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屏二级水电站皮带机隧洞关键块体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锦屏二级水电站皮带机隧洞岩体不连续面发育,确定隧洞开挖面是否可能产生关键块体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在对皮带机隧洞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基础上,把随机概率模型引入关键块体理论,分析锦屏二级水电站皮带机隧洞关键块体的滑落概率,得出迹长和关键块体失稳的概率为反比关系,皮带机隧洞各主要结构面迹长为1~3m的概率较高,含结构面J2的关键块体相对稳定以及顶拱圈的加固将成为皮带机隧洞的支护重点等结论,为设计有效的加固方案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湖电站引水隧洞8#支洞投影长度1084.12m,坡度为21.76%属于斜井,支洞开挖成洞断面为5.5m×5.5m。支洞采用无轨运输,由于现场施工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主支洞交叉口安全防护处于薄弱环节,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上坡自重减速原理设置应急避险车道,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方德平 《探矿工程》1992,(5):60-61,27
一、地质情况引青济秦西吴庄隧洞荆子峪大沟段围岩大部分属于安山质凝灰岩,岩石坚固性系数f=1.2左右,按水电部分级为Ⅱ类围岩。其中,岩石极其破碎段长240m,是整个隧洞的控制性地段。岩层构造发育,岩石遇水泥化,被粘泥包裹,爆破后隧洞自稳时间是2—3h,地下水较发育,埋深为25m左右,其中岩石厚度仅为13m,其余为6m厚的鹅卵石层及6m厚的粘土层。开挖断面为宽3.8m,高4.61m,拱顶圆弧半径2.12m,圆心角127.3°。  相似文献   

4.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隧洞总长占线路总长的80%。为了分析隧洞施工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地质调查、地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引水工程北部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圆形隧洞、城门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围岩的应力分布结果。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得到了隧洞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值,进而对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隧洞埋深小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圆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埋深大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城门形隧洞。这项研究成果为引水工程深埋隧洞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延安市13个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区内滑坡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ArcGIS软件将滑坡叠加在地形图中,研究了区内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研究表明,空间上,北部砂黄土地区滑坡发育数量明显比南部壤黄土地区多,滑坡在一、二级河流河谷区两侧及多条河流交汇处集中分布,阴坡发生滑坡的比率高于阳坡,滑坡在年降雨量多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人口和交通工程密集区域内集中分布;时间上,滑坡在6-9月份的雨季相对集中,在晚更新世末和全新世初期相对集中。其发育特征表现为:区内滑坡有7种类型,但以黄土滑坡(黄土内滑坡、黄土与红黏土接触面滑坡、黄土与基岩接触面滑坡、沿古土壤面滑坡)为主,滑坡体长度主要集中在6~300m,宽度主要集中在15~300m,厚度主要集中在1~20m,滑坡体面积在0.009 6×10~4~40.5×10~4 m~2之间,体积在0.026 88×10~4~1 620×10~4 m~3之间,其中以中小型滑坡为主;提出了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建议,为区域内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铜矿床勘查控制程度,为铜矿床勘查规范修订提供依据,作者收集了大量铜矿床勘查开发资料,开展探采对比研究。通过探采对比认为,现行《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确定的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偏稀,需要适当调整,建议铜矿床第Ⅰ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不变,第Ⅱ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调整为80~100 m×60~100 m,第Ⅲ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调整为40~60 m×40~60 m,小型铜矿床勘查类型均确定为第Ⅲ类型。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断层活动性及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海拔3 500 m以上,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密集分布,褶皱强烈发育,构造活动频繁.通过ETM卫星影像和野外考察分析了工程引水隧洞线路区断层的空间分布及活动特征.工程区以桑日麻断裂、鲜水河断裂和甘德南断裂等对工程的影响最大,是潜在的发震断裂.深埋长引水隧洞在较高地应力作用下,软弱围岩及宽大断层带物质易产生大变形和长期流变.引水线路区褶皱、断层构造发育,有利于地下水富集、运移.在静、动水压力下,引水隧洞穿过断层及破碎带时易发生涌水、碎屑流和坍塌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
引青济秦工程西线西吴庄隧洞工程埋深浅,断层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其中桩号4+483.914—4+417.50计66.414m,最大埋深33m,隧洞穿过段岩性为紫红色气孔状安山岩,围  相似文献   

9.
正深埋特长隧洞是指埋深超过400m、长度10km以上的隧洞。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深埋长隧洞大量出现,单洞长度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0余km发展到现在的80余km。隧洞工程地质条件日趋复杂,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已成为工程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勘察、认识与评价这些问题以及采取正确的工程对策十分重要。本文以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为工程背景,基于引水隧洞埋深大、水压大、涌水多、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提  相似文献   

10.
郭天德 《地下水》2018,(5):126-127
冻结法施工是一种有效应对富含水不良地质段的隧洞施工方法,然而200.0 m级埋深隧洞采用水平冻结法施工尚无先例,且缺少相应的基础数据可供参考。本文依托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隧洞典型洞段的冻结法施工实践,研究了国内少见的富含水粉细砂层冻结加固工程冻土力学性质,基于此,研究了200.0 m级埋深隧洞冻结壁参数,确定了冻结孔布置方式、冻结施工基本参数、深埋高水压情况下冻结孔开孔方法,以及冻结施工特殊要求等技术参数。同时,还研究了相应工程技术措施,以减少冻胀和后期融沉对隧洞结构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将为200.0 m级深埋隧洞水平冻结法施工提供技术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队在“引青济秦”西线工程输水隧洞,运用了新奥法施工,取得了满意效果。该隧洞长为526.8m,开挖断面为宽4.10m、高4.28m、墙高3.08m、半径2.35m的圆弧拱形。隧洞通过的地质构造以断层、破碎带为主。岩石为安山岩、安山质页岩和安山质泥灰岩。凿岩机具为7655风钻和单臂液压凿岩台车,配用φ40mm一字马蹄形钎头。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清洁能源资源,但目前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方法有多种,利用浅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示踪沉积层深部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可以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前期普查提供一个廉价有效的途径。利用南海北部东沙海域D-5、D-8和D-F站位沉积物孔隙水硫酸根离子、溶解无机碳、钙离子和镁离子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模拟了3个站位甲烷供给通量及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发育特征。计算结果表明,D-5、D-8和D-F站位到达甲烷-硫酸根氧化界面的甲烷通量分别为11.97×10~(–3) mol/(m~2·a)、5.98×10~(–3) mol/(m~2·a)和26.45×10~(–3) mol/(m~2·a),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最大温度梯度分别为0.058℃/m、0.020℃/m和0.149℃/m,计算的天然气水合物顶界深度分别为海底之下170~197 m、378~386 m和79~98 m,甲烷通量对天然气水合物顶界影响大,温度对天然气水合物发育顶界影响较小。结合研究区似海底反射层发育特征判断,D-5和D-F站位深部沉积层中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D-8站位应该没有天然气水合物发育。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6#隧洞围岩为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其岩溶较发育,主要为不规则溶洞,绝大多数已被岩溶角砾、碎石土和低液限粉土等充填.因岩溶充填物工程地质特性较差,导致隧洞衬砌混凝土管片产生裂缝和错台等变形,影响了隧洞正常输水.为此在隧洞内进行了地质雷达测试和补充钻探及取样,并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隧洞围岩岩溶发育特征,依据岩溶充填物的工程特性,对其进行了水泥灌浆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2019年的高分一号卫星(以下简称GF-1)遥感数据为基础,同时收集了1990年、2000年、2010年的ETM数据用以辅助遥感解译工作,查明了东南亚跨境区境内28×104 km2范围内重大工程分布情况,发现研究区重大工程活动主要为水电(水利)工程、交通工程,还有一些矿山工程活动。查明了重大工程扰动滑坡的最新发育分布状况,发现区内对人居环境构成直接威胁的滑坡多达1373处,其中水电工程诱发625处,交通工程诱发723处,矿山工程诱发22处,口岸工程诱发3处。与地质环境的相关分析表明,区内重大工程扰动滑波多发育在海拔0~3000 m之间,坡度25°以上的人类活动频繁的阳坡,岩性主要为软岩、硬岩及软硬相间的工程地质岩组。  相似文献   

15.
杨连骅 《地下水》2023,(4):213-215
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其内部结构发育程度影响,可以进行监测和预测。为确保导流输水放空隧洞开挖安全,以提升边坡稳定性监测效果为目的,提出导流输水放空隧洞开挖的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法。以平海子水库扩建工程导流输水放空隧洞开挖的边坡为工程实例,在边坡布设若干监测点,通过果蝇算法寻找危险度最高的滑动面,结合边坡实际情况确定传感器埋设位置,实现边坡稳定性监测,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监测有效性。研究可供相关工程的边坡稳定性监测做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1月4日,甘肃省陇南市白水江支流中路河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出口段发生中型破碎岩石滑坡,体积23×104m3,破坏引水隧洞50m、前池、压力管道、35kV输电线路等,潜在威胁发电厂房、学校、道路。山坡地形高陡、组成岩性软弱、风化破碎是滑坡发生的地质基础;山坡内引水隧洞开挖、近50m隧洞发生强烈冒顶陷落,使坡脚抗滑支撑能力减弱是该滑坡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地震和降水对其也有一定影响。该滑坡体稳定性差,还可能大规模复活滑动,危害严重,建议采取框架锚索、排水等措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田赞春 《探矿工程》2004,31(7):61-63,64
沙湾隧洞是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中的一段,断面尺寸6.8 m×7.9 m。分析了影响该隧洞围岩稳定的一些因素,介绍了不同围岩类别的支护型式及特殊地段的处理措施,并对隧洞勘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覃秀玲  严明  蒋小珍 《中国岩溶》2009,28(3):275-280
以桂林某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点,在全面分析现有高速公路覆盖地区的岩溶土洞的监测预警技术的基础上,选取TDR监测技术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并用ANSYS模拟了TDR监测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基岩面以上厚5.0 m左右的土层中发育有土洞且直径3.0 m以上时,可能对地面造成破坏,当土层厚度不变(5.0 m),梁的截面尺寸一定(8 cm×6.5 cm),土洞沿基岩面慢慢往上发育时,随着土洞发育直径的不断增大,地面变形也就越明显,且变形趋势呈缓慢的直线型; 当土洞直径为2.0 m,埋深为4.0 m,或土洞直径为4.0 m,埋深为3.0 m时,梁埋深从2.0 m开始,其变形趋于平缓;当土洞直径为3.0 m时,埋深为3.5 m,梁埋深从1.0 m到3.0 m,其变形量基本相当;当土洞直径为5.0 m,土洞顶板埋深为2.5 m,梁埋深分别为1.0 m、2.0 m,其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6.74×10-2 m、6.75×10-2 m,即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说明监测梁布设在距离土洞顶板2 m范围内时,可比较有效地监测到土洞变形破坏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埋深为6~13 m的某浅埋人防隧洞为研究对象,应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不同跨距、不同岩性的隧洞顶板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及破坏机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隧洞围岩破坏域,并对拱顶敏感块体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洞跨距为2 m且顶板岩层为泥岩时,隧洞顶板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当上部荷载达到0.7 MPa时隧洞才破坏;隧洞跨距为3 m且顶板岩层为泥岩时,当上部荷载达到0.33 MPa时,隧洞就已经破坏;隧洞顶板为卵石层时,即使上部不施加荷载,在自重应力的作用下,隧洞亦破坏。该研究对类似的浅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的影响很大。本文具体分析了活动断层、地震、冻土及深埋长隧洞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