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巴彦浩特盆地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研究,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文章探讨巴彦浩特盆东部坳陷石炭系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从油气运移动力学角度分析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规律及原因。以盆地主要成藏时期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活动为基础,结合该时期的构造格局,计算出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流体势,明确流体势场表现出的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总体上表现为自坳陷东部及南部向西部及东南部降低的规律,高势区分布范围较小,主体位于坳陷的东部及南部。在此基础上,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区8个油气运聚单元。上述流体势特征有利于油气长期运移聚集,较好的油气运聚单元是未来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勘探的主要潜力区。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自生伊利石钾氩测年反映本区油气成藏事件在时间上表现出集中性,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表现出油气成藏事件的幕式性。时间上的集中性表现在油气成藏时间主要分为三期60Ma、58Ma、45Ma;空间上的广泛性表现在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相距极远(35km直线距离)的两点具有相同的油气成藏时间,据此限定的油气运移最小速率为4.5km/Ma,该油气运移速率不能由传统的油气运移动力--水动力、浮力解释,两者所造成的油气最大运移速率约为2km/Ma,远远小于研究区油气实际运移的最小速率,说明研究区的油气运移必须考虑构造作用的影响。中国东部古近纪近东西向的构造挤压作用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的油气运移、聚集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构造挤压作用强化了泥岩超压作用,并可导致油气从拉张作用所形成的泥岩裂缝中排出,因而有利于油气的初次运移。构造活动的幕式性导致了流体的幕式活动,而流体的幕式活动导致了油气的幕式运移与成藏,因此构造作用是本区油气波浪式运移、幕式成藏事件的主要动力来源。近东西向的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本区主要的背斜型圈闭,同时导致本区NNE、NE向断层性质转为封闭,形成本区主要的断块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 在构造、沉积、石油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 从典型油气藏解剖入手, 构建了西北沙巴盆地3种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 即岩性型、地层型和滚动背斜型油气成藏模式。盆地经历了裂谷期、挤压反转期和拗陷期3个演化阶段, 发育Stage Ⅰ、StageⅡ、StageⅢ、StageⅣ等4套新生代沉积地层。盆地以StageⅣ泥/页岩为主要烃源岩; 有利储集层为由StageⅣC、StageⅣD、StageⅣE砂岩构成的上砂岩单元、由StageⅣA砂岩构成的下砂岩单元及StageⅣC/ⅣD地层滑塌形成的深水浊积砂体; 空间配置方面, 烃源岩与储集体平面相接、空间叠置, 为油气运移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油气富集条件及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 认为"内带"构造区的地层油气藏及"外带"构造区的岩性油气藏是盆地未来的油气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Sureste盆地是世界级富油气盆地,Salina次盆深水区勘探程度低,相关研究少。基于最新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结果,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论述了该区的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研究表明: Salina次盆构造演化复杂,盐岩活动强烈,控制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圈闭、油气运聚和保存等成藏要素。烃源岩为盆地内广泛发育的提塘阶海相页岩,在盐岩发育区具有微盆控烃的特点;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为新近系碎屑岩,沉积与盐构造关系复杂,中新统砂岩储层较发育,物性较好; 次盆在平面上可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主要发育与盐岩相关的背斜、半背斜等类型的圈闭; 盐刺穿褶皱带和盐蓬带成藏条件较好,是最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5.
平衡剖面不仅可以用于评价和检验地震解释剖面、分析盆地构造演化,还有助于分析油气的动态成藏过程.对哈萨克斯坦M盆地的主干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剖面恢复,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构造发育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盆地中新生代地质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中侏罗世为盆地断陷伸展、沉积与沉降的主要时期,白垩纪主要为坳陷期...  相似文献   

6.
渤中坳陷东营组沉积期以来快速沉降和强烈断裂活动的地质背景导致其呈现出不同于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凹陷周缘凸起带成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输导体系的分布与演化控制了油气运移和成藏.在阐明渤中坳陷大型油气系统烃源岩和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综合利用多种资料分析了各类潜在输导通道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配置, 识别出断裂主导型、砂体主导型和不整合主导型3类控藏输导体系.凸起边缘继承性的长期断层充当了垂向流体释放和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 控制了凸起带上新近系储集层中的油气聚集.特别是在构造活跃期, 开启的长期断层成为油气快速垂向运移的首选通道.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的连通性砂体与活跃烃源岩直接接触, 不仅是早期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场所, 也是晚期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始发站.因此, 它们不仅控制了古近系圈闭的油气聚集,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控制了凸起带新近系圈闭的油气供给.不整合T8是中生代末区域构造变革的产物, 其渗透性因风化作用而得以提高, 充当了深部侧向油气运移的输导通道, 控制了潜山储集层中的油气成藏.3类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时间、部位、速率和规模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断裂主导型输导体系的控制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石炭-二叠系煤成气藏是冀中坳陷东北部亟待突破的勘探领域。文中基于大量的钻井、测井、地球化学和古地温资
料,分别模拟构建了大城凸起、文安斜坡和武清凹陷的埋藏史和考虑岩浆热液侵入作用的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
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地层总体上经历了“三沉两抬”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印支运动前全区具有近似的演化历史,印支
期、燕山期区内构造演化开始分异,至新生代形成总体“东隆西坳”的构造格局。区内烃源岩热演化包括一次生烃和二次
生烃,并可细分为长期隆升型、后期强烈沉降深成变质型和岩浆热变质型三种类型。一次成烃主要发生在三叠系末期,二
次成烃分别在新近纪和古近纪岩浆侵入期。区内斜坡浅部和隆起区一次成烃,斜坡和凹陷深部为后期强烈沉降深成变质二
次成烃、斜坡和凸起岩浆热液侵入区发生岩浆热变质二次成烃。一次成烃期Ro 值在0.7%左右,不具成藏潜力,二次成烃
期烃源岩可达高熟、过熟阶段,成藏配置条件好,成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8口井53块样品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荧光观察和显微测温、测盐系统分析,并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确定了研究区古生界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次及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生界油气藏曾发生过2期4个幕次的油气运聚事件,即:海西晚期的早成藏阶段,其可进一步划分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距今309.40~289.20 Ma)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距今262.90~241.20 Ma)2个幕次;喜马拉雅晚期的晚成藏阶段,主要以高成熟油充注及天然气成藏为主,其可划分为新近纪晚期(距今6.31~4.17 Ma)和第四纪早期(距今2.31~1.62 Ma)2个幕次。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认为,2期油气运聚事件分别受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控制,印支—燕山期构造抬升中止了烃源岩演化,形成了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2个重要的油气成藏时期。  相似文献   

9.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复杂、形成时期上认识模糊的问题,通过重新制定适合孤岛地区的断层分级原则,落实了研究区的断层级别和各级断层的展布规律,并通过断层活动速率法详细研究了主干生长断层的活动期次及发育特点。结果表明,主干生长断层新生代的活动性主要表现为由Es4-E82+3-Es1逐渐减小的特点,Ed沉积期受东营运动影响多数活动性有所增强;Ng沉积期活动性普遍微弱。在后期的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早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开始复活,重新具有活动性,并在新近系地层中产生大量新生活动断层。由此才促使研究区浅部地层在中新世末主排烃期能够聚集大量油气,这也是构成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代油气成藏理论,从分析原油成因和油气分布规律出发,结合油源对比结果,对高邮凹陷马家嘴地区油气差 异性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家嘴地区以断层-岩性油藏为主,主要沿真②断层和汉留断层分布有两类 原油,均来自异地的邵伯次洼阜四段烃源岩,油气充注期都为始新世中、晚期;原油类型分带分布并非是不同源或同源不 同运移期所致,而主要为运移路径不同所致;真②断层和汉留断层控制了油气主运移通道,且前者输导油气能力较强,造 成了沿真②断层分布的油藏成熟度整体低于沿汉留断层分布的油藏;在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下,离断层稍远的物性较好的 扇中和扇端的含油性普遍好于靠近断层的物性较差的扇根;断层产状、砂体尖灭方向和地层走向的配置关系决定了断层- 岩性油藏的充满度。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临南洼陷油气运聚方向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惠民 《现代地质》2009,23(5):894-901
构造应力场、流体势、断面形态特征及其与输导层产状的匹配关系对油气运聚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临南洼陷油气优势运移方向表现为自生油洼陷向周边,以近SN向运移为主,至临商、夏口断裂带,则上盘的断裂凹面处、断面的凸脊、下盘的断裂凸面处及输导层与断面形成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和汇聚的优势通道和方向;油气藏分布整体表现为沿着油气优势运移通道与方向“顺藤结果”、“沿枝开花”的格局;断裂的侧向封堵性导致临南地区不同位置的含油性差异,构造样式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盆地结构单元的成藏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流体超压封存箱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中红  查明 《沉积学报》2006,24(4):607-615
东营凹陷古近系由于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导致超压的广泛发育,这些发育程度不同的超压体系可以构成不同级别的超压封存箱系统,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东营凹陷超压封存箱中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封存箱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箱缘成岩地带(封隔层),对油气起着封闭作用;烃类的有利释放带,其中超压得到一定程度释放,烃类较大程度上排出,可以称为排烃的高峰带;烃类滞留带,该带中超压未能得到很好释放,烃类也多滞留于其中,为排烃的不利地带。幕式排放是超压封存箱排液的一种重要排液方式,存在“压力幕”和“构造幕”两类方式。“构造幕”的机制是外部构造活动的破坏,其排烃方式主要是沿着断裂面及构造裂缝运移;“压力幕”的机制是超压体系内部“剩余”能量的积累和释放,其排烃方式主要是沿着压裂形成的微裂缝排放。在发生幕式排烃作用的超压体系内,排烃效率、烃指数分别较上下层段明显增大和减小。幕式排烃具有的高能量、快运移的特征,使得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东营凹陷可以划分为浅层的常压开放性流体动力学系统和中部的超压封存箱流体动力学系统两类流体动力学系统(排除深层滞留系统),分别对应常压开放性它源油气成藏动力学及超压封存箱型自源油气成藏动力学两类不同成藏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 developed widely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s of China formed from multiple structural alterations,r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formed at early stages.They are characterized currently by trap adjustment,component variation, phase conversion,and scale reformation.This is significant for guiding current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by revealing evolution mechanisms after hydrocarbon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for predicting remaining potential resourc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 number of 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there are four geologic features controlling the degree of destruc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formed at early stages:tectonic event intensity,frequency,time and caprock sealing for oil and gas during tectonic evolution.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arger the tectonic event intensity,the more frequent the tectonic event,the later the last tectonic event,the weaker the caprock sealing for oil and gas,and the greater the volume of destroyed hydrocarbons in the early stages.Based on research on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destruction mechanisms,a geological model of tectonic superimposition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evaluating potential remaining 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 have been established.The predication method and technical procedures were applied in the Tazhong area of Tarim Basin,where four stag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three stages of hydrocarbon alteration occurred.Geohistoric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reached 3.184 billion tons,of which 1.271 billion tons were destroyed.The total volume of remaining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exploration is~1.9 billion tons.  相似文献   

14.
郭凯  曾溅辉  刘涛涛  雷新 《现代地质》2013,27(2):382-388
利用显微荧光与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含油气流体活动期次及石油充注历史。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开始排烃的时期为早白垩世早期(约133 Ma),主要存在两期含油气流体活动,第一期含油气流体活动发生在早白垩世主力源岩排烃期间(133~100 Ma),第二期含油气流体活动发生在晚白垩世构造抬升期间(100~70 Ma)。早白垩世期间石油的充注表现为充注强弱程度不同的连续过程,晚白垩世以来生烃停止导致石油的充注与运移逐渐减弱并在晚白垩世末期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15.
根据前人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地质研究成果和最新资料,指出新生代的丽水-椒江凹陷主要处于张性应力场中,应力场是控制该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因素。采用Maxwell粘弹性模型,对新生代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瓯江运动期,丽水-椒江凹陷处于一种右旋拉张环境;玉泉期的丽水-椒江凹陷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弱拉张环境。研究表明丽水西次凹LS36-1-1井以西,MYF-1井以南的缓坡带是比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灵峰凸起带因为应力值偏高有可能导致运移到此处的油气已经沿断层逸散或者被破坏。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石油和天然气形成构造动力学理论,其中包括构造挤压是有机质演化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构造挤压的最重要伴生效应-力化学作用促进了有机质演化、构造挤压对烃类运移和 烃类资源分布有重要影响等观点。还综述了油气藏勘探的地球动力方法,其中包括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和具体任务以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7.
沉积盆地超压普遍发育,形成机制多样,其演化过程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综合试油、测井资料并结合有效应力特征,分析了黄河口凹陷超压的成因机制,表明东营组超压形成受欠压实和生烃作用的共同影响,沙河街组超压成因以生烃作用为主。压力史演化数值模拟证实,构造活动控制的断层开启和砂岩夹层共同作用造成的超压释放是部分区域实测地层压力接近于常压的原因。超压发育与演化特征控制了黄河口凹陷现今不同类型油藏的垂向分布:在现今超压比较发育、未受断裂活动影响且压力释放作用不明显的区域,以寻找古近系原生油气藏为主;而在断裂沟通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区域则有利于新近系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与勘探。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北部鞍部地区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系统描述葡萄花油田北部鞍部地区构造特征和断裂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与构造形成时期的匹配关系、砂体分布、地层压力和断层封闭性对研究区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和构造形成时期良好匹配,地层压力低势区和在成藏时期断块边界断层侧向开启是成藏的有利条件,构造和砂体分布则是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成藏条件较好,可作为有利扩边潜力区。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孔西潜山构造带碳酸盐岩的成藏史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碳酸盐岩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的数值模拟,建立了成藏史数值模拟系统,并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构造带为例说明了这一系统的应用.研究表明,孔西潜山构造带奥陶系烃源岩在印支期开始排烃,一次成藏开始;燕山期进入大量生、排烃阶段,成为本区的主要生烃期和成藏期;之后,一次生烃中止;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进一步被埋深,开始二次生烃和第三次成藏,二次生烃的量较小.所以黄骅坳陷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应注重那些位于生烃区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形成且未被后期构造运动破坏的古构造.   相似文献   

20.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本文根据羌塘盆地流体包裹体观察和测试资料,对流体包裹体的组合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定量地分析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海相地层油气运移的期次,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海相地层存在三次油气运移期。这为该区的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