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溪式”铜矿床赋存在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前震旦系会理群通安组中的白云石大理岩中。矿床的岩相控制特征十分显著,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为本成矿带的主要控(储)矿岩石,白云岩或白云石大理岩的含铜量占康滇地轴主要成矿区铜总量的46.7%。 长期以来,对“黎溪式”铜矿的成因认识①与中基性岩浆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构造富集成矿;②同生沉积变质矿床,地层控矿。笔者认为两种成因的论据不够充分并与客观地质现象及室内分析鉴定资料大都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区属于传统的扬子西南缘"康滇地轴"铜矿带,是我国著名铜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和铜产区之一,其中拉拉铜矿床、大红山、迤纳厂、岔河铁铜多金属矿床可以作为一类,而且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下元古界铜铁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类型矿床进行综合研究,有利于对该区下元古界矿床的成  相似文献   

3.
孟宪民将赋存于东川元古代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命名为“东川式铜矿”。该类矿床广泛分布于康滇地轴昆阳群(会理群)落雪组地层中(图1),并严格受一定的岩性地层组合控制,基本上是沉积变质的或火山沉积变质的成层矿床。简而言之,就是一定层位的矿床。据此,笔者将这类矿床更名为“东川式层控铜矿”。此类矿床在成岩阶段就已基本形成,尔后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区域变质、地壳运动、次火山一岩浆  相似文献   

4.
滁县铜矿床为安徽东部的一个伴生金的中型铜矿床,矿体严格受燕山期岩体与寒武系奥陶系灰岩接触带控制。在研究铜矿体分布规律、铜矿石类型及磁异常特征的基础上,预测南部接触带15线至18线磁异常及铜矿化集中地段,其下部有大的热源体存在。在其“漏管”下部两侧“肩部”的有利构造部位,为矽卡岩铜矿体的产出地段,铜矿储量规律远景可扩大到大型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铁矿资源主要产于太古代岩群中的受变质沉积铁矿,已探明铁矿资源储量近70亿吨,其中产于太古代岩群中的受变质沉积铁矿占60多亿吨,太古代岩群中的铁矿又以中太古代早期为最多,两者之合占探明资源储量的90%以上。从区域分布上看,冀东地区受变质沉积铁矿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占全省同类型铁矿石总量的94%,是全省最重要的铁矿产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铜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和潜力及接替区选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成矿区(带)内探明了一批大、中型铜矿床,致其铜矿资源储量和产能大幅度增长,已形成了东西并驾齐驱的铜矿勘查开发格局。文章简要介绍了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探明的主要大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14个西部铜矿资源接替区,即在未来的5至10年间可实现规模开发的中观尺度的资源接替基地。预期到“十三五”末,通过加大勘查开发力度,西部铜矿接替区的铜产能和资源储量都将显著增加。西部铜矿接替区大多地处高山深谷区或荒漠戈壁区,开发基础条件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应加快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应做好铜矿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  相似文献   

7.
昆明工学院冉粜英等撰文提出,随着地壳演化,康滇地轴南段发生过多旋回裂谷-裂陷槽演化,即古元古代-中元古代金沙江陆缘海型裂陷槽、中元古代东川一易门陆间裂陷槽、澄江后造山裂谷和T3-E1康滇大陆裂谷,并在其中分别产出大红山-拉拉式火山沉积变质/热水沉积铜铁矿床、  相似文献   

8.
引言杨子地块西部的"康滇地轴",是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冉崇英等,1990;黎功举等,1995;李朝阳等,2002),产出了拉拉、东川、易门、大红山等大型-超大型矿床.由于长期缺少高精度年代学和有效的同位素示踪数据的支持,对这些矿床的成因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应用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测定易门铜矿床矿石的形成年龄,通过矿石的Os、Sr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进而讨论了矿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康滇地轴"新元古代铜成矿作用可能与Rodinia大陆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省中条山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铜矿生产基地之一,累计探明的铜资源量为390万t。铜矿峪铜矿床是该地区最大的铜矿床,达到大型铜矿床的规模,探明铜资源量约为280万t。因而,探讨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构造演化对铜成矿作用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铜矿峪铜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王植和闻广(1957)首次提出铜矿峪为斑岩铜矿床,但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与世界其他典型斑岩铜矿床有所不同,又称之为"中条山式"斑岩铜矿床。孙大中和胡维兴(1993)认为该矿床为变质火山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0.
大红山矿区底嘎姆铁铜矿床地质特征与大红山式铜铁矿床相似,具显的层控性,其含矿岩系分别为下元古界的大红山群曼岗河组(Pt_1dm)和红山组(Pt_1dh),属火山喷气—沉积改造型铁铜矿床,该区具有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陕西铜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齐文  侯满堂 《西北地质》2005,38(3):29-40
通过对陕西铜矿成果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铜矿的研究总结,划分出8类铜矿成因类型,其中重要的类型为海相火山气液型、接触交代型、受变质型;划分出与铜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有9个.其中主要与铜矿床(点)有关的成矿系列为、与元古代中-酸性岩有关的铁铜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印支期与中性-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铁铜金钨萤石矿床成矿系列,与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前寒武系变质火山岩中的铜锌黄铁矿床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沉积-热液改造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划分出与铜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5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9条,主要铜找矿区(带)(相当于Ⅴ级)有14条,其中铜重点找矿区(带)有:勉县七里沟-宁强巩家河铁铜成矿带,铜峪-西骆峪铜锌成矿带,蟒岭-牧护关燕山期铁铜钼钨铅锌萤石成矿带、小河口-园子街铁铜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12.
伴生金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已探明的金矿储量中占重要地位.江苏省目前已知伴生金矿床和矿点(金品位>0.1g/T)共计11处,可分为四个成因类型,即(1)火山热液型含金铜矿;(2)沉积加火山热液型含金黄铁矿;(3)中、低温热液型含金铅锌矿;(4)矽卡岩型含金铜(钼)矿和铁矿.其中中、低温热液铅锌矿中的伴生金最为重要,占全省现有金矿储量的四分之三.伴生金矿床规模可达中型至大型.江苏省宁镇地区,与中酸性岩浆岩有成因联系的铜铅锌矿床中的伴生金占江苏省现有金矿储量的90%.此外,云台山黄铁矿床和利国斑井地区也是寻找伴生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燕  舒晓兰  肖渊甫 《地球化学》2006,35(5):553-559
拉拉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西南缘,赋矿围岩是古元古界变质火山岩。通过矿床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K-Ar同位素、铅同位素、Rb-Sr同位素及辉钼矿中Re-Os同位素的组成特点讨论了成矿时代、物质来源、成矿介质性质及矿床成因等问题。新元古代晋宁期发生的区域变质作用是促使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古元古代形成的火山岩提供了大部分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介质以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量地下水的加入。矿床为火山沉积-变质成因的层控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宁佐金 《云南地质》2010,29(4):409-415,381
大红山铜铁矿床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综合研究,分析矿床控矿因素,提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及靶区圈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溪和菖蒲山地区位于扬子金属成矿带中部,前者是一个已经探明并圈定地质储量的中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在沙溪矿床的邻区———菖蒲山地区预测并应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方法圈定了一个与已知矿床规模相近的斑岩铜矿成矿异常区,该异常区由硫化物矿化所引起,呈北北东展布,长1500m,宽500m,总面积接近0.8km2。本文提出了一个斑岩型铜矿的控矿模型,结合区域资料和前人关于我国铜矿成矿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得出,本区为形成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有利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滇中地区前震旦系发育良好,可分为上下两套岩系,两者间存在早期构造活动(时限18—20亿年)形成的界面。下岩系(大红山群、直林群)为优地槽沉积建造,其下部具厚的火山岩系,并经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构成结晶基底,其中产有大红山式铁铜矿床,次要矿产有金、石墨和云母等;上岩系(昆阳群)为冒地槽沉积建造,以沉积岩占绝对优势,夹零星的火山岩,仅经受轻微变质,构成褶皱基底,主要赋存有迤纳厂式铜铁矿床、东川式铜矿床和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镍储量约为1.6亿t,其中硫化矿约占30%,红土镍矿约占70%。硫化镍与红土型镍同产于一个超基性岩带,但并不是在同一矿床内垂直向上共生,即并不像铜矿床那样,次生富集带的铜矿下方通常均有原生硫化铜矿。由于硫化镍矿资源品质好,工艺技术成熟,  相似文献   

18.
大红山铜(铁)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控于康滇地轴早元古代裂陷海槽背景下发育的梳状断裂构造系;梳状断裂构造系通过控制沉积盆地、曼岗河组沉积作用、火山活动等间接控制了铜(铁)矿空间展布和定位.大红山矿区外围找矿首先应沿着同沉积断裂寻找古海底洼地.在康滇地轴基底大红山群及同时代含矿火山-沉积建造普遍被中生界覆盖的情况下,同沉积断裂相对于其他标志可能更易于识别,因而可作为区内勘查大红山式铜(铁)矿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9.
肖剑  赵志丹  祝新友  张雄  曾瑞垠  张敏 《岩石学报》2021,37(4):1270-1286
东川式铜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中北部的康滇地区,属于典型的沉积岩型容矿铜矿床,以东川地区的东川铜矿床铜储量最大。东川群是东川式铜矿的主要赋矿围岩,查明东川群物源对于识别沉积作用的源区、沉积构造环境和Cu成矿作用以及对于研究沉积岩型容矿铜矿床的成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东川地区东川群的因民组、黑山组、青龙山组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东川群绝大多数碎屑锆石属岩浆锆石,且来自S型花岗岩源区。所有锆石显示了~2.7Ga、~2.5Ga、~2.2Ga、~1.8Ga和~1.5Ga等5个年龄峰值,首次确定青龙山组最大沉积年龄为~1220Ma。东川群含矿地层成岩和成矿物质具有二元特征:地层主体成分来自于毗邻的哥伦比亚造山带的S型花岗岩,而金属Cu应为同一造山带内先期存在的Cu矿床或者富Cu岩石经过剥蚀、搬运和沉积成矿作用富集的。  相似文献   

20.
汤丹铜矿是东川矿区探明的大型铜矿床之一,已探明铜储量超过129万t。矿床位于东川矿区东南部,是典型的东川式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白云岩中,少量矿体赋存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矿石类型按产状主要分为2种:一种为产在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石,矿石矿物以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为主;另一种为与菱铁矿和石英共生的脉状富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斑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