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又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保护库区地质环境,笔者近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地质环境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丹江口库区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第十四届“世界水日”,也是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水,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为中国"水法宣传周"。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相似文献   

4.
日前,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人民大会堂就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形势与任务报告。汪恕诚指出,衡量人与自然和谐有两个重要指标,即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在这两个承载能力中,水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  相似文献   

5.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切实履行保护水资源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22日是第15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世界水日,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人的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而当人类步入现代文明的21世纪之时,人的生命之源——水,却向人们发出了警报: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河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做好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对保障供水安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维护河流健康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10月25日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正不断加剧,目前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严重污染。刘宁是在河南信阳市举行的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暨水生态环境保护高层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用水量已大大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对水资源无节制的  相似文献   

7.
刘磊 《测绘通报》2012,(12):90+93
一、引言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水是最短缺的农业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农业用水矛盾日渐凸显。在我国现有灌溉面积9亿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3亿亩,林果牧草灌溉面积7000万亩,在这些灌溉面积中,95%以上采用地面灌溉,很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各国领导人的共识。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洪涝灾害严重、水资源供需失衡和水环境恶化是我国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工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郝哲   《中国测绘》2020,(1):21-24
从传统的"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到依托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正如央视纪录片《了不起的中国农民》所讲,这群来自美国加州硅谷的创业团队重新定义了农民,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遥感大数据赋能智慧农业,用科技之利器碰撞大国之根基农业,擦出的火花照亮了中国农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9月17日)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如果说土地承载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土地制度就担负着调节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功能,事关国家政权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兴衰。土地税费金不仅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土地税费金的制度更要承载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是促进资源合理利用、调节土地经济社会关系最直接、最有力、最重要的杠杆,世界各国、历朝历代都对土地税费金制度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水利部有关部门19日发布文件,明确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今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工作的重要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切实把好土地“闸门”,对于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针对上海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难度加大等实际状况,为了有效破解土地资源的瓶颈约束,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全市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守住耕地红线和保障发展为目标,以"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原则,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转变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正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测绘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是保障服务的公益型事业。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经济社会各领域在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愈加旺盛的同时,也对地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基础测绘内涵不够丰富、产品不够多样、服务不够宽泛、生产体系不够完善等不合理、不适应的短板也日益突显。测  相似文献   

15.
湖州市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市域面积5818平方公里,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湖州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观,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南通市始终把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抓实抓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从严从紧的土地调控政策,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发展大局,创新资源调控机制,转变用地方式,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缓解了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土地产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20年保持耕地占补动态平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7.
会议名称:第二届GIS/RS在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中的应用国际会议(ICGRHWE’07)暨“第二届基于GIS及遥感技术的洪水预报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FM2S’07)”举办国家:中国会议召开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组织者:中国中山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07年6月30日会议召开时间:2007年9月17~23日会议主题:1.GIS和遥感:数据挖掘和分析,GIS和遥感技术及产品,水信息技术,软件和工具;2.水资源:水资源模型,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和环境统一管理,水库管理),水资源管理系统,大坝开发,跨流域调水;3.环境:水质模型,污染物和营…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建设节地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节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节地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节地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要想过上富裕的生活 ,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的现代化 ,必须占有更多的资源 ,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和水资源 ;而我国的土地与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东南方水多地少 ,西北方地多水缺。大部分人还要去东南沿海谋求生活 ,使南方土地更加缺少 ,北粮南运或从国外调粮的形势更加严峻。 2 1世纪中叶 ,中国人口将增加到 1 6亿~ 1 7亿 ,解决温饱问题 ,势必要开发大西北 ,利用西北土地资源。而西北缺水干旱 ,开发大西北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是当务之急。 5 0年代国家已经提出南水北调 ,中国科学院西线南水北调组去考察多次 ,曾…  相似文献   

20.
搞好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伟大号召。而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又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对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理论指导,4月12日晚上,会议主办方邀请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水利部水资源司原司长吴季松教授就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为参加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的代表作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