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煤中砷的含量赋存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检测了156个煤样中砷含量的基础上,收集了近2000个煤样的资料,分析了我国煤中砷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及砷富集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多数煤中砷含量处于0.8× 10-6~20×10-6,算术平均值为4× 10-6;砷的赋存方式主要为: a. 类质同象置换硫赋存于黄铁矿中; b. 低变质煤可赋存于有机质中; c. 以粘土矿物和稀有的含砷矿物为载体。煤中砷富集的地质因素,一是后期热液带入煤层;二是由陆源物质带入泥炭沼泽;三是同沉积时期海水的影响。燃用富砷煤是引发环境污染的基本原因,但是燃煤方式也是重要因素。多数煤中砷含量并不高,控制和预防砷的危害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2.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锗(Ge)是一种典型的稀散元素,其地壳丰度为1.5×10~(-6),主要富集在煤和铅锌矿床中。统计结果显示,闪锌矿是铅锌矿床中Ge的主要载体矿物,但不同类型铅锌矿床闪锌矿中Ge的含量存在差异。除热液脉型和浅成热液型铅锌矿床闪锌矿中Ge的含量较高(可达2500×10~(-6))外,其他主要类型(如喷流沉积型,SEDEX;火山块状硫化物型,VMS;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等)铅锌矿床闪锌矿中Ge的平均含量通常300×10~(-6)。本次发现贵州贵定竹林沟锌矿床闪锌矿中Ge的显著超常富集现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宁  石莉  陈娟  刘邦煜  田元江 《矿物学报》2007,27(Z1):396-397
镓属于分散稀有元素,随着信息产业及新能源的高速发展,世界上对镓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分析表明近年世界镓的年需求量为300~400吨,价格在450美元.千克左右.镓在自然界含量最高的矿物锗石中也只含0.1~0.2%,不能形成独立矿床.世界镓的储量约为23万吨,国内约为18~19万吨.镓主要产于钒钛磁铁矿、铝土矿、煤或锡矿中.我国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镓的储量约9.24万吨,主要存在磁铁矿中含量在14×10-6~28×10-6.镓在煤中普遍存在,常共生在氧化铝含量高的煤,煤顶层、底板及夹矸中,含镓一般为10×10-6,最高可达250×10-6,工业可采品位为30×10-6.  相似文献   

4.
贵州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水银洞金矿床碳酸盐岩型矿石,表明含金黄铁矿具"三层式"结构特点,金赋存于沿自形半自形沉积型黄铁矿内核生长成的含砷黄铁矿环带中,含砷黄铁矿环带中金的含量达600×10-6~1800×10-6,高金含量与砷含量3%~6%、锑含量0.025%~0.075%、铜含量0.025%~0.075%、硫含量48%~53%相对应。Tl含量低于检出限,看不出Au成矿与Tl之间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含铀煤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含铀煤矿床主要产于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盆地基底为华力西至燕山期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或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二者均有,其含铀丰度大于8ppm,高于酸性岩克拉克值的3-10倍。基底含铀丰度高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铀矿区内的地下水一般为弱酸至弱碱性,重碳酸钾-钠型,硫酸、重碳酸钙(钾)一钠型等,pH值6 -7.5,含铀丰度为n.10-7n.10-6克/升,干旱地区为n。10-6-n.10-5克/升。矿体一般为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与煤层整合产出。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稀散元素伴生成矿的主要类型及伴生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稀散元素资源丰富,主要以伴生元素矿床产出,寄主矿床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容矿型铅锌矿(伴生Cd、Ge、Ga、Tl)、锡石硫化物矿床(伴生In、Cd)和沉积型铝土矿(伴生Ga)及含锗煤等。这些矿床往往集中产出,主要分布在三江铅锌铜银多金属矿成矿域、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滇东南锡多金属矿成矿域、黔西北铝土矿含矿带及滇西第三系含煤盆地。本文以滇东南锡石硫化物矿床(个旧、都龙、白牛场)及沉积岩容矿型铅锌矿(包括兰坪金顶铅锌矿和川滇黔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中的会泽、大梁子、天宝山和富乐铅锌矿等)等为主要对象,开展了不同金属硫化物中稀散元素含量及电子探针面扫描分析,查定了稀散元素伴生富集的赋存状态,并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这些稀散元素的伴生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稀散元素(In、Cd、Ge、Ga、Tl)伴生富集都具有明确的载体矿物专属性:热液矿床中In、Cd、Ge、Ga主要富集在闪锌矿中,Tl主要富集在黄铁矿中;沉积铝土矿中Ga的载体矿物主要是一水铝石,含锗煤中Ge主要以有机质结合态赋存在腐殖体中。在伴生富集规律上,In主要伴生富集在锡石硫化物矿床中,滇东南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个旧、都龙、白牛场)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上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密切相关。沉积岩容矿型铅锌矿普遍含有Cd、Ge、Ga、Tl,但不同矿床在不同稀散金属富集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金顶矿床中的闪锌矿高度富Cd,平均含量达1.23%,其成因可能与生物有机作用有关。临沧盆地西缘含锗煤产出在以花岗岩为基底的帮卖陆相含煤碎屑岩盆地中,具有工业意义的Ge只集中在第一含煤段的煤层中,其含煤段有硅质岩和薄层含碳硅质灰岩,在上部缺乏硅质岩的两个含煤段的煤中无Ge矿化。Ga在铝土矿中的伴生富集具有全球性特点,不同成矿时代和不同工业类型铝土矿中都具有镓的伴生富集,含量一般在50×10~(-6)~200×10~(-6),贵州铝土矿床主要形成于石炭纪,其矿石以硬水铝石及少量黏土等为主,Ga含量在70×10~(-6)~143×10~(-6),略高于中国和世界铝土矿中镓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7.
老厂矿区煤中汞的成因类型和赋存状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老厂矿区无烟煤中的汞有两种成因类型:陆源沉积型和后期矿化叠加型,后者的含汞丰度显著高于前者。低硫煤中汞的主要载体为粘土矿物,高硫煤中为黄铁矿;有机汞含量较低并随煤中黄铁矿含量及其含汞性的增高而增高。根据实测数据计算了不同类型煤中各物质成分的汞丰度;对煤中汞的可造性作了初步评价;预测了燃煤电站排气中汞的平均浓度。   相似文献   

8.
渭北石炭二叠系煤中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原子荧光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渭北部分矿区石炭二叠系煤中汞的含量及汞在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渭北石炭二叠系煤中汞含量较高,高于地壳中汞的平均含量(0.08×10-6)及已经报导的煤和石油中汞的含量(0.001×10-6~0.03×10-6)。煤中汞主要以HgS的形式存在,与煤中无机硫成正比关系。同时论述了煤中汞含量与灰分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煤中砷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砷是煤中常见的有害微量元素,由于其丰度较低,定量研究其赋存状态一直很困难。近年来,采用逐级化学提取实验方法对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砷进行了定量研究,综合分析这些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①煤中砷的赋存状态包括硫化物态砷、有机态砷、砷酸盐态砷、硅酸盐态砷、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总体上,硫化物态砷>有机态砷>砷酸盐态砷>硅酸盐态砷>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但在不同的煤样品中,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②一般而言,煤中大部分砷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中,含砷黄铁矿中的砷含量与黄铁矿的成因或类型有关。煤中的砷酸盐态砷主要与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共生;硅酸盐态砷主要进入粘土矿物晶格。③在砷含量较低的煤样品中,有机态砷含量较高,其中在褐煤和低煤级烟煤中,可提取出与腐殖酸和富里酸结合的砷。当前还难以确认有机态砷的化学结构。④贵州特高砷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较为复杂,在某些样品中与氧结合的有机态砷为主要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钻井岩心、古生物、有机岩石学观察及有机地化测试数据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启东地区ZK01井全新统地层中两套气源岩的沉积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控制研究区浅层生物气生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全新统河口湾—河漫滩相灰色黏土及粉砂质黏土中有机碳含量在0.20%~0.65%之间,平均0.46%,氯仿沥青"A"平均值71.71×10~(-6);浅海相深灰色淤泥质黏土有机碳含量在0.19%~0.52%之间,平均0.34%,氯仿沥青"A"平均值65.69×10~(-6);前者有机质丰度略高于后者,生气能力略强于后者。两套气源岩中有机质来源均由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两部分组成,属于混源输入,且以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为主,有机质类型为含草本腐殖型、含草本腐泥腐殖型。两套气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在0.50%~0.65%之间,正构烷烃奇偶优势明显,热解最大峰温峰多数低于435℃,表明有机质处于未成熟阶段。长江三角洲启东地区具有有利于浅层生物气生成的基础地质条件、物质条件、地球化学条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1.
对兰州市1663km2范围内的表层土壤和大气干湿沉降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表层土壤中Hg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Hg的平均含量为0.14×10^-6,最高值为6.38×10^-6。对土壤中Hg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认为燃煤是其主要来源。大气总汞浓度年平均值为28.62×10^-9,其中采暖期为48.48×10^-9,非采暖期为9.42×10^-9。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兰州市№环境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土壤面积为1376.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2.75%;Ⅱ级土壤面积246.8km2,占14.84%;Ⅲ级土壤面积31.7km2,占1.91%;Ⅳ级土壤面积8.4km2,占0.51%。Ⅲ、Ⅳ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兰州市西固区石化厂及其附近、七里河区西关十子一城关区二热电厂。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台花岗岩和地层中金含量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北地台的热液金矿床经常产于绿岩带中的花风岩内外接触带和变质岩中,因而许多人认为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层和矿源岩。显然,他们瓣假设是建筑在这些岩石金的含量高于地壳、上地壳和区域背景含量上的,这样,这些花岗岩和地层可提供足够的金来形成金矿床,因而,这些地层和花岗夺被称为矿源层或矿源岩。随着金定量分析方法的改进和精度的提高 0.1×10^-9,大量测试资料表明,绿岩带中的变质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常较低,平均1.06×10^-9~2.3×10^-9,而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的含量更低,平均为0.6×10^-9~1.4×10^-9。并且随着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程度增加而降低。因此,矿源层和矿源岩并不是前人所认为的那样,花岗岩形成过程和早期深部的成矿流体的碱交代作用过程是促使金活化转移的重要机制,也是形成金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平顶山煤田采集煤样的煤质、煤岩显微组分、煤相、煤岩显微裂隙分析, 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 研究了该区的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 预测了煤层气资源分布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786.8×108m3, 煤层气资源丰度平均为1.05×108m3/km2, 具有很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其中, 位于煤田中部的八矿深部预测区和十矿深部预测区周边地区, 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 煤层气资源丰度高, 煤层埋深适中, 同时由于该受挤压构造应力影响, 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渗透性高, 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铅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样品铅及其同位素含量比的测定数据,铅含量变化范围为(119.76~1327.42)×10-6,均值为374.51×10-6,统计标准偏差为273.36,变异系数为0.73,说明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铅含量变化大。燃煤飞灰的放射性成因铅明显高于汽油和柴油,可作为鉴别大气尘铅来源的证据。铅同位素含量数据表明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的铅污染是复合污染源所致,其中,相对清洁区污染以建筑扬尘为主,中度污染区是汽车尾气和扬尘的叠加作用,重污染区是燃煤飞灰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源的综合表征。  相似文献   

15.
武法东  陈钟惠 《地球科学》1992,17(6):687-698
以沉积环境研究为基础,结合煤地质学研究与石油地球化学研究,着重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两个方面按沉积类型分别对烃源岩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无论是在有机质丰度还是有机质类型方面,滨岸带泥炭沼泽(SS型)和海相暗色泥岩都分别优于三角州平原泥炭沼泽(DS型)和陆相暗色泥岩。  相似文献   

16.
位于招远-莱州金成矿带中西部的金翅岭金矿床是胶东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高品位金矿,但其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利用LA-ICP-MS技术原位分析与成矿有关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结合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成矿流体来源,为进一步认识矿床成因提供制约.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划分为2种类型(PyI和PyII),PyI产在石英-黄铁矿阶段,PyII产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伴随大量可见金的出现.根据背散射的核-边结构,PyII可细分为含有较多硫化物的核部PyIIa和表面较为干净的边部PyIIb,但二者有明显溶蚀结构.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PyI含有一定量的Au(< 0.015×10-6~2.18×10-6,均值0.62×10-6)和As(78.98×10-6~857×10-6,均值542×10-6),但Pb、Zn等其他元素含量较低.核部PyIIa和PyI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但Au(< 0.015×10-6~0.59×10-6,均值0.11×10-6)和As(0.62×10-6~198×10-6,均值35.81×10-6)的含量相对下降.边部PyIIb较核部PyIIa明显富集Au(< 0.015×10-6~19.71×10-6,均值5.91×10-6)和As(399×10-6~18 153×10-6,均值6 412×10-6),且Au与As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PyI和核部PyIIa原位δ34S的分布范围较为一致,集中在3.0‰~4.9‰;而边部PyIIb的原位δ34S值较高(5.2‰~6.6‰).根据黄铁矿结构、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推断在主成矿期富34S和富Au-As的热液流体加入形成了边部PyIIb且与核部的PyIIa发生了交代作用,同时大量可见金直接从热液中沉淀形成.该研究表明多期次富Au-As成矿流体的注入可能是高品位石英脉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讷河市土壤-作物系统Se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北黑土地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采集黑龙江省讷河市表层土壤(0~20 cm)样品1627组,深层(150~200 cm)样品415组.对不同类型土壤微量元素Se的全量、有效态含量、农作物籽实Se含量,以及Se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表层土壤Se元素含量平均为0.239×10-6,低于全国和世界土壤平均值,高于黑龙江省和东北平原平均值,表层土壤Se含量以足硒为主要特征,足硒土地面积达84.21%;2)不同类型土壤硒含量有一定差异,黑土、黑钙土、草甸土Se含量高于暗棕壤、沼泽土和新积土;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e含量表现为交通用地、建设用地和耕地Se含量高于林地、草地和水利用地,反映出与人类活动强度关系密切;4)在土壤剖面中Se含量随深度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表层土壤Se含量最高;5)玉米、大豆、水稻主要农作物籽实Se元素平均含量0.035×10-6,呈低Se特征,可依靠农业科技开发富硒产品,提高粮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