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洛阳盆地地热资源形成条件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现国  董永志  杨现国  杜春彦 《地下水》2007,29(4):74-76,85
洛阳盆地地热田位于河南省西部,根据边山地热田和洛阳盆地近年来地热勘查情况,经对洛阳盆地地热背景及控热构造条件分析认为:洛阳盆地为NW向断裂(F1 、F2)和 NE 向断裂(首阳山断裂、洛河断裂、伊河断裂 F3)挟持的地热储存体.延伸并隐伏于洛阳盆地中的边山地热田控热构造 F1、F2 断层,仍具有导热、导水性质;F3、F41断层与 F1、F2 断层相交,被 F1、F2 错开,使 F3、F41也具有导热、导水性.洛阳盆地热储层为下第三系砂、砾岩层,局部为∈3 灰岩含水层.  相似文献   

2.
桦甸盆地古近系桦甸组油页岩矿床沉积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桦甸盆地位于敦密断裂带主干断裂的北侧,是一个半地堑式盆地。受同生控盆断裂的控制,含油页岩段厚度和油页岩单层厚度均由北缘向南缘断裂(F1)方向逐渐增厚。盆地内古近系(下第三系)桦甸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油页岩形成于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浅湖—深湖环境中。共发育可采油页岩13层,含油率较高(一般8%~13%),质量较好,具有很好的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3.
巴里坤盆地夹持于麦钦乌拉岛弧和哈尔里克岛弧之间,其地层展布、断裂构造、油气成藏、盆山关系均不明确.使用大地电磁测深、航磁、地震等方法对其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新生界沉积较薄,中生界及上二叠统地层从盆地中心向四周逐渐减薄,下二叠统和石炭系地层山前沉积略厚、向南逐渐变薄;盆地内部存在12条断裂,大多数为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裂,这些断裂构成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盆地可划分为北部斜坡、哈尔里克逆冲带、巴里坤坳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巴里坤坳陷大河构造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南边哈尔里克山呈北西向向盆地内逆冲推覆,与盆地以哈尔里克断裂为界,盆地与北边麦钦乌拉山与以麦钦乌拉断裂为界,与西边博格达山以冬屋断裂为界.   相似文献   

4.
新疆准噶尔盆地断裂控油气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四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之一,面积约13万km^2,目前,盆地内已发现25个油气田,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北缘和腹部的陆梁隆起、盆地东部和南缘。烃源岩主要为石炭系(C)、二叠系(P1,Pz),其次为侏罗系(J1—2);产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该盆地自二叠纪以来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发展,形成了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多套断裂体系,并与多个储盖组合相匹配构成了多套含油气层。勘探结果表明,盆地内已发现的油气绝大多数(94%左右)源于深部二叠系烃源岩。其中,断裂是油气从深层向浅层储层运移的重要通道。目前,已发现的构造油气藏的分布绝大多数都与断裂有关,平面上,主要油气聚集带都沿断裂带分布,纵向上“断裂通到那里,油气就走到那里”,表明盆地内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与断裂活动有密切关系,断裂的开启性(通道)与封闭性(遮挡)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断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机理,对于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总结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以左旋压扭性活动为特征,仅西端发育张性构造,并可划分出两期变形,新构造运动强度在时间上自上新世晚期开始至第四纪断裂活动强度增大,在空间上自SWW向NEE方向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柴达木北缘的新构造运动可划分为两期,其主要构造特征表现为向柴达木盆地逆冲的前进式叠瓦道冲带,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时的北界相对于第三纪时的北界向南迁移了数十公里;河西走廊盆地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盆地边缘断裂的逆冲兼走滑,盆地接受新生代沉积、盆地内第三系的轴面南倾的褶皱;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与其南侧的NWW向断裂带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相互协调、同时活动的两组关系紧密的构造带,两者的共同活动构成了断块运动。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坳陷区属中朝准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早、中侏罗世后发生强烈断裂变动形成断陷盆地,早第三纪发展为断坳盆地,晚第三纪演化成统一的坳陷盆地,即现代的坳陷区。区内第三系局部构造的形成演化受郯庐断裂、聊考断裂、沧东断裂及太行断裂等控制,形成多种成因类型的局部构造。  相似文献   

7.
兰州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勘探孔资料分析,兰州盆地地热资源属于中低温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其分布位置主要受盆地南北两条大断裂控制。热盖层为巨厚的第三系泥岩、砂质泥岩;热储层为第三系砂岩和白垩系砂砾岩。地温与地层岩性和深度有关,细颗粒地层导热性差,粗颗粒地层导热性好,深度越大地温越高。  相似文献   

8.
<正> 汶东盆地位于中朝准地台鲁西断隆汶蒙坳陷中部,其东有蒙阴盆地,西为大汶口盆地。汶东盆地北与莲花山断裂为界,与新甫山隆起相隔,南邻东平-蒙山隆起。盆地面积约400km~2。其中主要分布下第三系汶口组。以蒙山断层为界,盆地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次级盆地主要受北西向蒙山断层及近东西向颜谢断层控制。朱家庄自然硫矿床即在其中。该区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一、岩石类型及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陕西的商(县)丹(凤)及山阳盆地,均系小型的山问型盆地。因其中遍布着第三系的红色地层,故名日红色盆地。该红色地层,呈厚层状。整个红色地层的厚度,一般为50—100米,部分可达200米,其中尚发现有小的挠曲和断层等现象。商丹红色盆地,呈矩形状,作北西西向延伸,长60公里,平均宽5公里左右;山阳红色盆地,略呈不等边的四边形,亦呈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延仲,长26公里,平均宽约4公里。上述两个红色盆地,均依断裂而位存、严格爱断裂构造的控制,即商丹盆地,位于商丹大断裂带中,山阳盆地,受山阳—凤镇大断裂的控制。因此认为上述盆地的形成,系断陷构造而成,属断陷型构造盆地。上述盆地的形成,亦说明了商丹大断裂与山阳—凤镇大断裂,具多期继承性的活动特点。据研究上述  相似文献   

10.
黄骅坳陷中北区和歧口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古应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陈昭年  周建生 《现代地质》1997,11(4):471-477
主要分析了黄骅坳陷中北区和歧口凹陷断裂构造特征。根据三维地震资料编制的T4和T0断裂纲要图表明,研究区断裂为伸展正断层,以NE向、NNE向和EW向断裂为主。在不同时期,歧口凹陷断层走向发生明显变化,由沙一下段NE向变为上第三系的近EW向。在不同地段,伸展断裂具有不同的优势方向。横向变换带上发育的断裂也为伸展断裂,具有与主断层垂直相交的方向。通过对断裂古应力分析,黄骅盆地是伸展型盆地,推测其伸展作用为三维放射状,横向变换带也具有三维伸展特征,不存在横向挤压和走滑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