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昆北油田切16区出水严重,含水率上升过快,日产量显著下降,严重地制约油藏经济有效的开发。综合利用构造、储层、测井、分析化验、试采曲线等资料,对该区出水类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出水类型多样,可分为层内水、层间水、边水与注入水4类,不同时期出水类型不同,采油曲线具有不同的特征,试采早期以层内水为主,注水开发后出水类型增多,呈混合水状态;该区出水类型分布简单,仅层内水分布范围广泛,其余3种出水类型分布相对局限;不同的出水类型受不同因素控制,层内水主要受储层物性、含油饱和度、原油黏度等因素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1)
白豹油田长6油藏储层天然裂缝发育、人工压裂缝大量存在,裂缝系统复杂,导致注水开发矛盾加剧;通过吸水剖面、试井及脉冲中子饱和度测试等方法监测油藏动态变化,认为裂缝的存在对开发的影响主要表现出三方面:造成单井产能损失严重、井组内油井受效不均、降低储层动用程度;基于储层地质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将裂缝见水类型及特征归纳为三类:天然裂缝开启见水型、天然裂缝-压裂缝沟通见水型、压裂缝沟通见水型,并提出了分类治理对策,矿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开发动态与地层水化学特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是塔里木盆地第一个超亿吨级的大型油田,其主力油藏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近年来,油田地层水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和生产.阿克库勒凸起北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发育间断性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凸起南部斜坡区受到泥岩压实排水和粘土矿物脱水形成的离心流的影响,地层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淡化.塔河油田主体部位处于越流泄水区,地层水具有明显的高矿化度和高K Na 、Cl-浓度,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水动力场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密切相关.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离心流强度大,是油气藏主要成藏期.早、晚海西运动、印支运动期间抬升剥蚀,遭受强烈的大气水下渗淋滤、生物降解,是油气藏主要破坏期.根据地层水赋存状态,区分出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3种不同类型.研究油井产出水矿化度、Cl-、K Na 浓度动态变化规律,总结出平稳型、起伏型、上升型和下降型4种动态类型.通过综合分析油井开发动态及油水产出特征,正确把握其变化过程,可以判断油井产水来源,从而为油田的稳油控水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石南J2t2低渗透砂岩油藏含水变化特征及水淹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质注水开发砂岩油藏的见水方向,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见水方向的准确判断是确定剩余油分布和制定油藏中~后期注采结构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会影响注水开发效果.这里针对石南J2t2油藏开发初期出现的部份井含水上升快,见水方向复杂的问题,综合研究了储层物性非均质特点,储层改造,裂缝产状和生产动态资料,总结出二种基本水淹模式.油藏水淹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应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目前预测的见水方向与油藏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对油藏后期调整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地层水赋存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层水赋存状态,在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地层水中区分出3种不同的类型: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和储层下部层间水,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水体的化学—动力学特征。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规律十分复杂。背景储层缝洞发育程度不同,油气驱替程度不同,储集空间大小不同,其相应的油水分布规律、油藏开发动态及含水动态都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这些不同点并探讨了其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5,(6)
超低渗透油藏有时会出现同一个油藏区块油井产能平面分布很不均匀的现象,增加了开发技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难度。以鄂尔多斯盆地吴410长6油藏为例,结合开发实践,深入分析了产能平面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由于油藏各开发单元所位于的储层砂体不同,造成油井产油的物质基础不一样;储层物性分布不均直接影响到产能状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如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及韵律性和层内不连续薄夹层的分布等也对产能分布形成重要影响;储层构造有时也可决定超低渗透油藏的油水分布,构造低的部位油井含水较高;储层普遍发育的微裂缝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易开启,造成油藏局部单井点水淹,层间裂缝可能造成注水向非目的层流逸。  相似文献   

8.
徐怀民  阴国锋 《地学前缘》2012,19(2):121-125
在岩心储层研究及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动静结合确定了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的有效储层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I类最好,IV类最差。对比四次加密试验井,储层评价效果好,储层厚度的预测误差率在5%以内,储层类型符合率为80%。统计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显示,下乌尔禾组天然裂缝以构造高角度缝为主,人工裂缝以压裂羽状缝为主,各类裂缝多为闭合缝。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分析认为:储层发育优势区控制了油井高产区,油层储层条件越好,初期产能越高;裂缝的存在导致注入水优先沿裂缝突进,使油井出现裂缝水窜、见水不见效等开发特征;综合分析发现油水井的驱替通道、储层及裂缝发育情况导致油井不同见效情况。在静动态研究基础上实施的四次加密试验井,90%以上的井可达到预期设计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拐凸起石炭系南、北油藏高度差异大,试油普遍见水,油水关系复杂,油水过渡带大,油藏类型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现状,对其构造特征、断裂组合关系、储盖组合特征及地层水特征等控藏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拐凸起石炭系发育两类油藏,古隆主体地震反射杂乱,为受构造、断裂控制的块状油藏,周缘围斜区为层状反射特征,油藏为受不整合面或岩性遮挡的层状油藏。南部古隆形态完整,保存条件好,油藏高度大;北部地层剥蚀严重,古隆更高,分布范围缩小,充注程度不足,油藏高度不大;发育两级断裂,一级走滑断裂疏通油源,二级断裂控制油藏展布特征。南部主要发育火山角砾岩,储层物性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北部则以火山熔岩为主,储层物性较南部略差;且南部盖层条件优于北部,对下伏石炭系油藏起到更好的封盖作用。研究区地层水为氯化钙水型,南部热液改造作用不明显,矿化度较低;北部沿断裂热液改造作用明显,矿化度较高;古隆主体热液改造作用弱,矿化度较周缘围斜区低。  相似文献   

10.
PL19-9油田是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其正式投入开发不久后,与PL19-3设计注水量相比,暴露出注入压力高、油井欠注等一系列问题,原油产量明显下降。本文在深化研究该油田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储层敏感性矿物分析、配伍性实验、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室内岩芯驱替、平台水质调研等手段,明确了注水过程中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L19-9油田岩石胶结疏松、黏土矿物含量高、层间非均质性强是注水困难的客观因素;储层具有强速敏,注入强度过大是影响注水效果的重要原因;注入水与地层水存在轻度不配伍,不配伍比例在3∶1—1∶3之间;注入40PV时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水质不达标是注水困难的关键外因,注入水中对储层造成伤害的物质主要为油污、腐蚀产物,其次为少量垢和地层颗粒。针对上述损害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保证注采平衡,促进高效稳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试采成果,运用石油地质学理论方法,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及密井网大比例尺编图等,对鄂南陕北志丹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2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2油气富集成藏受地层、古地貌、不整合、局部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区域盖层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印支古地貌控制了长2地层和油藏的分布状况,古高地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和富集的最佳场所;局部群构造及优势砂岩区带的发育、储层岩性的侧变及尖灭、旋回性泥岩及区域盖层的覆盖、有利相带组合及其与西倾单斜背景的恰当配置、斜坡处不整合的侧向封堵等不仅为长2油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也控制了其油气富集规律和油藏分布。油藏类型多样,以构造-岩性油藏和构造-地层油藏为主,其次为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岩性-地层油藏、水动力油藏等。  相似文献   

12.
安塞油田侯氏-杏河地区长6油藏属于低渗-特低渗油藏,针对导致该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复杂多变的渗流特征,利用油水相渗实验与核磁共振实验,通过分析曲线特征与重要渗流参数分布将研究区油藏储层分为3类,并结合物性测试、恒速压汞、X衍射等实验结果,分析物性、孔喉结构、黏土矿物以及注水方式对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类油藏的渗流参数依次变差,渗流能力减弱;束缚水饱和度受黏土矿物含量的影响程度较大;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和喉道半径呈正相关,与孔喉半径比呈负相关,且受微观均质程度以及注入压力以及注入水体积影响;可动流体饱和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主要受控于孔隙与喉道分布及二者的空间配置关系。从好到差的3类油藏对应的初期产量、稳产周期依次降低。储层因素通过影响渗流特征,进而对开发特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卫  王洪建 《沉积学报》1999,17(3):443-448
三间房组油藏储层辫状河三角州平原和前缘亚相比较发育。其主要微相由辫状河分流河道、心滩、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区等组成。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导致和影响了注水开发中的油水运动和产量变化。由于河道砂体物性好、连通性好、吸水强度大,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故注入水沿河道砂体发育方向推进速度快,油井含水上升也快,从而造成沿主河道砂体方向上的高产井初期不含水,后期高含水的现状。剖面上受沉积旋回控制,动用程度较高的层段主要集中在每一砂层组中下部的第3、4小层。  相似文献   

14.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间房组油藏储层辫状河三角州平原和前缘亚相比较发育。其主要微相由辫状河分流河道、心滩、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区等组成。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导致和影响了注水开发中的油水运动和产量变化。由于河道砂体物性好、连通性好、吸水强度大,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故注入水沿河道砂体发育方向推进速度快,油井含水上升也快,从而造成沿主河道砂体方向上的高产井初期不含水,后期高含水的现状。剖面上受沉积旋回控制,动用程度较高的层段主要集中在每一砂层组中下部的第3 、4 小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测试并结合理论计算,本文确定了徐深气田典型区块和气层组的天然气偏差系数及PVT相态,发现天然气偏差系数受温度、压力和天然气组成的共同作用,天然气组份中CO2,含量大于80%的2口井的天然气偏差系数明显低于其它井.天然气中饱和水汽含量高低受储层温度、压力、气体组成和地层水含盐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为深入开展气藏储量评价、开发动态分析、气藏数值模拟和气井出水机理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针对控制碳酸盐岩油藏单井产能主要地质因素研究还较少。本文以哈萨克斯坦北特鲁瓦油田KT-I油层组为例,基于岩芯分析、测井解释成果、储层微观表征与生产动态分析等资料,宏观上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以及微观上从储层岩性、储层类型、物性、有效厚度等两方面对单井产能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单井产能主要受孔隙体积、渗透率与储层有效厚度的直接影响,而孔隙体积及孔隙空间类型受岩性、沉积微相与成岩相控制。在碳酸盐岩中,裂缝的发育可极大程度地改善孔隙连通性,从而增加渗透率,而其发育受断裂作用与构造变形及成岩作用、岩性控制。研究各种地质因素对碳酸盐岩单井产能的控制作用,可为制定初次油气开发方案提供有效的指导,为调整开发方案和老区扩边勘探、滚动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田梦  林海  孙跃武  徐衍彬  高平 《世界地质》2003,22(3):279-283
头台油田是构造—岩性油藏。裂缝型、特低渗透是其显著特点,常规注水开发后经常出现严重的油井水淹,造成油田开发低效。本文以头台油田研究为例,认为对于裂缝型特低渗透油田,采用注水吞吐采油技术,通过套管直接向地层注水,利用储层毛管力作用,进行油水置换,实现单井自注自采吞吐采油,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减缓产量递减。适合注水吞吐采油基本条件是岩石润湿性为弱亲水和岩石饱和非润湿相。影响注水吞吐采油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储层吸水状况、微缝发育状况、储层非均质性、注入体积和关井压力等。吞吐采油技术可作为改善裂缝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新的模式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敏感性流动实验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中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储层敏感性,主要分析了敏感性类型、敏感性伤害程度及储层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弱速敏、中等偏强水敏、弱酸敏、弱-无盐敏特征。在油藏储层常规流动敏感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积流量敏感性,研究区储层体积敏感为中等偏弱。影响储层敏感性最直接的因素是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黏土矿物等。注水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明显,储层物性变差,储层敏感程度增强,注水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泥浆滤液侵入渗透性地层会改变井周地层流体的原始分布状态,使井周地层电阻率发生变化、储集层电测井响应失真。本文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水对流扩散理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地层模型,研究低渗储层泥浆侵入过程中井周地层矿化度、含水饱和度、电阻率变化特征及井周油藏分布特征。对不同渗透率地层泥浆侵入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渗透储层,相同侵入时间内,随着地层渗透率的增加,泥浆侵入深度增加,且同一侵入深度的含油饱和度减小;随着侵入时间的增加,井周地层水矿化度、含水饱和度和地层电阻率的侵入剖面前缘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合3口井的泥浆侵入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及其电阻率的幅度差异受泥浆侵入时间和侵入深度影响。不同流体性质层段的井周油藏动态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井周油藏的变化情况与储层流体性质有明显关系。利用实例井侵入模拟结果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相关性,构建了侵入深度的计算公式;根据侵入阶跃剖面,利用几何因子理论构建了原始地层电阻率计算公式,用以辅助储层电阻率校正。正确认识井周地层泥浆侵入特征及井周油藏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提高阵列感应测井评价储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6,(4)
旬邑地区为勘探开发新区块,探究延长组长6—长9油藏成藏,为后期大面积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在油藏类型及特征研究区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及对比法对延长组长6—长9油藏成藏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藏类型以岩性、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同时油藏主要受油源、沉积相带、储集层和构造行迹的影响,在后期勘探开发中必须考虑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