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乌鲁木齐旅游业与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发展乌鲁木齐的旅游业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重点开发博格达峰冰川公园景区、南山西景区、南山东景区、亚洲大陆中心景区、水磨沟景区、天山一号冰川景区、达坂城景区、月亮台子景区。以博格达峰冰川公园、亚洲大陆中心、南山二个滑雪场开发为先导,重点规划设计,重点投资建设。完善已有的南山东、西两个景区建设,使旅游业产生新的经济动力。同时,发挥乌鲁木齐市的枢纽和纽带作用,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州近,现代史迹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文君 《热带地理》1996,16(2):183-190
近、现代史迹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降主要标志,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阐明了近、现代史迹旅游资源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突出地位,提出高起点,系列化重点开发干史迹专题景区,构建广州“近,现代史迹旅游中心”,把广州旅游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将广州建成“亚太地区国际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3.
典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与保护——以喀什地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形式为语言、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等,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也很容易受以外来文化冲击,失去本民族特色,从而失去旅游价值,对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民族性、神秘性、艺术性、特殊性、传统性原则。喀什地区内部旅游开发应注重以老城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和维吾尔音乐舞蹈等艺术产业化建设;以喀什为基地对外延伸至周边中西亚国家,共同开发和建设中西亚贸易旅游区,并进一步促进商贸旅游区域网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疆喀什地区旅游景观多尺度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资源多尺度和多样性的分析是科学判定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品味和空间组合的基础,引入景观地理学的视角与方法,对喀什的旅游景观通过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对其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原因进行了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分析;根据旅游资源线状集中和等级集中度的分析,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和潜力,将喀什旅游资源从民俗风情景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和沙漠高山景观四个方面进行了空间组合并指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域竞争力对比的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由于资源赋存、区位优势、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而存在的地域差异,使不同区域在旅游业发展中有不同的业绩和发展潜力。以20纪90年代以来新疆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旅游目的地地位明显下降为线索,对比研究了新疆的资源禀赋、开发程度、客源市场竞争态等,并调查分析了东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区游客旅游意愿和赴疆游的客源市场潜力。提出区位条件是新疆在现阶段不可抗拒和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必须在现实基础条件下转变思维方式,宏观上以国内远程市场为目标,建立民俗-湖泊-冰川-草原-古迹-沙漠的旅游开发序位;中观上整合近域特殊地理单元内的同构旅游产品以打造品牌;微观上倡导“旅游体验”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和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6.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研究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以沙坡头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沙漠型景区游客的基本社会属性、决策行为特征、时空行为特征、景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基于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沙漠型景区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性,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主要客源市场;(2)沙漠旅游发展趋势愈加大众化。游客以中等收入的青年、中年为主,且沙漠旅游意愿强烈;(3)网络和亲友推荐是沙漠型景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4)沙漠型景区自助游如火如荼,倍受青睐;(5)沙漠型景区的体验项目备受欢迎;(6)游客在沙漠型景区停留时间集中在4~5 h。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缘绿洲城市组群空间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塔里木盆地西缘绿洲城市为例,通过因子分析、引力模型以及区位熵等方法对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经济隶属度以及城市职能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研究区内形成了以喀什市为中心,以阿图什市、莎车、巴楚为次中心的城市等级体系;中心城市喀什市与各县市经济联系广泛,"喀什市--疏附--疏勒"之间经济联系密切,区域内各城市对喀什市的经济隶属度最高;除喀什市和阿图什市城市职能较为综合外,其他城市职能单一.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组群的空间形态,提出喀什市、疏附、疏勒三者应整合为一个强核心的发展战略,构建了以喀什市为中心,南疆铁路沿线城镇带和沿315国道城镇带为"两带",两条沿边城镇带与沿214省道城镇带为三轴的"点--轴"发展战略;以"核心圈、紧密圈、辐射圈"为带动的圈层结构战略;将城市组群划分为北部喀什城镇组团、南部莎车城镇组团、东部巴楚城镇组团和西南塔什库尔干边境城镇组团四个内部组团的发展战略.文章最后指出了在我国城市空间整合发展的局限性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主体功能分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的赋存条件,分析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通过主要旅游景区(点)的统计,基于GPS定位和ArcGIS软件,建立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沙漠旅游资源的空间可视化表达;基于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和旅游发展的景观主体功能分区需要,进行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主体功能分区。结论表明:中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地域广、类型丰富,主要分布在沙漠(地)的边缘和少数腹地,呈现出个别地域较为集中分布的特征;沙漠景区(点)以主要交通线为轴,呈集群串珠状分布;沙漠旅游资源功能分区划分为:一大沙漠旅游带、三大沙漠旅游区、七大沙漠旅游圈。最后讨论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实现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可进入性三要素的沙漠旅游区等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和遥感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以沙坡头景区为代表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表明:(1)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思路可概括为“确定区划范围及单元、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区划结果、修正及细分区划结果”四大步。(2)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划分为沙漠旅游核心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原生态保持区4种功能大区和核心观光游览区、重点观光游览区等14个功能亚区,以期实现沙漠旅游的分区和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月  范坤  李陇堂 《中国沙漠》2009,29(3):409-141
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腾格里园区以分布广泛的沙漠湖泊、戈壁奇石、风蚀地貌为主体景观特色,结合景区内美丽富饶的自然景观资源,挖掘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结合前人的分类体系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进行了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分析了评价结果,提出了腾格里园区旅游深度开发设想。其结果是:腾格里园区旅游开发应以保护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及其他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开发目标;以开发沙漠探险、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再结合吉兰泰盐湖工业游、敖伦布拉格峡谷群科普游、考古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旅游等,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打造出腾格里园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11.
南疆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南疆铁路沿线地州具有干旱地区旅游资源奇观和美景,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丝绸之路最富传奇色彩的路段之一,自然景观和名胜迷类比重较大,文章着重分析了地州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拟设了重点建设的旅游区及旅游线路,提出了开发方向,目标,开发机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喀什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已有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喀什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构建的“喀什金三角”14个文化旅游景区(点)进行评价,选择出各景区(点)最优开发模式;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6种开发模式的内涵,提出了各景区(点)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由于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为喀什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徐颂  张毅 《热带地理》2001,21(4):338-341,345
在分析营建英德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对英德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提出营建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三大主题区域的方案,即“英德旅游区”(含南中国茶叶城、名城文化艺术墙、南山风景区)”、“英石文化走廊”,“碧落洞宝晶宫文化旅游区”,形成“一江串三珠”的名城格局。  相似文献   

14.
阿勒泰地区旅游区划及开发战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在简要介绍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和主要景区,景点后讨论了该区旅游区划的任务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社会经济,交通状况等基础条件,将其划分为布尔津-哈巴河旅游小区,福海旅游小区,阿勒泰市旅游小区,青河-富蕴旅游小区,并提出了全区旅游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
梅州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江金波 《热带地理》1998,18(1):66-71
从六大方面分析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客”性,指出其目前开发经营中存在的管理粗放、重点不显等问题。据此,结合山区经济现实,提出了应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塑造梅州“世界客都新形象;遵循流动表演--定点展示--建村观赏次序开发等进一步开发利用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伊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伊犁地区列入旅游资源的景点134个,其中一、二级景点共38个。生物景观类和古迹与建筑类在一、二组景点中所占比生最大。以资源为基顾,以现有及预测客源市场为导向,拟议分期开发果子沟--赛里木湖高山湖泊、森林、草原区,那拉提草原区,霍尔果斯口岩观光、购物区,唐布拉温泉疗养、草原度假区等八个旅游区。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程度高、特色鲜明。5.12龙门山大地震中,除少数景区遭到毁灭性破坏外,大部分世界级、国家级核心景区只是局部受损,旅游发展的基础仍在。龙门山因世界第三种造山奇观与阿尔卑斯山齐名,震惊世界的5.12龙门山大地震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龙门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宝库和资源基因库,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同时,该区还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和中国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线。该文在评价龙门山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基础上,提出龙门山地区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地震遗址公园群落开发模式、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和乡村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旨在为5.12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中国山地旅游示范区提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欠发达山岳区旅游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大。落后的经济状况客观上要求欠发达山岳区旅游资源应实行层次性开发。探讨了欠发达山岳区旅游资源层次性开发的依据和理论构架 ,并结合九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层次性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