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相位激电法和时间域激电法都是以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为基础的,极化相位和视极化率都是对岩(矿)石激发极化效应强弱的反映。这里通过数值模拟和矿区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两者对可极化体激电效应的响应存在关联,在一定条件下,可建立关系式进行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了同时存在激电和电磁效应时,频谱激电法的异常性质.指出了低阻和高阻极化体上激电和电磁响应的空间分布形态和频率特性.验证了按两个柯尔- 柯尔模型的组合反演视复电阻率频谱,分离激电和电磁效应的合理性.并利用这种方法反演理论频谱的结果,讨论了激电视频谱参数的异常性态.文中还讨论了覆盖层和非各向同性对频谱激电法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综合双频激电法和相位激电法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双频激电相位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两个较低频率电流的激电相位差来达到地质勘探的目的.基于COLE-COLE模型,对双频激电相位法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岩矿石作了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从理论分析和模拟的结果可以发现,该方法既能反映地下岩矿石的激电效应强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时间常数大小,因而可用于极化异常体性质的区分.  相似文献   

4.
频谱激电法若干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了频谱激电效应的传递函数模型,提出了一个面极化体极化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依此给出地下半空间中球体上复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得到了复电阻率谱随某些控制因素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明了激电二次场和视极化率异常与矿体产状和导电因子的作用规律。给出几种常见规则几何形体上激电二次场和视极化率异常与矿体产状和导电因子作用规律的数量关系,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即在电子导体体积含量一定的体积极化条件下,矿体的电化学激电异常值是受极化体导电因子(μ)的饱和效应控制的。在矿体产状、大小和埋深均为一定的条件下,激电异常剖面曲线形状和特征,随矿体导电因子量值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明显变化。这些规律对实际找矿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同点激电法     
本文介绍作者近年来试验研究同点激电法中的两个分支方法(同极激电法和共极激电法)所取得的某些结果. 同极激电法的供电电极A(或B)与测量电极M(或N)分别共用不极化电极中的同一根铜棒;供电电线(A B)与测量电线(MN)也供用同一条导线;共极激电法不共用一条电线和一根电极,但供电电极A(或B),与测量电极M(或N)仍装在同一个不极化电极(或极罐)中,这两种装置均较目前常用的一般激电法简便.用现有激电仪即可观测.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激电法理论、国内外二十多年的应用经验和方法近十来年的新进展,总结出激电法的三大优点:1.能寻找各种结构的金属矿;2.干扰因素较少且有可能识别和去除;3.具有较大的探测深度和克服低阻覆盖层影响的能力.文章简述了频域激电法近十来年的几项重大进展:1.相位激电法的广泛应用;2.多频激电测量去耦技术的发展;3.谱激电法的提出及其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的新成就;4.视复电阻率近似公式的发展和面极化体视复电阻率物理模拟不可行性的提出.文章根据激电法的优点、方法的新进展又潜力认为,在寻找深埋金属矿的普查和详查阶段,它可以而且必须作为一种主要电法勘探方法投入使用.但是,应当改变我国以时域纵向中梯装置激电测量为主的传统工作方法与技术.普查时应主要投入频域偶极装置激电法.对发现的激电异常可应用谱激电法识别其性质.在对有意义的异常进行详查时可视情况选用普通的激电法.文章认为,频域激电法今后应着重研究以下五个方面问题:1.岩(矿)石低频特性;2.谱激电法的方法理论;3.视复电阻率的数值模拟;4.视复电阻率谱的自动反演;5.用面极化体进行视复电阻率物理模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激电参数正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有限单元法模拟频率域激电法中的重要参数幅频率Fs和相频率Фs,研究Fs、Фs在三维地电条件下的激电响应特征。首先,在有限元方法中,使用六面体和四面体相结合的剖分单元,对大地模型进行离散,通过计算不同频率下的Cole—Cole模型复电阻率响应,替换模型中的体极化模型,最后模拟得到了频率域激电法中的主要参数。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程序简便、准确,也证明了相频率参数可作为一种有效区分时间常数不同的极化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矿区内开展激电中梯扫面、激电中梯剖面、联合剖面法、对称四极测深法等综合激电工作,并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推断矿致异常三个,指明异常中心位置,推断出极化体倾向,解释出极化体顶部埋深。提出了一个物探异常验证孔,经钻探验证见矿,证明了激电工作在石墨矿区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自然电场法最早的一篇理论著作是1928年彼得洛夫斯基写的.他研究了地下的极化球体的电位分布,并且证明了地表电位随余弦函数变化.海兰德的垂直极化球体异常解释方法就是基于彼得洛夫斯基的理论.De Wette(1948)研究出一种方法,利用球体来模拟矿体.Yungul(1950)改进了彼得洛夫斯基的方法,提出了消除地形和区域场影响的方法.Murthy和Reedy介绍了解释球状、棒状和倾斜板状极化体自电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双频激电法在豫西南某金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豫西南某金铜矿区采用双频激电法进行勘探,应用大比例尺中梯扫面快速圈定异常分布特征,采用激电测深装置了解极化体空间赋存状态,利用激电场频谱特征区分含石墨大理岩及金属硫化物等,并结合矿区地质条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地下存在极化体时,在瞬变电磁测量中可能会出现负电磁响应。为了研究极化体所产生的激电效应对瞬变电磁的响应规律,以频域电磁正演为基础,采用余弦变换,这里重点研究了在电偶源激发下,层状可极化大地和半空间三维极化体电场分量瞬变响应特征,总结了激电效应对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有限单元法对二维直立极化板状体的中梯装置激电异常进行了数值计算。着重研究了:板状体导电性和截面几何尺度改变对激电异常的作用规律和覆盖层导电性改变对激电异常的影响以及利用激电异常剖面曲线的半极值点间弦长(q)和弦切距(m)求板状体顶深(h)的数值关系。数值结果表明:以往认为“利用IP(激发极化)法寻找赋存在高阻围岩中的矿体,比寻找赋存在低阻围岩中的矿体要容易”这一看法至少对本文中的情况不适用。就激电异常大小而言,高阻覆盖层对寻找赋存于其下部的盲矿体是有利的,而在低阻覆盖层条件下则很不利;数值计算得到的利用板状体ρs,ηs异常剖面曲线半极值点间弦长q和弦切距m求扳状体顶深的近似公式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在有覆盖层存在时,高阻覆盖层使q和m值减小,低阻覆盖使g和m相应增大。本文所得到的数值解规律,对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的实际找矿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Cole-Cole模型的频谱参数可以用于区分引起激电异常的极化体和寻找深部矿(化)体,因野外工作效率低,在勘探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当前的时域激电仪器可以观测反映二次极化电位衰减的多个时段的视充电率数据,根据频谱激电和时间域激电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论,提出一种由时域激电数据提取出Cole-Cole模型参数方法,可得到4个频谱参数:视充电率Ms、视频率相关系数cs、视时间常数τs和视电阻率ρs。在江西某矿区激电中梯测量中,运用该方法推测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并经钻探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
激发极化法已经在资源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然而,在野外实际工作中,通常由于地表存在低阻或高阻覆盖层,而使覆盖层下目标地质体的激电异常发生变化。这里首先介绍时间域激电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其次介绍了设计存在覆盖层条件下几种典型的理论地电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最后,总结覆盖层对激电异常的影响特征。这些工作能够为激发极化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点电流源稳定电流场在均匀半空间中存在球体时的严格解为基础,导出了球体和围岩极化时点源装置频谱激电法视复电阻率的精确表示式。并讨论了由精确表达式出发计算高级近似值的算法。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用高级近似计算代替一级近似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激电法物探工作中,时常因观测误差、电磁耦合效应及特定的地电条件等,会出现电性参数视极化率为负值的情况,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厉,对引起激电法物探中出现的激电负异常原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从而能在野外工作中第一时间正确认识激电负异常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黔西北某铅锌矿矿区地质构造,以及大功率激电在该地区的应用。通过对构造带的矿(化)体的激电异常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矿区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是一个有效的找矿标志。区内矿(化)体的激电异常较明显,推断此铅锌矿床仍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武炜  杨进 《物探与化探》2007,31(1):55-58
在时域柯尔-柯尔模型的时变电阻率表达式和时域激电法视参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采用数字滤波法和等效电阻率法进行时域激电谱的迭代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程序能够模拟不同围岩条件下各种地质体在不同装置下的激电异常特征,结果以文件和图形的方式直接输出,可为激电法的分析提供大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重复的方块脉冲电流的时间域测量得到的宽带信息求取Cole-Cole参数的方法.并介绍了安徽某石墨矿带在没有自电或充电率异常但有值异常的位置上,经钻探见到了石墨矿.解释为极化体埋藏深且电阻率很小之故.认为该法对发现深埋藏的极化体和良导极化体是有效的,可弥补自电和常规时间域激电法的不足.在该区值很大的异常上,均见到了质量较好的石墨矿,而充电率大但时间常数不大的异常均为石墨矿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