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筑是城市的年轮。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复名北京,再次受领国都之衔,北京城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发展高峰:中央部委行政办公亟需用楼,国家级文体活动亟需场所,外交使馆区也亟待扩展……于是乎,众多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它们改变了北京城自元以降的整体形貌,塑造了共和国国都从满目疮痍到昌盛繁华的城市风采。以1976年文革结束为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将兴建于1950年至1976年之间的建筑归类为现代建筑,1977年至今的建筑归为当代建筑。北京现代建筑不仅举全国之力、领时代之风,凝聚着彼时最优秀建筑师的先进才智,同时无声见证了毛泽东时代的风云流变和史事迁徙,成为共和国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遥感影像建筑物阴影与实际高度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依据影像阴影估算城市建筑物高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影像建筑物阴影特征快速提取高程信息的技术方法。在使用北京一号影像数据的试验中,70%的有阴影楼房测量误差在4米以内。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街区及其房屋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又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持续的更新和发展。本文从历史街区保护的角度着眼,以北京市老城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物肌理及第五立面特征为研究内容,对建筑物的第五立面色彩及形态特征、临时建筑的分布及演变等进行了分析。加强对第五立面的规划管控,在对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保护、实现旧城有机更新,提高北京老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京提速     
速度凸显活力,速度昭示竞争力。从较早前的深圳速度,到几年前的浦东速度,再看今日的北京速度,我们无不深刻体会到“速度”的魅力。 是的,在一个实力决定竞争力的时代,“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无处不在。当此时,速度往往意味着先行的优势。谁拥有了一流的发展速度,谁便拥有了居高揽胜、制定行规的号召力。 是的,速度就是美。当所有的城市经营者都开始把“经营城市”这个曾经是非常时髦的超前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之时,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开始悄无声息地全面提速——从招商引资政策的优惠大比拼,到城市基建设施的时尚角逐、各个城市都开足了马力,动用了可以动用的一切力量,去争取资本的青睐,去吸引眼球的关注,去整合所有的资源要素…… 这场发生在今日中华国土上的城市大较量,分明让我们体验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日新月异”。我们,不妨把目光对准北京,这个全国的标杆城市,通过盘点、管窥她的几个发展速度,来咀嚼城市竞争的含义,来感受什么是城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周尚意 《地图》2014,(5):141-141
就一个城市而言,其城市意象就是人们内心中对该城市的感知结果。例如人们说首都是“首堵”,这就是一种城市意象。而文化地理学者谈城市意象,更为关心空间化的意象。比如,有的人说自己的城市平面图看上去像神龟,也有的说像八卦阵;有人说自己乡村的地图形状像耕牛,也有的说像莲花。这些形象都是用建筑和道路组合体现出来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有人说北京旧城是“凸”字形,还有人说是“品”字形。  相似文献   

6.
水塔烟囱,拆除还是保留 留心北京城事的人们也许都还记得2005年那场拆与保的风波. 2005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开始拆除院内已废弃了三四年的烟囱.截止到9月13日,原高35米的烟囱已经被拆卸了三分之一.拆除工程引来多方侧目,马国馨、刘开济、王昌宁,刘力等多位资深建筑专家挺身站出,竭力主张保护和修复烟囱.  相似文献   

7.
张文 《地图》2004,(2):13-19
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中,我们体会着这个城市的变化,我们的记忆更是在地图的翻阅中苏醒,有风格的城市,叙说着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颁布实施以来,一直被视为探测工作的"基本法"。但是随着管线敷设技术、物联网技术、三维GIS、移动服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推广,《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亟需进行相应的修改,以在管线探测领域继续发挥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在城市作战中的生存能力与城市建筑对其隐蔽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建立了城市建筑对直升机的隐蔽概率模型,对模型中的建筑分布、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等参数分别讨论,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最后总结了城市建筑对直升机隐蔽的影响规律,提出有效利用城市建筑进行直升机隐蔽机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形的北京城市空间拓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开展北京的城市形态结构分析,并且运用分形思想规划城市对北京人居环境的改良和人地关系的协凋都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该文基于城市分形理论中的面积-半径法和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估算了北京不同时期和2011年不同方位的城市形态半径维数以确定北京城市空间范围,并分析了北京城市空间拓展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以天安门为中心,北京1978、1990、2000和2011年城市半径分别为7.5、10.5、14.5、16.0km,各时期城市形态半径维数均高达1.95以上,反映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对杂乱以及人-地关系的不协调,2000年以后则有所改善。2011年北京城市西北方位半径维数高达2.0以上,显示该方位城市空间拓展的不可持续性,而西南、东南、东北方位的半径维数在1.91~1.98之间,显示这三个方位城市建设用地密度总体呈减少趋势,但需要不断降低半径维数以保证城市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北京城市地理信息底层数据的形成 ,包括生产技术方法、原则及质量控制 ,介绍了北京城市尺度数值模拟试验及三种城市尺度模式的数据加工制作过程及作业实施方案 ,为今后进行专题数据的加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数据要素和信息通信技术变革给综合性城市地图集的设计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包括制图对象拓展到城市三元空间,制图内容聚焦大数据揭示的"城市性格",地图符号表达融合信息图表设计,地图阅读方式趋向"线上线下"融合等。城市地图集设计亟需适应时代特征,从科学、技术、设计、文化、媒体和产业6个维度寻求创新突破。以2020版的《深圳市地图集》为例,分析其空间、时间和属性3条设计主线,以及在内容体系、地图表达和工艺集成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1月29日,由北京测绘学会、北京电子学会和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发起的北京智慧城市建设联合体在北京成立,同日举办了智慧城市与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学术论坛。来自北京市科协的领导、行业学会、科研院校、企业代表等近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联合体的宗旨是,统筹协调智慧城市数据资源、人才优势、技术资源和装备资源,组织协调并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和特点,推进学科集成创新和科技资源集成共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和产业进步。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2日,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的提炼,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经过7轮大研讨,292.97万公众参与投票评选之后,北京市正式公布了“北京精神”,也就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四个词既凝聚了北京这座城市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独特的城市文化,又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这里不仅是“北京城”,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更是国家的政治核心、科学技术发展的沃土、四方文化的汇集之地、中华儿女传承信仰的精神家园。它的方方面面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当笔者对北京的地名进行归类整理之后发现,在北京的地名当中不乏很多能够充分体现北京精神的地名。  相似文献   

15.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背景及意义深圳改革开放30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日新月异.每年兴建大量建筑物。而了解和掌握作为城市社会经济生产生活载体的建筑物现状和变化情况.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但现实往往是建筑物家底不清,信息零散、割裂、多口径的问题.难以满足精细化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筑物的三维建模是数字城市基础建设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对建筑物测绘和三维点的计算进行了论述和对比,并介绍了使用ACAD中的CAL函数构建的基础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7.
结合建筑指数的城市建筑用地提取与变化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03,2007,2009年ETM+影像,结合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新居民地提取指数NBI、差值建筑用地指数DBI等建筑物提取指数对南京市主城区建筑用地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采用分类比较法检测各年份间建筑用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近年来南京市城市规划发展现状,探究城市建筑用地变化的深层原因和变化趋势。与传统研究利用监督分类结果分析建筑用地信息不同,本研究将建筑指数与变化检测方法结合,用于城市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内在驱动力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南京市建筑面积增加和建筑用地变化趋势直接反映了南京市城市扩张程度,且与城市化进程发展趋势一致。研究成果对比多种建筑指数,对揭示南京市城市化扩张原因、指导城镇规划、土地利用决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弘 《今日国土》2014,(2):16-17,19
我认为,造成北京城市病主要有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金艳  高晓雄  胡琼  贾智慧 《测绘科学》2021,46(10):76-79,107
针对城市建筑安全问题的现状,该文以杭州市西湖区为试验区,以2016-2019年42期3 m分辨率的COSMO-SkyMed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PSP-InSAR技术开展城市建筑物的形变监测,获取试验区的地表形变信息.结合InSAR形变监测结果和城市建筑矢量数据,开展大范围建筑物的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共有建筑5 878栋,其中D级建筑134栋,多个小区建筑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利用PSP-InSAR技术进行建筑形变监测及风险评估,能够大面积、快速了解城市中建筑物的安全状态,为相关部门进行建筑安全管理和建筑安全的外业核查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可为InSAR技术服务城市安全建设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杭州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为规划建设和开发、管理好城市,亟需测制最新的、内容详尽的大比例尺地形图。1987年秋,我队受杭州市规划局的委托,承担了杭州市市区40、55KM^2 1:5001:L例尺地形测图工作,选用了航测方法,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常规仪器设备(B8S立体测图仪),用非常规的作业方法,通过典型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