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安坝矿段北部370号脉群,已探获(334?)金资源量5077kg。因地表覆盖层较厚,370号脉群向东的延伸一直未能被浅地表工程控制。利用小线框大电流瞬变电磁仪EMRS-3(西安强源物探研究所生产)进行测量,圈定出赋存矿脉的破碎蚀变带,根据破碎蚀变带走向推测出370号脉群的延伸情况。经施工钻孔验证,瞬变电磁法推测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说明小线框大电流瞬变电磁法在金属矿产勘查领域效果明显。该仪器具有轻便快捷、生产效率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果 《矿产与地质》2008,22(4):322-325
分析了旧店矿区的各项地质特征,根据规模、蚀变、细脉标志等特征对1号脉的支脉提出了勘探建议,并对圈定矿体作了详细阐述,认为该支脉与1号脉同期形成并略显张性,上覆1号脉与支脉二者之间的细脉对该支脉的成矿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门源县铜厂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为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属于高品位小型金矿床,资源面临枯竭。通过野外工作,在矿区西部新发现一条矿化蚀变带,通过3条剖面样品分析,矿化蚀变带有明显的地球化学显示,原生晕样品中金含量最高在(0.2~4.5)×10-6,次生晕土壤样品金含量最高为0.1×10-6,且银也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各种化学方法处理的数据均在3号矿化蚀变带表现出明显的转折点,说明3号矿化蚀变带是客观存在的地质体,并且有一定延伸。通过激电中梯物探方法进行异常查证,发现低阻、高极化异常带延伸通过处,正是3号矿化蚀变带位置,二者对应良好。地质、化探和物探三者对应良好,表明该区仍有一定找矿前景,下一步工作应重点针对3号矿化蚀变带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4.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矿床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前孙家-洼孙家断裂是研究区内主要控矿断裂。依据该构造南段前孙家、金华山两个金矿的岩石、构造、矿体分布、矿化蚀变等特征,对两矿区的构造控矿型式、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成矿热液活动具有多期性。成矿预测表明前孙家矿区4号脉的深部可能存在盲矿体,2号脉在深部有一定的延伸;金华山矿区1号脉的下盘可能存在与1号脉平行的雁列脉矿体;1号脉、2号脉在深部应有交汇,可作为重点找矿位置。  相似文献   

5.
魏江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17-1026
花脑特银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境内,矿区内共有4条蚀变带,其中Ⅰ号蚀变带为已发现的最大含矿带。为查明花脑特矿区Ⅰ号蚀变带三维地质特征以进行深部盲矿预测,依托CnGIM-ma软件构建了花脑特矿区Ⅰ号蚀变带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几何模型和属性模型。通过几何建模,清晰地展示了Ⅰ号蚀变带深部地质结构特征,解决了长期困扰矿山地质人员的岩体侵入接触界面展布问题;通过属性建模,完成了Ⅰ号蚀变带各单元素的三维异常图,并对前缘晕元素(Hg、B、Sb、As)、近矿晕元素(Ag、Pb、Zn、Cu、In、Au)异常在三维属性模型中的综合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最后选用“分带赋值法”建立了前缘晕、近矿晕的综合属性异常模型,在已知矿体的深部预测了2个成矿靶区,可与传统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位置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6.
田润  张辉  吕正航  唐勇 《矿物学报》2021,41(6):593-609
以小虎斯特91号伟晶岩脉中的不同结构带及蚀变围岩、交代岩、锂云母细脉中云母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EMP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各结构带不同产状的云母进行主微量成分分析.研究表明,91号脉从围岩蚀变带、伟晶岩边缘带、外侧带、中间带到核部带,依次发育黑云母、白云母、富锂白云母和锂云母,伟晶岩中云母类矿物显示由白云母向锂云母演化趋势.Li在白云母和富锂云母(锂白云母和锂云母)中的置换机制不同,分别可能为2SiⅣ+ LiⅥ(←→)3A1Tot和Si+Li(←→)AlTot+Fe (Zn,Mn,Mg)(白云母)和3LiⅥ(←→)AlⅥ+ 2□Ⅵ(富锂云母,□代表空位).小虎斯特91号伟晶岩脉经历了岩浆-热液的演化过程,随着演化进行,云母中K/Rb、Mg/Li比值显著降低,Li、Rb、Cs、F含量显著增大,指示分离结晶作用是晚期熔体相Li、Rb、Cs、F富集的主要机制.但云母类矿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小虎斯特91号脉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特征不明显,伟晶岩演化很快由正岩浆阶段转化为热液阶段.  相似文献   

7.
白音哈尔金矿共发现金矿化(脉)体10余条,分别赋存于近南北向、北北东、近东西向三组构造破碎带中.矿化体规模不等,以4、2号脉(群)规模较大,初步认为白音哈尔金矿矿床成因类型为石英脉一蚀变岩金矿,金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多种矿物中.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产于华力西晚期石英闪长岩中,围岩有一定蚀变.  相似文献   

8.
阿尔及利亚金矿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Hoggar地盾.受泛非运动影响,Hoggar地盾与西非克拉通挤压碰撞,区内金矿沿南北向断裂带分布.Tin-Zakri金矿位于Hoggar地盾近南北向Tiririnienne成矿带上,受区内北西向主构造控制.目前发现与矿化有关的矿化蚀变带30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条(27、30号脉),矿体赋存在片理化岩带内,呈北西向或近南北向脉状展布,以石英脉的形式断续分布在韧性剪切带中.围岩蚀变特征明显,绢云母化为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绿泥石化片理化带是金矿找矿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张志辉  刘福兴 《地质学报》2015,89(Z1):251-253
<正>白云金矿金矿脉主要赋存在硅钾蚀变破碎带中(刘国平,1999;王福春,2002;李立新,2005)。所以在该区寻找硅钾蚀变破碎带是重要找矿方向。白云金矿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找矿专项中取得找矿突破后,继续深化认识,总结该区有效找矿方法,发现了100号和104号含金矿化蚀变带,开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东五家子金矿矿脉含矿性评价标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东五家子金矿的矿脉由蚀变岩和石英脉透镜体构成,可采矿体均为硫化物石英脉型.工业矿脉中,石英为烟灰色,发育他形、半自形的细粒黄铁矿等硫化物,有较大规模的矿体.矿化脉中,石英为乳白色,发育粗粒、自形的浅色黄铁矿,无可采矿体.在工业矿脉、次要矿脉、矿化脉的蚀变岩和石英脉样品中,Au,Hg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有明显区别.用石英脉样品的As-Ni-Ba图解和蚀变岩样品的Au-Ag-Ba图解预测,矿区外围的西沟1号脉和西沟3号脉属于工业矿脉.  相似文献   

11.
新疆和静县查岗诺尔铁矿床位于伊犁微板块北缘之博洛科努早古生代岛弧带,属于阿吾拉勒金、铜、铅、锌、铁成矿带东段。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和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两者为断层接触关系。由于成矿矿浆的多期次活动,查岗诺尔铁矿广泛发育围岩蚀变,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带状蚀变带。通过研究发现,矿床主矿体FeⅠ号主矿体的围岩蚀变情况,按不同蚀变矿物组合,自东向西可分出石榴石带、绿帘石-阳起石带、阳起石-磁铁矿带、蚀变大理岩带和阳起石带,对应三期蚀变作用。各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分别为:磁铁矿+透辉石+石榴石、磁铁矿+阳起石+绿帘石、磁铁矿-石榴石-阳起石-绿帘石-石英-碳酸盐。矿区蚀变是由高、中温火山热液交代中酸性火山碎屑岩而形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三维预测是大比例尺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文中以内蒙古柳坝沟矿区313号脉为例,探讨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进行大比例尺三维深部综合找矿预测的技术流程和方法,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脉、矿体和蚀变带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原生晕三维异常分析,建立了矿区钾硅化蚀变岩型金矿的综合找矿模型;通过三维块体建模及三维成矿预测因子的量化运算,采用要素叠加法完成了矿区3个预测靶区的圈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柳坝沟313号脉中东部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的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3.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地物的光谱特征是遥感识别地物的主要依据,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其特定的吸收特征谱带。利用ASD和PIMA反射光谱测试仪对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Ⅱ号、Ⅴ号斑岩铜矿岩体的蚀变围岩(地表采样与钻井采样)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反射光谱特征谱带获得蚀变矿物的种类,确定了岩体的蚀变矿物组合,得到反射光谱的吸收谷在ASTER数据中所处的波段;对反射光谱曲线进行数学积分,获得ASTER数据中的强吸收波段。将以上2种分析得到的吸收性波段组合应用于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蚀变遥感异常与野外地质特征吻合程度较高。反射光谱分析表明确定岩石矿物的反射光谱特征谱带是进行遥感信息提取工作的前提,波段组合选取对提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疆卡鲁安矿区807号伟晶岩脉体蚀变围岩样品的研究,发现主元素Fe_2O_3、Al_2O_3、K_2O、TiO_2,微量元素Li、Rb、Cs、Be等的含量在距接触带0.5 m处出现极大值,向围岩方向元素含量逐渐减少,主元素SiO_2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情况;同时蚀变围岩中发育白云母化和电气石化蚀变,结合矿相学及探针数据分析,认为围岩中可能发生3NaAlSi_3O_8+2H~++K~+=KAl_3Si_3O_(10)(OH)_2+3Na~++6SiO_2和2KFe_3(AlSi_3O_(10))(OH)_2+SiO_2+5Al_2SiO_5+2Na~++6H_3BO_3=2NaFe_3Al_6[Si_6O_(18)][BO_3]_3(OH)_4+2K~++7H_2O等反应。对蚀变围岩中组分含量变化率和距接触带的距离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蚀变围岩中组分的迁移方式以扩散为主,组分含量变化率是影响扩散距离的主要因素,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时间起次要作用,同时组分的扩散时间和扩散距离呈正比。从807号脉蚀变围岩Isocon图解可看出Li、Rb、Cs等元素具有较高的迁入率,与前人研究的Li、Rb、Cs具有较高的活动性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玲珑金矿田171号脉赋存于招平断裂北段破头青断裂中,在其深部探明金资源储量150余吨,确定其为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了揭示构造与成矿、深部矿与浅部矿、石英脉型矿与蚀变岩型矿等的关系,为深部找矿提供典型实例和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大量矿区地质勘探、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综合研究,剖析了矿床特征,揭示了构造控矿规律。171号金矿脉深部共有7个金矿体,均为盲矿体。其中,171_1号主矿体埋深120~1700m,呈似层状、大脉状分布,沿走向及倾向显舒缓波状。矿体总体走向60°,倾向SE,倾角36.5~43.5°。矿体长2500m,斜深510~3100 m,平均厚度4.23 m,平均金品位2.71×10~(-6),矿石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型(蚀变岩型)。矿脉和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构造、蚀变分带具有一致性。由控矿断裂的主裂面至远离主裂面,构造变形强度由强变弱,蚀变强度和矿化强度也由强变弱。招平断裂是一条切割早期韧性剪切带的脆性断裂,总体呈舒缓波状展布,大部分地段发育于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与侏罗纪玲珑型花岗岩之间,断裂上盘脆性变形较弱,下盘脆性变形带宽大,是沿不同时代地质体之间发育的左行铲式正断层,类似于拆离断层,是胶东白垩纪伸展构造的组成部分。玲珑金矿田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产地,但大型金矿床多为赋存于断裂构造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石英脉型金矿床与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同一构造系统中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一般在主断裂中赋存蚀变岩型金矿床,在主断裂下盘的次级张裂隙中产出石英脉型金矿床。胶东以正断层为主的伸展构造系统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构造、蚀变分带和不同类型金矿床的关系是金矿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根据肃南县政府有关部门的邀请 ,2 0 0 0年 6月初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项目组经实地踏勘和采样分析 ,在北祁连山纳木桥踏勘破碎蚀变带 3条 ,确认银矿化带两条。该银矿化带位于甘肃省肃南县大岔牧场纳木桥北山坡上 ,甘 -青 70 9公路由其南侧通过 ,交通十分方便。银矿化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 ,围岩为奥陶系细碧质火山岩。肉眼观察到的特征为硅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 ,新鲜面可见原生硫化物。1号矿化带 :出露褐铁矿化蚀变带长约 2 0 m,宽约 5m,产状为 1 70°∠ 78°,局部见轻微的孔雀石化现象。蚀变带中石英透镜体发育。2号矿化带 :出…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不同结构带及其蚀变围岩中电气石化学组成电子探针(EMPA)分析结果显示,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为是富钙-铁的镁电气石,电气石化伟晶岩中电气石为富镁-铁的锂电气石,伟晶岩早期结构带(Ⅰ-Ⅳ带)中电气石为黑电气石-锂电气石系列,而伟晶岩晚期结构带(Ⅴ-Ⅶ带)中电气石为锂电气石。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以Y位中低Al,高Mg、Ca以及显著低的Al/(Al+Fe)、Fe/(Fe+Mg)比值为特征,主要存在R3++O2-=R2++OH-的置换;伟晶岩内部结构带(Ⅰ-Ⅶ带)中电气石以Y位上极低Mg、Ca,高Fe、Al、Li以及显著高的Al/(Al+Fe)、Fe/(Fe+Mg)比值为特征,主要存在+Al3+=Na++Fe(Mg)2+和Li++Al3+=Fe(Mn)2++Mg2+的置换。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化学组成特征指示存在围岩-流体、围岩-熔体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伟晶岩早期结构带(Ⅰ-Ⅳ带)中电气石无明显组成分带,为岩浆成因;晚期结构带(Ⅴ-Ⅶ带)中电气石显示振荡环带,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体系。随着伟晶岩由外向里固结,温度逐渐降低,伟晶岩内部结构带中电气石显示Y位上Al、Li、Mn及Fe/(Fe+Mg)比值逐渐增大的演化趋势;内部结构带中电气石几乎不含Mg,指示3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是在相对封闭体系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宝兴沟金矿位于黑龙江省塔河县东北,区内主要发现两条金矿(化)体,分别为Ⅰ号和Ⅱ号金矿体.矿体产于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额木尔河组陆相碎屑岩中及蚀变闪长岩、蚀变闪长玢岩脉(与砂岩接触带)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砂岩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通过对宝兴沟金矿床野外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对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使围岩中的金元素活化、迁移,在陆相碎屑岩与脉岩接触带、构造破碎带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热源及流体,同时也提供了一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20.
以蚀变岩作为重要填图图例,首次完成了焦家金矿田构造岩相成矿图(1∶5万)。通过区域填图结合大量的巷道剖面实测,厘定了硅化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蚀变带和弱钾化蚀变带的分带特征。对两类金矿蚀变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绢英岩化蚀变阶段是矿化元素富集的主要阶段。通过岩石矿物计算方法建立了蚀变带主要成岩矿物的交代剖面,结果显示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发生硅化和钾长石化,而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伴随硅化和去钙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