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刘鹏飞  刘天佑  杨宇山  张恒磊  刘双 《地球科学》2015,40(12):2091-2102
为解决Tilt梯度存在的"解析奇点"这一问题, 介绍了Tilt梯度位场边界识别方法, 并提出了改进算法.理论分析与模型计算表明, 改进的Tilt梯度方法继承了垂向一次导数与传统Tilt梯度以零值线识别边界的性质, 相对其他的导数类方法(如水平总梯度模等)能够更好地识别深部弱异常; 此外, 改进的Tilt梯度方法物理意义明确, 从理论上避免了方法的畸变性.对韦岗矿区磁异常分析表明, 除工区南侧由东向西分布的A、B、C 3个主体异常外, 尤其是工区5号线以北的弱异常D得到显著增强.结合钻孔资料以及磁异常反演结果, 认为弱异常D可能是由深部隐伏矿体的影响产生, 结合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推测矿体埋藏深度在1 000~1 200 m.6号线上的DH6-6见矿钻孔位于异常D的东侧, 该钻孔钻遇的薄层铁矿体位置与弱异常D的范围相吻合; 另外DH6-7未见矿钻孔位于该弱异常范围以外, 若向西在5号线以北布置钻孔, 则有见矿可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磁异常总梯度模确定磁源边界位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磁异常总梯度模确定磁源边界位置的方法。根据理论证明与实际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磁异常总梯度模极大值与磁源边界位置的对应关系,从而,可利用微机自动搜索边界位置成图。该方法在区域磁异常解释中,可广泛用于划分构造单元、确定构造带的位置、区分不同岩性与地层分布。  相似文献   

3.
郭灿文 《地质与勘探》2020,56(2):418-426
基于导数换算的边界检测技术在位场数据处理与解释中具有重要应用,但是高阶导数算法极易受到干扰噪声的影响,稳定性较差。鉴于此,本文提出利用水平导数与垂向导数标准偏差的相关系数进行边界检测,该方法是基于水平导数与垂向导数的标准偏差在地质体边界位置处呈现负相关性实现的。理论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识别出不同深度的异常体的边界位置,而且受噪声影响较小,计算稳定性更强。将本文方法应用于海拉尔盆地实测航磁数据,检测结果与实际资料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Canny理论的彩色图像边缘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定位准确的Canny算子,提出一种基于Canny理论的彩色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彩色图像的梯度幅值用其r、g、b分量的梯度幅值之和计算,方向角用r、g、b分量的y方向梯度幅值之和与r、g、b分量的x方向梯度幅值之和的比来确定。从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基于Can-ny理论的彩色图像边缘检测能检测出更多的边缘细节。这说明,用该方法检测彩色图像的边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平与垂直导数的相关系数进行位场数据的边界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现今边界识别方法中普遍存在的不能同时识别不同深度地质体边界的问题,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边界识别。该方法是利用总水平导数与垂直导数的相关系数来进行边界的识别。由于不同地质体边界处的水平与垂直导数的相关系数幅值几乎一样,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同时识别出不同深度地质体的边界。理论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同时识别出不同深度地质体的边界,且与模型边界相吻合;将其应用于实际数据的处理中,该方法能识别出更多的地质细节。  相似文献   

6.
利用磁异常模量进行磁性体边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双喜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25-1032
地下磁性体具有较强的剩磁或退磁会给磁异常的解释带来困难。由于磁异常模量对磁化方向不敏感,将磁异常转换为磁异常模量并用来分析和处理,可很大程度上提高磁异常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介绍了五种磁异常模量,并且利用改进的Tilt梯度方法对各磁异常模量数据做边界检测,确定地下磁性体的水平位置。理论模型试验表明,在存在强剩磁的情况下,不同模量数据对磁性体的反应程度也不一样,运用改进的Tilt梯度方法对磁异常模量进行处理可不同程度地加强对异常体的识别,其中模量E最为准确,可较清晰地识别磁性体边界。笔者还将该方法运用到坦桑尼亚基戈马地区的航磁异常处理,并推测了该地区的构造带及磁性体边界,为深入了解基戈马成矿区带的地质和成矿背景及可能矿床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安少乐 《地质与勘探》2020,56(4):774-782
位场场源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分析解释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相邻异常源由于场的叠加而难以区分,尤其是对于叠加异常中不同深度的场源边界的识别。倾斜角法是位场数据处理中常用的边界增强方法之一,能有效突出低振幅、短波长的异常特征。本文基于倾斜角法定义了新的位场边界探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倾斜角方程中位场二阶垂直导数与垂向导数水平导数之比进行计算,能有效区分相邻异常源产生的叠加异常,突出叠加异常中不同深度场源的边界特征。通过综合模型和实测数据,并与现有的基于导数的位场边界探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场源深度的变化不太敏感,它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场源边界,区分相邻异常源的叠加异常,尤其对密集型组合地质构造的识别有较好的效果,即使是在场源埋深较大情况下,也能突出叠加异常中不太明显的微弱变化的线性异常特征,以及弱异常源的形态特征,可为精细研究局部地质构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位场数据处理存在场源边界定位精度低和识别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识别边界位置的归一化差分法。根据xyz 3个方向的差分算子与构造边界位置位场异常特征间的关系,给出了突出异常梯级带的n阶归一化差分表达式。单体模型试验表明:z方向和经90°相移的xy方向的一阶差分可以对模型体边界位置的异常梯级带进行紧缩;一阶归一化差分的异常等值线较为集中地分布在模型体边界位置,说明对边界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精度稍低。为此,采用二阶差分进行进一步试算。结果表明:3个方向的二阶差分在一阶差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对边界的识别能力,而且二阶归一化差分的异常梯度带与模型边界位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含噪声组合模型重力异常对比分析表明:与常规边界识别方法相比,差分半径较小的二阶归一化差分对地质体的边界识别能力强、定位精度高;差分半径较大的二阶归一化差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噪声干扰的问题,且等值线梯级带可以相对地突出大型地质体的边界。在实例应用中,归一化差分法检测出了黑龙江虎林盆地28条断裂,其中13条断裂通过盆地已有单元构造格局和DB1线电阻率剖面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9.
曾凯  陈建国  肖凡 《江苏地质》2013,37(4):598-605
依据重力和航磁异常数据及其处理结果(Tilt导数和欧拉反褶积),对东天山戈壁沙漠覆盖区断裂构造和岩体重新进行了解译,结合岩石密度和磁性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东天山的构造格架。结果表明,东天山构造线主体方向为近EW向,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带的特点,重力和航磁异常图上密集梯级带对应研究区一级断裂,即康古尔塔格一黄山深断裂和阿奇克库都克一沙泉子断裂。重力和航磁原始异常经过Tilt导数和欧拉反褶积处理后,微弱信息得到明显增强,进而识别出一些新的断裂构造和岩体。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203-208
基于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法,针对实际工作中具代表性的水平板状体及倾斜板状体进行正演模拟。分析总结了激电异常一维测深曲线、二维地电断面变化规律,进一步引入方向导数分析异常体边界响应特征。通过上述工作,获得了相对于异常体不同位置处测深点曲线类型及幅值的变化,总结了二维地电断面异常体与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变化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方向导数进一步提取异常体规模、产状信息,特别是避免了异常体下方陡立条带状异常错误解释为陡立带状异常体的假象,还原了异常体的真实形态。结合工作实例,成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及成矿预测中,对重力场、磁场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认为规模较大的航磁正异常主要是出露或隐伏侵入岩基的反映;大面积分布的低缓正磁异常区则主要反映了太古宙变质岩系或基底隆起的边缘,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密集分布在此区域;负磁场区主要出现在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酸性火山—沉积岩系;强度高、梯度大、或有明显负值伴生的局部磁异常则可能是磁性铁矿的反映。从重力场特征看,磁性铁矿主要分布在布格重力异常的梯级带或异常扭曲处,以及正、负异常的交界处,这些地方多与地质构造强烈变形密切相关。只有对重磁场进行深入地质剖析,结合典型矿床上建立的识别标志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得出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2.
位场边缘识别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归一化标准差法(NSTD)、倾斜角法(Ta)和Theta Map(cosθ)等方法属于比值类方法。比值类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分母接近于0或者等于0这种情况,致使计算结果不稳定,并产生错误的边缘识别结果。为此,对比值类边缘识别方法计算公式中的分母加一个大于零的正则化因子,不但解决了比值类方法的数值计算稳定性问题,而且提高了部分比值类边缘识别方法识别结果的精度。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检验了新方法的稳定性、精度以及有效性。正则化因子的引入同样可以改善以比值类方法为基础构建的二阶导数类边缘识别方法的识别效果,如倾斜角总水平导数(Ta-THDR)的识别效果。正则化这一思想不但可以解决比值类位场边缘识别方法的数值计算问题,而且可以解决比值类方法的数值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位场数据边界识别传统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前人研究了各种场源边界增强技术来提高信噪比和定位精度,但仍然存在受噪声影响大、场源边界不够收敛等问题。本文在传统边界识别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小波变换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来增强对噪声的压制能力,并且提出了幂次变换法对识别出的边界进行有效收敛。将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应用于地质体的边界识别;同时选取3种传统数值计算方法,结合模型数据、四川盆地重力异常数据及朱日和地区磁异常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波结合幂次变换法能够有效识别出研究区域内地质体的边界,能很好地起到压制噪声的作用;并且识别出的边界收敛,提高了边界识别的精度,在边界识别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位场数据边缘增强对于地质构造研究和矿床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边缘增强方法多数基于位场数据的导数构建,往往存在对噪声敏感的缺点,且处理结果中常有虚假边界的出现。本文基于数学形态学良好的形状分析和噪声压制性能,通过数学形态学基本算子的组合叠加,提出了一种新的位场数据边缘增强方法。该方法容易实现,且不需要计算位场数据的水平和垂向导数。板状体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重力异常和化极后的磁异常数据进行边缘增强。针对三维模型试验中正负异常同时存在的情况,相比以往几种方法,该方法输出的边缘更清晰且没有额外边缘的产生,并表现出更强的抗噪能力。最后将该方法和以往几种方法应用到老挝万象地区实际重力异常数据的处理中,结果显示该方法刻画出的边缘更加连续清晰;同时结合以往地质资料,推断了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成矿带的展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而地质构造在重磁异常上有明显反映。为了研究秦岭造山带中段重磁异常与成矿 带的关系,该文系统整理、处理了秦岭造山带中段已获得的重磁力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推断了研 究区的断裂构造,讨论了结晶基底的起伏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矿床分布资料讨论了重磁场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 成矿带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段成矿带均分布在重、磁异常梯度带上或几组不同方向异常的交汇部位,尤其在 局部重力高异常范围内及其边部梯度带上矿体富集。这一结果为研究秦岭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地质构造(尤其是深部构 造)、断裂分布及下一步的成矿有利区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Gravity data were analyzed in conjunction with available geological data to determine the origin of observed gravity anomalies and their possible relationship to metallic ore deposits. The gravity data analysis includ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isostatic residual gravity anomaly and enhanced horizontal gravity gradient maps, and two and one-half dimensional gravity models. The isostatic residual gravity anomaly field could be broken down into five distinct regions based on anomaly amplitude, trend and wavelength. The analysis of these regions showed that both the Birimian and granitoid provinces consist mainly of a series of short wavelength gravity maxima and minima with a few large scale anomalie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ubsurface geology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is currently known. Two gravity models roughly oriented north-south also implied this complicated subsurface geology and showed that most source bodies have depths up to 5 km. The known base metal deposits occur on the edge of small-scale gravity maxima within the Birimian province with the exceptions of the deposits within the Bouroum-Yalogo belt which occur next to a large amplitude gravity maximum related to an ultramafic compl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