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书架     
《气象》2019,(12)
<正>《气象干旱年鉴(2017)》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编著该年鉴是对2016年全国气象干旱的全面记录、分析和综述,共分为8章。第1章描述2016年全国气候特点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第2章诊断全国重大区域干旱事件的特征与成因;第3章分析四季气象干旱特征;第4章记述干旱的影响;第5章介绍抗旱减灾重大服务情况;第6章阐述2016年全球气象干旱特征、全球重大气象干旱事件及其成因;第7章回顾全球与全国历史上的重大区域干旱事件,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上     
《气象科技》1987,(5):97-97
《THE PHYSICS OF ATMOSPHERES》(大气物理学) JOHN.T.HOUGHTON著,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1977年第一版,1986年第二版,271页。本书有13章,书后附有10个附录。与第一版相比,本书在第4、10、11、12和13章分别加进一些新的内容。本书第1章是关于大气的一些基本概念。第2章是关于大气辐射学的介绍。第3章是大气热力学,介绍干空气的熵、饱和空气的垂直运动等内容。第4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4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WGⅢAR5)正式发布[1],由58个国家的235位主要作者和38位编审共同起草完成,其中有14名中国专家。报告共4部分16章,引用文献总数为9276篇次,其中引言部分(第1章)236篇次,框架性问题(第2~4章)1970篇次,减缓气候变化的路径(第5~12章)5070篇次,政策、体制和资金评估(第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8,(3):33-33
本书由世界气象组织作为第153号技术纪要(世界气象组织第473号出版物)于1977年出版。全书共84页,分为6章。第1章为引论;第2章简单介绍静止卫星资料的一般特点;第3章叙述对卫星图片进行整理时所应考虑的一些因子,如太阳角和视角、地理座标网格的精度等;第4章是理论上的和观测上的一些考虑;第5章详细给出了对云图特征、气旋强度和未来发展等进行分析的方法;第6章讨论估计气旋位置和强度的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5.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第三章 气象探测第四章 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第五章 气象灾害防御第六章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1999年10月31日第一章 总  则…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赫斯(Hess)编纂的一部主要介绍美国人工影响天气、气候研究成果的文章汇集,1974年出版。全书分七部分22章。第一部分“历史”(第1—2章)说明在1950年就已存在的实际工作者与多数气象学家对人工影响天气史所持的不同观点。第二部分“基础”(第3—5章)指出微物理基础,仪器观测方法,需进行仪器观测但尚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气象》2010,(3)
<正>资料同化理论和应用(上册)邹晓蕾著该教材共分8章。第1、2章分别简述复习函数插值和统计估计理论。第3章简单介绍在早期业务数值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两个客观分析方法,即逐步订正与最优插值。第4章比较系统地讲解了伴随模式。第5章简述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葛全胜等的力作《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于2011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90万字共分12章。第一章及第二章分别讲述史前及夏商周气候。第三章到第五章概括讲述全球及中国近2000年气候变化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气象》2014,(2)
正《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13)精装》中国气象局编该年鉴共分为6章,第1章重点描述和分析2012年重大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及其成因;第2章按灾种分析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冰雹和龙卷风、沙尘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雾、霾、雷电、高温热浪、酸雨、农业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发生的特点、重大事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第3、4章分别从月和省(区、市)的角度概述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第5章分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气象》2011,(11)
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黄荣辉等著该书共分12章:第1章,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和环境状况;第2章,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在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重要性及观测试验的科学意义;第3章,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敦煌观测试验概况与质量评价;第4章,中国西北干旱区戈壁下垫面的陆面过程观测分析;第5章,中国西北干旱区戈壁下垫面的地表参数特征;第6  相似文献   

11.
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美国委员会,在1975年提出了一份题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付题为“一个行动计划”的报告。这份报告系由该委员会的气候变迁小组委员会起草。报告共二百多页,近二十万字。报告除了前言和序言之外,分为六章和两个附录。第一章:引论;第二章:主要结论和建议摘录;第三章: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物理基础;第四章:过去  相似文献   

12.
本书共分三篇十六章,还有附录、文献目次及名词索引等。第一篇(1—5章),大气运动一般规律。推导了运动方程及其定解条件。利用因次分析及量级比较,对大气运动进行了分类。着重讨论了大尺度的运动。还专门有一章,讲述气象要素场的统计结构。  相似文献   

13.
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诞生了,这是我国气象战线上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测报技术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新“规范”共分四篇二十章,层次清楚,规定明确。以第三篇为例,本篇共分三章(十六——十八章)十八节,包括月  相似文献   

14.
濮培民 《气象学报》1963,33(3):408-409
本书并不是作者与丘德诺夫斯基在1949年合著的大气近地面层物理一书的再版,在内容上两者有很大差别,本书除绪言外共有五章,第一章具有引言性质,叙述了一般流体热力学原理,对大气边界层内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初步讨论,第二章讨论了定常及水平均匀条件下大气行星边界层的性质及结构。第三,四章讨论了大气边界层内气象要素的非定常变化和由于作用面的水平不均匀而引起的变化(日变化,夜间降温,气团变性及地方性风等问题)。最后第五章讨论了一些与大  相似文献   

15.
本书是作者近 1 0年来在天气分析预报技术迅猛发展过程中 ,在中央气象台从事业务现代化实践与研究成果的总结 ;也是近十年来作者根据国内外有关天气预报工程技术的交流与讲课的讲稿基础上形成的。全书包括绪论和 1 7章 ,全面介绍了现代天气工程学的内容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书中对他们研究开发的 AFDOS系统作了详尽的介绍 (包括原理、方法和一些新技术 )。书中附有大量原程序以及实际例子 ,每一章后还附有思考题。定价 :5 2 .0 0元。现代天气工程学@王继志 @杨元琴  相似文献   

16.
《天气—土壤—冬小麦收成》(Погодапонва-чрожайозимойпшеницы)一书由苏联水文气象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全书263页,共分四章。第一章:“天气—土壤—收成”分析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在这章中作者论述了建立模式的前提条件;《天气—土壤—收成》综合生物物理模式的理论以及不同时效产量预报方法。第二章:冬小麦土壤气候资源。这一章描述了产量的农业气候资源;产量的土壤气候资源以及土壤气候资源的鉴定方法。第三章:农业技术与收成(产量规划的基础)。阐明了品种生物学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出谷率和谷物质量,还有前作效应等。第四章:为冬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上     
《气象科技》1987,(3):97-97
《ACID RAIN AND DRY DEPOSITION》(酸雨和干沉降) L.W.CANTER著,LEWIS PUBLISHERS INC出版,1986年,370页。本书汇总了八十年代中期关于酸雨和干沉降方面研究的成果。全书分六章。第一章是关于酸雨和干沉降的综述。第二章是关于酸雨的一般问题。例如酸雨问题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酸雨产生的原因,地形对酸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候现象及其与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与IPCC以前的评估报告相比,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增加了单独一章,即第十四章~([1]),比较系统地评估了关于气候现象及其与未来区域气候变化关系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是AR5的亮点之一。区域气候是很多复杂的大气过程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些过程对大尺度强迫的响应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所以区域气候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与CMIP3模式比,CMIP5模式对大尺度  相似文献   

19.
《青海气象》2010,(2):69-73
第570号《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20.
新书架     
《气象》2015,(2):260
《中国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产品制作与发布系统》孙涵等编著全书分为4章:第1章概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其历史背景;简单介绍了GIS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及其对农业气候区划工作的技术支撑与应用前景。第2章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原则、总体构架、技术路线、基本功能、界面风格、技术措施、管理要求及其性能指标,介绍了插件作用、开发框架、实现方式,以及可视化建模思想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