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岳文泽  徐丽华 《地理科学》2007,27(2):243-248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采用SPOT影象,人工解译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同时利用Landsat7卫星,ETM+影象的热红外波段反演每个像元内的陆地表面温度,分析陆地表面温度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不同土地空间分布格局与地面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地表温度具有明显中心城区高、郊区低的热岛效应存在;在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表面温度具有显著性差异,两两之间的比较揭示,城市地面温度在大多数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城市内部不同土地类型所产生的热环境效应不同;城市土地类型在空间布局上越复杂,其产生的热岛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SAR与SPOT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几何校正、辐射定标、降噪等数据预处理,选取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BT( Brovey Transform)、WT( Wavelet Transform)和HPF( High-Pass Filtering)4种方法进行融合实验,并对融合后数据以及原SPOT多光谱数据进行道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和HPF方法所提取的道路特征明显,纹理清晰,错分和漏分现象不明显,道路信息效果较好;WT方法提取效果次之;BT道路提取效果相对较差;4种方法经融合后数据提取道路精度均高于原始SPOT多光谱数据,最优方法提取道路精度错分率较SPOT多光谱高达29.4%,道路提取精度相对较差的BT方法较SPOT多光谱错分率高出18%.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数据的青海湖流域地表温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温度是检测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将地表温度与气象观测资料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地表履被、土壤湿度及水分含量变化。利用MODIS数据对青海湖流域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与实测0 cm地面温度对比分析,显示反演的地表温度值与实测0 cm地面温度值平均差-1.05℃,在当前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的误差之内。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和气象观测资料相结合,可以用于监测地表温度的变化,进而建立偏远地区气候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本方法用来编制1:10万长江三峡库区土地资源评价图,以卫星数据计算机监督分类为基础,配合以野外调查和遥感、非遥感的资料。把这些资料作为多源信息,加以综合后,编制出的土地资源评价图,经实地校核,与SPOT卫星像片、卫星数据计算机监督分类图相套合,准确率分别为88,91,93(%)。  相似文献   

5.
热红外扫描影象一般都是一幅连续的航带象片,它与多张航空摄影象片组成的航带是不相同的。航空摄影的象片通常都有象对,便于立体观察、地形测量,并可进行校正制作成影象地形图。而热红外扫描影象只有二维信息,尤其是夜间获得的热影象。譬如,  相似文献   

6.
ALOS卫星遥感数据影像特征分析及应用精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影像灰度等级分析、单变量统计分析和影像纹理特征分析以及平面点位精度、影像分类精度和图斑面积精度评定,针对ALOS数据图像质量开展影像特征研究与应用精度综合评价,并与SPOT5数据对比。ALOS数据在纹理特征及面积精度方面(尤其是较小的图斑面积精度)均明显优于SPOT5;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二、三级地类的影像分类精度均可达到优良等级;点位中误差精度可满足1∶1万比例尺制图要求。ALOS数据在国土资源调查和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与SPOT5形成较好的数据互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多波段、多时相、周期性的遥感卫星不断更新,如:SPOT、IKONOS、Quick Bird等,为土地分类信息的提取提供了丰富、可靠、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源信息。本文选取陕西省三原县部分地区作为试验区,探讨利用SPOT5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分类信息提取,对数据预处理、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选取及分类结果精度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究,采用最大似然法,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对SPOT5遥感影像土地分类信息进行提取。实验证明,将SPOT5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信息类型的提取可以极大地提高影像分类的效率,得到较好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8.
SPOT5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局部异质性较大,采用基于像元的传统方法分类精度低,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以北京市海淀区SPOT5图像为例,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试验,并将该方法与传统基于像元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SPOT5遥感图像进行分类,不仅使分类结果具有丰富的语义信息,有效抑制“椒盐现象”的发生,还可以显著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以彩色红外航片为主要信息源进行县级大比例尺土地资源评价的实用方法,将土地评价要素的地理学标准转化为可在影象上进行量测和识别的、具有相当稳定性的色调、几何、地理相关和时相变化等特征的影象解译标准,重点给出了小地貌、农田植被与农业耕作倒茬规律、盐碱、洪涝、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肥力和水源保证率等要素的影象解译标志.  相似文献   

10.
叶绿素是表征作物长势状况、光合作用能力及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变化对于分析作物生理生化过程以及指导作物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辐射传输模型模拟数据和实测多角度遥感数据研究不同叶倾角株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反演的角度效应,即观测天顶角和太阳天顶角变化对植被指数方法估算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多角度数据的角度效应影响植被指数与冠层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实测多角度数据观测天顶角变化对植被指数与冠层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太阳天顶角以及平均叶倾角变化特征的影响.其中,实测多角度数据下,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ND705)在后向10°和20°观测天顶角下估算冠层叶绿素含量精度最高(R2=0.71,RMSE=49.95μg/cm2,RRMSE=22%);角度不敏感植被指数(AIVI)垂直观测下估算冠层叶绿素含量精度最高(R2=0.72,RMSE=49.08μg/cm2,RRMSE=21%);观测天顶角小于30°时,红边植被指数估算冠层叶绿素含量精度受角度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Remotesensinghasbeen1'idelyusedinenvironmentalinveshgahonandmonitoring.Thecharacteristicsofremotesensing,suchaslarge-scale.simultalleous,mulh-form,mulh-specialandmulti-resoluhon.makeitmuchbettertilantileordjnalymedlods,andlakeanimpoftalltroleincoastalwaterqualitymonitoringl'1,includingremotesensingofchlorophyll,suspendedsediment,oilpollution,etc.AJnongwhichsuspendedsedimentremotesensingisanimportalltduct,whichhasbeenresearchedbymanyscientists.andmanytheorehcalandexperimentalmodels…  相似文献   

12.
水质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该文综述水质遥感监测研究的发展状况,阐述水质遥感监测的机理,介绍常用的遥感数据、遥感监测方法及其对叶绿素a、悬浮物、黄色物质等水质指标遥感监测的应用进展,提出该领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其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技术的南京市主城区城市森林遥感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赵清  郑国强  黄巧华 《地理研究》2006,25(3):468-476
城市森林调查是城市森林研究和规划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工作,而遥感和GIS技术已成为现代城市森林调查的主要方法。遥感信息源和遥感分类技术是决定城市森林遥感调查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研究认为,根据城市森林特点及城市森林研究和规划建设的要求,城市森林遥感调查采用的遥感影像分辨率以810m为宜,神经网络模型分类技术应用于城市森林遥感调查效果较好。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以10m分辨率多光谱spot卫星图像与2.5m分辨率全色spot卫星图像的融合图像作为解译信息源,采用dARTMA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监督分类,提取了一套具有较高精度的南京市主城区城市森林空间属性数据和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京市城市森林基本特点及规划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干旱向湿润转变的过渡区受到风力与水力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形成的风水复合地貌显著区别于单一风力或水力形成的地貌,探究风力与水力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对干旱-湿润过渡区地貌过程的理解.基于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和沉积物粒度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无定河上游河道对毛乌素沙地东进的阻截效应,结果表明:(1)无定河上游河道的西侧以流动、半流...  相似文献   

15.
海洋悬浮泥沙二元特征参数MODIS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李国胜 《地理研究》2007,26(6):1186-1196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海面离水辐射率和泥沙粒径二元特征参数来反演研究海区(渤海)海洋表层悬浮泥沙浓度的新的遥感反演算法,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泥沙粒径二元特征参数的主成分和神经网络两种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两类模型的反演精度以及泥沙粒径因子对模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新建立的二元特征参数反演算法在采用主成分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时的检验误差分别为0.256和0.244,而忽略泥沙粒径因子贡献的主成分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检验误差分别为0.384和0.390,因此可以认为,在泥沙浓度反演模型中加入粒径因子时,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模型稳定性均比只考虑浓度对反射率贡献的模型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基于GF-1影像的洞庭湖区水体水质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水质监测是有效开展湖泊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水污染防治实施的基础,也是湖泊藻华风险评估与生态安全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GF-1号影像对2014-2016年洞庭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展开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叶绿素a主要集中在水流速度较慢的安乐湖、大小西湖和东洞庭湖西部地区,其他区域水体扰动力大,叶绿素含量a较低。透明度从北到南递增,与悬浮物浓度的分布趋势相反,符合常规监测规律。东洞庭湖水质较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差,水污染程度处于全湖最高水平。GF-1数据可精确反映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也为后续高分遥感影像湖泊水质监测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床沉积物是河流水体与泥沙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积存载体,能反映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选取澜沧江为对象,通过对澜沧江干流西藏和云南境内22个河段的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得到了8种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r、Mn、Ni、Zn、As、Pb、Cu和Co)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与地质积累指数法分别对所测得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澜沧江干流大部分河段污染情况并不明显,但在中游的旧州和功果桥河段,因该区域的地质金属背景值和支流沘江流域铅锌矿开采,地表的重金属元素被雨水冲刷到该河段,导致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象明显,出现了轻度到较强度污染;②澜沧江流域受人为干扰的区域集中于中游与下游,部分河段(功果桥附近)Cu、Pb和Zn等元素呈轻度或偏中度污染;③大坝对河流的阻隔效应使得干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呈现片段化分布,河流沿岸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对附近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水环境叶绿素遥感估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10月14~18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境内环江、柔远河和马莲河实测的水体波谱数据,模拟水色卫星传感器波段,根据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色卫星传感器的五种叶绿素浓度估算模式计算叶绿素含量;利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差(RMSE)、一致性指数(IA)和线性相关系数(LCC)等模式性能检验指标,结合与光谱数据测定同步获取的叶绿素含量分析数据,对模式性能进行评价,试图从地面遥感的角度来深入分析这些模式的应用精度;模式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Clark(1997)具有最小MAE和RMSE,最大的IA和LCC,因而是比较适用研究区域叶绿素浓度的估算模式;(2)虽然Clark(1997)性能相对来说比较高,但是估算误差仍在37%以上。进一步利用本次实验中获取的26个样本数据,对Clark(1997)模式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得到了修正后的模式,并利用预留的8个叶绿素实测样本进行验证,对优化后的模式进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精度提高了16%。  相似文献   

19.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is made of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includ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and organic carbon, in 2014 for the small streams of the Northern Yenisei region, in the taiga–tundra transition zone (near the city of Igarka, Krasnoyarsk krai).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of the streams under investigation fluctuated between 2 and 18 mg/L during the summer–autumn low-water period of 2014. The propor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n the total sediment yield varied from 16.4% to 74.1%, depending on landscape-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for suspended sediment formation: it is higher for streams with tundra catchments and lower on forest watersheds underlain by sandy and clayey loams. The DOM content varies from catchment to catchment from 1.63 to 2.42 mg/L, and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is estimated at 0.73 to 1.09 mg C/L. It is shown that the local channel transformations serve as the main source of POM and DOC input to the water of two out of three streams under study. Surface runoff or fast subsurface flow in the organic soil horizon is the external source of DOM input to the water of the third stream during flooding. Regional empirical dependencies were obtained, which correlate the water discharge, total SSC and the proportion of DOM are obtained. The long-term proportion of DOM in the annual suspended sediment flow of the Graviika river makes up 25% and DOC, 11%, or, in absolute values, 406 and 183 t/year, and in units of layer 1.26 and 0.57 t/km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