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袁立明 《地球》2011,(11):79-80
百年地质人才的涌出,为中国今天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的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何杰、乐森、王嘉荫、谢家荣、杨钟健、孙云铸、张文佑、王仁、何作霖、马杏垣、高之狄、潘钟祥、侯仁之、郭文魁、涂光炽、刘东升、王鸿祯、董申保……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局系统期刊编排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地震局系统公开出版发行的25种学术类、综合类期刊为研究样本,对照有关文献工作的国家标准、规范,对这些期刊的开本、封面、条码、书脊、目次表、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序号、量和单位、数字和日期、数学和物理公式、图、表、总目次和索引、项眉、作者简介、收稿日期、参考文献表、版权标识、印刷装帧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地震期刊编排质量大体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结论,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硅期进编排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九月八日至十四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经国务院批准后,我国代表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巴黎国际地震讨论会上倡议召开的.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署、联合国环保署、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的支持和赞助.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意大利、奥地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苏联、英国、法国、希腊、荷兰、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印度、土耳其、加拿大、巴西、中国等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名代表.他们大多数是目前国际上著名的地震学家,有些是政府、地区(如欧州地区)或科研单位地震预报研究的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署、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蓝颖春 《地球》2014,(8):94-9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她流经中国腹地,炎黄子孙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受害于黄河与黄土相伴,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有很大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治理黄河的故事,从神话就开始,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治理黄河的故事。历史上涉及治理黄河的人物有: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等等。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就是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郑兆 《地震学报》1994,16(3):376-380
就确定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的原则、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举例说明。目的是根据各学科地震分析预报方法指南的内容, 采用较统一的确定方法来获得22项地震前兆异常(空区、条带、b值、C值、波速比、地震活动异常增强、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地震窗、震群、地震序列、尾波、P波初动、应力降、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倾斜、水物理、水氧和水化、重力、空间环境、宏观异常)的异常证据可信度, 配合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ISCSEP)于1982年9月14日胜利结束。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意大利、奥地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苏联、英国、法国、希腊、荷兰、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印度、土耳其、加拿大、巴西、中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名代表。他们大多数是国  相似文献   

7.
收集整理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烈度衰减关系资料,得到182个烈度衰减关系公式,与现用地震快速评估系统、“十五”评估系统中烈度衰减关系参数进行对比,可知:(1)北京、上海、河北、吉林、甘肃、福建、江苏、海南、贵州、安徽、湖南、浙江、黑龙江、宁夏、天津、广西、辽宁、山东、江西、广东、陕西等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具有优化性;(2)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地域性广,地震频发,沿用已有烈度分区结果;(3)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中部、重庆、湖北、河南、山西等地有多个衰减公式,依次甄别,优选适用对应区域的衰减关系公式,以达到优化参数的目的,为震后影响场快速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云川 《地球》2013,(2):14-17
正送走了2012年的"世界末日",世界迎来了"新生",充满了希望。然而2013年新年的欢声笑语还未散尽,1月10日开始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范围的雾霾迅速覆盖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四川、广东等地区。中央气象台在1月14日发布了雾霾黄色预警,京津地区、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中西部、辽东半岛、苏皖大部、浙江中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大部、湖南中南部、湖北中部、  相似文献   

9.
地震过程的物理学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专题,包括震源物理过程、断层面解、震源时间函数、地震定量、地震统计性质、模型试验、数学模拟、地震与核爆的区分等.该专题共有24篇论文,涉及的国家有印度、中国、日本、俄罗斯、伊朗、乌兹别克和埃及.  相似文献   

10.
地震过程的物理学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专题,包括震源物理过程、断层面解、震源时间函数、地震定量、地震统计性质、模型试验、数学模拟、地震与核爆的区分等.该专题共有24篇论文,涉及的国家有印度、中国、日本、俄罗斯、伊朗、乌兹别克和埃及.  相似文献   

11.
湖冰光谱特征是湖冰遥感反演的物理基础,是研究湖冰光学特性和空间分布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查干湖为例,使用ASD Field 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冰封期不同类型湖冰、积雪和水体光谱,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法和包络线去除法分析白冰、灰冰、黑冰、雪冰、积雪和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探索气泡对湖冰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积雪和雪冰、白冰和灰冰、黑冰和水体的反射特征随着波长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冰的反射率介于积雪和水体之间,其中白冰的反射率高于灰冰和黑冰,在包络线去除结果中,黑冰和水体在440 nm吸收谷处的吸收面积为5.184和10.878、吸收深度为0.052和0.106,雪、雪冰、白冰、灰冰在800和1030 nm吸收谷处的吸收面积和吸收深度的变化表现为雪<雪冰<灰冰<白冰。气泡是影响湖冰光谱特征的重要因素,气泡使白冰反射率减小和黑冰反射率增大,并且气泡使得白冰在800/1030nm和黑冰在440 nm处的吸收面积和吸收深度减小,其中气泡大小和疏密程度的不同会导致湖冰反射率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同时,本文选取时间同步的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在完成辐...  相似文献   

12.
地球内部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与动力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际的地球介质十分复杂,远非当今人们所采用的理想模型可以概括,因为其属性和结构的变异是非均匀、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的.在研究地球内部壳幔介质与结构、构造与属性差异、金属矿产资源和油、气、煤能源的勘查中,无论是区域构造格局、岩相和结构特征(如裂缝、破碎带、不同尺度的洞穴以及一些不规则几何体)均十分复杂.近年来基于成山、成盆、成矿、成岩和成灾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地下介质各向异性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地震波动传播理论和介质与结构的物理属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各向异性在成因上主要是由岩石、矿物和晶体的晶格优势取向、应力场异常变异和构造裂缝与深部物质运移造成的.为此,本文对14次地震各向异性会议的主体内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在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应用中尚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在深化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S波分裂和偏振效应与地震各向异性与介质结构分区、构造活动,油气田勘探与岩相特征,裂隙与构造精细刻划和地震活动区(带)深部介质与构造环境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地震各向异性在地球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当前国内外关于天然地震与爆破、塌陷等非天然地震特征研究及事件类型识别的进展.对各类事件的定义及主要波形特征进行简要综述,重点介绍了事件类型判定的各类识别方法.与自然界天然地震不同,非天然地震由人工干预或人类活动间接引发.爆破是炸药在爆炸瞬间能量迅速释放,部分能量以地震波形式向外传播,引起地表振动而产生破坏效应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湿地底泥污染特性及水-土界面边界层性质是明确大型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下底泥内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本文以典型人工湿地为例,通过综合布点垂向分层监测湿地底泥理化性质,明确底泥污染特性,分析水-土界面边界氧化层现象、性质及形成机理,探讨其性质成因.结果表明:与湖泊类似,长期运行人工湿地底泥也会产生氧化层,垂向由上到下分为氧化层、污染层、过渡层和健康层;运行6年的湿地底泥可形成厚约1 cm、无明显臭味、棕黄色可塑状的氧化层;与污染层相比,氧化层色味变淡、流动性减弱,含水率、d(0.9)、亚铁、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降低7.20%、54.04%、54.59%、17.89%和7.00%,氧化还原电位和总磷含量分别升高150.41%和18.17%;氧化层是由氧化、沉降协同作用下形成的底泥表层氧化态微环境,其中上覆水溶解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氧化层致密程度,降低氧化层有机质、总氮含量,上覆水悬浮物浓度越高、水深越深越有利于增加氧化层厚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辅助决策系统的定义、用途及发展现状,并阐释了将其应用于地震现场中的作用、方法及意义。此外,还介绍了此辅助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分析及该系统的层次结构,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计算模型及其理论根据以及模型算法分析。深入研究了辅助系统的功能、业务流程和总体设计,讨论了系统的需求、数据的采集与管理、模型计算、结果输出、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并简要介绍了辅助系统的界面设计方法及界面框图,同时对系统的进一步扩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王晓鸿  鄢帮有 《湖泊科学》2004,16(Z1):37-45
由于人口过速增长和不合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等种种原因,江西历史上也出现过山区毁林种粮、湖区盲目围垦和酷渔滥捕等短期行为,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缓慢等区域性的环境与发展不协调问题,对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应用流域综合管理理念和生态经济理论,以流域为单元,按照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发育与退化规律,流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价值增殖规律,系统考虑流域内人口、资源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和组织布局生产力,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对水土及其他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寻求恢复和保持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实现流域内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而进行的_次探索与实践.本文总结了江西省山江湖工程过去近二十年来在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以供其他类似地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车用太  鱼金子 《中国地震》1993,9(2):170-177
本文系统收集了首都圈地区38个形变类观测台、29个地下水类观测井与15个电磁类观测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根据1976—1989年间5个中强地震前的58个台项的异常,逐项统计分析了台址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其映震能力的影响。得到的认识是,影响地形变类台站映震能力的主要地质条件是构造单元、邻近断裂的走向、距离、活动时代与台基地层岩性;影响地下水类观测井映震能力的主要条件是构造单元、邻近断裂的走向、距离、部位、井深、含水层的地层岩性与地下水类型;影响地电磁类台站映震能力的主要条件是构造单元、新生界盖层的结构与厚度、表土岩性、基底岩性与壳内高导层顶面埋深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数据库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系统需求分析出发 ,介绍了可视化的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数据库构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技术路线 ,划分了国内外典型的诱震震例以及长江三峡地区基础地理、诱震地质环境和诱发地震前兆监测等相关基础信息的主要类型 ,确定了各类信息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格式。在此基础上 ,对各类基础图形进行数字化处理 ,建立了可视化的图形数据库 ;通过其相关属性信息的录入或转换 ,建立了各类图形相应的属性数据库 ;利用GIS技术 ,对图形数据库及其属性数据库进行了无缝集成 ,实现了图形数据与其相应属性数据间的可视化交互式查询、浏览、管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As the rock samples will produce abnormal signals of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ic and charge signals under external loading, the waveform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devices are used to synchronously monitor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ic and charge signals during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granite with fault z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nite with fault zone has obvious synchronous precursory signals of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 and charge induction in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stage, and has high amplitude synchronous precursory signals in the instability destruction stage. The influence of fault zone on granite samples strength is remarkable, and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amples with the fault zone is greatly reduced. With the angle of the fault zone decreasing,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s is reduced, the samples are more liable to instability and the energy of instability destruction is greater. With the fault zone angle of granite samples decreasing, the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ic and charge induction signals increase i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samples. The samples stress decreases when the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ic and charge induction precursory signals appear synchronously. The dura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ic and charge induction precursory signals is increasing in the instability destruction stage. When the angle of the fault zone reaches 30°, the mutability of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ic and charge induction signal increases, the time to enter the dangerous stage is much earlier, and the acoustic emission events of large magnitud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nd the large angle faults of coal mine are more dangerous. The intensive and high amplitude synchronous precursory signals of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 and charge induction are produced before the instability destruction, and the signals duration is shorter. The intensive and strongest synchronous precursory signals of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 and charge induction are produced in the instability destruction, and the signals duration is longer. Acoustic emission monitoring data can better reflect the micro rupture of rock.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oustic emission, microseismic and charge induction precursory signals, the precursory information of rock instability destruction can be obtained more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20.
Ni, Cd, Cu, Zn, and Fe were determined in water and suspended matter samples and Mn in suspended matter s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Bight region of the North Sea. Four distinct areas, comprising the Rhine estuary, the Dutch coastal waters, the centre of the Bight, and the English coastal water can be distingu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race metals.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all metals were high in the Rhine estuary, decreased in a seaward direction to reach very low values, comparable to continental shelf water, in the centre of the Bight, and increased again towards the English coast.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Cu, Ni, Cd and Zn near the English coast are not only due to river inputs. Over the entire region, the fraction of Cd, Ni and Zn in solution was consistently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raction in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phase. In contast, the fraction of Fe and Mn in the solid phase was consistently greater than the fraction in solution.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Fe, Mn and Cu are more dictated by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than Cd, Ni and 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