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地质概况 矿区主要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浅变质的绿色千枚状板岩,千枚岩;震旦系下统浅灰色变质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灰岩群为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第四系为灰褐色粘土及铁锰粘土。金银矿主要赋存在铁锰粘土层中。 构造:矿区位于浏醴“S”型构造带的北东端之北侧,次一级构造属永和~横山向斜东部封闭端断裂构造复杂,在空间分布上有东西、北西,北西西向三组压扭性断裂,北东向张扭性断裂,岩体侵入中心处于矿区中部构造复合部位(图1)。 岩浆岩:本区浅成相的  相似文献   

2.
陕南东沟坝金银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南东沟坝金银矿床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南缘、摩天岭褶皱带东端、“勉略宁三角地区”之中部。金银矿体产于中、上元古界浅海相火山岩——细碧角斑岩中。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各类矿产重叠共生(图1)。东沟坝金银矿床是在评价东沟坝铅锌矿床程中发现的。为在火山岩地区寻找金银矿,现将矿床作一介绍。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出露一套海相火山岩层。按其岩浆作用特点及成岩条件,可分为二个喷发旋回、五个沉积韵律、八个岩相岩性层,总厚度642m,归属于中、上元古界碧口群(AnZbk)中岩  相似文献   

3.
张继荣 《云南地质》1997,16(1):85-90
1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位于德钦县拖顶乡尼任。区域构造上处于松潘-甘孜褶皱系,中甸褶皱带,布伦-石鼓褶皱束。矿区出露泥盆系中、下统。泥盆系下统(D1)为一套浅变质的陆源碎屑岩,顶部具一层厚约10米的黑色含石膏条带炭质、钙质板岩;中统(D2)为一套局部大理岩化的内碎屑白云岩、砂质、泥质白云岩。矿区为一向北东~北北东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发育近南北向的逆断层及近东西向的正断层。铜矿(化)体产出于中泥盆统(D2)底部白云岩中,受层位及岩性控制,已发现5个铜矿体(图1)。1·1含矿层铜矿(化)体产于泥盆系中统下段(DZ),岩性…  相似文献   

4.
浙江弄坑金银矿区黄铁矿成分标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弄坑矿区金银矿化成因类型及对该矿区深部矿化远景进行预测,应用找矿矿物学方法研究了浙江武义弄坑金银矿区黄铁矿成分及其特征比值(如S/Fe、Fe/(S+As)、Co/Ni、S/Se、Se/Te、Au/Ag)、S、Pb同位素特征,分析了黄铁矿成分的成因标型及找矿标型,为该矿化区矿化成因类型的确定提供可靠性的矿物学依据.同时,利用黄铁矿微量元素的三角形图解对本矿区深部矿化远景进行了预测.结论显示,该区金银矿化属浅成低温火山热液成因类型,在矿化区的深部地段可望找到富的金银矿化体.  相似文献   

5.
卢氏县小南沟金银多金属矿位于我国重要金、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北亚带.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矿区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及矿脉特征.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在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大坝金银成矿区找矿远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胜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36-438
通过对大坝-铁门土-大青山金银成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金银矿体分布情况、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分析、化探次生晕异常的研究,认为该区为金银多金属成矿最佳地段,指出找矿远景,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西部地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资料分析认为,测区内含金银的铁锰矿床(点),是一种新的矿床类型.这类矿床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工业远景,并伴生有多种元素可综合利用.兹介绍如下. 1.矿区地质概况(图1)含金银的铁锰矿  相似文献   

8.
治岭头金银矿床硫同位素研究和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岭头金银矿床是近年来在浙江探明的一个大型矿床.本文试图通过硫同位素的研究成果,结合矿床地质特点,就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祈能有助于矿床研究和普查找矿工作. 地质概况矿区位于陈蔡-遂昌加里东隆起带西北缘之大柘断块隆起向东延伸的转折部位.其南北两侧各以丽水-余姚及江山-绍兴深断裂分别与东南沿海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及钱塘加里东冒地槽相毗邻. 矿区地层分为两部分.前奥陶系陈蔡群(K-Ar等时年龄为381.5及491.8百万年)构成褶皱基底,上侏罗统磨石山组为盖层.前者为一套以黑云斜长片麻岩类为主,间夹变粒岩、浅粒岩、长英质岩等的中深变质岩系,原岩为砂岩、泥质  相似文献   

9.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位于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东侧的东坑火山盆地中,为受断裂控制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NE向、NW向、近EW向和近SN向4组,均为控岩-控矿构造,为矿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其中,NE向和近SN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NW向和近EW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构造,常切割破坏矿体。金银矿体(脉)的产出严格受火山盆地中的断裂控制,与赋矿围岩的具体岩性关系不明显;矿体(脉)的大小与所在断裂的规模密切相关。矿区外围及深部与主干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可作为矿区进一步找矿的有利构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应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和阶梯函数分析方法,研究老变质岩地区的构造和地层对比的一些成果。矿区地质简述及其存在问题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建欧群大岭组和麻源组。大岭组:在矿区未详细划分,统归一个岩性段,以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为主,厚度2000米。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博卡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川区西北部,矿体产于"康滇地轴"云南段北段远古界昆阳群中的变质岩石系中(郝珺等,2009)。云南博卡金矿金属矿区处于金沙江与小江之间的夹持带,位于扬子陆块西边缘、德钦—孟连二叠纪火山岩带东侧。矿区内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外围则覆盖着震旦纪及古、中生代地层。昆阳群分布有美党组、因民组、落雪组。美党组分布于矿区东部,主要岩性为浅灰色板岩,局部夹白  相似文献   

12.
<正>1区域地质概况图古日格金矿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巴音杭盖地区,是石英脉型金矿。矿区位于宝音图隆起北部,是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宝音图群(Pt1by3):岩性组合为浅灰色、灰白色石英岩、大理岩夹灰色石榴石蓝晶石二云片岩及云母石英片岩,局部被Q不整合覆盖,形成的地形地貌  相似文献   

13.
我队通过几年的地质工作,在浙江省首次探明了一个大型的金银矿床.该矿床位于浙江西南部,在江山一绍兴深断裂以南,东南沿海“海西地槽褶皱系”隆起的边缘.矿床产于前泥盆系变质岩中.已控制矿带沿走向长1800多米,其中1200米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14.
南九州地区在日本为金矿的最大成矿区之一而闻名,尤以很多浅成热液脉状金银矿床的产出而著称.最近(1981(?)金属矿业事业团在南九州发现了极富的含金矿脉,引起勘探地质学家特别青睐. 本文使用地形图、陆地卫星照片和重力资料、地质资料,分析了本区地貌和构造要素特征,专门剖析了南九州地区金银矿床的成矿作用,并得出如下结果. 在考察了许多断陷盆地构造后,发现主要脉状金银矿床通常在盆地外缘分布的趋势.与火活动有关的构造发展史,可以分为下列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新世) 形成断陷盆地的面积相当小,并伴生高角度陡倾斜断层,为脉状矿床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极为合适的环境: 第二阶段(上新世~更新世早期) 在南九州比萨地区主要由一系列激烈的火山作用形成该区的大范围断陷盆地,并在盆地边缘发生金银矿床的成矿作用; 第三阶段(更新世晚期~全新世) 火山活动沿鹿儿岛湾向东移动,并形成所谓以魔儿岛湾组破火山口而闻名的鹿儿岛湾盆地.这一阶段的火山活动仍在继续,形成一些与之有关的地热体系和预期的金银矿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包金山金矿区隶属湘中成矿区的双峰金矿带,位于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与沩山-紫云山北西向复背斜带的复合部位,区域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区地层为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赋矿岩层为其第二岩性段灰绿色中厚层状含粉砂质钙质板岩、条带状钙质板岩、斑点状板岩。区内断裂极为发育,近EW向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层间破碎带和NW向断层是矿区重要的赋矿构造,与近EW向断层组合确定了Au-W矿体的空间定位。区内花岗斑岩为紫云山岩体  相似文献   

16.
西藏波龙铜矿床的砂岩成分与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斑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内。矿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为:中侏罗统曲色组第一岩性段(J2q1)、第二岩性段(J2q2)及第四系(Q4)。区内地层呈单斜构造,没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矿区主要岩浆岩为中酸性侵入岩,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矿区变质岩类型主要为变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变石  相似文献   

17.
广东长坑-富湾是金矿床金银矿化规律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湖  李统锦 《矿床地质》1999,18(3):253-261
对矿区70个见矿钻孔的金银矿化进行了统计研究,包括矿化的厚度分布,见矿次数,化整为零见矿厚度和平均矿化厚度。矿化主要出现于硅质岩类中,但非硅质央类的矿化也不可忽视。各种岩性有其自己的成矿趋势和特点。金矿化较厚,高品级矿石比例大,矿化品级与厚度基本上呈正向消长,成矿与厚层角砾状硅质岩的专属性关系密切。金矿化的规律呈现得较清晰。银矿化在这些方面不如金矿化,缺乏清晰的规律。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与矿床发育两  相似文献   

18.
雒昆利 《地层学杂志》2006,30(2):149-156
根据鲁家坪组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变化以及区域分布特征,原定义所包含的岩石内容过于庞大,混淆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通过对鲁家坪组的命名地点和标准剖面所在地——北大巴山南部的陕西紫阳县鲁家坪村的鲁家坪剖面及其他剖面的详细研究,原鲁家坪组按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以白云岩为主;中段以厚层硅质岩为主,中段下部的硅质岩中夹磷质白云岩和灰岩,其中产小壳化石Archaeooidessp.、Protohertinasp.、Chan-celloriasp.和Hyolithids,中段上部的硅质岩中夹多层毒重石或重晶石矿层以及砂炭(石煤)和火山岩层,即以硅质岩类为主;上段以黑灰色(风化后为浅灰色)含硅炭板岩和泥灰质含炭板岩为主。根据原鲁家坪组各段岩层的岩性、岩相、岩层层序、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原鲁家坪组的下部的厚层状灰质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等与原鲁家坪组中部的厚层硅质岩及硅质板岩,以及上部的板岩和千枚岩和页岩的岩性和岩相差别较大,应从原鲁家坪组划出,暂仍称为灯影组,与三峡地区的灯影组可对比;原鲁家坪组的中上部为鲁家坪组的主体,仍称鲁家坪组。厘定后的鲁家坪组与扬子地台的下寒武统的筇竹寺组(云南)、牛蹄塘组(贵州)和宽川铺组(陕南宁强)可以对比,而与后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下部以黑色页岩为主、硅质岩岩层薄,而鲁家坪组下部的硅质岩特别发育,厚度大,常常夹有毒重石矿层、砂炭和火山岩等。  相似文献   

19.
论治岭头金银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桂清  邵军 《地质与资源》1998,7(4):250-257
治岭头金银矿床矿体为含冰长石、蔷薇辉石的玉髓状石英脉体,矿石具环带状构造,围岩蚀变具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特征,成矿流体是一种低盐度、近中性的还原性流体.矿床硫、铅、氢、氧、碳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深部(甚至上地幔),成矿热液表现出低温热液演化特点.成矿作用与加里东晚期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内在的成因联系.治岭头金银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次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20.
苏浙皖地区黄龙灰岩下部白云岩时代的归属及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黄龙灰岩是李四光、朱森1930年创建。1935年,李毓尧、李捷、朱森在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其岩性为灰白微显红色之纯灰岩,质细而性脆,底部常为数米至一、二十米之暗灰色矽质灰岩,中含燧石结核;二层之间,有结晶白色灰岩,惟厚度不一。总厚约百米。黄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