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带和裙带菜硝酸还原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海带和裙带菜孢子体在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期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指出两种藻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叶片横向和纵向酶活性分布。阐明生长在不同水层的海带在同一部位酶活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海带是一种大型的经济海藻,其孢子体由三种“器官”组成——叶片、柄和假根。海带是间生长。一般认为生长部在叶片的基部。生长部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在海带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从叶片基部分生出新组织推动老组织向前延伸。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新组织增长速度超过叶尖部老组织的脱落速度,结果就形成了海带叶片的增长。受精卵分裂后,一直到约100个细胞左右的小海带,藻体所有的细胞都有分裂能力。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子对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病烂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丁美丽 《海洋学报》1990,12(2):224-230
海带在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常有病烂发生,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病烂出现时通常伴生有褐藻酸降解菌的大量繁殖.将接种褐藻酸降解菌而引起病烂的海带切片、镜检,观察到细菌开始侵入海带表面的分生组织,然后进入外皮层、内皮层和髓部.还观察到在细胞间隙有大量细菌存在,许多藻细胞游离,部分游离细胞的细胞壁破损,因而导致组织崩溃、变软.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的主要附生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造成危害.试验表明,在藻体表面损伤、过于密植、水温较高等不利条件下,藻体抗病能力下降,褐藻酸降解菌有机会大量增殖,病烂也就发生.因此,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育苗系统生态环境不良,是诱发病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裙带菜孢子体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裙带菜藻体较大,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海藻,浙江称“海芥菜”。由于生长期短,在冬季及早春生产,这种藻类既适于生鲜食用,也可以加工制成干品。我国北方冬季主要依靠几种秋菜的储藏,缺乏足够的新鲜蔬菜,而这期间,正是裙带菜嫩菜生产的季节,因此,生产裙带菜来增添冬季蔬菜的种类,对改善人民生活有着一定的意义。裙带菜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海及黄海沿岸。多年以前,在大连和青岛就曾经进行过大量的投石增殖这种海藻,但迄今亦尚未进行全人工养殖。在一些不适于海带养殖的海区,裙带菜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对象。例如,在我国南方沿海,海带的适温期较短,藻体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的铜来处理海带(Laminaria japomca Aresch)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中,发现:①海带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对微量的铜是很敏感的,在铜浓度为10ppb的情况下,营养生长和发育排卵受到了明显的抑制。②50ppb的铜可以完全抑制海带雌配子体的排卵。③在铜浓度为250ppb的情况下,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不能健康生长,而趋于死亡。④海带幼孢子体对同一浓度铜的敏感性高于雌配子体。  相似文献   

6.
海带叶片长度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跟其他海带类植物一样,体作带状。它的叶片长度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是海带生长的主要指标。 关于海带类植物叶片长度的生长,过去曾有过一些研究。Parke(1948)曾观察了糖海带[L.saccharina(L.)]的自然生长。她认为影响糖海带长度生长的是以下几种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7.
海带人工育苗工作是发展海带栽培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工控制的循环海水系统中,确保大量密集海带幼苗的正常生长乃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其中病害问题尤为重要。近年来,全国不少育苗单位在育苗过程中普遍发生脱苗和烂苗现象,时常影响正常供苗。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成为毁灭性灾难,甚至使整个育苗工作完全失败,往往因为苗源不足给海带栽培事业的发展带来损失。本研究工作的前两篇报告阐述了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的主要定居者和优势菌群,即使在不附加任何其他营养的条件下,这  相似文献   

8.
海带长叶品种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七年的海带育种实验产生了另一个新品种,即长叶品种,命名为“海青二号”。这是以普通海带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通过连续自交和定向选择而培育成的。“海青二号”的特征是:叶片比“海青一号”的较长而狭,柄部较短,成熟较早,叶片尖端的自然脱落比普通海带较轻。小规模实验表明可比普通海带增产约35%。实验表明,“海青二号”雌配子体排卵速度比普通海带较快,耐受高温能力较强。“海青二号”的主要特征是叶片长。从观察知道,“海青二号”从幼孢子体开始在长度生长方面就比“海青一号”和普通海带表现优势。因此推想,控制海带叶片长度生长的基因在幼孢子体时期就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铜对海带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铜来处理海带(Laminaria japomca Aresch)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中,发现:①海带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对微量的铜是很敏感的,在铜浓度为10ppb的情况下,营养生长和发育排卵受到了明显的抑制。②.50ppb的铜可以完全抑制海带雌配子体的排卵。③在铜浓度为250ppb的情况下,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不能健康生长,而趋于死亡。④海带幼孢子体对同一浓度铜的敏感性高于雌配子体。  相似文献   

10.
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病烂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年来 ,科技工作者为解决海带 (Laminariajaponica)病烂[1]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从中不难看出 ,海带的病烂是由多方面引起的 ,致病的原因也非常复杂 ,其中微生物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等1981 ,1984年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的主要附生细菌 ,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参与海带的腐烂过程 ,导致烂苗或掉苗。本实验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正常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 ,比较感染海带各组织内细胞结构的变化 ,以及感染菌存在的位置、菌量的多少等 ,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组织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某些经济海藻藻体色型的变异,已引起有关海藻遗传育种工作者的兴趣和注意。Van der Meer(1977—1979)对江(?)几种色型突变体的遗传规律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Mlura用条斑紫菜的几种色型突变体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试验,分析了遗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Kikuchi(1979)对几种紫菜突变体所含的藻胆素进行了分析研究;Migitita(1983)通过栽培试验,对几种不同色型紫菜突变体的生长和抗病等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海带叶片色泽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商品等级率有直接影响。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人们早已发现,培养条件对海带叶片色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带叶片长度遗传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养殖的主要问题在于产量和貭量的提高。影响海带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很多,有环境的因素,又有遗传的因素。如何区别环境和遗传的影响,如何控制环境和遗传,以提高海带的产量和貭量,是海带养殖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叶片总面积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提取泡叶藻(Ascophyllum mackaii)及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藻渣中岩藻聚糖硫酸酯, 以均匀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模型优化高效制备提取工艺。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PC)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检测及理化性质分析; 利用Fenton 反应检测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等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优化的高效制备技术的超声波最佳条件为超声70 min, 温度为90℃,水提时间2 h, 料液比1︰ 80, 泡叶藻及海带藻渣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高效提取率分别为4.49%和3.69%,分子质量分别为142 kDa 和136 kDa, 泡叶藻和海带藻渣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海带的抗氧化活性总体略高于泡叶藻。  相似文献   

14.
按月分析栽培区海水和海带藻体样品中异养细菌总量和褐藻酸降解菌数量,其结果表明,栽培区中褐藻酸降解菌数量与异养细菌总量的比值波动为30—80%,两者的数量高峰同步出现在海带生长期内。随着海带生长期的推进,不同类型的褐藻酸降解菌交替出现。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证明,绝大多数褐藻酸降解菌能利用各种有机物。来自海带的分离株中,降解原油的菌株百分数可高达84%。这些微生物在促进栽培区海水油污净化和有效营养再生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型海藻养殖面积计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我国沿海各地栽培的不同种类大型海藻养殖面积的计量统计方法。调查发现,在地方渔业统计中,除紫菜是按农业部规定——以180m2网帘计为1亩养殖面积外,其余种类如海带、裙带菜、龙须菜、羊栖菜、鼠尾藻和麒麟菜等浮筏式养殖的大型海藻都是以1 000m苗绳计为1亩养殖面积。但由于不同种类海藻的形态不同,1 000m苗绳所占的实际水面面积和按浮梗长度折算的养殖面积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大型海藻养殖面积统计不准确。建议在地方渔业统计中,按农业部规定以浮梗长度折算的办法进行海藻养殖面积计量,以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渔业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6.
于1986-1990年,在大连凌水养殖四场采集海带,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在海带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外界条件下活性的变化予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是海带体内唯一重要的催化CO2暗固定的酶;此酶活性由海带基部、中部至顶端逐渐减弱;酶活性在用正常水温预处理藻体时最高;正常盐度时酶的活性高于非正常盐度的酶活性;增加NH4^+浓度可提高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于1986-1990年,在大连凌水养殖四场采集海带,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在海带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外界条件下活性的变化予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是海带体内唯一重要的催化CO2暗固定的酶;此酶活性由海带基部、中部至顶端逐渐减弱;酶活性在用正常水温预处理藻体时最高;正常盐度时酶的活性高于非正常盐度的酶活性;增加NH4+浓度可提高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钒依赖溴过氧化物酶(Vanadium-dependent bromoperoxidase,vBPO)在富集碘的褐藻中广泛存在,催化碘化物生成,消除过量过氧化氢,保护藻体。因此,vBPO基因是褐藻天然免疫和防御应答的指示基因之一。中国广泛栽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但现行的"浮绳网藻体倒置避夏栽培"模式可能使海带孢子体持续性地处于强紫外线、强光照、高温度及频繁的光照和温度波动等环境因素的胁迫状态。这可能是导致海带病害越来越频繁的生理学原因。本研究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分析了海带孢子体4个生长发育时期(薄嫩期、厚成期、成熟期和衰老期)vBPO基因的表达模式,获得了59条至少在一个生长发育时期表达的vBPO基因转录本组装物,其中的4条含有完整vBPO基因开放阅读框。用这4条序列含有的开放阅读框逆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并与从NCBI数据库下载的16个物种的28条vBPO氨基酸序列构建分子系统学树,发现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与掌状海带(Laminaria digitata)的vBPO亲缘关系最近,并与所有褐藻vBPO聚为一枝。这说明这些转录本就是海带vBPO基因表达产物。研究还发现,59条海带vBPO基因转录本在4个发育时期的平均丰度是相应时期全部基因转录本的平均丰度的9~19倍,平均13倍,这说明海带天然免疫和防御应答机制之一的碘富集机制持续性处于高活性状态。研究还发现海带vBPO基因表达模式与碘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974)。  相似文献   

19.
条斑紫菜营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主要是温度)可转化成单孢子,经放散、附着,再发育成新的藻体。但单个营养细胞在未形成单孢子以前,能否发育成新藻体尚未见报导。已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凋毛藻(Griffithsia pacifica)、尾丝藻(Uronema gigae)、石莼(Ulvapertusa Kjellm),浒苔(Enteromrpha intesinalis(L.)Grer.)和若干种高等植物的营养细胞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条斑紫菜的营养细胞有无这样的发育全能性,对此,我们从1979年3月开始,反复进行了四次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紫菜营养细胞的发育全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绒扇藻属(Avrainvillea)藻体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尤其盛产于珊瑚礁上。因此,该属种类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海区的限制。绒扇藻属的主要特征是藻体深绿色,褐绿色或黑褐色,基部是由假根状丝体相互交织,构成固着器,固着在礁石上。叶柄单生或具有多次分裂。叶片单个或多个,形状不一,多数为扇形,长圆形,肾形到扁压。藻体不钙化,通常黄色或褐色。二叉状分枝,基部常常缢缩,似念珠状或念珠状。皮层丝体无明显分化或具假皮层。关于绒扇藻属海藻的分类研究,至今为止,已发现23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