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测绘》2019,(6)
<正>四川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成立于1989年(四川省测绘计量检定站成立于1992年)是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是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合格并授权,具有向社会出具测绘产品质量和测绘仪器计量证明数据资格和能力的机构,业务范围覆盖了测绘地理信息的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检验和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工作。  相似文献   

2.
《测绘》2019,(5)
<正>四川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成立于1989年(四川省测绘计量检定站成立于1992年)是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是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合格并授权,具有向社会出具测绘产品质量和测绘仪器计量证明数据资格和能力的机构,业务范围覆盖了测绘地理信息的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检验和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野外基线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金 《测绘通报》2012,(3):48-52
要保证各种测绘仪器的长度量值与国家规定的长度量值的统一,必须对测绘仪器进行检定,采用与野外基线进行比对的方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检定手段,因此建立稳定、准确、统一量值的野外基线非常重要。研究涉及野外基线稳定性、精确性及统一性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浙江测绘》1994,(3):42-42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授权管理办法》的规定,经浙江省标准计量管理局考核合格,省标准计量管理局已于1994年5月9号发出《关于计量检定授权的通知》(浙标计发(1994)第83号文)。通知决定授权浙江省测绘局测绘器具检定所(杭州教工路24号)在全省测绘系统范围内开展国内外经纬仪,精密水准仪和光学平板仪等类测绘仪器的计量检定业务。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有不少人咨询2020年10月26日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 (2020年第42号)对测绘仪器检定的要求的影响,是否意味着以后测绘仪器可以"不用再强制周期检定"了。对此,我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解读一下测绘器具量值溯源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测绘》2019,(1)
<正>四川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成立于1989年(四川省测绘计量检定站成立于1992年)是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是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合格并授权,具有向社会出具测绘产品质量和测绘仪器计量证明数据资格和能力的机构,业务范围覆盖了测绘地理信息的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检验和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工作。质检信息化全国首套基于局域网及专业数据库管理的大型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系统集群,提供质检管理、检查、评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测绘仪器计量检定是一种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它既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检定规程进行操作,又对实验室管理水平计量检定人员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测绘仪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测绘仪器计量检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检定方法的科学性和检定手段的有效性,从而保证检定结果的准确性,是测绘仪器计量检定专业不断要解决的问题.现提出了目前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个人的认识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B/S模式和SQL SERVER数据库,对测绘仪器计量检定校准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实现了测绘仪器检定、校准工作流程和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手机短信提示功能增强了服务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测量不确定度是计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数据,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直接影响着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作为计量检定机构,准确评定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是确保计量检定/校准、检测工作的测量数据真实、准确、可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基线场作为长度量值传递的一项测绘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成都金堂标准基线场的建设,介绍了各项检定功能设计及其实现的方法,包括:测距仪常数(加常数、乘常数)、周期误差检定,GNSS接收机的超短基线、短基线、中长基线检定以及RTK校准。  相似文献   

11.
测绘学科已经完成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的跨越。近年来,人工智能引发的智能化测绘模式正逐渐蔓延,给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能测绘硬件装备的发展是推动测绘科技变革的根本动力之一。首先介绍了智能测绘硬件装备的背景及发展现状,然后提出构建云端智能测绘技术体系,指出基于智能硬件+云+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架构云端智能测绘技术,提出云端虚拟测绘装备、行业服务测绘引擎两个概念。在行业服务测绘引擎的支持下,构建云端智能测绘技术体系。可以预见,测绘科技的新变革最终将导致测绘科技基本形态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内外业颠覆、专业测绘泛化、数据产品转向服务的趋势。最后,对智能测绘科技下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从业人员要求、教育改革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总体来讲,测绘科学领域的认知理论、智能硬件、物联技术以及云服务技术等正逐渐形成系统的领域应用理论与技术体系,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将随着人工智能的潮流完成新一轮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室内移动测量系统在北京市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空间实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室内移动测量系统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空间实体建设中的技术框架,该框架包括室内外数据采集、处理流程与方法、多源点云数据拼接与融合及一体化点云和全景影像数据在全要素三维建模中的应用。并以NavVis M6室内移动测量系统为试验设备,选取怀柔区金隅水泥厂地区作为开展北京市新型基础测绘的试点区域。结果表明,本文室内移动测量系统作业流程可满足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空间实体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李德仁  王密  杨芳 《测绘学报》2022,51(6):789-796
光学测绘遥感卫星的性能不断提升,种类日益丰富,已经成为获取全球精准测绘遥感信息的重要支撑。当前光学测绘遥感卫星已具备亚米级的空间分辨能力,但测绘遥感信息服务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亟须发展智能测绘遥感卫星,向实时智能服务转型升级。本文首先基于光学测绘遥感卫星3种成像体制及其实现方式和应用特点,分析智能测绘遥感卫星的适用体制,进一步面向实时化、智能化和大众化的应用需求,提出通导遥(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的设计构想,重点分析智能遥感卫星的服务方式及一体化功能组成;然后,阐述新一代智能测绘遥感科学试验卫星珞珈三号01星的性能与特点;最后,对智能测绘遥感卫星的发展和使命进行总结与展望。珞珈三号01星集遥感与通信功能于一体,探索了从数据获取到应用终端的测绘遥感信息高效智能服务模式,为遥感数据基于天地互联网的在轨处理与实时传输提供了真实的服务验证平台,对我国空间信息网络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蒋毅  焦洋  王胜利  王云凯 《北京测绘》2021,35(2):135-138
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大黄蜂四旋翼无人机搭载AS-900HL多平台激光雷达系统完成外业点云数据获取,通过点云解算软件生成高精度点云三维模型,采用CoMapping点云测图软件进行内业测图,形成测图成果后,通过图纸回放外业,进行修补测及间距勘丈的技术方法。通过点位精度和间距精度的验证,充分证明了采用无人机载激光雷达,不但可以达到房地一体测绘的精度要求,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房地一体测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测绘实训管理平台是针对测绘类专业实训课程,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环境为基础,构建面向移动教学环境和自主学习服务的实训教学支撑平台。平台以测绘类专业实训教学任务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为核心,涵盖多种形式实训教学资源的集成、共享与分发过程,通过测绘仪器设备数据的实时读取,做到实训任务可管理、可量化、可评价,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持续改进实训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降低劳动强度。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基本现状,并介绍了移动互联时代教学的技术特点,进而介绍了测绘实训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平台的设计和研究也对实际生产中移动互联与云技术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测绘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服务性事业,它与其他国民经济事业如农业、林业、水利等紧密相关。本文简要介绍了测绘科学数据的概念、特点及主要研究的内容,探讨了测绘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其共享服务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朱磊  张杰  李然  赵菲  刘阳 《测绘通报》2022,(12):170-173
地形级地理场景生产是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在山东试点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地形级地理场景的主要组成部分,DEM一般基于机载LiDAR点云数据制作。笔者所在单位选择高密市作为试点区域,采用徕卡CityMapper混合航摄仪获取了试验区优于1 m间隔的点云数据,并对飞行质量和点云质量进行检验,对点云高程和平面位置精度进行检核。试验验证了徕卡CityMapper混合航摄仪数据获取的精准和高效性,为即将全面实施的山东省陆域1 m间隔点云数据获取处理项目提供了技术方案,且为DEM制作和地形级地理场景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房地一体项目时,传统的测量技术已不堪重负,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在移动测绘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其不依托GNSS信号可以对室内和室外的地面水平环境进行地图构建和环境建模.文中利用HER-ON LITE便携式移动测量系统开展房地一体测量实验,介绍测图流程、数据内业处理与点云成图,并分析其点云精度,对比各种...  相似文献   

19.
孙靖 《测绘通报》2019,(4):125-129
新时代,自然资源已成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建设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的新领域。本文从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角度,立足自然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流程优化、综合信息平台搭建等多个阶段,探讨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管线信息采集方式依赖纸质地图、手记采集信息、采集效率低下和项目管理复杂的问题,研究了多源管线信息采集平台. 平台将移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技术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涵盖了基于切片地图Web服务的地理信息快速发布、多源GNSS设备与移动端的数据通讯、云服务的移动系统搭建、平台模块化开发与管理以及内业成图自动化等模块,实现了快、准、全的测绘地理信息采集模式,增强了数据采集时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性,提高了管线信息采集与调查项目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