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合 《海洋预报》1989,6(1):46-49
目前,各种海洋工程规范采用的有效波高H_(1/3)与最大波高H_(max)的关系各不相同,它们采用窄谱条件下的理论关系或经验关系。本文针对北部湾海区的实际波浪状况,利用测波资料计算了谱宽参数的分布规律,然后在宽谱的条件下分析并确定了最大波高H_(max)与有效波高H_(1/3)的关系随谱宽度参量ε与波个数N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北部湾有效波高的长期分布计算出不同重现期约设计波高。  相似文献   

2.
潜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现有国内外一些潜堤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潜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如合理的断面型式;合理的堤顶相对标高α/H(α——潜堤堤顶水深,H——潜堤堤前原始波高);消波性能(即波高传递率)n=H_1/H(H_1——潜堤堤后波高,)及潜堤块体稳定重量 W_z 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东核电站位于大亚湾,防波堤口门处台风期设计波高H_(1/10)达6.7m,而泵房前进水口允许波高H_(1/3)仅0.3m。为此,在进水口前布置了东、西导堤加以掩护,形成二次绕射,以满足进水口的泊稳要求,同时,港内边界由全反射的重力式码头和部分反射的斜坡式防波堤、导堤及护岸等组成。所以,本文建立了具有任意反射率复杂边界的多港湾波浪绕射的数学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同条件下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1973年巴勒莫港防波堤的破坏事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对破坏原因进行了许多分析,这对汲取经验教训是重要的。这里阐述一下作者的几点看法,以期引起讨论。(1)由该港外侧防波堤的标准断面可知,堤前水深 d=36米,直墙前水深 d_1=10米,因此无论按永井的分类或是按我国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海港水文篇的规定均属于高基床,按破坏当时的气象条件分析,波高值 H_(1/10)=7.5米,H_(1%)=8.9米,波周期  相似文献   

5.
潜堤对波浪传播变形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可渗透光滑潜堤为研究对象,基于波浪水槽试验,分析了规则波和不规则波通过淹没梯形潜堤时的波浪外部形态变化以及内部能量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波浪要素(周期、波高、淹没水深)对潜堤附近波高影响的变化规律。同时,探究了潜堤斜坡坡度、堤顶淹没水深对波浪频谱在频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波浪通过潜堤时,波浪主频能量衰减,波浪能量由低频向高频移动;潜堤斜坡坡度越大、堤顶水深越小,波浪主频能量衰减越剧烈;波浪通过潜堤后高频波能量占潜堤次生波能量的1%~30%。  相似文献   

6.
波浪对斜坡堤护面结构的冲刷破坏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波浪要素、水深条件、坡面角度、护面块体型式等。在进行某项有关斜坡堤护面块体的课题研究中发现,当防波堤断面结构确定后,护面人工块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波高及波周期的变化。在进行这方面内容设计计算中,通常波高的取值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波周期对护面块体稳定性的影响容易被忽视。本研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针对波浪周期对斜坡堤护面块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为防波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带胸墙斜坡堤越波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胸墙斜坡式防波堤堤顶标高的合理确定,有赖于越波量的正确计算。本文基于水力学中流量系数的概念,建立越波量的计算公式。对影响流量系数的几个主要因素:波高、波陡、胸墙高、平台宽度、相对水深和护面结构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和讨论,提出了确定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另外,还根据越波量的大小及越波波态,将堤分为:不越水堤、少量越水堤、越水堤及半潜堤四类,可作为合理确定堤顶标高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斜坡堤典型胸墙迎浪面所受波浪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设计前仰式、深弧式、后仰式和直立式四种结构型式胸墙进行相关的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在典型胸墙迎浪面间隔布置压力测点获取所受波浪压力,并将其进行积分求和得到胸墙所受波浪力,进而讨论相对波高(H/d)、相对波长(L/d)、斜坡坡度和胸墙结构型式对波浪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波高与相对波长对胸墙所受波浪力影响显著。波浪力随着相对波高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相对波长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波浪力随着斜坡坡度的增大而减小。斜坡堤弧形胸墙所受波浪力明显大于直立式胸墙所受波浪力;在斜坡堤弧形胸墙中,前仰式胸墙受力较其余两种型式胸墙受力小。研究结果将加深波浪对斜坡堤胸墙作用力的理解,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波高和堤顶水深变化对潜堤胸墙波压力和护面块体稳定性的影响。以长江口为研究背景,测试潜堤胸墙波压力和块体稳定性,得到波高和堤顶水深变化使潜堤胸墙和块体稳定最不利水位确定方法,并得到潜堤胸墙波压力计算方法及钩连块体在潜堤情况下的稳定系数,为今后潜堤胸墙设计和钩连块体重量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宝钢江堤加固工程模型试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应用风浪模型律(?)以确定模型风浪与原型风浪的关系,其结果是良好的;实验还证实了用单波能量比拟法确定涌浪实验的波高 H=0.82H_(1%)=H_(4%)=H_(1/10)。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1—2012年在平潭东部海坛湾海域"浪龙"(AWAC)的实测波浪数据,统计分析得到该海域的波浪特征。海坛湾海域全年的波向主要集中在NE-E-SE向,常浪向为ENE向,频率为67.56%。强浪向为E向,H_(1/10)波高最大值为5.73 m。全年波高以3级浪为主,年出现频率为41.97%。H_(1/1 0)波高主要集中在0.40~2.20 m之间,所占频率为68.70%,周期主要集中在2.0~7.0 s,所占频率为98.20%。利用实测资料通过能量谱积分计算分析该海域的波浪能情况,波浪能的大小以波功率密度(P_w)表示。P_w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秋冬强,春夏弱,秋冬季P_w平均值可达8.50~10.00 kW/m。P_w年平均值在5.50 kW/m左右,表明该海域为波浪能较丰富区。将实测波浪数据应用于波浪能经验公式计算式时,不同波要素组合下的P_w近似公式其比例系数(α)不同,计算结果表明,H_s-T_(1/10)和H_s-T_z波要素组合计算P_w为优选,其对应的α值分别为0.34和0.45。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设计波高的三种通用方法;分析了常用公式H=H_s (1/2 lnN)~(1/2)中N和τHs的合理取值;应用波浪后报的波高资料,进行了全方向和分方向的极值波高统计,提出了在资料足够时(m≥20年),应该采用分方向的极值波高统计以替代惯用的、不分波向而把每年的最大波高取来进行统计计算的全方向极值波高统计,这样得出的设计波高既合理,又安全。最后,文章给出了挪威沿海水域的最劣波向及其相应的设计波高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文献[7]提出的浅水海浪的周期模式为基础,引进水流的影响,构成一推算设计波周期的公式。检验的结果说明,由式(6)所示的公式是有用的。所提公式,就所检验的数据言,于水深、波高(H_(1/3))与周期(T_(1/3))分别为3.45~30.0米、1.45~9.15米与5.8~14.8秒范围内给出较现有公式为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张娜  邹国良 《海洋工程》2015,33(2):32-41
为合理确定防浪建筑物的越浪量,基于含非静水压力梯度项的非线性浅水方程建立了近岸波浪越浪数值模型。通过采用域内造波、消波并结合波前静压假定的破碎模型,模拟了规则波和不规则波在斜坡上的波浪传播变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越浪量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非静压模型可合理地描述波浪破碎点位置、破碎后的波高、增减水以及斜坡上的堤后越浪量。数值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可为实际工程防浪建筑物越浪以及堤顶高程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数值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赵耀南 《海洋学报》1983,5(5):650-658
各种海洋结构物所受的波浪效应,大体上是正比于海况的强度和波列中个别大的波高的。因此,长期以来海洋工程是以某一累积概率的波高的重现期作为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标准。然而,某一设计波高和不同波周期的组合对各类海洋结构物的波浪荷载、从而对结构物的尺度都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谷本胜利等[1]计算了在一固定的换算深水波高Ho'=7米的情况下,改变有效波周期Ts=9-16秒时,所要求的直立防波堤的堤宽(见图1)。  相似文献   

16.
斜坡堤典型胸墙波浪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雪艳  付聪  范庆来  王岗 《海洋科学》2015,39(12):118-129
为探求斜坡堤典型胸墙迎浪面所受波浪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设计前仰式、深弧式、后仰式和直立式4种结构型式胸墙进行相关的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在典型胸墙迎浪面间隔布置压力测点,获取所受波浪压力,并将其进行积分求和,得到胸墙所受波浪力,进而讨论相对波高、相对波长、斜坡坡度和胸墙结构型式对波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波高与相对波长对胸墙所受波浪力影响显著;波浪力随着相对波高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相对波长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波浪力随着斜坡坡度的增大而减小。斜坡堤弧形胸墙所受波浪力明显大于直立式胸墙所受波浪力;在斜坡堤弧形胸墙中,前仰式胸墙受力较其余两种型式胸墙受力小。研究结果将加深波浪对斜坡堤胸墙作用力的理解,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结构离岸式潜堤消浪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保滩促淤工程中,应用了离岸式潜堤技术。为了验证其不同结构形式的消浪效果,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斜坡堤、大圆筒以及板桩直立堤的3种潜堤断面,在3种不同水位、波高作用下的消波效果作观测比较,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表明 ,不规则波对斜坡堤护脚棱体稳定性的威胁大于波高对应于Hs 的规则波 ,斜坡堤护面形式对护脚块石的稳定也有影响。Gerding公式虽然准确地描述了棱体在波浪作用下的稳定性规律 ,但由于护面糙率、透水率等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上应用仍需进一步修正。文章指出在中低水位 ,Gerding公式计算的护脚棱体稳定重量有可能偏小 ,并给出了不同类型护面下护脚棱体稳定计算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9.
准确确定越浪量对于斜坡堤设计有重要意义。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并采用主动吸收式速度入口造波、出流边界消波、VOF方法追踪自由表面以及静态Smagorinsky模型模拟紊流运动,建立二维数值波浪水槽,对光滑斜坡堤上规则波与不规则波越浪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及其他数值模型结果比较表明,二维LBM数值波浪水槽具有模拟斜坡堤越浪的能力,但对于破碎较为剧烈的越浪过程模拟,该模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可从提高自由表面模型精度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其性能。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用四脚锥体作护面的斜坡式防波堤进行了不规则波与规则波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规则渡的等值波高应为有效渡高的1.24倍。此外,在本文中还探讨了入、反射波分离的方法,波浪周期对块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堤体的反射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