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流作为流空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为城市群网络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但目前利用信息流对城市群的研究多侧重于描述城市间的层级关系或网络结构的外部特征,对网络结构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缺乏从点到面的系统分析,且较少考虑距离因素。该文提出假设:信息流会在远距离影响城市间的交互,据此利用2011年、2015年、2019年信息流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中心性随距离的变化情况,并对城市间关联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的主体结构由以上海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格局转换为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4个城市构成的多核心结构;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展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短距离尺度上,距离增长导致城市间交互强度逐渐减弱,长距离尺度上,城市属性成为城市间交互的主导因素;选取的影响因子与信息流的相关性日益增长,其中距离因子与信息流强度呈负相关,表明流空间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距离因素对城市间关联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城市网络的变化特征,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各个经济区内两两城市的百度指数之用户关注度数据,模拟计算了百度信息流,分别构建了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城市网络,并对其2009―2012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主要结论:1)基于百度信息流的城市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并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及变化;2)在城市网络的时空演进方面,城市彼此之间的信息联系日益紧密,但城市网络空间发展的均衡化与极化等级现象并存;3)由于百度信息流有着更强的跨越属性,为发展中的新兴城市提供更多的机遇,且这种正效应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3.
城市产业共生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系统失灵"现象,原因在于对产业共生网络运行机制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共生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共生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的不断交换,形成产业共生网络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从这一角度出发,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详细阐述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的复杂运行过程,即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四流"相互适应的交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管理系统的"圆形模式",并以天津市为例,说明了该模式的运用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流空间视角,以石家庄为节点城市,通过城市信息辐射潜力和百度指数测算石家庄信息辐射空间特征,基于该市某网店4年经营所得1.6万条数据分析其商品网络交易空间特征。对信息辐射空间与网络交易空间进行耦合分析,探讨虚拟网络空间中信息流空间与商品流空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石家庄对其他城市信息辐射的空间异质性明显,呈菱形结构;2)网络交易空间与真实地理空间相比,呈明显的空间压缩特征,且压缩比例区域差异显著;3)石家庄信息辐射空间与网络交易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可分为高度耦合型、中度耦合型、轻度耦合型和极不协调型。研究结果对解读网络空间中的"流"如何构筑网络空间结构、"流"与"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给出了实证解释。  相似文献   

5.
技术流的动力机制、渠道与模式——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学强  王欣  阎小培 《地理学报》2002,57(4):489-496
技术流是一个与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并广泛使用的词汇,但学界极度缺乏对技术流概念,机制,渠道以及模式等基本理论的探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城市,交易会,企业三个层次的多案例实主研究,提出了技术流的要领,技术流动力机制-深圳新二元结构,技术流的新型渠道-高交合的复合嵌套平台模式,以及企业间技术流模式与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百度指数的黑龙江省城市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络获取2014,2015年黑龙江省城市间的年平均百度指数,模拟城市间信息流,利用Taylor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C-Value和D-Value层次分析法,从城市信息流量、城市网络结构和城市在网络中的主导性与控制力3方面对黑龙江省城市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城市信息流量的层级分布特征明显,全省城市信息流总量有较大增长,但不同城市的增长率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2)黑龙江省城市网络结构极化,南部城市的信息流密度大于北部城市,佳木斯失去了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哈尔滨的核心地位强化。(3)哈尔滨在城市网络的主导性和控制力强度远大于其他城市,绥化、鸡西、双鸭山和佳木斯的主导性和控制力强度增长明显,城市的主导性和控制力强度与其信息流量大小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7.
“流空间”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城际客运交通流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城市联系强度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刻画,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以上海市为主核心,苏州、南京、杭州为次核心,通过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交通轴线组成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的城市网络,西部与南部地区的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节点,周边次中心城市与其省会交通联系紧密,但城市间跨省联系较弱,本省城市仅与另外两个省会城市存在突出的向心性联系;成渝城市群高等级联系网络大多指向成都、重庆主城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发育不足,成渝城市主轴线在强交通联系推动下发育成型,但川渝接壤地区的城际客运联系存在“断层”。②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在网络化演化进程中,具有城市群“等级-网络”的基本演化特征,其中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仍处于“核心-边缘”的双核或三核结构,长三角城市群已出现多核网络化发展趋势。③高速铁路作为新兴要素流,对公路、普通铁路等传统要素流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增强了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轴线联系,是驱动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结构演变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元有向流矩阵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扩展优化城市生态位内涵和测度方法体系,构建流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城市生态位研究框架,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深入剖析城市的“态—势”特征,揭示各城市生态位和竞合关系。研究发现:整体势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要素流的位序—规模分布在就业服务流、经济服务流、知识流和生态服务流层面呈首位型,在信息流层面呈集中型,在综合流和合作流层面分布较为均衡,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局部势方面,不同要素流中城市种群划分各异,相互交织形成多维“核心—区域核心—边缘”流强度等级结构,其中“港深”“广佛”和“珠澳”的跨市合作最为密切,同时“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内陆城市种群初见苗头;宏观态方面,各城市在城市群落不同要素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分为扩散型、受益型、均衡型、孤立型和中介型5类,而通过各要素矩阵下的城际优势流分析又可将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参与模式分为全域型和局部型2类;微观态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伙伴城市与竞争城市关系,共形成11对互惠型伙伴城市、7对互补型伙伴城市、42对强竞争城市和31对弱竞争城市。本文基于流数据扩展了城市群生态位研究视角,构建了城市群空...  相似文献   

9.
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种期刊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为检索源,评述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研究的进展及需解决的问题,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分为导引作用相关要素间关系框架构建及单要素的研究、导引过程和导引机理的透视、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信息流对人流导引力的模型设计与计算4部分。网站信息流、人流和导引方式等相关要素构成导引作用机理的框架,网站功能性和信息空间等单要素的研究奠定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的研究基础;通过综合旅游网站、留学网站和户外运动网站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是一个信息决策和执行的过程;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研究不仅体现了网站访问者日内、周内、年内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也构建了网站和访问者供需行为关系的多种模型;信息流自身具有极强的导引力,在距离衰减和替代效应问题上表现显著,将传统地理学区域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以多种期刊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为检索源,评述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研究的进展及需解决的问题,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分为导引作用相关要素间关系框架构建及单要素的研究、导引过程和导引机理的透视、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信息流对人流导引力的模型设计与计算4部分。网站信息流、人流和导引方式等相关要素构成导引作用机理的框架,网站功能性和信息空间等单要素的研究奠定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的研究基础;通过综合旅游网站、留学网站和户外运动网站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是一个信息决策和执行的过程;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研究不仅体现了网站访问者日内、周内、年内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也构建了网站和访问者供需行为关系的多种模型;信息流自身具有极强的导引力,在距离衰减和替代效应问题上表现显著,将传统地理学区域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