确定和不完全信息所带来的对命题认识的“无知”,能够确定相应的假设在目前的认知与知识状态下的确定、不确定和“无知”程度,是多源数据决策融合的重要方法。基于证据理论,将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植被图集(1∶100万)的植被型分类、中国1∶10万冰川图、中国1∶[KG-*2]100万沼泽湿地图和MODIS 2001年土地覆盖产品(MOD12Q1)进行了融合,最终基于最大信任度原则进行决策,产生了新的、IGBP分类系统的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数据。新的土地覆盖数据在保持了中国土地利用数据的总体精度的同时,补充了中国植被图中对植被类型及植被季相的信息,更新了中国湿地图,增加了中国冰川图最新信息,使分类系统更加通用。  相似文献   

18.
优势分析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李务论,毛宝安(东煤地质局第三勘探公司四平136000)关键词煤层对比;优势分析;数据处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P628.1地质勘探对象是一个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的系统,即灰色系统。煤层对比也是。应用灰色理论中的...  相似文献   

19.
灰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将任何随机过程看作一个灰色过程,随机量看作是灰色量,对信息不完全的系统建立灰色系统模型,从大量离散的数据中找出内在的现律,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该方法只要求单位时间内最大观测值,可用于地震活动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龙德江  李晓花 《地下水》2010,32(1):159-160
由于灰色系统考虑了系统内部因素相互关系不完全清楚性,因而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法选择水利工程实施方案.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以某水利工程为实例,介绍了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对实施方案进行优选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证明:灰色局势决策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