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脾胃虚寒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麦粒灸治疗。比较 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MTL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FD的临床疗效高于口服莫沙必利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MTL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隔药饼灸干预阳虚水泛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阳虚水泛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各40 例。对照1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给予温和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给予隔药饼悬灸治疗。比较3组综合疗效、膝下15 cm小腿周径、24 h尿量、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MLHFQ)。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0%(37/40),高于对照1组的80.00%(32/40)与对照2组的85.00%(34/40)(P<0.05);治疗后,2组膝下15 cm小腿周径、24 h尿量、MLHFQ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1、2组(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治疗阳虚水泛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干预,观察组予以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2组均治疗20d,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4%(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SA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30/30),对照组为8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缓解焦虑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IL-1、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隔附子饼灸治疗,对照1组采用艾灸治疗,对照2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3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IL-1、IL-6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近期疗效愈显率治疗组为63.3%,对照1组为50.0%,对照2组为43.3%,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愈显率治疗组为56.7%,对照1组为36.7%,对照2组为40.0%,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CRP、IL-1、IL-6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艾灸、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艾雀啄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药艾雀啄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12d。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药艾雀啄灸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药糊悬灸治疗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药糊悬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评定降压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最终完成本研究者治疗组28 例,对照组29 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24/28),对照组为82.8%(2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21/28),对照组为65.5%(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TC及治疗组TC、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ngⅡ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糊悬灸治疗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可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血脂及血管紧张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透骨药灸治疗海军飞行员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以颈肩腰腿痛就诊的海军飞行员患者72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 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定向透药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骨药灸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33/36),对照组为83.33%(30/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透骨药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烟艾灸治疗小儿风寒袭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小儿风寒袭肺型咳嗽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无烟艾灸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结论: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 %(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烟艾灸治小儿风寒袭肺型咳嗽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隔药灸合针刺干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隔药灸合针刺干预。干预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自汗盗汗)及心律异常性指标[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全程内差值超过50 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的百分率(PNN50)]。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合针刺疗法能够减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采用常规针刺以及常规针刺加隔姜灸3、5、7壮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量表(JOA)评价上肢功能和感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4组上肢功能、感觉JOA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P<0.01),其中C组与B组、D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5壮隔姜灸疗效最佳,能更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感觉,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脾虚湿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腹部胀满、腹部隐痛、纳差而饱、大便溏软、泛吐清水、四肢乏力、嗳气不爽)、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3.1%(3/13),低于对照组的66.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FD有显著疗效,可以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临床远期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结合内热针、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阳虚寒凝型LDH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并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予以自拟温阳散寒方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热针、隔姜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34/35),对照组为68.57%(24/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V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结合内热针、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LDH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胃愈疡清幽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 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愈疡清幽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肝胃郁热证候评分,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以及Hp根除率。结果: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93.88%(46/49)、87.76%(43/49),均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69.39%(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肝胃郁热证候评分、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健胃愈疡清幽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疗效显著,且可有效下调患者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进行热敏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76.66%(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联合艾灸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综合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腹泻患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液联合艾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ALACL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滞血瘀型ALACLI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桃红四物液结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踝关节评分(Kofoed)对2组治疗前后疼痛、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有下降,Kofoed评分均有升高,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桃红四物液结合艾灸治疗气滞血瘀型ALACLI的临床疗效优于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择时艾灸联合保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择时艾灸联合保肾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Scr)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2%,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时艾灸联合保肾汤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24h尿蛋白与Scr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温阳解毒方联合隔药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阳虚毒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 例DNB阳虚毒郁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阳解毒方口服及隔药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膀胱残余尿量(RUV)、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结果:治疗组脱落1 例,对照组脱落3 例。2组治疗2周后的RUV、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及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RUV、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2、4周后RUV、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FPG、2hP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解毒方口服联合隔药灸能够有效治疗DNB阳虚毒郁证,可持续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蛇灸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长蛇灸护理干预。观察2组临床效果、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6.7%,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满意率和总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可提高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CNP患者8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2组均干预8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量表(NIH-CPS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总依从率观察组为90.48%(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7.62%(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NP患者采取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进行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能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