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极冰盖科考区卫星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为第21次南极冰盖科学考察队提供正射影像图,阐述了南极大陆,采用ETM 卫星遥感影像制作正射影像图的过程、方法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南极生态环境分类及其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尚无关于南极大陆环境分类的论述,本文依据多年对南极东西部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的连续调研,对南极大陆冰盖、冰架、海洋、湖泊、沿岸带,以及陆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并就其脆弱性因子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以利于南极考察站和辐射环境生态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梁雷  郭华东  李新武 《遥感学报》2013,(2):430-438,423,429
基于改进的小波冻融探测算法,利用SMMR和SSM/I数据对南极冰盖1978年—2010年期间的冻融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南极冰盖近31年(1978—2010)和近10年(2000—2010)的整体和区域冻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冰盖冻融变化受南极地区温度变化影响比较明显,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南极冰盖冻融具有南极东部和南极西部两种不同的冻融变化特征,南极西部冰盖冻融变化剧烈,南极东部冰盖冻融变化相对稳定,甚至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南极冰盖冻融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雷  郭华东  李新武 《遥感学报》2013,17(2):423-438
基于改进的小波冻融探测算法, 利用SMMR和SSM/I数据对南极冰盖1978年-2010年期间的冻融状况进行监测, 分析了南极冰盖近31年(1978-2010)和近10年(2000-2010)的整体和区域冻融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南极冰盖冻融变化受南极地区温度变化影响比较明显, 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而且南极冰盖冻融具有南极东部和南极西部两种不同的冻融变化特征, 南极西部冰盖冻融变化剧烈, 南极东部冰盖冻融变化相对稳定, 甚至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GRACE、卫星测高和海洋实测温盐数据,探讨了2003~2012年间全球海平面、比容海平面和海水质量等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消融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全球海平面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为2.72±0.07 mm/a,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球海平面、比容海平面和海水质量等的变化还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其中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年周期振幅为4.6±0.3 mm。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得到全球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的季节性变化在南北半球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海水质量季节性变化不存在这种差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的消融速率分别为-75.7±12.3 Gt/a和-124.1±2.9 Gt/a,对海平面的长期趋势项贡献分别为0.21±0.03 mm/a和0.34±0.01 mm/a,仅占全球海水质量增加速度1.80±0.10 mm/a的12%和19%,总计占31%,因此,两极冰盖质量消融并不是2003-2012年间海水质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火星两极冰盖每年季节性消融的空间范围变化是火星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最直观的反映,针对火星冰盖监测提出了一种利用欧空局火星快车搭载的OMEGA高光谱成像数据提取季节性冰盖消融线的方法。基于28至29火星年覆盖火星北半球6个时段的OMEGA红外波段影像,利用监督分类方法辨别冰层与裸地,以提取季节性冰盖的边界,计算了火星北半球季节性冰盖消融速度,并利用高分辨率HiRISE数据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火星北极季节性冰盖的消融速度是每隔太阳经度(LS)10°冰层消融106km2;通过对比MOLA激光高度计数据和地形数据,发现局部区域冰盖消融异常原因主要为撞击坑引起的地形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7.
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建于1872年,面积8982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高原是世界陆地上最著名的地热显示区之一,又曾被第四纪大陆冰盖所覆盖。了解这块神奇土地的调查和利用情况,对国土资源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1998~1999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组织实施了第三次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深入冰盖内陆1128km,成为世界第一支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区域开展科学考察的国家队。本文着重介绍有关考察的测绘保障工作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地冰盖关键过程和重要参数研究对揭示极地冰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提高海平面上升贡献的预测精度至关重要。极地科学考察的实地观测数据可以为遥感观测提供校准和验证,降低遥感反演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同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团队近年来针对极地冰盖关键参数的测绘遥感与现场考察工作,重点阐述在极地科考观测验证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包括在南极冰盖的新型测高卫星的空-地协同验证、卫星角反射器布设、粒雪层内部温度观测与模型验证、多平台无人机海冰探测和雪冰环境调查,以及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评估等。最后,本文对未来的极地科考验证计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CSR(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公布的RL05版本的2002-07-2015-04近13年的GRACE卫星月重力数据,计算分析了南极冰盖质量变化趋势。通过比较300km的高斯平滑滤波、扇形滤波以及去条带扇形滤波算法对于去条带噪声的效果,确定去条带扇形滤波算法效果更好。分析对比了Geruo13、IJ05_R2、W12a这3种GIA模型对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影响,发现不同GIA模型计算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差异明显,尤其在坎普冰流、龙尼冰架和东南极等区域差别较大。本文分3个时间段反演计算了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质量变化存在很大差异,且南极冰盖质量变化呈现非常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西南极、南极半岛、恩德比地、龙尼冰架和毛德皇后地等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