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根据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资料,分析研究热带气旋的复发期。一个地区某一时段N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P和累积次数M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呈直线关系。复发期T表示出现一次中心气压P<Pi的热带气旋所需要的时间。在热带气旋长期预测中可作为背景资料参考。如果把它同其它预测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热带气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资料,分析研究热带气旋的复发期。一个地区某一时段N的带气旋中心气压P和累积次数M在半对数标系中呈直线关系。复发期T表示出现一次中心气压P〈Pi的热带气旋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灾情资料,综合考虑热带气旋的频数、强度、范围以及持续时间,建立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了1949-2009 年我国热带气旋的潜在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和年际变化特征,并以0608 号超强台风“桑美”为例分析了该指数与灾害损失、过程极大风速、过程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9 年间,我国的热带气旋的潜在影响力呈现出弱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并不显著,但各阶段性的趋势比较明显;近20 年来,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沿海受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在下降,而浙江、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省份受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在上升;潜在影响力指数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沿海、福建沿海以及浙江南部沿海等地;TCPI 与灾害损失、过程极大风速、过程降水量等有较好的相关性,并都通过了0.01 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4.
张丽 《地理科学》2007,27(Z1):126-128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位势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和吉林省降水量等资料,对直接和间接影响吉林省的106个热带气旋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热带气旋北上产生的降水量占吉林省夏季(6-9月)降水量的10%;热带气旋影响的时间多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吉林省东南部和中部是因热带气旋北上而产生较多降水量的区域.通过对影响吉林省的热带气旋进行跟踪分析,确定了热带气旋中心进入350N,125°E位置时即开始间接影响吉林省的夏季降水.20世纪70年代后,影响吉林省的热带气旋个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与登陆广东热带气旋数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晓春  彭鹏 《地理科学》2005,25(6):690-696
文章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与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就总的厄尔尼诺年份来看, 厄尔尼诺事件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总数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就具体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来看, 强、中和弱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有明显的影响, 只是强和弱的厄尔尼诺事件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比非厄尔尼诺年份明显偏少; 而中等厄尔尼诺事件却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比非厄尔尼诺年份偏多。厄尔尼诺通过影响沃克环流,使沃克环流随着厄尔尼诺强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幅度的东移,进而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源地的气流出现不同情况,最后影响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巨灾"标准的基础上给出了热带气旋巨灾的定义;应用1951―2010年共60年的热带气旋和1981―2010年的热带气旋巨灾灾情资料,对登陆华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及巨灾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1―2010年登陆华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频数总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60年代登陆的热带气旋强度偏强,70―80年代强度偏弱,90年代以后,热带气旋强度显著减弱;华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登陆次数有从西向东减少的趋势;从趋势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个热带气旋造成的死亡人数略有减少,单个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弱的递增趋势;广东省是华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的多发区与严重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冯利华 《地理学报》2003,58(2):209-214
根据1951~2000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的关系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认识:(1) 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2) 厄尔尼诺事件强度越大,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越少;(3) 厄尔尼诺事件的结束时间若超过5月1日,那么次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4)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的特多年主要集中在拉尼娜年;(5) 在拉尼娜次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6)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强度越大,在厄尔尼诺年出现机会越少;(7) 在厄尔尼诺年,中国初旋偏迟,终旋偏早。同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热带气旋时间、路径、强度数据和中国728个气象站点1951~2014年日降水数据,分析了年和季节极端降水广义极值(GEV)分布函数特征及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通过检查年和各季节极端降水的非一致性,发现具有变异点或显著时间趋势的站点占总站点数的比例较低。仅考虑满足一致性的站点,年和各季节极端降水GEV分布上尾部在全国大部分区域表现出厚尾特征,且不具有上边界。总体来看北方厚尾特征重于南方,秋季和冬季明显高于年和夏季。年极端降水厚尾特征受到不同季节极端降水机制的混合影响。而且,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区域极端降水有重要影响,往往引发大量级极端降水。东南沿海地区最大10场极端降水由热带气旋引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因此热带气旋趋向于增加沿海区域年极端降水GEV分布形状参数的大小,并控制着曲线上尾部的形状。  相似文献   

9.
热带气旋对广州经济建设的影响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热带气旋灾害的气候特点以及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提出热带气旋的减灾对策:气象部门应建立热带气旋防灾减灾系统,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在热带气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积极开展气象工程服务;政府和社会应做好防御工程建设,制定和完善防御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具体措施,积极发展保险事业,加强城郊防御热带气旋和宣传等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旋灾情的预测及评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樊琦  梁必骐 《地理学报》2000,55(Z1):52-56
针对1990~1996年登陆广东省的21个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灾情,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和方法,选取不同的因子组合,计算出登陆热带气旋的综合灾情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划分5个灾情等级,用来表示受灾的程度.结果表明,灾前预测及灾害评估模型都具有较高的拟合率,能较好地评价和预测登陆热带气旋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了辽东山区土地资源特征和人口特征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讨论了辽东山区的人口垂直分布特征,同时还详细分析了人口布局不合理对山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指出,适度移民、并村并点、整合山村及建设农村小集镇是调整山区人口布局,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点取样研究校园空气微生物浓度及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有关标准,评价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结果表明: (1)室内监测点中,教学区全部合格;宿舍在春季和秋季合格,冬季和夏季不合格;餐厅中西苑餐厅全年均不合格.室外监测点中复合绿地和道路全年处于污染状况. (2)校园各功能区中,空气微生物浓度室内明显低于室外(p<0.05);在空气微生物总浓度中,空气细菌的含量占绝大多数(平均占88.99%). (3)校园各功能区空气细菌和真菌浓度年季变化特征显著.空气细菌浓度在春季最高,空气真菌浓度夏、秋季最高,冬、春季最低. (4)针对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环境卫生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邓祖涛  陆玉麒  尹贻梅 《热带地理》2004,24(3):242-245,250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人文现象,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山地土地利用、山地农业、山地人口、山地聚落、山地民族等方面.今后对山地人文带的研究应加强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新技术、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研究方向也应作适当调整,山地聚落类型的机理与模式研究、山地文化在垂直方向上的研究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文山州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利用文山州内21个雨量代表站月降雨资料,估算文山州降雨侵蚀力,对该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年际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州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基本与降雨一致,山区为高值区,坝区为低值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各月的差异大于降雨量的差异;文山州降雨侵蚀力长期变化为略减小趋势但不显著,年际变化较年降雨量年际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5.
九华山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结果,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几项重要指标,定量分析,探明了九华山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异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常州市农业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为长江流域传统农业生产大市的常州,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通过对常州市水质、土壤、空气、声等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结合该地各农业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不同特点,提出如要从根本上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业产业布局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并对此作了新的布局规划;此外,还指出完善环境管理和改善生产技术也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两个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田万荣  朱健 《干旱区地理》2000,23(4):353-357
由于水文现象的复杂性及其资料的有限性,至今尚无法在理论上确定洪水峰量究竟属何种频率分布。目前选择线型均是依据实测资料,以曲线与经验分布的拟合优劣作标准来确定线型。通过四种频率线型,对新疆天山北坡中小河流洪水进行拟合分析,从11个站的拟合情况来看,有9个站用P-Ⅲ,草拟合结果最好,占整个参加分析站点的82%,因此,可以认为P-Ⅲ型曲线较适应于新疆天山北坡河流洪水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古镇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古镇旅游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古镇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但涉及古镇型旅游地空间分布的研究却鲜有所见。运用ArcGIS9.3分析软件、不平衡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中国古镇型旅游地的整体分布特征及其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古镇型旅游地整体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分布也不均衡,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两省;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中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和文化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下垫面因子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云  钱永甫 《地理学报》1996,51(3):230-239
本文用球带范围的耦合模式,研究了地球从均一陆地地表有海陆分布,全球陆地从平坦到真实地形,陆地从一类土壤到几类土壤并存过程中大气环流的演变和气候变化状况。发现没有海陆分布时气候要素场呈纬向带状分布,大气中流场和风场表现为三圈环流和行星风系特征,当有海陆分布后,北半球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环流形势均具有和海陆分布相一致的纬向两波结构,海陆分布是形成现代大气环流格局的根本因子,高原地形使高原上的空的气压系统  相似文献   

20.
试论沙冬青属的染色体地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沙冬青属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及中亚东部荒漠的一个特有属,是我国荒漠中唯一的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本文采用细胞学的方法,研究沙冬青属2种植物及其近缘属──黄花木属和黄华属在青藏高原的代表种(黄花木、紫花黄华)的核型、酯酶同工酶,进而探讨沙冬青属的演化趋势、地理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本文是植物染色体地理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