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亮志 《地质论评》1957,17(3):375-377
蘇聯專家A.C.霍敏多夫斯基所著的“中國東部地質構造基本特徵”一文,於1953年以中文形式發表於地質學報32卷第4期上。這篇論文的譯者是金則雍同志。全文共分九部分,敘述了中國東半部廣大地區——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西迄黄河上游,東至東海之地質構造,並對其大地構造單位進行了劃分。自從這篇論文發表後,引起中國地質界的極大重視。許多地質學家在編寫論文或進行教  相似文献   

2.
大地構造学是地質科學中一門新的学科,是地質学中一門高度綜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地壳形变以及它的发展过程和发生原因。B.B.別洛烏索夫會說大地構造学是地質学中的哲学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地構造学既是地質学中一門高度綜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3.
一、問題的提出 1956年我和常隆慶先生編寫的中等地質学校試用教材:“中國地質学”一書出版后,曾接到很多学校和野外工作同志的來信,提出了許多宝貴意見和問題。其中涉及大地構造術語的問題較多,綜合起來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一)为什么各个書上使用的大地構造術語不一致?譬如陸台,地台,古陸,地盾等  相似文献   

4.
“我國大地構造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基本問題(学習辯証唯物主义后的点滴体会)”一文是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开展学術自由討論而寫的。另一方面,李四光副院長在1955年1月地質学会年会上,也提出討論中國大地構造問題,所以著者也就更觉得有必要,鼓起勇气來嘗試地提出一些問題,供同志们討論和批評。  相似文献   

5.
别洛烏索夫通訊院士是苏联很有名的大地構造学家,他的名字在我們中國的地質学者們的印象中早已不是陌生的了。今年四月下旬,別洛烏索夫作为苏联科学院应中國科学院邀请而來的訪華代表团成員之一來到了北京。虽然在莫斯科時曾见到过别洛烏索夫通訊院士,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我参加代表团工作時,  相似文献   

6.
大地構造学的研究,是在綜合已有地質資料的基础上,从發生学或历史地质学的观点出發,借助于地层及岩相的分析,來研究大地構造的發育与演化,划分地壳运动的旋迴,探討地台和地槽的演变与岩浆活动的过程,借以了解矿床生成与分布的規律;它是緊密结合生产实践的一門科学。关于中國的大地構造問題,我國地质学家已發表过不少的文章,特别在解放后,由于苏联先進地質科学的启发与苏联專家具体的  相似文献   

7.
《地质科学》1958,1(2):27-27
中国科学院地質研究所与水利电力部联合邀請即将返国的構造地質学專家尼古拉也夫在科学院作下列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我讀了本刊1955年第八期發表的張文佑同志一篇“我國大地構造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基本問题”以后,認为張文佑同志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是正确的,是想解决中國大地構造研究方法目前所存在的問題,使其得到統一,更好地阐明我國的大地構造型式,区域划分,以便于獲得更多的礦產綫索,指導今后的普  相似文献   

9.
譚家山礦区自1954年起進行普查勘探,与此同时進行水文地質工作,目前已提交綜合报告。筆者根据在礦区進行工作結果將本礦区主要水文地質問題及其工作方法提出討論如下;由于水平低,有不当之处盼同志們指正。一、地质構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一)地質構造簡述: 本区所处之大地構造單元,是在華南地台之上,江南古陸与華夏古陸之間的湘桂活化凹陷地区內,矿区在区域地質構造單元中的位置;是处于杜江桥背斜  相似文献   

10.
1956年,我們参加了中國科学院柴达木綜合研究隊構造組工作,得到了有关盆地西部第三紀地質構造的一些粗淺看法。我們希望这些初步意見能够对盆地今后工作有些帮助,并能得到專家和同志們的指教。工作范圍在柴达木盆地的西部,包括东經91°—94°,北緯37°—39°間。按1955年分区有:冷湖—鄂博樑区、大風山区、茫崖区及甘森区。  相似文献   

11.
研究我國大地構造的方法問題 我國地质工作者研究大地構造是从兩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純地質学的方法,这個方法是由國外大地構造学說而來的,根據各地質時代的古地理海陸分佈,沉積物的厚薄和相變、岩漿活動,以及褶皺斷裂程度,來劃分地殼為活動地帶(地槽)与穩定地帶(地台),將我國大地構造單位劃分為地台(前寒武紀)、加里东褶皺帶、華力西褶皺帶、燕山褶皺帶等等。按照这個方法,首先分析古老岩系以確定地台(前寒武紀),然後再分析較新岩系以確定以後的褶皺带(也就是新地台):另一方面是地质力学的方  相似文献   

12.
書報述評     
一地質地文及構造地質學之基本觀念及其與中国地層學之關係 葛利普著中國地質學會誌第十六卷(丁氏紀念卷)第127—175頁,民國二十六年。又北京大學地質系研究錄第十三號。Fundmental concepts in Geology and their Bearing on Chinese stratigraphy, by A.W.Grabau, Bull.  相似文献   

13.
在一份正式的地質報告中,为了更好地表示調查區域的地質構造,往往附有構造綱要圖。在編製礦產预测圖時,也往往將預測區的構造用編製構造綱要圖的方法表示出來,以便了解該區構造條件对矿產的控制。当然对地質圖加以分析也能了解一個地區的構造,但是如果有一張構造綱要圖,則能立即从構造綱要图上一目了然地認識全區構造。尤其在構造變動劇烈或有好幾套構造系統複合的情况下,構造綱要圖在表示一個地區構造的作用上則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涂光熾 《地质论评》1957,17(1):130-131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祁連山本年工作於5月開始,11月結束,歷時半年。參加人員:高級研究人員5人(內北京地質學院教授2人),一般研究人員(地質方面的)約25人。蘇聯顧問西尼村教授參加和指導了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沉積鑛床的生成和分佈往往受古地理和大地構造因素的控制,一般皆有規律可循。就中國來說,成鑛規律在有些礦床如鐵、錳、鋁、磷等尤為明显。研究鑛床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发现規律,再根據這些規律去找新的鑛床。近兩三年來地質工作者在這一方面寫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位於中國西南部,在東經102—110°,北緯28—33°之間。在地形上,四週是高山峻嶺,中部是丘陵山地;在地質上,四週的地層老而構造複雜,中部的地層新而構造簡單。在盆地的內部和邊緣的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中,有着多次的鐵礦沉積。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對鐵礦資源日益增長的需要,結合地質情況,對盆地沉積鐵礦進行  相似文献   

17.
聶宗笙 《地质论评》1957,17(3):352-358
一.中朝陸台分異活化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的基本特徵,相對於西部地區,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一般稱之為中國陸台。眾所周知,呂梁運動後,中國陸台已經形成,但在其後的地質發展歷史中,在後期,某些地區繼承地殼的活動性,又重新活躍化。明顯的表現出活躍化的地區,在  相似文献   

18.
地質工作不斷的實踐,越来越證明礦田構造斷裂问题的研究已成為地質學中最現实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儘管構造斷裂在成礦過程中的作用問題还有爭論,但爭論的焦點并不在於構造斷裂在熱液礦床形成過程中起不起作用,而是起多大作用的問題。由此可知,構造斷裂在熱液礦床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已是大多數地質學家所承認的一個事實。本文就在野外找礦和勘探工作中,如何鑑别和研究成礦的斷裂及成礦後斷裂,提出作者幾年来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及個人的一些见解,與同志們商討。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地質學報編輯委員會負責同志: 本着“百家爭鳴”的方針,我想就貴刊的編輯工作,提供幾點意見和建議,供你們參考。不當之處,敬希指正。第一點:解放以來貴刊所發表的論文,以其內容而論,似偏重大地構造,地層學和一般性地質理論問題較多,而有關礦產地質方面的研究著  相似文献   

20.
天山北麓地貌及新构造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子荣 《地质科学》1959,2(3):73-77
一九五七年笔者曾随同地質研究所構造室徐煜坚先生前往新疆学习地貌和新耩造的工作方法,收集到許多有关的材料。这次工作主要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緣,東山伊晤县起,向西到精河附近,东西路線全長約579公里,本区在大地構造上屬於天山地槽的边緣拗陷,也就是天山地槽向准噶尔台块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