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大滩锑金矿微生物预氧化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祥 《陕西地质》2001,19(1):93-98,102
介绍了东大滩难浸金矿石微生物预氧化的方法及结果。东大滩石英脉型锑金矿石因金被毒砂包裹而难浸,采用微生物预氧化处理后全泥氰化金的浸出率由原来的17.04%提高到70.80%,柱浸由15.39%提高到63.02%,且酸耗较低,各项指标合理,是解决该类矿石难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东峰顶金矿主要赋存于近SN向断裂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物(黄铁矿)-石英金矿石、褐铁矿-石英金矿石、褐铁矿金矿石等,矿石氧化率达86.2%,氧化矿石含金量高,以中粗粒表生自然金为主。成矿分原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原生热液成矿期具多阶段性,表生成矿期使金进一步富集。包裹体、铅和硫同位素、原生金成色以及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等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可能混有地下热卤水,是一种低盐度、中低密度的流体,成矿物质来自于基底老变质岩(矿源层),成矿温度在148℃~395℃之间,矿床形成距今年龄值约100Ma左右,属中温、中深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床形成过程为:矿源层中金的活化-热液中金的迁移、沉淀-表生作用下金的再富集。  相似文献   

3.
黄永全 《广西地质》1995,8(1):57-61
逻楼金矿床其矿石类型为氧化矿,主要矿物组合为褐铁矿、石英、粘土矿物。金主要以细粒及微细粒自然金赋存于褐铁矿、石英中及其颗粒边缘,少部分赋存于矿物的微裂隙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甘肃礼县上坝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中的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以及影响金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研究证明金的嵌布主要与石英、褐铁矿有关。矿石氧化率高,金的粒度普遍细小,金矿物嵌布分散,该成果对湿法浸金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肃全鑫金矿矿石难浸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映杰 《黄金地质》2004,10(2):55-58
全鑫金矿为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床,矿化类型可分为含金石英脉和破碎蚀变岩型。通过对矿石的工艺矿物学性质的研究,矿石的Au含量一般在1×10-6~4×10-6之间,并含有C有机,As,属C As型金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及黄钾铁钒,金矿物以含银自然金为主,自然金与褐铁矿关系十分密切,常以包裹体形式嵌布于其中,粒度一般为0 002mm左右。筛分后,不同粒级矿样的Au含量不同,在小于0 037mm粒级中,Au含量达4 72×10-6,分布率高达93 42%。经过小型工业堆浸试验,呈现出周期较长、浸出率较低的特征。其原因是金的单体解离和暴露不充分,浸矿液中的氰化物难以与所有的金粒发生作用。同时,矿石中石墨、C有机及其他一些粘土矿物也促使含Au溶液中的Au发生沉淀,造成浸出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冯军  毛俊丽 《甘肃地质》1999,8(2):88-93
肃北县黑刺沟金矿属砾岩型金矿,该矿矿石属典型的含砷、硫微细粒难选金矿石。通过各种选矿试验,该矿矿石用全泥氰化法金浸出率低于17% ,浮选、焙烧氰化法浸出效果也不好,而用细菌预氧化、碱浸预氧化氰化法效果较好,金浸出率最高可达92.4% ,是处理该类矿石较有效的选矿方法。  相似文献   

7.
难浸金矿石,又称难选冶金矿石,难处理金矿石等。一般指矿石经细磨后仍有相当一部分金不能用常规氰化法有效浸出的金矿石。这类金矿石中的金,或物理包裹,或是化合结合,使之不能与氰化液接触,因而很难浸出。难浸金矿石分为三种类型:(1)非硫化物脉石包裹金,这类矿石中金粒太小,无法用磨矿解高,金粒很难接触氰化液;(2)金被包裹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细磨亦不能使包裹金粒接触浸出液;(3)碳质金矿石,金浸出时,金氰络合和被矿  相似文献   

8.
新疆伊宁金山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伊宁金山大型金矿床为一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利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物相分析、化学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石英和褐铁矿。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成色为969.6~997.8),含银自然金、银金矿较少。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和连生金4种。矿石中自然金的粒度主要以显微微粒金(0.01~0.005mm)为主(约占60%),其次是显微极微粒金(0.005~0.0002mm)(约占26.6%)。尽管显微中粒-细粒金数量不太多,但它对矿石品位和储量来说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白音哈尔金矿床矿石及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白音哈尔金矿床矿石类型以贫硫化物含Au石英脉型为主,深部见含Au破碎蚀变岩型,主要载金矿物是石英,黄铁矿和褐铁矿,金的赋存状态为包裹体金,裂隙金和晶隙金,金矿物主要以中粗粒以上颗粒为主,占面积比的91.21%。矿床的形成经历2个成矿期4个成矿阶段,即热液期的石英,多金属贫硫化物及碳酸盐阶段和表生期的氧化淋滤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黔西南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矿石类型包括原生矿石,蚀变矿石,氧化矿石及红土型矿石。其中原生矿石是典型难浸难处理金矿石,金主要以"不可见金"形式赋存于毒砂和含砷黄铁矿中。蚀变型矿石中往往存在微细粒自然金(呈  相似文献   

11.
青分岭金矿的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结构以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团粒状、星散状构造为主.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黄铁矿,也是该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金矿物的赋存状态有包裹金、粒间金和裂隙空洞金三种类型,以裂隙空洞金为主,包裹金和粒间金次之.金的形态主要呈角粒状、长角粒状、浑圆粒状,金的粒度较粗,以明金为主,显微金较少.  相似文献   

12.
陕西略阳煎茶岭金矿矿集区中的张家山金矿主要由破碎蚀变岩型、角砾岩型和含金石英黄铁矿脉型矿石组成。含金石英-黄铁矿脉型矿石产于断层下盘的石英菱镁岩中。黄铁矿发育富As黄铁矿边,环边受As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韵律变化,自然金赋存在富As黄铁矿中。在断裂发育形成断层角砾岩的过程中,流体充填破碎石英菱镁岩的裂隙中形成热液矿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以及自然金。石英菱镁岩发生破碎形成的网状裂隙被含金石英-方解石-黄铁矿脉充填。破碎蚀变岩型矿石中,自然金主要分布在含金石英-黄铁矿脉的石英之中或靠近热液脉的菱镁矿或石英间隙。随着大量方解石脉沿裂隙贯入,进一步促进石英菱镁岩的破碎及岩石角砾的分离,形成由石英菱镁岩碎屑、石英和褐铁矿组成的复成分角砾岩,自然金和硒化物呈浸染状分布在角砾岩中。笔者在角砾岩型矿石中发现了灰硒汞矿、直硒镍矿、硒铅矿等硒化物,这些硒化物往往与自然金密切共生。结合矿物组合以及相关化学反应关系,通过热力学计算,构建了该矿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力学相平衡关系图,限定了硒化物与其他相关矿物稳定存在的物理化学条件。硒化物一般与自然金和石英共生,高的f(Se2)值和f(Se2)/f(S2)比值是控制硒化物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周继强 《黄金地质》2004,10(3):22-26
新金厂金矿为中型高氧化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裂隙控制,多赋存于辉绿岩中。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石的有用组分单一,有害杂质少,金矿物主要为含银自然金。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同时也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泥石。矿石多具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以脉状、角砾状构造为主。人工重砂样品分析共获得147粒自然金,形态为蜂窝、树枝、不规则粒状等,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其次为粒间金。包裹体金仅占10%。自然金为显微金。主要类型为石英细脉-碎裂蚀变岩型,破碎带中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强烈。次生氧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4.
紫木凼金矿床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木凼金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氧化矿石中,金呈显微粒状自然金-显微金嵌布于褐铁矿,石英水云母,方解石的颗粒间或孔隙中,原生矿石中,金主要呈次显微粒自然金-次显微金包裹体,其次是类质同像形式赋存在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矿物中。  相似文献   

15.
双朋西金矿床物质组成复杂,金属矿物以金属氧化物为主,含少量硫化物.载金矿物主要有褐铁矿、碳酸盐和石英,金矿物以自然金和银金矿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以粗粒金为主,以裂隙金为主要赋存形式.根据金的化学物相和解离分析,选矿时加强细磨可提高金的回收率,选用浮选氰化工艺金的回收率可达91.7%.  相似文献   

16.
安徽白岭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岭金矿位于下扬子台坳、长江褶断隆起带中段。金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中统铜头尖组中,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矿石类型主要有以含金褐铁矿为主的氧化矿石和以含金黄铁矿为主的原生矿石两大类。载金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石英、伊利石、黄铜矿等。通过矿相鉴定,单矿物含金分析、物相分析、多点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金的粒度较细,主要为中细粒显微金。金的嵌布类型有包体金、晶隙金、裂隙金。金的成色较高,平均为906.5。金主要呈矿物态存在。  相似文献   

17.
马来半岛金矿主要分布在半岛中央金矿带北部,该成矿带地处特提斯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交汇处,成矿条件优越。含矿岩石主要是千枚岩及石英斑岩,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体产状与接触带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类型主要有含金块状硫化物型、含金石英脉型及褐铁矿型3种,品位变化较大。矿床地质特征、矿体产状及矿化蚀变信息表明成矿与热液活动紧密相关,应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