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然而目前常用的条码水准尺携带极为不便,且存在条码易损坏、各型号水准尺条码之间不能通用、夜间识别困难等多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技术的可折叠条码水准尺的设计思想,通过数字光处理投影设备,把条码投影到具有良好显示性能的折叠面板上,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可折叠功能.  相似文献   

2.
水准测量一直是获得地面点精密高差的重要手段,其测量速度慢、效率低也一直是困扰全球测量界的一大难题。为了提高水准测量的速度和效率,本文提出了新一代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的概念、结构、原理与方法。具体采用水准仪与标尺合二为一的一体化结构设计,将传统水准测量的3点互动配置改变为2点互动配置来提高测站仪器安置速度和地形适应能力;采用对偶测量原理将传统水准测量的单向单系统测量改变为对(双)向双系统测量来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及可靠性;采用正交二脚架及L型水准器来提高水准标尺及水准仪的安平速度。理论分析及初步实践表明:新一代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与传统水准仪相比,水准测量效率可提高1倍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快速、最智能、最精密的电子水准测量系统。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的发明,将对全球大地及工程测量界产生重大及颠覆性的影响,将开启人类社会普及电子水准仪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精密水准测量器具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精密(铟钢)水准尺、尺桩(台)、水准标志改进后的基本情况,叙述了精密水准测量器具改进后的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俊志  张锐 《测绘通报》2008,(12):27-29,32
水准尺不仅是国家长度标准的载体,也是水准测量系统中与水准仪一样重要的部件。针对近年来国内不太重视水准尺检定的现实,介绍国外水准尺检定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希望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够促进我国开展水准尺检定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的技术特点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1950~1976年间,我国完成了国家第一期一等水准测量,路线总长约5万公里,分别于1957年对我国东南部地区、1959年对我国东北和内蒙地区的第一期一等水准进行了平差。这些平差均以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基准,以青岛水准原点为该期水准的起算点(该点高程当时定为72.289m)。采用正常高系统。  相似文献   

6.
因瓦水准尺作为精密水准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准测量成果的精度.分析了不同制造方法对因瓦水准尺分划线质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品质的分划线获得检定结果的质量;介绍了因瓦水准尺检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对水准标尺尺长及其温度系数的标定与研究中发现,杠杆连接式精密水准标尺由于受杠杆组件中摩擦力矩的影响,其尺长和温度系数的测值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温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密切相关。造成同一温度状态下尺长的测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不在其测定装置,而是源于标尺本身的结构缺陷,因此杠杆连接式水准标尺不宜在高精度要求的测量工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PDA的水准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准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电子水准仪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光学水准仪在水准测量工作中仍占主导地位。随着PC1500、PC-E500、HP200等记录机型的淘汰,作者选用基于Windows Mobile技术的PDA作为记录器,以实现水准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的目标,强调人性化和智能化程序设计。详述了基于PDA的外业数据子系统、内业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及水准网平差子系统的开发目标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水准测量内外业PDA一体化系统开发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海城  何义斌 《测绘科学》2007,32(3):62-64,61
水准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电子水准仪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光学水准仪在水准测量工作中仍占主导地位,随着PC1500、PC-E500,HP200等记录机型的淘汰,作者选用基于Windows Mobile技术的PDA作为记录器,以实现水准测量内外业一体化为目标,强调人性化和智能化程序设计。文章详述了基于PDA的外业数据子系统、内业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及水准网平差子系统的开发目标和主要功能,系统投入南水北调等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内容。水准测量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长期以来,都是通过水准网和闭合差的方法来计算或降低水准测量误差,其中使用最小二乘法减小误差的计算精度最高,但是计算方法烦琐,且需要以较大工作量和更加密集的水准网测量来实现。本文在介绍水准测量误差计算和降低的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并介绍了采用数学模型的来计算水准误差的方法和相关数学模型,对于水准测量误差计算特别是精密水准测量中误差计算,提高测量精度,有着可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GPS水准点加强和改善天文重力水准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如何利用GPS水准点加强和改善天文重力水准网的原理、方法及实现的途径。以单线推进路线为例 ,一般证明GPS水准点的控制作用。还着重讨论并验证间接平差方法的有效性 ,能够满足当前需要。  相似文献   

12.
精密工程测量中全站仪三角高程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式推导的基础上,估计各种误差的影响,研究了近距离内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并通过实际测量和水准结果的比对进行验证,指出垂直角测量误差是影响高程精度的重要因素,对于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广泛应用的全站仪三维测量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分析,论证了井下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作为井下高程控制的一种手段。并通过一些三角高程测量在实际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实例,验证了利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井下水准测量实施井下高程控制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从高程测量方法及误差传播原理出发,介绍了采用全站仪代替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方式方法,并用全站仪对某个高程控制网点进行实测高差数据与几何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的全站仪高程测量中误差在四等水准限差范围内,证明了在一定范围内用全站仪代替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可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就目前技术而言,GPS高程控制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讨论了GPS拟合高程和水准高程的方法,通过实例计算进行了精度对比和分析,其结果表明,GPS测量可以代替传统水准测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GPS定位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中,GPS平面精度很高但高程精度还不能满足某些工程的要求,精度较高的工程大多由水准测设高程。针对某具体项目测设的GPS拟合高程与水准测量的高程,通过比对两者观测数据,分析两者的精度,得出小范围平坦地区可用GPS拟合高程代替水准高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基坑监测中,几何水准测量工作效率低,任务量大。针对这些不足,本文采用一种新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该方法可以使全站仪在任意点设站,减少了工作量,在测量中,不用量取仪器高、棱镜高,减少了三角高程测量中的误差来源,提高了精度。通过分析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验证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测量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合基坑监测实例,将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与几何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显示,该三角测量方法结合精密全站仪可以替代几何水准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新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该方法可以使全站仪在任意点设站,减少了工作量,在测量中,不用量取仪器高、棱镜高,减少了三角高程测量中的误差来源,提高了精度。通过分析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验证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测量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合基坑监测实例,将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与几何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显示,该三角测量方法结合精密全站仪可以替代几何水准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测量的效率和精度,矿山井下平面坐标测量通常采用三联架法,同样,高程测量时,可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本文采用三联架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测量过程中只需记录棱镜和仪器到基座底部参数与首末站棱镜和仪器高差,便可推算起终点高差,提高了高程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于1991—1999年建设的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与2012—2015年建设的国家一等水准网成果相隔近20年。受地壳运动、经济建设、地下水开采与回灌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沉降和季节性地表起伏,造成区域高程成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影响了高程基准的维护及高程成果的使用。本文通过分析两期一等水准重合点、统计分析我国一等水准点20年高程变化量及其变化趋势,并从两期水准网测量设备、措施及测量精度的差异,重力异常改正计算所采用的重力基准、正常重力公式及重力数据的差异,网形结构差异,水准测量周期、水准环闭合周期的差异,地壳垂直运动与局部地表形变影响等4方面进行了两期高程变化的原因分析。研究表明:(1)国家一等水准网点高程近20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区域出现了严重沉降;(2)地壳垂直运动及局部地表形变是引起高程变化的主要因素;(3)国家一等水准网应进行定期复测更新,复测时应尽量缩短水准测量周期,全网水准测量周期不应超过5年[1]、力争3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