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宗晋 《地球》2009,(1):14-16
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至今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觉阶段,受活动范围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的认识主要以直观感觉为准,认为大地是平的,这种认识以“天圆地方”为代表;第二阶段是球形和椭球形观测研究阶段,16世纪完成的首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后来又通过天文、大地等多种测算,人类逐渐认定地球是旋转椭球形,并且这一认识已成为一种常识,  相似文献   

2.
吴胜明 《地球》2009,(4):26-27
对不少读者来说:“地质公园”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简单地说.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核心内容.具有旅游休闲功能的地质遗迹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模拟地震的应变软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弹塑性岩石介质的一般的本构方程出发,考虑断层介质内摩擦系数和内聚力随变形而降低的性质,建立了断层介质的非稳定的本构关系。这些关系可应用于承受任何应力的不同走向和倾角的断层。考虑到复杂的现代构造和非均匀应力场的背景,给出一个用能量表述的非稳定准则,用它来判断包含断层和围岩在内的整个系统的非稳定性的到来。最后按本文提出的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对两个震例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双相介质的AVO资料中蕴含的流体信息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0)弹性参数的反演是储层预测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用正演技术分析双相介质的地震资料中含有的流体信息,有助于提高AVO弹性参数反演的可靠性.本文应用Russell推出的计算纵波反射系数的AVO线性近似公式,对双相介质的纵波资料中所含有的流体信息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从AV0资料的反演中可以确定哪些弹性参数或它们的组合关系.文中考虑的弹性参数有流体因子、剪切模量和密度三者的相对扰动量.在时间城内对反射系数的正演计算公式进行线性化,得到灵敏度矩阵,并用奇异值分解(SVD)计算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采分析弹性参数的反演.由计算结果可知,在入射角较小时由AV0资料反演只能得到流体因子和密度两者的相对扰动量;若想同时获得三个参数的相对扰动量,就必须增大入射角.  相似文献   

5.
打桩引起的地面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打桩引起的地面振动进行研究,应用一维应力波理论建立了粘弹性成层土中等截面弹性桩的力学模型,得到了桩中任意一点处位移的半解析解。利用桩与土的相互作用将桩对土的作用力简化到各土层面上。在复阻尼理论和纳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分层法得到了任意荷载作用下土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解。从而得到了打桩引起的地面振动的衰减特性。通过实测结果和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讨土质条件对地震烈度影响的问题。文中举出如何增高地震烈度的方法,并阐明为进行地震区域划分所必需的一些先决条件。 1.苏联境内的地震区域划分确定了各区域和地带的地震烈度。由於区域划分工作中所用的方法和比例尺的关系,同一烈度地震带的范围往往很大。在这些地震带中,各地面和小面积内,覆盖层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徵极不相同。本文是要估计土质  相似文献   

7.
吞噬微囊藻的鞭毛虫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一个有水华发生的池塘里采集分离到一种能吞噬微囊藻的动基体目鞭毛虫(Kinetoplastida),存光学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该鞭毛虫的形态特征,初步探讨了它的培养方法.该鞭毛虫以集胞藻、微囊藻、鱼腥藻、小球藻以及蛋黄、奶粉、大肠杆菌和酵母为食物进行培养,结果集胞藻、微囊藻、奶粉、蛋黄、及酵母都是该鞭毛虫很好的食物.该鞭毛虫易于培养,繁殖迅速,培养成本低廉,有应用于生态环境中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150年来地下铁道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的地下铁道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地下铁道给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引发的振动与噪音也给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危害.本文从振动产生、振动传播和振动作用三个阶段论述了地铁振源及其传播的规律;传播特性与振源频率、振源与轨道距离、振动频率,以及列车运行速度、隧道埋深、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有关;振动传播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钢轨类型、轨道类型、建筑物质量类型、建筑物材料等;地铁振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振动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同时还影响精密仪表测量等.本文提出了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振动控制措施,以期减小其危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非参数辨识,在线性时不变假设下,对由太阳风变化引起的地磁场扰动进行了研究.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脉冲响应函数给出了地磁层对太阳风变化响应的宏观外部描述,同时还得到了较好的地磁扰动预报结果.本文不仅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SISO系统)进行了分析,而且也对多输入单输出系统(MISO系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先前提出的实时地震烈度计算的近似滤波进行了改进。随着地震早期预警(EEW)系统变得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由于频率域的滤波产生时间滞后,当前计算JMA(日本气象厅)地震烈度的方法显示出了严重的问题。为了改进这一方法以允许进行适宜地震早期预警系统的实时计算,我们提出在时间域用近似滤波进行实时地震烈度计算。对于诸如强震仪的简单计算系统,由于近似滤波仅由4个一阶滤波和1个二阶滤波组成,可直接计算实时地震烈度。根据使用K—NET和KiK—net台网强震仪的检验我们发现,强震仪有足够的计算能力进行更复杂的滤波。我们研制出了应用于时间域进行精确实时地震烈度计算的由6个二阶滤波构成的近似滤波。日本气象厅地震烈度与使用改进的近似滤波计算的实时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用大量强震记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日本气象厅地震烈度与实时地震烈度之间的差异在99%的记录中都小于0.1。尽管改进的滤波需要两倍于以前近似滤波的计算能力,但它适合于需要更精确实时计算地震烈度的地震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天然地震研究地壳Q值的方法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震波衰减品质因子(Q值)的含义及其研究意义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天然地震的体波、尾波、Lg波开展地壳介质品质因子Q值研究的方法和动态,阐述了各种方法的方法原理及应用范围等,并展望了利用天然地震研究介质Q值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21,他引:28  
简要介绍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地震各向异性在地球动力学,地震灾害监测以及资源探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新进展。目前,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来研究地球内部典型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传播规律;利用横波分裂,Pn波的方位变化,面波成像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质交换,应力场的变化以及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在资源探查中,地震各向异性理论主要用于解决测线不闭合,中长排列动校,时深转换以及裂缝分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在全波实验中所见到的三种现象,即:1.纵横波初至的振幅(绝对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2.纵横波初至的相位彼此总是反向的;3.纵横波初至的振幅变化周期为2π。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解释指出这些现象应该出现在全波测井条件下,从而为利用相位差从全波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宁 《应用地球物理》2007,4(2):146-15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ree phenomena observed in full wave experiments: 1. the amplitudes (absolute value) of the first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arrivals have the same variation rules; 2. the phases of the first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arrivals are always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nd 3. the amplitude variation periods of the first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arrivals are 2π. A ful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points out that these phenomena should appear under the full wave logging condition. Hence,the basis of using phase diffrences to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 full wave is found.  相似文献   

15.
胡恒山  何晓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7):1873-1880
在多极源声测井中, 低频弯曲波或螺旋波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地层的横波速度. 前人的研究已证明在各向同性地层中井孔伪瑞利波、弯曲波及螺旋波的低频极限速度都等于地层横波速度. 大量的数值计算结果似乎表明此结论在横向各向同性(TI)地层情况下也能成立, 但缺乏理论证明. 本文在井孔平行于TI弹性地层对称轴的模型下, 考察了井内声源激发的波在流-固边界上的反射和透射情况, 阐述了非泄漏模式导波产生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其速度上限值. 我们发现在各向异性参数满足一定条件的TI地层中,导波速度的低频极限值小于沿井孔方向上的横波速度. 通过对井孔导波的频散分析以及对时域全波列的数值模拟, 论证了在这类地层中进行多极源声测井时,不可能根据弯曲波或螺旋波的到达时间准确获取地层的横波速度值.  相似文献   

16.
ScateringandrefractingofplanestrainwavebyacylindricalinclusioninfluidsaturatedsoilsYAYUANHU(胡亚元)LIZHONGWANG(王立忠)YUNMINCH...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Gutenberg (1945a, b) introduced body wave magnitude based on P, PP and S waves (with a period of 0.5~12.0 s) of teleseismic events. Body wave magnitude includes mb determined with short-period seismograph and mB determined with middle- and long-period seismographs. Some-times it is written as m,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unified earthquake magnitude. mb represents earth-quake magnitude measured with body wave amplitude around 1 s, while mB represents earthquake magnitude measured …  相似文献   

18.
By using orthogonal regression method,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body wave magnitudes determined by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IGCEA) and 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er of 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NEIC)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data from China and US seismograph networks between 1983 and 2004. The result of orthogonal regression shows no systematic error between body wave magnitude mb determined by IGCEA and mb (NEIC). Provided that mb (NEIC) is taken as the benchmark, body wave magnitude determined by IGCEA is greater by 0.2~0.1 than the magnitude determined by NEIC for M=3.5~4.5 earthquakes; for M=5.0~5.5 earthquakes, there is no difference; and for M≥6.0 earthquakes, it is smaller by no more than 0.2.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comparison by IDC (International Data Center).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e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impulses produced by flight of rockets through a model terrestrial atmosphere, and effect of these impulses onto the ionosphere above a rocket. We show, that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with duration about 300 s cannot be explained by effect of acoustic impulses onto the ionosphere. We have calculated parameters of a blast wave produced by launch vehicle on the ionospheric heights. It was shown that the blast wave is intense and this wave can generate great disturbance of electron density. The disturbance of electron density can exceed the ambient electron density in 2.6 times. We supposed that the observed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might be produced by propagation of delayed magnetoacoustic wave, which, in turn, was produced by the blast wave.  相似文献   

20.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完整性检测技术中愈来愈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简便易行的优点也造成了检测结果精确性的不足,本文结合反射波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就球面波、人为造成波阻抗变化在检测中的影响等几方面和读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