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性能的拱形抗滑桩墙支护结构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提供明确性能的滑坡锚碇拱形抗滑桩墙支护结构体系全局优化设计方案为目的,利用先进的基于性能的结构优化设计理念、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研究锚碇拱形抗滑桩墙支护结构的空间合理布置对结构体系受力的影响、锚碇拱形抗滑桩墙支护结构体系的数值计算方法和优化模型,探索锚碇拱形抗滑桩墙支护结构体系失效损失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开发基于性能的锚碇拱形抗滑桩墙支护结构体系全局优化设计软件,为滑坡治理提供明确的安全、经济、性能等参数的全局最优支护方案。对解决当前滑坡治理方案中受力体系的选择与布置、工程治理中的资源浪费和财产损失及延长使用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是滑坡治理方面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极具应用前景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白岩沟西滑坡治理工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评议在对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县白岩沟西滑坡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白岩沟滑坡的滑体采用抗滑桩顶部施加预应力锚索的新型支挡结构,对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结果表明,该项治理措施比使用抗滑性桩治理措施降低了造价,保证了抗滑效果。  相似文献   

3.
锚索抗滑桩为常用的滑坡治理支护结构,抗滑桩锚固于滑动面以下岩土体中,锚索可视为多余约束,因此锚索抗滑桩为多次超静定结构。结构力学力法作为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以锚索拉力为基本未知量,综合考虑平衡条件、变形条件、物理条件求解锚索轴力,从而进一步确定锚索与抗滑桩各自分担的滑坡推力比例。文中以具体滑坡工程实例,采用力法求解锚索、抗滑桩结构内力,并建议锚索与抗滑桩的荷载分担比初步可按照30%~40%估算。  相似文献   

4.
将灰色理论中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应用到某滑坡支护工程中优化预应力锚索的锚固角及锚索的钢绞线根数。采用Slope /W 软件建立滑坡剖面模型,将不同的锚固角度和钢绞线根数组合,以Janbu 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和需要的钢绞线总长度为目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得到以锚固角35°,9 根15. 2 mm 钢绞线的预应力锚索加固该滑坡,能取得即安全又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贵阳市小河区某公路滑坡,拟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进行治理。通过FLAC-3D软件对这一支护体系进行效果评价,得出位于支挡面上部的结构体系受力较大,其中竖梁所受弯矩要大于横梁,运用时宜加强竖梁的设计。支挡面顶部的滑体位移要大于底部,由于锚索不能承受压力,致使框架梁发生转动,因此设计时宜把底部一排的锚索换成全黏结锚杆。锚固长度为6 m时支护效果最佳,增大锚固长度对支护效果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遗传算法在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海清  陈正汉  朱元青 《岩土力学》2004,25(12):2023-2027
为了探索遗传算法的优化功能在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方面的应用,分别研制了悬臂桩、水泥土挡墙和锚索桩等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方案优化及造价估算遗传算法程序,意在通过不同支护方案最优造价的比较来辅助进行支护结构选型。利用这些程序对厦门市3个实际的深基坑工程进行了支护结构选型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是一种很好的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深层预应力锚索支护是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控制的主要工程措施。针对高应力区岩体开挖卸荷稳定与锚固支护系统长期承载安全问题,通过对系统锚索安全长期监测成果深入分析,研究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锚索开挖期和开挖完成后5年时间的受力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分析锚索预应力随时间演化的时效特征,探讨锚索结构受力影响因素和高应力下长期承载风险,同时辅以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锚固系统长期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洞室表现不同,该地下洞室大部分深层锚索超过设计锁定值,锚索系统负载高,持续增长时间长,时效性十分显著,开挖全部完成后2年内才逐步趋于收敛,2~5年基本稳定;锚索长期承载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岩体蠕变、锚索初始张拉应力、锚索施工与应力不均匀等;锚索系统长期承载安全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8.
李邵军  冯夏庭  张友良  周辉 《岩土力学》2006,27(10):1709-1713
在边坡防护及滑坡治理工程中单孔复合型锚索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滑坡工程实例中的锚索抗拔试验,设计了一种既可获得锚索抗拔力和预应力损失,又可实现对单孔复合型锚索单元锚固段进行受力测试的装置,其原理是通过直接测定锚索中的单束钢绞线受力而获得锚索受力,详细地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实现。利用这种新型的测试方法于某滑坡锚固工程验明了可行性,测试结果为相应地质条件下的锚索设计方案和锚索施工提供了直接依据,亦具有工程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余庆至凯里高速公路某边坡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了该边坡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必要对其进行加固治理。应用有限元程序从稳定系数、位移、剪应力等方面分析了挡土墙支护、抗滑桩支护、锚索框架梁支护及挡土墙-喷射混凝土-锚索框架梁联合支护4种支护方案的稳定性,并结合工程造价、环境条件、施工难易程度、工期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边坡的最优方案是挡土墙-喷射混凝土-锚索框架梁联合支护。  相似文献   

10.
深层预应力锚索支护是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控制的主要工程措施。针对高应力区岩体开挖卸荷稳定与锚固支护系统长期承载安全问题,通过对系统锚索安全长期监测成果深入分析,研究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锚索开挖期和开挖完成后5年时间的受力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分析锚索预应力随时间演化的时效特征,探讨锚索结构受力影响因素和高应力下长期承载风险,同时辅以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锚固系统长期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洞室表现不同,该地下洞室大部分深层锚索超过设计锁定值,锚索系统负载高,持续增长时间长,时效性十分显著,开挖全部完成后2年内才逐步趋于收敛,2~5年基本稳定;锚索长期承载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岩体蠕变、锚索初始张拉应力、锚索施工与应力不均匀等;锚索系统长期承载安全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1.
苏州地区地层多为粉质粘土夹粉土,含水量较大,呈软塑至流塑状态,对深基坑支护极为不利。苏州世茂运河城深基坑支护工程选用护坡桩+土层锚杆方案。锚杆设计为三层,间距为1.5m,承载力分别为250、280和220kN,有效锚固段长度分别为13、14.4和14m,杆体选用1860级75mm钢铰线。每层锚杆施工完成后,均进行了验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层锚杆的承载力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而且安全储备很大,证明锚杆在软塑土层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张强勇  向文 《岩土力学》2007,28(10):2087-2090
土钉墙是用于基坑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挡土结构,将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结合形成复合土钉墙结构。根据土钉、预应力锚杆和土体的联合作用机理,提出钉-锚-土联合作用模型模拟复合土钉墙的支护锚固效应。将该力学模型用于指导设计一深大基坑支护工程,使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得到显著优化,确保了基坑开挖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基坑支护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昆河线402+200~450m路段的地层是元古宇变质云母片岩,历次的构造运动及长久的风化作用,使该路段地表形成不稳定的堆积层滑坡体,虽然做过数次抗滑挡墙治理,但路基仍然发生多次滑坡。对滑坡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决定采用预应力锚索板框架工艺作为该项处滑坡治理方案。通过对预应力锚固设计与施工工艺的分析,说明该技术的应用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作用。工种治理中进行了如锚索抗拔试验、压浆柱质量检验和钢绞线极限强度试验等一系列测试,结果证明,该技术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大于设计要求,治理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选取巫峡段茅草坡一典型反倾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库岸滑坡防治措施的分阶段设计流程(原则、思路和方法):首先基于已有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现阶段岸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岸坡变形破坏过程及现阶段所处的变形阶段,确定其相应的失稳模式和主控因素,提出滑坡防治比选方案;其次对于滑坡不同变形破坏阶段进行合理划分,运用数值模拟对滑坡防治各比选方案的治理效果开展岸坡不同变形破坏阶段的全过程评价,对比分析制定较合理的防治措施。研究结论主要有:(1)对同一岸坡而言,当其处于不同变形阶段时,其变形破坏模式和主控因素不完全相同,且同一防治方案的治理效果差别较大;(2)就茅草坡现阶段而言,滑坡处于变形破坏过程的坡脚弱化滑移阶段,此阶段变形破坏的主控因素为消落带岩体的弱化和滑移,格构护坡方案的造价低且防治效果最好,而锚杆锚固方案造价高且效果低。  相似文献   

15.
贾志波  陶连金  史明 《岩土力学》2020,41(11):3604-3612
稳定性分析对边坡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地震对预应力锚固边坡的影响,基于预应力锚索具有安全储备的特点,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分阶段模型。在传统Newmark法的基础上,采用拟动力计算,推导了顺层岩质边坡的位移、锚固力和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结合工程两个算例,探究了不同锚索模型和地震累积作用下的边坡变形规律。由结果可知,当锚索锚固力取固定值时,边坡计算位移偏大,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当考虑锚索的安全储备时,位移增长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定值。不同锚索模型对位移影响较大,锚索储备作用不可忽略。同时地震会对预应力锚固边坡产生永久性影响。当再次发生扰动时,其表现为临界滑动阈值的提升,位移增长率与受震经历的加速度幅值呈反指数变化。以露天矿区边坡为背景,在抗震设防标准下确定最佳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前人对微型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微型桩支护体系的水平支挡作用,提出为了提高滑体的锚固力、降低滑体变形,可以在桩顶设置与桩刚性连接或铰接的混凝土顶梁;通过模型分析,详细论述了微型桩加固滑坡的被动锚固机理,推导了钢材强度控制下的锚固力计算公式;与锚杆(索)的锚固相比较,提出了微型桩治理滑坡时,滑面以下的锚固段在岩层中要确保6 m以上,而在土层中要确保8 m以上,此时微型桩的锚固力由钢材强度控制的锚固力C和地层所能提供的锚固力Tu中的最小值确定;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证明了微型桩治理滑坡的可行性与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溪沟口滑坡工程地质概况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和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稳定性达不到安全标准,必须进行加固治理。考虑滑坡稳定状况,采用抗滑桩结合地表排水对滑坡进行治理。在传递系数法结合有限单元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构造出一定数量的抗滑桩加固方案,分别计算其治理后的稳定性和工程造价,以此为进化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 建立设计参数与稳定性及加固方案造价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遗传算法在全局范围内快速搜索出最优的设计参数,选择合理的滑坡治理方案。最后利用有限元法对滑坡体治理前后的稳定状况进行分析,对所提出的优化治理方案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证明优化方案能够达到滑坡治理的设计要求,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二维黄金分割法在抗滑桩截面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抗滑桩截面宽度和截面高度与抗滑桩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二维黄金分割法与计算机编程方法,编制了专门的计算软件对抗滑桩截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满足抗滑要求的前提下使单抗滑桩工程总费用达到最低的优化目的.在三峡库区某工程的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滑坡的治理设计具有较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邵军  李勇  王虎法 《岩土力学》2006,27(Z2):301-305
八尺门滑坡是福建省内迄今所发生的最大公路滑坡,监测是滑坡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重要内容。在该滑坡施工治理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滑坡监测系统,为此详细介绍了监测系统设计、现场监测布设及测试方法,开展了包括地表位移、滑体和抗滑桩深部水平位移、抗滑桩土压力、锚索受力、裂缝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多项目的监测,基于对典型监测成果的综合分析,给出了滑坡的滑动方向、滑面位置、滑坡位移变化、锚索受力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为滑坡动态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并确保了现场施工和滑坡上的居民安全,有效节约了工程成本。研究成果为相关的滑坡监测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