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1引言闪电是一种伴有电闪和雷声,自然释放电现象。雷电同时也导致了很多问题,雷电引起森林火灾,点燃爆炸物,导致输电线路与电力系统故障扰乱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每年我国因雷电引起的损失达到几十亿。《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通知》黑政规(2017)14号明确规定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仍由气象部门负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对其进行雷电防御对策研究,也是  相似文献   

2.
的夏季,地面强烈增温致使空气对流加强,往往产生雷雨云。在雷雨云中,云块都常有大量的正负电荷。由于云体内部各部分带电性质不同,形成了很强的电场,一般云中电场可达每厘米几千伏到几万伏,这样强的电场足以把大气击穿,而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闪电。同时又会放出大量的热,致使闪电路径上空气的温度瞬息间升高1~2万℃,气压突然增到上百个大气压。空气因急剧增热而膨胀,接着又迅速冷却而收缩,空气的这种剧烈振动,便形成了雷声。闪电和雷声统称为雷电。在地球上,平均每秒约有100次雷电发生。雷电具有极大的能量,仅一次普通的…  相似文献   

3.
谈雷电的人身防护王德才(山西省气象局经营服务处030002)雷击致死、致伤的事故触目惊心。人身雷电防护,必须引起注意。我国每年因雷击伤亡约一万多人,而大量牲畜的意外伤亡中,雷害造成的约占80%左右。考察有关雷击致人伤亡的资料发现,大多数雷击伤亡发生在...  相似文献   

4.
电闪雷鸣是大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知:全球每年因雷害损失在周亿美元以上,仅我国每年遭雷害伤7500人,死3000人。那么,地球上响雷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呢?是非洲苏丹的内陆村—一阿布克列比巴的纽克卜寸,当地人叫它“呼伦尔比巴,洛克前摆”(意为“响雷”)。该村,一年365天有300天左右在“轰隆隆、劈烈烈”的特大雷声中度过,就连远在几十公里处也可听到惊雷贯耳的响声。埃塞俄比亚的一位经师到那儿讲经,他还未进村,就被巨大的响声吓屁滚尿流——跑了。原来,经师“错把茄子当辣椒”,他误认为村庄内正在进行激烈地炮战…  相似文献   

5.
《青海气象》2007,(F06):70-70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部门估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所导致的火灾、爆炸等时有发生。中国每年有三四千人因雷击伤亡,造成财产损失50亿至100亿元。中国的雷击灾害十分频繁,受灾率高,  相似文献   

6.
1 2000年河南省雷电灾害特征 发生范围广。2000年,河南省发生雷电灾害73起,比1998年的59起增长了24%;全省除商丘市外,其他17个市均发生了雷电灾害,发生范围较1999年的7个市明显增加,其中以焦作、鹤壁、三门峡、洛阳、开封、周口、许昌、漯河、南阳、信阳等市雷击发生次数较多。 危害严重。2000年,我省雷电灾害共造成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危害严重的雷电灾害有:①2000年7月9日22日12时30分,安阳县许家沟乡相村一临时火药配装工作间因无完善的防雷装置遭…  相似文献   

7.
中国之雷雨     
吴泗璋 《气象学报》1938,(4):131-145
第一章雷雨之定义成因及分类第一节雷雨之定义降雨而同时有雷电现象者,谓之雷雨。故有雨,纵甚急暴,但若无闪电及雷声者,不得谓之雷雨;反之,如沙漠旋风、森林大火、火山爆发等,只有雷电交作而无雨者,亦不得称曰雷雨。但雷电现象,并非雷雨之因,实为雷雨之果,此可由下列事实证明之。 (一)一定高度间之电位差,全球各处几皆相等,然雷雨之数目与  相似文献   

8.
汉中市每年因雷灾直接损失在300万元以上,间接损失更大。利用汉中市11个观测站1971—2009年雷电日数统计资料,分析汉中雷电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预防雷电灾害,做好雷电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青海气象》2007,(F06):1-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为严重的10大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因雷电引起的气象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不断提高,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温家宝总理于2006年7月3日作出“提醒各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读了《陕西气象》第六期周奇同志谈“雷暴观测记录问题”一文后,很受启发。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有必要认真进行深入讨论。为此,也谈点粗浅看法:文中在阐述系统雷电的概念时写到:“……有系统的雷电,即在当时情况下,雷声闪电频数较大,雷与雷时间间隔较短,雷声较响,随着发展较盛的 Cb 云移的方向而行的雷  相似文献   

11.
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天发生800万次雷电,平均每秒近100次.每个闪电的强度高达10亿伏特.功率可达1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约10~50亿美元,我国是雷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700~1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宅福田村是全国有名的“雷击村”。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的20年间,该村因雷击造成数十人受到伤害,牲畜死亡多头。有房屋被雷电击坏的,有的墙壁被击成洞的,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人工观测站雷暴日的记载在雷电防护中的使用价值,通过对2008年雷电产品与同时段泰安观测站雷暴日资料分析发现:雷电产品反映的是一定平面内雷电情况,而观测站雷暴日资料代表了该站点观测到的雷暴情况,受雷声在大气内传导过程中的衰减作用影响,观测员对于那些距离远、强度低及频数少的雷电现象难以有效地判断记载,漏记率高,两者直接比较意义不大.本文以观测站为圆心,对50km以内半径做不同距离划分并统计相应雷电数后与雷电产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测站对5km范围以内雷暴的记载与雷电产品无显著差异,人工观测站雷暴日的记载数据可靠.由于人耳的听觉将那些距离远、强度低不易被人们察觉且影响较小的雷电进行了过滤,人工观测站雷暴日资料较雷电产品而言能为研究某一地点雷电情况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防雷减灾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有些地区非常频繁。据估计全世界每天约发生 80 0万次雷电 ,平均每秒近 1 0 0次 ,每个闪电的强度高达 1 0亿 V,功率可达 1 0万 k W,相当于一个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我国是雷害比较严重的国家 ,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 30 0 0至 40 0 0人 ,财产损失 5 0亿至 1 0 0亿人民币。2 0 0多年前 ,富兰克林开始从根本上认识了雷电现象 ,发明了“避雷针”用以保护建筑物避开雷电的直接危害 ,人们对防雷有了安全感。近年来雷电灾害忽然呈现新情况 ,灾害频繁 ,对国民经济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 ,许多从不发生雷电灾害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日益普及,各类公共建筑物中电子信息系统因雷电感应导致设备损毁的事故不断增多。每年经济损失不可低估。因此,在电气防雷设计之前,对新建建筑物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并确定建筑物内信息系统是否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就显得尤为重要。防雷设计的依据之一是雷电防护分级,按照建筑物的不同防护等级设置与其相对应的防雷装置。雷电...  相似文献   

16.
小科 《四川气象》2005,25(2):31-31
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早在1752年7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放风筝的办法证实了,乌云中那伴以轰隆隆雷声的耀眼光箭就是大自然中的强大放电现象。以后他又发明了避雷针,使建筑物避免遭到雷电的袭击。可你知道还有一种防不胜防,奇特的怪物—球状闪电吗?  相似文献   

17.
基于湖南省各气象台站1956—2013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和2008—2017年的ADTD闪电监测定位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南省雷电时空分布及雷电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年均雷暴日数为49.9 d,总体上呈现出缓慢的递减趋势,每10年减少约3.493 d;全省平均每年观测到的地闪回击频次约34万次;每年3月开始雷电活动逐步加强,7月、8月是雷电活动高峰期;雷电逐时分布呈现单峰型,主要集中在15—17时;岳阳、长沙、怀化、邵阳等地发生的雷电灾害偏多;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农村防雷安全工作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姜庆芝 《内蒙古气象》1995,(2):34-34,36
浅谈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姜庆芝(兴安盟气象处)雷暴和闪电都是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暴出现时有时闪电兼雷暴,有时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方法《规范》中己有明确规定,但从报表审核发现,在雷电多发季节,疑误记录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肖正华 《高原气象》1989,8(2):151-155
雷电信息的快速瞬变特性给对它的测量研究带来了困难。近年来由于微电子学技术等的进展,促进了对雷电的观测研究。根据雷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光辐射、冲击波和雷声等物理效应,可研制各种探测仪器。而雷电产生的电磁效应,往往成为雷电探测的有效信息,我们的仪器大部份是依据电磁场变化的主要特征原理来研制的。闪电时云中电位梯度发生快速变化,如果闪电与测站的距离L远大于雷雨云的尺度和高度,则任一瞬间t的地面垂直电场F(t)表示为  相似文献   

20.
施舍 《吉林气象》2008,(1):47-48
一引言 雷电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是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每年因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触目惊心。防雷减灾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在整个国家防灾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将转向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上来,其中,雷电是主要防范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