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气象》2006,30(B09):F0004-F0004
为增进黔南与河池两地区气象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与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增进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黔南州气象局和河池市气象局每年将开展一次两地区学术交流活动,由双方轮流举办。2005年12月13-15日,黔南,河池两地区首届气象学术交流会在都匀举行,  相似文献   

2.
李霄 《贵州气象》2008,32(1):32-33
根据贵阳探空站的资料分析大气可降水量对贵阳的影响和作用。探讨贵阳作为“避暑之都”的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天山及周边地区大气含水量序列的方差值和降水转化率,分析了天山地区空中水资源的稳定性和可开发性,结果表明:天山山区大气含水量的稳定性与大气含水量多少有密切关系,大气含水量低的地区,水资源稳定,而大气含水量高的地区,水资源不稳定。夏季是四季中方差最大的季节,稳定性较差;冬季是大气含水量方差最低的季节,特别是山区大气含水量稳定,秋季略高于春季。天山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大气含水量方差明显要小,而中部地区的较大,这主要是由控制风带的强弱及水汽输送决定的。大气含水量的稳定性和海拔成反相关关系,这主要与水汽凝结的高度有关。地形高度变化和降水转化率密切相关,随海拔高度上升,降水转化率增大,降水转化率在2000m左右形成一个高值,天山山区年降水转化率最大,伊犁河谷冬季降水转化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天山及周边地区大气含水量序列的方差值和降水转化率,分析了天山地区空中水资源的稳定性和可开发性,结果表明:天山山区大气含水量的稳定性与大气含水量多少有密切关系,大气含水量低的地区,水资源稳定,而大气含水量高的地区,水资源不稳定。夏季是四季中方差最大的季节,稳定性较差;冬季是大气含水量方差最低的季节,特别是山区大气含水量稳定,秋季略高于春季。天山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大气含水量方差明显要小,而中部地区较大,这主要是由控制风带的强弱及水汽输送决定的。大气含水量的稳定性和海拔成反相关关系,这主要与水汽凝结的高度有关。地形高度变化和降水转化率密切相关,随海拔高度上升,降水转化率增大,降水转化率在2000m左右形成一个高值,天山山区年降水转化率最大,伊犁河谷冬季降水转化率最大。  相似文献   

5.
前言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与降水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近年来有人对我国大陆上空的水汽分布进行过专题分析和研究。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侧,平均海拔约1000米,从西到东,地势陡降明显,东西部相对高差近2000米;由于地形地势上的这些特点,使得空中水汽在贵州的水平梯度很大。本文根据贵阳、威宁1964—1982年和怀化、河池1979—1982年的高空月平均温度、露点资料,分别计算07时、19时地面一125mb整层及各层的水汽量。初步分析了贵州空中水汽量的分布概况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邹光源 《气象》2004,30(3):39-42
建立了二维准弹性对流云模式,利用其对百色、河池两地区1971~1998年期间的冰雹天气进行事后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桂西北地区冰雹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曾居仁  丁晓红 《贵州气象》2007,31(3):F0003-F0003
在贵州省气象部门考察访问期间,“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国际培训班”广大学员还先后参观了贵州省气象台、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业务平台、贵阳市气象局、贵阳国家气候观象台以及贵州(贵阳)气象科普馆等,随后前往安顺、黔东南两地考察。  相似文献   

8.
大气沉积颗粒中铅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气沉积颗粒中的重金属铅污染入手,采用连续化学浸提萃取的方法,对西安大气沉积颗粒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铅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铅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结合态存在。水溶态、交换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的量虽然很少,但都以矿物质形式存在,这说明金属离子比较稳定,不易迁移和转化,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比较持久。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大气传输模式(BATS模型)模拟了淮河流域山丘区和平原区在1998年汛期的暴雨洪水过程,从陆地-大气间水量交换的角度揭示了径流量、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植被分布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对于山丘区和平原区而言,根系层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以及土壤颜色的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具有相似性,但是敏感性不同;而山丘区和平原区深层土壤含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的作用正好相反。这些结果显示,由于山丘区与平原区的不同气候和下垫面条件,而造成两者水文性质的差异性,反映了大气-水文之间关系与作用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2005—2010年贵阳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贵阳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与酸雨的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0年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5.6,且近5 a来,降水pH值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型。贵阳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平均pH值及K值较春、冬季节高;pH值及K值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强酸雨频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酸雨污染严重;当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增大;大气污染物SO2、NO2、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