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处于严重的供给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的状态,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瓶颈”因素。追根究底,影响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性因素在于制度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在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构想。  相似文献   

2.
正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和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功能。近年来,上海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闯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新路。以土地转型利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如何因地制宜优化配置,是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介绍公共产品的特征,指出公共产品存在的效率问题,提出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贫困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公共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分散公共部门过于集中的权力并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等6个方面的努力,使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数量最多,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土地供给侧改革大有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其理论渊源是什么?土地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内容又是什么?广西土地研究专家陈书荣等根据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土地审批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年租制等土地供给侧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气象服务需求是气象经济学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经济学的需求意义上,立足于气象服务实践,提出气象服务需求主体与需求客体,进而把需求主体划分为政府和企业,把需求客体划分为公共产品和服务商品。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制约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因素和制约气象商品的需求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权能合一、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权利体系转变,从农户所有向集体所有的归属主体转变,以及从自由流转向限制流转的处置方式转变。借助产权界定理论,以产权界定的相对性和渐进性为出发点,归纳得出影响产权界定的三个因素:制度环境、目标导向、主体关系。以动态配置的权利体系作为划分标准,梳理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四个阶段,揭示贯穿其中的产权界定的多重诱因:总体性制度环境的转变,国家的目标导向的转移,以及政府、集体和农户间关系模式的转换。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当代中国宅基地制度的产权实践呈现出三个特征:产权的制度形态从攫取型转向包容型,产权的“公共领域”逐步缩小,产权的“国家悖论”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以及国有上地使用制度进一步深化,必将影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和农业用地重组活动,其利用价值和资产价值将极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土地管理事业带来创新局面。 农地使用现状及制约重组因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上地使用制度深得农民的拥护,以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为突破日,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为主的新型上地使用制度。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证明土地使用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农村基本实现了从温饱开始向富裕型转变。这段时期,农民的耕种形式是在自己…  相似文献   

8.
<正>备受瞩目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正式发布。作为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文件(下称"一号文件"),一改近年来更多着墨于"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思路,开宗明义强调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地位。综观此次一号文件,涉及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全球地理信息是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之一,对于弥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改善全球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共产品的基本特性出发,首先,给出了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品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针对产品生产、产品交付和产品使用三个主要环节,指出要从服务资源、服务能力、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四个维度研究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品的支撑技术;然后,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多元化服务资源、提升实时化服务能力、提供知识化服务方式、建立协同化服务机制的发展思路;最后,给出了构建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支撑技术体系的主要任务、技术思路和国际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试析农村土地流转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制度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制度。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中国土地制度的第三次创新。土地流转的出现既有直接方面的原因,又有深层的理论依据。土地流转有利于生产要求的合理流动。有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一、建设用地电子备案工作运行历程 为培育和规范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推进政务公开化,国土资源部早在1998年就发布了《关于建立建设用地信息发布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222号),要求将土地供给总量信息、已供给土地宗地信息、已供给土地综合信息、土地使用权市场交易信息、市场预测信息和政府供地限制目录等信息发布。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支出预算是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为满足公共需要,提高给社会成员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所需开支计划,是政府财政活动及公共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也决定了公共支出的流量和流向。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政府负责的事项和活动范围主要是通过介入“市场失效”领域,运用财政分配手段,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不属于社会共同需要的事务和领域则一般应由市场去调节和供给。一般而言,社会共同需要是指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必须由政府集中供给的事务,这是确定政府和财政职能的基本依据,也是界定公共支出供…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在山东省东营市各县区共选取11个村庄,调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界定及其成员身份认定问题。调研结果显示东营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转为基层公共管理组织致使原有经济职能消失。集体土地所有权均确权登记在村委会一级,但部分村庄的村民小组依然保留土地及其收益的支配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较多依赖于集体经济组织自我认定,缺乏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当前东营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源于计划经济时期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和土地产权制度一体化管理模式。今后应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制度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转移,并完善内部成员的准入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国土资源信息整合、共享的目标 国土资源信息整合、共享的目标是通过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基础条件资源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科技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它的是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公益服务供给、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是科技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属于全社会通用和共享的公共产品范畴。  相似文献   

17.
农地城市流转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和乡村城市化进程中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是现阶段城市增量土地的唯一来源,是在城乡接合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流转。土地的供给是一切国计民生的基础。为了保障经济建设必要的土地增量供给,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有明确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8.
正不同的土地制度和配置方式决定着不同的土地生产率,不同的土地供给方式可以对市场需求产生抑制或鼓励作用,可以有效引导投资方向和影响投资强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政策及其它制度因素的影响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门  相似文献   

19.
正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就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保障,作出具体部署。《通知》从八个方面明确了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明确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做好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用地安排。乡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分布特征与可达性、公平性等空间配置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性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以POI数据表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以及覆盖度指数等分析方法,研究北京街道尺度上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集聚特征及供需视角下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结果表明:(1)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考虑了不同等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规模与“15 min生活圈”理念下的居民出行距离,适合街区级与社区级体育设施可达性分析,中心城区街区级与社区级设施空间可达性较高;(2)北京各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地区级设施表现为“点状集聚、面状分散”趋势,街区级总体呈现出“核心-边缘”式特征,中心城区供给数量多,周边地区配置少;社区级设施为“小集聚、大分散”模式,空间分布均匀;(3)北京社区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覆盖度高的街道最多,空间配置最为均衡,街区级设施覆盖度指数高的街道较少,覆盖范围相对有限。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