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林型金矿是60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发现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亦称浸染型金矿或含金碳酸盐矿床,属于该类型的金矿床除卡林外尚有内华达州的格彻尔(Getchell)、科特兹(Cortez)、金亩(Gold Acres)、曼哈顿(Mannhattan)、布特什拉甫(Bootstrap)等和犹他州的默库里(Mercur).卡林型金矿的发现被称为美国金矿业史上的“一个轰动性事件”,其产量已跃居美国金矿的第二位.此后,在澳大利亚、多米尼加、西班牙和苏联等国也相继发现了卡林型金矿.特别是在新西兰魏斯堡沉积岩发现该类型矿床,据说规模很大,品位极高(金达85克/吨,银50O克/吨).卡林型金矿已成为一个有远景的重要的金矿类型.但是卡林型金矿找矿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金的粒度特别细,大部分为显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次发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板其首次发现同类型矿床,其后陆续在滇黔桂和陕甘川地区发现了一系列具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卡林型金矿,如:烂泥沟、戈塘、紫木凼、丫他、水银洞等.现在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卡林型金矿因1962年首先在美国内华达州卡林(Carlin)地区发现故命名为卡林型金矿。与其他类型金矿床相比,卡林型金矿有其独特之处:围岩主要为不纯碳酸盐岩或其他细碎屑岩;常含有机质;金粒度一般为显微-次显微级,基本无明金,矿石为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等中低温矿物组合,具Au-As-Sb-Hg等成矿元素组合,为中低温热液成因矿床(刘东升,1994)。在我国,卡林  相似文献   

4.
唐勇 《矿物学报》2011,(Z1):293-294
卡林型金矿,又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是产于沉积建造中浸染状的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Hofstra and Cline,2000)。该类型金矿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镇首次被发现。1978年在贵州黔西南地区册亨县发现了国内的第一个卡林型金矿——板其金矿,随后又相继在黔西南地区发现了丫他、戈塘、紫木凼、烂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次发现卡林金矿,为金矿找矿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全球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美国和中国。70年代末,在中国贵州和陕西先后发现板其、二台子两例卡林型金矿床(张复新,1984),随后在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和西北缘发现一大批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普传杰等,2003;彭渤等,2002)。川  相似文献   

6.
自从60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发现卡林金矿以来,相继又在内华州、犹他州、加里福尼亚州的一些地方发现了一批卡林型金矿,总数已达30个左右,规模从几吨到百余吨不等.卡林型金矿规模大、出露浅,便于大规模开采,加之堆浸法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美国黄金的主要开采类型之一. 我国有无卡林型金矿?是否有找矿前景?回答是肯定的.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努力,已肯定了我国卡林型金矿的存在,找到了一批  相似文献   

7.
<正>卡林型金矿最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内华达州发现,到目前为止,其历史储量、资源量、产量总和占所有金矿的4%,年产金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Frimmel,2008)。与其他类型金矿床相比,其特点主要为:金颗粒呈显微-次显微级,不可见,矿石成浸染状,主要赋存与碳酸盐岩建造中。卡林型金矿理论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后,相继在陕西、贵州和湖南等地均有发现(刘东升,1985)。目前,我国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陕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论述了湘西凤凰—吉首—带重晶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汞矿的相似性后,认为可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对比。又据湘黔汞矿带南延的贵州三丹汞矿带在汞矿床附近已发现有卡林型金矿床,其矿床地质特征与本区汞矿带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本区存在着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地质前提,并指明了本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卡林型金矿是60年代在美国发现的一种产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该类矿床储量大,Au:Ag(储量)>1(从7:3~30:1),含金品位5~10g/T,矿化较均匀,埋藏浅,易采集,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新的金矿类型,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初步总结了我国几个典型的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并与美国的卡林型金矿作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卡林型金矿矿物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东升  耿文辉 《地球化学》1985,(3):i003-i004
卡林型金矿是美国六十年代在内华达州发现的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建造地层中的微细粒浸染状金矿床。后来在其他国家也有所发现,这是一种很有远景的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1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发现了一些产在碳酸盐地层中,受构造控制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以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金矿为代表,称其为“卡林型”金矿。如美国的卡林,科特兹等,我国的陕西镇安县二台子金矿,贵州三都县的苗龙金矿,湖南衡东县的石峡金矿等。经研究,认为是渗流热卤水成因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张复新  宗静婷  马秦 《矿床地质》1998,17(2):172-184
鉴于目前对沉积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概念和类型划分存在分岐,该文在对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研究基础上,主张将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沉积岩型金矿床是具有广义内涵的一类金矿,包容了从沉积-轻微改造,到沉积-强烈改造的一类热液金矿;可划分四种亚类:卡林型、变质细碎屑岩型、热水沉积岩型、脉状体型。卡林型金矿床是狭义内涵的金矿类型,属于沉积岩型金矿类型中的重要亚类;在区域金成矿密集区内,可构成卡林型矿床地球化学系列。建议不要将沉积岩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相互代替使用或等同起来。秦岭沉积岩区卡林型金矿与美国卡林典型矿床有较好的类比性。矿床具有沉积-轻微改造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罕见的斜硫砷汞铊矿在贵州的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铊(T1)是自然界很稀少的分散元素。铊矿物在自然界中极其稀少,1984年前已知的铊矿物不过10个。1977年,斜硫砷汞铊矿(Christite)为A·Radfke等人第一次在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中发现,我省这次的发现仅是自然界中第二次的发现.有关研究指出,铊矿物仅形成于热液作用的低温阶段,多数是硫化物和含硫盐类,个别是硒化物和氧化物。我省是在低温热液汞矿床中发现,为硫盐矿物,但不是文献中所指形成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而是在沉积再造矿床中。该矿物发现于贵州兴仁滥木厂汞矿床中.  相似文献   

14.
产于碳酸盐地层中的金矿,对我国来说是个新的金矿类型.多数矿床中的金极其微小又高度分散,绝大多数是肉眼不可见的.这种金矿类型在本世纪六十年代通过地质和化探工作才肯定了它的巨大工业意义,典型矿床是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金矿.该矿床1965年估计金储量为110吨,平均品位10克/吨,到1970年初,保有储量约50吨,平均品位7.9克/吨.在我国,近十年来在碳酸盐地层中也不断发现这类矿床.已知有40多处矿床(点),有的具有工业意义.本文根据前几年的调查结果,对该类金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特征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很多金属矿床和重晶石有联系,比如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床(Groff等,2002)和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的Pb-Zn矿床(Ravenhurst等,1989)都与重晶石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勘查与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复新  肖丽  齐亚林 《中国地质》2004,31(4):407-412
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发现超大型卡林金矿及1000余千米的成矿带,引起世界各国重视,70年代卡林金矿找矿理论传入中国,经历了找矿实践和初步研究的认识时期,中国陕西与贵州同时发现卡林型金矿线索;80年代中后期中国找矿有重大突破,勘查确定了包含40多例大、中型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分布于环扬子地台的“西北金三角”和“西南金三角”,典型矿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90年代找矿勘探又上一新台阶,除继续发现一批矿床外,成功勘查出数例特大型该类矿床,对矿床成因、成矿机理、矿床类型与成矿动力学进行综合性研究;跨入新世纪仍有金矿床的不断发现,显示出中国西北、西南地区寻找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卡林型金矿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卡林型金矿作为一种重要类型的金矿床,其众多成矿特征在地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在定名、成矿物质来源、有无矿源层、矿床成因诸问题上则争议颇大.通过分析前人资料,结合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找矿实践和思考认为:卡林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成因类型,可定义为区带上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卡林型金矿不存在严...  相似文献   

18.
张旗  殷先明  殷勇  金惟俊  王元龙  赵彦庆 《岩石学报》2009,25(12):3103-3122
秦岭金矿分布广,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分属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两类.该区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大多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和Yb)的特点,与金铜矿在时空分布上相关.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是世界级的金矿聚集区.与卡林型金矿有关的第三纪岩浆岩(中酸性火山岩和浅成花岗岩)也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内华达卡林型金矿也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底部.本文讨论了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利于成矿的机理,并根据西秦岭金矿与花岗岩分布的关系,提出以夏河-宕昌-两当-凤县为界将西秦岭划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区和13个成矿聚集区:北区花岗岩发育,有利于寻找斑岩型、夕卡岩型等热液型金铜矿床;南带侵入岩少而小,有利于寻找远离岩体的金矿(包括卡林型等).鉴于西秦岭印支期埃迭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发育,金铜尤其是金矿分布多,储量大,且大多与埃达克岩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可能是中国金矿最具潜力的地区,有利于特大型金铜矿的产出,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金矿聚集区.为此,建议加强本区花岗岩与金铜成矿关系的研究,革新找矿思路和找矿技术方法,以实现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国在卡林型金矿(或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或碳硅泥岩型金矿,内涵大同小异)的找矿、评价和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例如,就已发现的卡林型矿床数目而论,我国西部与美国西部相比,并不逊色。就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地球化  相似文献   

20.
自六十年代早期在美国内华达州东北部发现了卡林型金矿床以来,浸染型金矿床一直是惹人注意的勘探对象。但是由于品位低规模小,开采起来不赢利。在金价低和缺乏这种低品位细粒金矿提炼术的前提下,使得这种矿床引不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在脉处确实小规模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