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分认识《物权法》的创新价值《物权法》共分五编二百四十七条。立法科学,内容全面,对物权的设立变更、转移、消灭和物权的保护;国家、集体、私人的财产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权及相邻关系与共有;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质权、留置及财产占有都作出了全面规定,较之以前我国民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条款原则上规定不动产物权的法定公示手段,是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生效要件,也是不动产物权依法获得承认和保护的依据。依照该法规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及他项权利的取得和消灭均取之于土地登记。为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2月1日颁布了《土地登记办法》相关配套的部门规章。如何依照法律、规章做好土地登记工作,是检验具体工作人员对法律、规章的学习、领会和结合实际工作的关键,笔者就《土地登记办法》施行二年来浅谈相关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作用。《物权法》中所指的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其中物权的核心是不动产,不动产里面的核心是土地,因此《物权法》的制定和颁布将对我国的土地登记制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第二章第一节专门对不动产登记做了规定,为了实现我国现行的土地登记制度和即将颁布的草案的有关规定进行有效衔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登记制度,本文结合对草案中相关条款的分析,对今后土地登记制度的发展进行了论述。1…  相似文献   

4.
从物权法的意义上说,土地抵押权是一种担保物权;同时土地抵押权又是土地他项权利的一种,是设立于土地使用权之上的权利和负担。因此,土地抵押关系的调整,不仅要适用担保法的规定,而且要适用土地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实施对土地登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动产登记是建立物权制度的基础。物权公示的原则,涉及不动产的,要靠登记制度来保障。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动产,登记必须遵守《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而《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登记的一系列新规定,使现行的土地登记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从法学的角度来看,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法律事实这个问题的另一个侧面。许多人都知道,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民法方面的制度,是跟物权相关联的制度。那么不动产登记跟物权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有哪些关系?从物权法的角度来说,不动产登记到底要登记些什么呢?一体两面的不动产登记法与物权法  相似文献   

7.
不动产登记一时间走入了国人的视野,什么是不动产,不动产包括哪些内容,不动产登记的意义何在?本刊编辑部就这些问题展开说明:不动产登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作为物权公示手段,不动产登记本质上为产生司法效果的事实行为而非登记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针对实践中不动产登记与民事诉讼关系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等系列问题作出进一步规定。该司法解释自3月1日起施行。哪些情况要进行民事诉讼?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此次发布的司法解释,因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基础的买卖、赠与、抵押等产生争议而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民事审判部门应依法予以审理。  相似文献   

9.
正一、加强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的必要性1.建立档案是法律的要求我国《物权法》中明确表明,确立不动产所有权和内容的依据关键要靠不动产登记薄,要有专门的机关进行永久性管理,这为建立不动产登记档案提供了法律依据。不动产登记档案,具有法律效力,是主管部门和人民法院处理不动产纠纷的重要依据。2.建立档案是物权登记的必备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6号现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11月24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规范登记行为,方便群众申请登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动产登记收费的规定比较宽泛,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后,不动产登记机关会产生相应的运行成本,对不动产登记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合理且正当的。当前,涉及不动产登记费用制度的法律法规比较零散,各地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和相关政策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一、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下简称《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抵押”。《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物权法(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征求各界群众意见.由于物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草案的一些焦点内容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纷纷提出了各自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其中,关于物权登记制度和征地有关问题都与国土资源部门有直接关系.现选编两篇“问题探讨”予以刊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须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不动产登记档案是指不动产登记部门在不动产权属调查、登记、转移、变更、注销、更正、异议、预告、查封等工作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主要记载形式为不动产登记簿,包含以各类相关纸质文字、图表描述、网络登记表为主的原始凭证材料。其内容形式包括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等;载体形式包括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相似文献   

15.
正2月2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并对《解释》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物权法》是规范民事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与国土资源管理息息相关。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释,有不少内容和条款涉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此,我们特整理了最高法对此次司法解释的解读,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须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不动产登记档案是指不动产登记部门在不动产权属调查、登记、转移、变更、注销、更正、异议、预告、查封等工作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主要记载形式为不动产登记簿,包含以各类相关纸质文字、图表描述、网络登记表为主的原始凭证材料.其内容形式包括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等;载体形式包括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记录形式包括书写、印刷、感光记录、磁记录、光学电子记录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其中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和第一百一十九条对矿业权进行了规定,确立了矿业权的物权地位,对矿业权人依法行使矿业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矿业权同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特别法的约束,又不同于一般物权,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掌握和行使矿业权权利,承担相应义务,值得我们广泛讨论,希望广大法律学者、矿产资源管理者和矿业权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讨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探讨矿业权物权相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以下简称“四荒”)的开发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简称《担保法》,下同)确立了“四荒”地抵押的法律制度。为贯彻实施《担保法》,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国办发〔1996〕23号文件,明确了"四荒"地抵押的审批权限、登记方式等。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也以〔1995〕国土〔籍〕字第134号文印发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若干规定》,对集体“四荒”地抵押登记作了详尽的规定。集体“四荒”地抵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仅调动了群众开发治理“四荒”地的积极性,也为“四荒”地的开发治理提供了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制定的法律依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登记办法》(以下简称部《办法》)第一条规定:"为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整个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立法过程中,对不动产登记程序的规定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只有构建一整套真正便民利民的不动产登记程序,才能有效节约不动产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从根本上保证登记的及时、准确,维护登记簿的公示与公信力,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正因如此,国务院颁布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用第三章专章、9个条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