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湖泊水资源利用与湖水咸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姜加虎  黄群 《干旱区地理》2004,27(3):300-304
湖泊咸化是指湖水含盐量逐步增加.湖泊由淡水湖向咸水湖、再向盐湖和干盐湖的演化过程,这是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几十年来湖泊萎缩咸化的状况,湖泊变化的所产生的原因,并初步提出改善我国西部地区湖泊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上干旱区经济地带出现经济“超越”的启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区经济曾在历史上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随着当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伴随其而来的生产手段的巨大进步,为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尤其在工业较发达、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率先取得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超越”,以超过一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建立起了较合理、较为先进、生产规模宏大、经济效益较好的干旱地区经济系统。这些实践,为干旱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典型沙漠化地区沙漠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涛 《中国沙漠》1989,9(1):113-136
选择了中国北方极端干旱、干旱和半干旱三个地带的沙漠化典型地区, 即,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内蒙阿拉善盟吉兰泰和河北省丰宁县坝上等地区进行对比研究, 以阐明不同地带沙漠化过程的成因、发展趋势及其防治措施, 并探索建立预测沙漠化发展趋势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7%,该地区多以荒漠为背景,其生态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为了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质量,对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干旱遥感生态指数(Drought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DRSEI),该指数由绿度、湿度、干度、荒漠化指数和热度5个生态因子耦合而成。相较于RSEI,DRSEI对植被更加敏感,对不透水面、土地以及沙地的分辨能力更强,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质量评价。利用DRSEI对古浪县1994—2020年生态质量进行长时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浪县1994—2020年生态质量整体变好,中西部和东南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对生态环境有很强的改善作用;生态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腾格里沙漠,生态质量为优、良、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东端支脉。基于DRSEI定量化评价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质量,对指导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括东北西部、内蒙、长城沿线风沙半干旱区,黄土高原半干早区,内蒙西部、甘、新干旱区,以及华北平原北部半湿润易旱区。一、辐射强,光照多,生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西部大开发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阐述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的可行对策,即注重协调人地关系,建立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建立统一的管理与培训体系,科学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前人对绿洲分布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分布的三条标准:(1)Kc≥3;(2)所在区域的气候背景为干旱或干旱半干旱气候交替出现;(3)农业生产类型为"灌溉农业"。与此同时,明确了"亚绿洲"的内涵,并提出了亚绿洲划分的标准:(1)3≤Kc4;(2)地处干旱半干旱交错气候带;(3)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区域。依据划分标准,对伊犁河谷西部、阿勒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河谷、河套平原、银川平原等四片争议区域的归属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伊犁河谷西部、阿勒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河谷、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四片区域为均为"亚绿洲"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中的沙漠化研究及其灾害防治   总被引:54,自引:23,他引:31  
王涛 《中国沙漠》2000,20(4):345-348
我国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之一是发展迅速的土地沙漠化。沙漠化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漠化严重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沙漠化的研究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愈显突出。沙漠化的研究及其灾害的防治应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目标,完善政策,强化管理,依托科技进步和法律手段,加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沙林中心)地处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县一内蒙古磴口县境内,总面积3万公顷。是中国林科院设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鲍艳  吕世华 《中国沙漠》2006,26(3):454-460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做了总结,并结合近年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的近10个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大型野外观测试验和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分析了当前干旱区陆面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干旱区陆面过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灌丛沙丘形成演化及环境指示意义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丽丽  王训明  哈斯  花婷 《地理学报》2012,67(11):1526-1536
干旱半干旱区风沙活动较强烈, 风沙地貌十分发育, 环境演变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由于缺乏高分辨率载体, 在这些地区进行环境变化重建的手段及获得的结果相对贫乏。但是在这些区域发育的灌丛沙丘是风沙堆积体, 其形成演化记录了相对丰富的区域环境演变信息。本文综述了目前在灌丛沙丘形态学特征、发育过程、以及其在区域环境变化重建中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 灌丛沙丘形成演化研究在揭示干旱区环境演变过程方面有重大的意义, 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 这一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对其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客观地测度了各城市2005—2016年生态效率,同时运用ESDA方法全面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普遍较低,并呈现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热点区域主要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为中心,冷点区域主要以平凉、固原等为中心,热点区域数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N形变动趋势,冷点区域数量则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倒N形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3.
Environment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re extreme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High wind activity in these regions has resulted in an extensively developed arid geomorphology,but past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e poorly understood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relatively high-resolution proxies.The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bkhas,which have developed extensively in these regions,can be used as a method of reconstruct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Here we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of nebkha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Based on the studies of our colleagues,we suggested that research on nebkha formation can provide distinct clues about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however,continued studie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以甘肃与江苏为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王跃  史守正 《干旱区地理》2003,26(4):391-395
以江苏、甘肃两省56个中心小城镇的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定量揭示了我国东、西部小城镇的一些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差异,探讨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指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缩小城、乡差异和东、西部差异以及要顺利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西部小城镇的加速发展是必要条件。西部有大量相对贫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只靠大中城市是无法吸纳他们的。由于多种条件所限,西部不可能发展建设东部那样许多大中城市,城市的规模应该小一些。西部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更多、更有活力的小城镇。西部小城镇发展虽然在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上不如东部,但只要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地方特色、规划管理以及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就有可能逐步缩小与东部小城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陈玲  谢正观 《干旱区地理》2007,30(2):301-306
干旱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强烈受制于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土地类型等自然约束条件,它们是人口、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的地理基础。干旱区城镇体系构建的优化模式选择,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区域的范围大小。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贯彻非均衡发展思想,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开发区,构建合理的“集聚型城镇体系”是符合干旱区的最佳选择。结合阿拉善左旗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进行分析,提出其未来区域城镇体系的发展应该坚持非均衡发展与优势区位优先开发的道路,通过功能分区、“轴线”的打造、“极点”的快速壮大加快空间集中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城市化区域,村镇的布局与形态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张是城市区域对周边乡村聚落空间的倾入过程,也是周边村镇空间演变的过程。曲靖市麒麟区是云南省曲靖市中心城区所在地,以麒麟区行政范围内的镇、乡、行政村及自然村为对象,实证分析麒麟区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村镇空间布局与形态特征及形成原因,探讨村镇布局形态与中心城区的空间关系,提出村镇形态发展的建议,为西部地区的区域城市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Woody encroachment is one of the several factors aggravating rangeland degrad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ody encroachment and its potential drivers by analy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of land-cover changes in the lower Omo region of southern Ethiopia. We used a combination of multi-temporal images, as well as climatic and demographic data for the analysis. Between 1985 and 2010 woody vegetation cover increased by 30.6% in the pastoral landuse type, while declining by 4.4% in the semipastoral areas. The increment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altitude and browser livestock density. However,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presumption, i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grazer livestock density. Moreover, woody encroachment was higher in remote sites, farther from rivers and towns, where there is relatively lower human activities and livestock disturbance. The finding suggests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anduse type and livestock browsing to regulate the dynamics of woody vegetation in disturbance-adapted rangelands. Thus, a careful introduction of native larger browsers into woody encroached pastoral areas may help to facilitate rapid ecosystem recovery.  相似文献   

18.
过去近千年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响应,但响应的时间和幅度均存在区域差异。在中世纪温暖期,西部沙区温暖干旱,沙漠化表现为正过程;青藏高原地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则不统一;中东部沙区为暖湿气候,发生逆过程。在小冰期,西部沙区寒冷且相对湿润,沙漠化发生逆转;青藏高原区沙漠化的响应并不明显;中东部沙区气候寒冷干燥,沙漠化加速。在20世纪暖期,西部沙区和青藏高原区总体上气候呈现暖干化特征,沙漠化发展;而中东部沙区沙漠化则在逆转,但在末期沙漠化有发展的趋势。总体上,西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明显的正过程,冷期逆过程明显;东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逆转,冷期正过程加速;青藏高原区沙漠化正逆过程主要表现为振荡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新疆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投资趋向与重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分析国内外小城镇投资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新疆146个小城镇投资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及典型调查研究,分析了新疆大部分小城镇的投资效益,指出了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5年新疆小城镇经济发展投资的总体思路:以国家和自治区财政资金为引导资金,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小城镇各自的实际,吸引民间投资、银行贷款、国外投资等各种社会资金来促进小城镇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疆干旱区绿洲环境条件下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小城镇经济发展投资模式。并首次提出农、林、水、牧业投资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农业资金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