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体地质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矿体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矿体的合理勘探方法。矿体地质研究与矿床地质研究密不可分,但两者又有差别。从矿床学角度研究矿体重侧重于矿石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及矿体  相似文献   

2.
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的品位分形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冬瓜山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形理论对矿床品位的分形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计算了主矿体整体和不同区段的品位分布的分维数D值,D值变化反映矿体在50~52线之间变化最不均匀,为确定勘探网度和矿床经济价值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数理统计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由于学者们对矿体地质数值之性质所持意见不同,因而数理统计在矿床勘探中之应用至今仍为争论之问题.但近年来,在地质勘探界中对数理统计持完全否定意见者已日益减少,而结合矿体地质特点,探讨其在勘探中之合理应用条件者则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数理统计已成为深入探讨勘探理论和解决勘探生产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在已有的地质勘探文献中,尚未见有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直接探讨矿床合理勘探手段的报导.至于勘探工程合理间距的数学分析法,则大都以首先确定矿体某标志或整个矿体的变化系数为基础.作者等在研究某矿床之勘探方法时,曾试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矿床合理勘探手段问题.此外,还可利用这方法作为分析合理工程间距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胡新付  周贵斌  徐晓春 《安徽地质》2011,21(1):27-31,47
本文选取矿体形态变化、厚度变化、底板位移、品位变化和储量误差作为铜陵狮子山铜矿床矿山探采对比项目开展研究,分析了地质勘探期间对勘探类型划分及勘探手段、勘探方法、勘探网度选择的合理性;明确了原地质勘探对矿体形态和规模的认识和控制程度及资源/储量估算的误差率,为今后地质条件类似矿床的勘查、设计及开采提供了很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贵芳  刘强  王晨 《江苏地质》2022,46(4):430-435
选取江苏句容石砀山铜矿标高-300 m以上Cu①号主矿体,基于普查、详查、生产勘探及开采各阶段的地质资料,将地质勘查资料与生产勘探及开采后确定的构造、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资源储量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勘查期间勘查类型划分、方法手段、工程间距选择的合理性,分析探采不同阶段的矿体形态、规模、控制程度及资源储量估算的误差率,为今后该矿床深部及类似矿床的勘查及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轲琪  居维伟  肖娥 《江苏地质》2021,45(4):444-449
选取江苏句容石砀山铜矿标高-300 m以上Cu①号主矿体,基于普查、详查、生产勘探及开采各阶段的地质资料,将地质勘查资料与生产勘探及开采后确定的构造、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资源储量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勘查期间勘查类型划分、方法手段、工程间距选择的合理性,分析探采不同阶段的矿体形态、规模、控制程度及资源储量估算的误差率,为今后该矿床深部及类似矿床的勘查及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轲琪  居维伟  肖娥 《地质学刊》2021,45(4):444-449
选取江苏句容石砀山铜矿标高-300 m以上Cu①号主矿体,基于普查、详查、生产勘探及开采各阶段的地质资料,将地质勘查资料与生产勘探及开采后确定的构造、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资源储量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勘查期间勘查类型划分、方法手段、工程间距选择的合理性,分析探采不同阶段的矿体形态、规模、控制程度及资源储量估算的误差率,为今后该矿床深部及类似矿床的勘查及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品位、厚度是衡量矿体质量和形态规模的主要标志,其变化性对矿床勘探有很大影响。因此,详细研究品位、厚度的变化性,已成为勘探中每一个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矿体的变化性包括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及控制矿体变化的地质因素(变化原因)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可是,长期以来,人们研究变化性往往只注重变化程度。如研究矿体品位变化,常划分出均匀的、不均匀的两类,或细分成三至五类。又如研究矿体厚  相似文献   

9.
厚度和品位是矿体的主要参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解决某些地质问题时,把两者统一起来进行研究,能使问题更合理、有效地得到解决.通过提出MC参数概念,分析MC参数的特征,讨论了该参数在矿体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或资源/储量检验、估计资源/储量误差及确定合理勘探网度等方面的应用,说明了MC参数对矿床勘探应用的意义,并指出该参数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矿体地质研究的中心任务是研究矿体变化性,其中包括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和控变因素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因此,查明矿体的数学特征,建立矿体变化性的数学模型,就成为矿体地质和勘探方法研究的最基本内容之一。本文所研究矿床为一外接触带层间矽卡岩型钼矿床。矿化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体赋存于寒武—奥陶系结晶灰岩及斑点板岩的层间  相似文献   

11.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是在总结已往矿床勘探成果和探采对比基础上,运用典型矿床经验,根据矿体的规模大小、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对矿体勘探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其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布署地质勘探工作,确定合理的勘探手段和勘探网度,达到有效地探求相应级别的矿产储量,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需要。在整个矿床普查勘探阶段,为了达到相应的勘探研究程度,在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和勘探网度的确定上,常常要花去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编制和审查地质勘探报告中,常因矿床勘探类型定得不准及勘探网度不合适而争论不休,有的因勘探程度过高使矿床勘探的经济效益很差,甚至因勘探程度不足而影响储委对地质勘探报告的批准。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一个矿床甚至一个矿区内,矿体不分大小,均划为一个勘探类型;因勘探类型定得不准,使勘探网度不是偏稀便是过密;用类比法确定的矿床勘探类型,依据不充分,主要参数缺乏论证或论据不足;不适当地把主矿体上下盘的一些小矿体要求控制到C级甚至B级网度等。  相似文献   

12.
合理选择勘探手段,提高矿床勘探和建设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勘探手段的合理选择,不仅可提高矿床勘探程度,使矿区勘探工作多快好省地进行,而且有助于勘探与基建开采的衔接,促进矿床开发. 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石的质量变化等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区的地形条件是影响勘探手段选择的最基本因素.本文通过若干金属矿床勘探实例和勘探经验总结,对合理选择勘探手段,提高地质经济效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磁性勘探在金属矿床中应用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磁性勘探方法在金属矿产应用中的若干进展.目前,磁性勘探已在区分同生矿床、后生矿床、热液矿床和层控矿床,在确定矿床形成时代、寻找矿源体以及岩体含矿性评价、寻找隐伏矿体等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并显示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磁性勘探方法的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14.
赵波  高子英 《云南地质》2000,19(1):97-101
在矿床勘探、开采等地质工作中 ,需要知道矿体矿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然而 ,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完全满足这一要求。采用“点储量”方法研究矿体矿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郎兴海 《地质与勘探》2017,53(3):508-518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一类主要产于陆相火山岩或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埋藏深度浅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也使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这类矿床的勘查中具有先天优势。本文通过对西藏斯弄多Pb-Zn-Ag多金属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地球物理参数特征研究,采用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物探技术在矿体外围探获具有巨大前景的Pb-Zn-Au-Ag浅成低温热液型矿体。目前单工程控制有3段矿体:顶部Au-Ag矿体,中部Au矿体,底部Pb-Zn-Ag矿体。矿体最高Au品位可达5.3g/t,Ag最高品位410g/t,Pb+Zn综合平均品位5.9%。研究结果表明,斯弄多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物性参数稳定,对矿体异常干扰较小,产于该套火山岩中极强硅化体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多具有中高极化率和中低阻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矿床综合评价包括共生矿产和伴生组分两个方面.过去对共生矿产和伴生组分的含义和叫法有些混乱,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共生矿产是指在勘探的矿床中除了被勘探的某种矿产外,还在其矿体的上、下或周围存在着其他不同的矿产,并达到工业对该矿种的要求(如矿石品位、矿体厚度等),可以圈出单独的矿体.如在煤层的上或下有耐火粘土、铝土矿、硫铁矿、菱铁矿等;在含油层的上部地层中常有钾盐、岩盐、石膏等盐类矿床;在铁矿床中有铜矿体、铜钴矿体、硫铁矿体等,这些矿产都称为共生矿产.伴生组分是指在被勘探的矿体中除主要组分外,还存在着一些其  相似文献   

17.
新疆鄯善小草湖硝酸盐矿床,近地表半裸露产出,具席状矿化特点。矿体形态简单,矿层平均厚度仅0.41m,NaNO_3平均品位为4.17%;矿区楔状盐溶裂隙发育,使矿体连续性遭到破坏。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矿体产状、矿层厚度、矿石品位、矿体连续程度等的分析,确定出合理的勘探面积、网度和储量级别。针对有异于一般矿床的某些特点,在勘探工程布置、取样及使用“含矿率”参数等方面采用了适当的处理方法。这对同类矿床的勘探工作,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矿床勘探方法研究通常包括勘探网度、勘探精度和勘探程度研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勘探精度是以各种地质勘探参数的误差衡量的,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勘探误差的来源、性质、变化规律等。矿床勘探程度或储量勘探程度包括的内容很多,诸如矿床产状、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有用组分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矿石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详细程度。勘探程度定量评价通常也是以助探误差来表征的,如储量圈定误差及主要勘探参数的误差等。可见,勘探精度是勘探程度和勘探工作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勘探网度则是决定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刘金海  王进 《贵州地质》2006,23(3):206-210
本文以苟江铝土矿水井坎矿段Ⅱ矿体用50×50m工程间距进行勘探与25×25m工程间距进行生产勘探后,对其矿体形态、厚度控制及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此类矿床勘探应如何选用工程间距,才能更合理地对矿体进行控制,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矿床的成矿深度和剥蚀程度是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矿区深部探矿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如何准确地估测矿床成矿深度和剥蚀程度是矿体定位预测中的难点。在阿希金矿床空间定位规律研究中,根据对控矿断裂构造性质、矿体的产出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矿化类型变化以及黄铁矿热电性和石英流体包裹体实验参数等微观信息的综合分析,确定了阿希金矿床的成矿深度和矿体的底部标高;认为矿体形成后经历了平衡剥蚀和差异剥蚀两次改造过程,并计算了矿体南北两段的剥蚀率,建立了阿希金矿床剥蚀改造过程模式。这些认识和结果对阿希矿区深部探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