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山东桃科铜镍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李超  张增奇  孙斌  程伟  王登红 《矿床地质》2016,35(4):724-736
桃科铜镍矿床是山东目前发现的仅有的2处铜镍矿床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开采的铜镍矿床之一,同时也可能是中国形成时代最老的铜镍矿床。含矿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苏长岩、蚀变辉长苏长岩、变辉长岩、角闪岩组成,主要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普通辉石、角闪石和中基性斜长石(培长石、中长石、拉长石),岩石常发生强烈的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纤闪石化;矿石中黄铜矿+镍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典型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矿物组合;岩石及矿物特征表明矿床为岩浆作用的产物。通过矿物显微结构特征以及计算得出:桃科岩体橄榄石开始结晶温度大约在1421℃左右,古铜辉石和普通辉石的结晶温度在1030~1230℃之间,两矿物相在岩石中可以共存。矿石中大量镍黄铁矿蚀变为针镍矿,黄铜矿在边部蚀变为斑铜矿,以及黄铁矿较高的Co/Ni比值(0.1~12.9,平均4.1),都表明矿床在后期遭受了强烈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区域铜镍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入手,对图拉尔根①号杂岩体进行岩相、岩石化学特征及矿化蚀变分析,与黄山、香山成型矿床进行对比.证实①号杂岩体岩石组合类型与香山、黄山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橄榄岩型岩石组合相当,并具有相似的m/f、Ni/Co及较高的S值含量.矿化主要赋存在角闪橄辉岩相中,主要受杂岩体岩相带及岩相接触带间脆-韧性构造破碎带控制,认为该岩体具有形成岩浆型铜镍矿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3.
中条山西南段中生代热液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条山西南段铜镍、铜铁、金矿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成因类型为高-中低温热液型.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不同矿产形成与矿源岩有关,铜镍矿、铜铁矿和金矿分别产于变基性侵入岩、变基性火山岩和片麻岩中,构成了中条山西南段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这一成矿系统是同一能量场和流体场、不同矿源场之间耦合的结果.根据成矿系统分析,该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预测在不同矿源复合叠加地段,还有铜铁金、铜镍金、铜铁镍矿床产出,地质找矿应部署在中生代中酸性岩体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中的Fe-Ni-As-S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娟娟  朱永峰 《岩石学报》2010,26(8):2264-2274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是一个典型的与蛇绿岩有关的高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其中矿石铬尖晶石发生了明显的热液蚀变,发育了富Cr的蚀变环边,形成高铁铬铁矿,Cr#在蚀变后升高,发生了Cr元素的次生富集。在矿石颗粒间隙中的Fe-Ni-As-S矿物组合主要为镍黄铁矿-赫硫镍矿-针镍矿-砷镍矿。围岩纯橄岩普遍发育强烈的蛇纹石化,其中的Fe-Ni-As-S矿物组合为赫硫镍矿-镍黄铁矿-砷镍矿,还有少量的针镍矿和铜矿物。通过对硫化物的成分对比分析,认为矿石中的镍黄铁矿和赫硫镍矿都属于岩浆演化的产物(600℃),与赫硫镍矿和针镍矿一样,均从贫S的母岩浆中通过岩浆熔离过程形成。围岩和矿石中的含砷矿物以及围岩中的镍黄铁矿都是晚期热液活动的结果,其中砷镍矿具有特殊的蠕虫状-乳滴状结构,与围岩中的赫硫镍矿和镍黄铁矿共生。围岩和矿石中Fe-Ni-As-S矿物组合的形态和成分差异,说明金属矿物的整体演化从岩浆期到热液期经历了从贫S到富As的环境变化,最终形成了现在所观察到的复杂Fe-Ni-As-S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哈密图拉尔根铜镍矿Ⅰ号岩体矿床特征及成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以硫化物为主的矿床.图拉尔根铜镍矿属于岩浆熔离贯入型矿床,辅有就地熔离、热液叠加成矿多重作用形成的矿床.Ⅰ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可分为角闪橄辉岩、角闪辉石岩、橄榄辉石岩和辉长岩4个岩相,块状矿化和海绵陨铁特富矿体主要产在角闪橄辉岩相中.矿石中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共生为其主要特征,此外,金属矿物还有磁铁矿及少量钛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普通角闪石、蛇纹石、透辉石、氟钠透闪石-钙镁闪石及绢云母、白云母、方解石、磷灰石.通过室内大量工作,对本矿床矿石矿物、结构特征及成矿过程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原始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发生了熔离作用和重力分异,形成矿体和不同岩相.图拉尔根铜镍矿体分异侵位之后产于比重较大的角闪橄辉岩相带内,整个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存在一个由岩浆到热液的演化系列和不同阶段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
红旗岭镍矿田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茶尖矿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茶尖矿区已往勘查中共发现2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并在1号、新6号、9号、18号岩体中发现小型铜镍矿床,2号、10号、14号等岩体中发现铜镍矿化.从岩体岩石学及蚀变矿化特征、岩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并与红旗岭镍矿区进行对比,认为其与红旗岭区镁铁-超镁铁岩具同源性,矿床属熔离-贯入型成因,后期热液叠加又是茶尖区独有的成矿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了该区找矿意义和前景区.  相似文献   

7.
四村矿化蚀变带是在塔前—赋春矿集区新发现的1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通过与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异常等对比,认为二者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根据四村地区浅表闪长玢岩、煌斑岩和辉长辉绿岩脉地质特征,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花岗质岩体。结合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地质特征,推测花岗质岩浆上侵并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或热液脉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找矿重点为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断裂带和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8.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多集中在早二叠世,出露面积在2.8~22km~2,介于通道型铜镍矿化小岩体和大型层状岩体之间,韵律构造发育;岩石组合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岩类,以出现浅色的闪长岩或淡色辉长岩为特点,岩石中金属矿物氧化物(钛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有时有镍黄铁矿)共存和共生;含矿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与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相比,具有重叠和过渡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出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岩浆来源,是经过强烈分异和演化的产物。新疆北部这类复合型矿化,与北疆地区典型铜镍矿床和典型钒钛磁铁矿矿床,共同构成了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矿床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9.
拾金滩基性超基性小岩体,是最近发现的铜镍矿化岩体.该岩体处于火山岩构造混杂岩带内,全岩矿化,超基性岩露头有:蛇纹石化纯橄岩、橄榄二辉岩、二辉橄榄岩,基性岩有辉长岩、辉绿岩脉;矿化岩体中金属矿物以镍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为主;与该地区其它含矿岩体相比,拾金滩岩体具常量元素差别不大、低SiO2、高MgO、低TiO2、低镁铁比特点;铝过饱和度ANK大于1,普遍低于该地区其它岩体;Mg#值介于79.99%~81.19%,普遍高于怪石山和黑山铜镍矿岩体的Mg#值;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的特点.通过构造环境对比、地质特征对比及物化探特征研究,认为拾金滩岩体具形成铜镍矿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0.
拉水峡铜镍矿床位于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中,岩体几乎全岩发生铜、镍硫化物矿化,且已遭受强烈蚀变,以角闪岩为主。岩浆期主要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热液蚀变期主要有紫硫镍矿、黄铁矿、黄铜矿、针镍矿等;氧化表生期主要为含镍高岭石、含镍绿泥石、孔雀石等。矿石轻稀土元素富集和负Eu异常明显,说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大量斜长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PGE含量平均为2460.46×10-9,(Pd+Pt)/(Os+Ir+Ru)值为0.40~2.00,表明铂族元素与岩浆深部熔离作用密切相关;但Pt/Pd(0.01~2.62)、Pd/Ir(0.91~8.77)说明热液作用对铂族元素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很小,δ34S平均值为2.24‰,硫化物中的S以地幔S为主。拉水峡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岩浆融离贯入、热液叠加改造及表生氧化作用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拉水峡铜镍矿床位于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中,岩体几乎全岩发生铜、镍硫化物矿化,且已遭受强烈蚀变,以角闪岩为主。岩浆期主要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热液蚀变期主要有紫硫镍矿、黄铁矿、黄铜矿、针镍矿等;氧化表生期主要为含镍高岭石、含镍绿泥石、孔雀石等。矿石轻稀土元素富集和负Eu异常明显,说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大量斜长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PGE含量平均为2460.46×10-9,(Pd+Pt)/(Os+Ir+Ru)值为0.40~2.00,表明铂族元素与岩浆深部熔离作用密切相关;但Pt/Pd(0.01~2.62)、Pd/Ir(0.91~8.77)说明热液作用对铂族元素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很小,δ34S平均值为2.24‰,硫化物中的S以地幔S为主。拉水峡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岩浆融离贯入、热液叠加改造及表生氧化作用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图拉尔根铜镍硫化物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卫东 《地质与勘探》2011,47(3):388-399
图拉尔根铜镍矿位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的东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具大型成矿远景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通过系统研究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矿床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找矿信息的基础上,对图拉尔根铜镍矿床不同尺度的地质、物探、化探等致矿地质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在地质异常理论指导下,尝试性地建立了图拉尔根铜镍矿基于...  相似文献   

13.
蚀变花岗岩型锡-铜矿化是个旧矿区的一种新资源类型,其分布广,找矿潜力巨大。对这类矿化地质特征、花岗岩岩石学、蚀变分带、地球化学等进行总结与研究,认为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具多源性,钾化、硅化与萤石化组合是蚀变花岗岩型矿化的重要蚀变和找矿标志,矿化的产出受花岗岩岩体形态的控制,老卡岩体顶部及边部为该类型矿化重点找矿靶区。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区分蚀变、矿化和成矿元素异常范围,可以缩小工作靶区,从而扩大个旧东区蚀变花岗岩型锡-铜多金属矿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星火林场地区银矿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矿点成因,总结找矿标志.矿点位于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中,目前已发现三条银矿体,Ⅰ号、Ⅱ号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控制;Ⅲ号矿体位于北东向断裂带内.矿石类型为硅化蚀变岩型,矿点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是矿化蚀变标志,闪长玢岩是脉岩找矿标志,Ag元素异常及Ag-Pb-Zn组合异常是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黄山岩带因发育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和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而备受地质学者关注。四顶黑山岩体位于该岩带最东端,具有层状岩体特征;岩石类型有单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橄榄苏长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石角闪岩、辉长岩、角闪辉长岩、闪长岩,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透辉石、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岩体分异较好,蚀变较发育。通过矿物显微结构特征观察以及计算得出:四顶黑山岩体中橄榄石最先结晶,其开始结晶温度大约在1419℃左右;古铜辉石和透辉石在橄榄石之后开始结晶,结晶温度分别在1100℃左右和900~1100℃之间,两矿物相在岩石中可以共存。岩体中橄榄岩相、苏长岩相发育,以及贵橄榄石+古铜辉石的矿物组合特征,表明岩体具有形成铜镍(铂)矿床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维拉斯托-拜仁达坝斑岩-热液脉状成矿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维拉斯托锡-钨-铷矿床是内蒙古克什克腾北部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斑岩型锡-钨-铷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产出于锡林浩特杂岩和石炭纪石英闪长岩中,与石英斑岩体的侵位具有成因联系。该斑岩型矿床与之前发现的维拉斯托和拜仁达坝脉状矿床组成了一个由高温向中低温逐渐演化、过渡的斑岩-热液脉状锡-钨-铷-铜-锌-铅-银成矿体系。该成矿体系中成矿作用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即:(1)早期钠-钙-锶蚀变阶段锡-钨-铷矿化,(2)中期云英岩化阶段锡-钨矿化,(3)后期硅化、绢英岩化阶段铜-锌-铅-银矿化,以及(4)晚期无矿化阶段。钠-钙-锶蚀变阶段蚀变矿物主要为钠长石和天河石,伴随浸染状锡石、铁闪锌矿和黑钨矿化,含少量的毒砂和砷铋矿;云英岩化蚀变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棕色白云母,含少量的萤石,以锡石、黝铜矿和黑钨矿化为主,含少量的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辉钼矿等;硅化-绢云母化蚀变矿物主要由石英、绿色绢云母、萤石组成,晚期蚀变叠加了明显的高岭土化、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该阶段形成大量的块状硫化物,以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和含银黝铜矿为主。成矿体系内金属矿物组合和蚀变矿物组合显示成矿热液具有低氧逸度、低硫逸度和偏酸性的特征。成矿体系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和元素分带。蚀变分带主要体现为深部石英斑岩体中的钠-钙-锶蚀变带,近岩体的云英岩化蚀变带,以及远离岩体的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元素分带主要体现为近源(岩体)为锡-钨-铷矿化,铜、锌、铅和银矿化则依次向外产出。从元素分带的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从持续向外流动的热液中顺序卸载可能是这种分带性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分带特征也是成矿热液运移方向的直接指示。该成矿体系内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显示岩浆阶段的分异是成矿物质积聚的原因。元素的分带特征显示,热液阶段的分异则是成矿物质卸载的原因。维拉斯托斑岩型锡-钨-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该地区大量脉状铅-锌-银矿床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麻栗坝矿化区位于云南腾冲梁河-古永锡、铜多金属矿集区北部。矿化区中北部出露与闪长玢岩紧密共生的铜多金属矿化及绿泥石化,北部发育与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紧密共生的黄铁夕卡岩蚀变。为了分析矿化区内两类矿化蚀变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本文分析了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主量元素组成、闪长玢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矿物组成、两矿化蚀变区域次生晕元素组合差异及工程验证其所揭示矿体成矿元素组合。闪长玢岩脉具角闪石-磁铁矿组合,显示氧化岩浆特征;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具高硅(72.93%~76.09%)、富碱(Na2O+K2O7.11%~9.52%,K2O/Na2O1)及过铝质(ANK1.24~1.45)特征;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副矿物含钛铁矿及其锆石Ce4+/Ce3+比值低(5.78~192,平均77),显示还原岩浆特征。中北部铜多金属矿化区次生晕显示Cu、Pb、Zn综合异常,而北部黄铁夕卡岩蚀变区显示Sn、Zn、Ag综合异常。次生晕异常区工程验证发现铜多金属矿化区深部发育与闪长玢岩脉密切共生的铜铅锌矿体,黄铁夕卡岩化深部发育锡锌铅矿体。上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栗坝矿化区内既发生了与氧化岩浆岩热液有关的铜多金属成矿,也发生了与还原岩浆热液有关的锡多金属成矿。梁河-古永矿集区既发育锡多金属矿床,也发育铜多金属矿床,可能与矿集区内经历氧化和还原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个旧东矿区西部凹陷带岩体内部蚀变花岗岩型Sn、Cu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蚀变分带特征、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组成以及深部找矿远景的系统研究,认为该类矿床属于个旧东区花岗岩岩浆热液成矿多样性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产于花岗岩岩体边缘相-过渡相的蚀变花岗岩型多金属矿床,它属于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矿床.钾长石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电气石化与富集成矿密切相关;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使传统的"两楼一梯"成矿模式更新为"两楼一梯+地下室"的成矿模式,并对云南个旧深部找矿和接替资源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旗岭铜镍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和吉黑地槽系接触带———辉发河断裂带内 ,属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呼兰群变质岩系。呈北东向展布的辉发河断裂具有切割深度大、继承性活动频繁等特征 ,由该断裂构造活动派生的北西向构造构成区域性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控制超镁铁、镁铁质岩体及铜镍硫化物矿体在空间上呈北西向产出。与铜镍矿成矿有关的岩体具有复合杂岩体特征 ,多属辉长岩—辉石岩—橄榄岩型镁铁—超镁铁质岩。铜镍矿体呈似板状、脉状、透镜状及囊状等赋存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内。岩矿石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反映其为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且矿石与镁铁—超镁铁质岩具同源性 ,矿床属岩浆深部熔离分异成因  相似文献   

20.
兴地Ⅲ号岩体位于兴地大断裂南侧,受其次级断裂控制,属于兴地河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岩体岩相分带较丰富,可分为辉长岩相和橄辉岩相2个岩相带,矿化蚀变多位于橄辉岩相带。岩石类型属于拉斑玄武质岩浆系列;稀土总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无明显的Eu异常;m/f值大于2,有利于形成铜镍矿;在岩体中部取新鲜辉长岩岩石样品,利用LA-ICP MS方法获得其U-Pb同位素年龄为(716.7±2.4)Ma,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有关。通过与已发现铜镍矿的Ⅱ号岩体进行对比,发现Ⅲ号岩体也具有相似的岩相学、岩石学、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物化探特征及矿化蚀变特征,并且两者均形成于新元古代。因此,Ⅲ号岩体具有较好铜镍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