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烈 《气象》1981,7(7):32-32
1981年全国台风学术讨论会于5月13—18日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回顾和总结近十年我国台风科研协作取得的进展;二是交流近两年来的科研成果。同时还介绍了去年上海国际台风学术讨论会的情况。会议共收到论文120篇,其中综合评述9篇。这些论文,涉及到我国台风研究和业务工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上     
《台风会议文集(1978年)》198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62页。本书是1978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台风科研协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交流的科研成果选编,共收36篇报告。其中有关台风路径预报方面的研究有《台风路径数值预报LN-1模式》等18篇;对台风降水,特别是台风暴雨的综合分析的研究有《环境流场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影响》、《华东地区台风暴雨及其预报》等11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全国台风会议——第11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12月15~1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召开.这次世纪末的盛会是由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委员会主办,热带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协办,江苏省气象局和苏州市气象局承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气象系统、军事气象部门及大专院校的科学家达一百余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特邀了从事台风科研和预报数十年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22位资深科学家参加会议.大会收到论文一百余篇,综合报告8篇,会上报告七十余篇,其余由大字报形式…  相似文献   

4.
国家气候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和长期预报委员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以及甘肃省气象学会和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于1989年9月5日至9日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干旱气候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0名,收到论文101篇,参加交流的81篇,其中气候和长期预报方面的42篇,水文气象方面17篇,农业气象方面22篇.会议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集中讨论. 一、干旱地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干旱包括旱灾和气候干燥两层意思.旱  相似文献   

5.
今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厦门召开了全国第四次数值天气预报会议,有一百四十多位专家、学者、数值预报工作者和研究生参加。 会议收到108篇论文、会上交流89篇。这些论文涉及到五个方面:1.模式设计和预报试验改进;2.数值试验的扩展,从全球大气环流试验到中尺度环流、梅雨、锋面、飑线、风暴潮等多品种试验;3.计算方法的改进;4.资料同化和MOS预报的提高;5.有关动力学和大气环流的研究试验。这些研究成  相似文献   

6.
“全国农业气象预报学术交流会”和“中国气象学会第21届农业气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农业气象委员会委员和正式代表43人,分别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部门和10所大专院校以及研究所.会议共收到论文114篇,会议交流的37篇,其中19篇作了大会报告与讨论,其余的论文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新疆气象科研所郑维等向会议提交的“准噶尔播区气候铃期预报方法研究”一文在大会上  相似文献   

7.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我国登陆台风灾害的监测及预报技术研究年度成果交流会于 2 0 0 3年 3月 2~ 4日在广东省广州天气雷达基地召开。会议由项目负责人陈联寿院士主持。项目以及所属 5个课题、2 5个专题的负责人汇报了登陆台风项目设计和实施、登陆台风边界层探测、华南、华东登陆台风机理及预报技术研究以及百年台风数据库系统研究与进展情况。会议还专门邀请了广东省气象局专家介绍了台风观测研究有关“追风计划”的实施与分析结果。通过 2 0 0 2年一年的研究 ,该项目在登陆台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0多位与…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7,(2):27-27
1976年9月23—29日华南片台风科研协作座谈会,由广东省热带气象研究所主持在广州进行。会议总结交流了“四·五”期间台风科研协作经验,讨论通过了“五·五”期间台风科研协作规划,并就1976—1977年的协作会战交换了意见,作出了初步安排。会议确定在“五·五”期间华南片台风科研协作要继续主攻台风路径预报,开展台风复杂路径预报和  相似文献   

9.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模式的改进及其应用试验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模式中进行了扩大预报区域,两次嵌入人造台风模型和模式网格初始移动3个方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方案对台风路径预报效果都有所改进。该文还介绍了应用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模式进行台风中心强度预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武汉召开了“短时预报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京津冀、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珠江三角洲四个中尺度气象试验基地的专家和学者。会上交流了29篇论文和技术报告,内容包括中尺度天气概念模式、诊断方法;短时预报方法和流程;雷  相似文献   

11.
游景炎 《气象》1987,13(8):13-13
“北方暴雨短期临近业务预报方法研究”(原“北方暴雨预报方法研究”)课题总结鉴定会,于1987年3月10日至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10篇,大会交流27篇,有关专家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交流按北方强降水的气候特征、环流分型  相似文献   

12.
马瑞隽 《气象》1985,11(8):40-40
《北方暴雨预报方法》研究课题阶段成果交流会,于5月8—12月在郑州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80篇,大会交流了36篇。 这次大会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北方暴雨天气气候特征,短期预报方法;短时预报方法和暴雨系统的诊断分析与数值试验等四个方面。在暴雨的天气气候方面,主要分析了北方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演变过程、环流背景、天气系统和地形的作用,为建立暴雨短期和短时预报思路及方法做了必要的基础分析工作。研究表明,与我国南方强降水相比,北方强降水具有历时短、强度大、时间  相似文献   

13.
全省预报服务技术经验交流会于1993年10月5日至8日在齐齐哈尔市召开。这次交流会是由省气象学会和天气处共同举办的。全省12个地市局及省台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共收到论文49篇。会上交流了26篇。经专家级评定,评出一等奖优秀论文3篇,二等奖优秀论文9篇,三等奖优秀论文11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误差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锦华  唐家翔  戴雨菡  虞本颖 《气象》2012,38(6):695-700
利用2005 2009年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资料,比较了各类型台风路径、台风登陆位置及登陆时间的预报误差,登陆台风不同阶段以及华东登陆和华南登陆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结果表明:CMA在2005 2009年的路径预报水平与1999 2003年的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南海台风预报误差大于西北太平洋。异常路径台风主要出现于南海,三个预报时效(24、48和72 h)异常路径的预报误差平均都小于正常路径。将登陆台风分为远海、登陆期间和登陆后三个阶段,显示登陆期间台风预报误差最大,同一阶段华南登陆台风的预报误差大于华东登陆台风。台风登陆位置在24、48和72 h预报时效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71.1、122.6和210.6 km,48和72 h台风实际登陆时间有70%早于预报时间,平均分别提早8和12 h。比较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24 h路径预报误差,得到南海三种典型登陆台风路径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其与路径预报误差的关系不一样,即误差成因不同。南海倒抛物线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大,其预报误差最小;西一西北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小,其预报误差最大,可能与大尺度环流预报准确性差有关。登陆华东的预报误差小于登陆华南台风的预报误差,这与台风登陆华南时其大尺度引导气流和台风移动的偏差大于登陆华东的台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全国动力统计天气预报学术会议于1986年3月14日至18日在杭州举行。会议检阅了自1981年5月第二次全国概率统计天气预报学术会议以来我国气象工作者在概率统计预报和动力统计预报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会议共收到82篇论文,其中70篇在会上做了报告。每篇学术报告之后,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福志 《气象》1991,17(2):57-57
由国家气象局天气司主持召开的“全国首届台风及海洋气象专家组会议”于1990年12月4—8日在青岛举行。国家气象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台风试验指挥中心、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气象研究所及16个有关省、市气象部门的56位专家和业务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 台风预报已被列入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攻关项目。加强我国对台风的监测、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人工智能台风强度集合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颖  金龙  黄小燕  史旭明  金健 《气象》2014,40(7):806-815
利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通过学习挖掘高维数据集的内在几何结构,高效地实现维数约简和特征提取的能力,论文以2001—2012年共12年6—9月西北太平洋海域内生成的台风样本为基础,将气候持续因子作为台风强度的基本预报因子,采用局部线性嵌入的特征提取与逐步回归计算相结合的预报因子信息数据挖掘技术,以进化计算的粒子群算法,生成期望输出相同的多个神经网络个体,建立了一种新的非线性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模型,进行了分月台风强度预报模型的建模研究。在建模样本、独立预报样本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方法和气候持续法进行预报试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在6、7、8和9月24 h台风强度预报中,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23.34%、24.46%、19.41%和27.45%,4个月的平均绝对误差下降了23.10%;48 h台风强度预报中,6—9月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44.82%、16.73%、0.89%和49.26%,4个月的平均绝对误差下降了25.5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变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忌近邻个数的情况下,建立的台风强度集合预报模型,其预报结果稳定可靠,相对于气候持续法均为正的预报技巧水平,为台风强度客观预报提供了新的预报工具和预报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工智能台风路径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燕  金龙 《大气科学》2013,37(5):1154-1164
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从具有随机噪声干扰的气象场提取主要信号特征,排除随机干扰的能力,论文以1980~2010年共31年6~9月西行进入南海海域的台风样本为基础,综合考虑台风移动路径的气候持续因子和数值预报产品动力预报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与逐步回归计算相结合的预报因子信息数据挖掘技术,以进化计算的遗传算法,生成期望输出相同的多个神经网络个体,建立了一种新的非线性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模型,进行了分月台风路径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在预报建模样本、独立预报样本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方法和气候持续法进行了预报试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在6、7、8和9月份台风路径预报中,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7.4%、4.8%、12.4%、17.0%。另外,论文进一步在初选预报因子和样本个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新模型与直接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因子并分别运用逐步回归和遗传—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进行计算的预报精度差异表明,前者具有更高的预报精度,其原因是该方法挖掘利用了全部备选预报因子的有用预报信息,而且遗传—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的是由多个神经网络个体预报结果合成,集合模型的各个神经网络个体的网络结构,是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计算确定的,因此,该集合预报模型的泛化能力显著提高,在实际天气预报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世界气象组织季节内至季节尺度(Subseasonal to Seasonal, S2S)预测项目数据库评估了多个集合预报系统在S2S时间尺度对台风的预报能力。评估的时间段为1999—2010年期间每年5月1日—10月31日。为评估S2S时间尺度台风的预报技巧,使用了台风密集度来描述台风的生成及移动状况。台风密集度定义为一段时间内500 km范围内台风出现的概率。台风密集度由6个S2S集合预报系统后报结果计算得出,它们分别由BoM、CMA、ECMWF、JMA、CNRM和NCEP开发使用。这6个预报系统台风密集度的预报技巧评分表明,当预报时效为11~30天时,ECMWF预报系统的评分为正值,比基于气候状态的参考预报能略好地预报台风。   相似文献   

20.
台风数值预报是防台减灾的关键,而集合预报是体现和减少数值预报不确定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台风集合预报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涉及初值集合扰动、模式扰动技术以及基于统计的台风集合预报后处理技术。对全球几个主要集合预报系统的发展及我国的区域台风集合预报系统做了回顾。最后,在回顾的基础上,讨论和提出了关于台风集合预报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