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设备作为地震遥测系统脉冲标定使用。每日定时一次,以预定的脉冲幅度来检测地震遥测系统运行情况,以及地震计的初动方向。另外也可以作为一般地震台脉冲标定使用。 (1)工作原理。取电子表闹铃脉冲电压作信号源,通过耦合电容C_1经二级管D_1检波将信号变为单向脉冲。经过积分器C_2R_2使电压达到所需的连续阶梯式的电平,持续时间为30—40秒,送给比较器,与已知的电平比较。比较器输出使晶体管T_1,T_2(3DG12E)由截止状态到导通状态,从而带动继电器J吸合,将继电器一对触点串接在拾震器标定线圈回路中,控制标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和避免钟控滚筒自动记录中因停转而失记、资料不连续的损失,我们根据滚筒的结构和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设计制作了记录滚筒停走警报器,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一简介。1.电路原理警报器主要由声电换能器、前置放大器、直接耦合放大器、射极耦合触发器、延时控制器、功率放大器、继电器、警报电路等部分组成(图1)。  相似文献   

3.
马宝柱 《内陆地震》1993,7(3):250-256
0 引言 众所周知,固有周期不同的地震仪监测不同周期的地震波。短周期地震仪主要用于监测地方震、近震以及远震P波初至,而中长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监测震中距大于1000km的远震和极远震。目前,地震台站都配备有短周期地震仪,笔者在分析乌鲁木齐台短周期地震仪的记录时,发现对部分远震,不管是DD-1(T_0=1.0s)可见记录仪还是62型(T_0=2.0s)短周期光记录仪,其图纸上S波、pP波sP波、PP波、PcP波、ScP波、ScS波的起始一般都很清楚(图1)。特别对于中源地震(h>60km)和深源地震(h>300km),在短周期地震仪记录图上的震相形态清楚,比中长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都具有优势,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在中长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图上有些震级小于6.0的中深源地震的震相往往根本看不到,而在短周期地震仪的记录图上却清楚可见。 有些大地震,由于震级较大,加之传播路经上地壳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中长周期仪上记录的纵波段比较发育,横波的起始因纵波的迭加而不太清楚。短周期仪对大周期成份有滤波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华山山前断裂1︰5万活动断层填图成果,对断裂沿线地层地貌、断层三角面、河流阶地、陡坎地貌以及典型断错剖面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1)华山山前断裂按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表现分西段(蓝田—华县段)、中段(华县—华阴段)及东段(华阴—灵宝段)3段;2)西段及东段断裂错断了T_2阶地及马兰黄土,T_1阶地跨断裂连续,测年结果表明,T_2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T_1阶地形成于全新世早期,由此得出西段及东段断裂在晚更新世有过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弱或不活动;3)中段断错地貌显著,河谷两侧发育Ⅲ级阶地,跨断裂阶地均被错断,测年结果表明:T_1阶地形成于2~3kaBP,T_2阶地形成于6~7kaBP,T_3阶地形成于60~70kaBP,结合阶地陡坎高度,得出不同时段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T_3—T_2时期0.4mm/a;T_2—T_1时期1.1mm/a;T_1以来1.6mm/a;4)中段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发生过多次活动,在石堤峪、沟峪等地见漫滩陡坎,结合文化层及炭样年龄,可知漫滩形成于距今400~600a,对比历史地震资料,漫滩陡坎应为华县1556年地震的遗迹;5)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公元1556年华县8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华山山前断裂及渭南塬前断裂,其它断裂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疆和田地震台阵3 km孔径范围内架设的9个子台(包括1套宽频带和9套短周期地震仪)记录的3年远震波形数据,对比研究和分析了短周期地震仪接收函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比较和分析短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获取的接收函数波形,结果发现:(1)短周期地震仪记录与宽频带地震仪记录得到的接收函数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无论α取值为1.5还是2.5,短周期地震仪接收函数与宽频带地震仪接收函数都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0.9),但Ps震相均存在小幅的振幅差(约20%);(2)采用接收函数震相到时信息的方法(如H-κ叠加搜索),短周期地震仪可以代替宽频带地震仪;(3)由于短周期地震仪缺乏0.155 Hz以下的低频信号和在1 Hz以下频段非线性的振幅响应,仅仅采用短周期地震仪接收函数波形反演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获得下地壳到上地幔顶部的速度偏差较大(约0.3 km/s),可能会造成错误解释(如下地壳低速层),因此需要和其它对波速值敏感的数据(如面波频散)进行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763长周期地震仪存在记录滚筒走速不稳、时分号控制稳定性差、大震时电流计无增光、影响记录质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为此而设计的运行控制器,并就各部份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作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东北地区27个台站短周期地震仪记录该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21个地震资料,用综合回归分析法测定了Lg波的滞弹性衰减系数γ=2.7×10~(-3)km~(-1)。由此建立了该区Lg波最大振幅震级公式: mlg=logAh+5/6logΔ+0.0012Δ+1.81 ⑴利用上式测定了47个地震震级,结果表明;1.mlg震级基本维持了原M_L的震级水平,震中距适用范围30~1000km。2.用公式(l)测定震级比用R_1(Δ)测定震级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由于现代地震仪器的诞生,地震学便获得新生,从此,不再是一门仅是描述性的科学,而转变为一门数学——物理学的科学。它使人类在本世纪对地球甚至月球的认识有了飞跃的发展。七十年代初,我国笔绘记录地震仪DD—1(短周期,T_1=1秒)及DK—1(中长周期,T_1=15秒)的诞生,在临震监视与速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它存在的一些弊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地震仪纪录滚筒做慢速旋转运动,时常由于某种原因滚筒停转而造成资料中断,影响资料的连续性。多年来一直是观测人员头痛的事情。去年我们根据黄壁庄地震台同志们的要求,设计制作了一个既简单而又可靠、对原来仪器又不加任何改动的停转报警装置。经将近一年来的使用,反映效果很好。电路如图所示。J_1、J_2为干簧管,两只离开一定距离,固定在滚筒右侧仪器的底板上。滚筒右侧的骨架端面上平分放几只  相似文献   

10.
763长周期地震仪的标定计算,大多根据《763长周期地震仪仪器标定法》V_(max)-σ~2经验对照表,按照选定的 V_(max)查出相应的σ~2,然后计算动态放大倍数。由于多套仪器的 l_0,J_1、j_2不尽相同,所以尽管保证 D_1=D_2=1、T_1=15。~s0、T_2=100。~s0,还是可以发现实际计算出的 V_(max)与根据经验对照表选定的 V_(max)并不一致。就是说,这种办法不能准确控制 V_(max)为选定值。至于有的注重保证三个分向的静态放大率 V_0的一致性,根据: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连续、可靠的测震资料,在地震记录仪中需要高稳定度的运转系统,为保证运转系统的工作质量,需清楚地了解该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DJ—1型地震记录仪运转系统工作原理DJ—1运转系统包括电器和机械两大部分,电器部分由电源(20V)、稳频振荡、功率放大和同步电机组成;机械部分由变速箱、传动齿轮、滚筒、记录笔小车、丝杠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稳频器产生50Hz左右的交流信号,经功放后驱使电机运转,同步电机又通过齿轮带动滚筒和丝杠,丝杆使记录笔小车水平移动记录信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RC耦合电路的初动特牲进行理论推导,并对67-1和DDF-2放大器耦合电路进行验算,得出结果:DD-1地震仪初动特性不及熏烟记录地震仪,主要是由放大器级间耦合电路时间常数偏小所致。实验表明,增大DDF-2放大器的耦合电容,可以明显改善初动特性,但RC时间常数过大,因过渡过程的作用,波形失真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3.
阐述 PBS 型地震仪 CF 卡的工作原理、硬件电路接口设计及底层驱动设计,并按照 FAT32文件系统格式,实现文件存储,可方便地震记录文件在 Windows 系统下的识读,为后期数据分析与解释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对2007年8月15日秘鲁近海MW8.0地震在全球数字地震仪台网(GSN)83个台的宽频带数字记录进行分析,在短周期(SP)、中长周期(SK)和长周期(LP)记录上均识别出在震源破裂过程中由主要破裂激发出的破裂震相。由破裂震相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地震是一个由4次主要破裂构成的地震事件,第2次破裂、第3次破裂和第4次破裂与第1次破裂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约9.1 s、48.5 s和63.3 s,与震源破裂时间函数的结果一致。4次主要破裂激发的破裂震相在GSN台站可识别的震中距范围为1.4°—153.8°。本文给出的破裂震相记录特征,为分析识别其他地震的破裂震相提供了参考。从地震记录图上直接识别破裂震相有助于快速判断震源破裂过程,有助于快速判断震灾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地震仪可以监视地震发生、记录地震波信号等相关信息,为快速确定地震参数提供观测资料。但在应用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宽频带地震仪遇到强震时经常会超出记录量程,无法完整的记录地震波波形;(2)在地震和海啸预警研究中,地震仪数据通常需要积分为位移量计算震级和海啸高度,但受仪器倾斜、旋转等因素影响,积分结果会引入许多误差,难以获得准确的地壳形变信息。以上问题都会给地震参数特别是震级的快速准确确定带来困难。尤其是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基准地震台上,目前主要使用三种类型地霞仪。它们是,直接放大地震仪(包括513型中强震仪,维谢尔特地震仪(SW)和大森式地震仪),电流计放大光记录地震仪(包括62型、64型、哈林(SH)、维开克(VGK)等短周期地震仪,基式(SK)和加维(GW)中长周期地震仪,763型长周期地震仪)和电子放大笔绘记录地震仪(包括 DD—1型微震仪和 DK—1中长周期地震仪)。这些仪器在过去的观测中积累了大量地震资料。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必须对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程度做出正确估计,为此,必须确知这些仪器的动力学特性。作者的工作是,根据上述十二种仪器分段标定结果,给出了它们的传递函数,并由传递函数分别导出了它们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时间特性的解析表达式,最后给出了计算结果和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和时间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7.
鉴于记录仪走纸速度及放大倍数的优越,短周期地震仪(如 DD-1)记录的测量精度肯定要比中、长周期地震仪(如 SK、763)记录的高。但是,对于地震初动的记录及到时的测量,是否 DD-1的肯定比 SK、763仪的好呢?本文从观测事实及理论上作了初步探讨,纠正了这种误解,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513中强震仪是机械杠杆放大低倍率的地震仪,对于近距离较大地震有较好的记录,目前有些台站仍安装了该型号的地震仪。由于我省条件所限,513中强震仪上未配标准钟,这种无时间服务系统的记录显然是不符要求的。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从SY-2型石英钟(一般测震台站上均有)中获得时分号的电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海底地震仪(OBS)测量海底运动的精度,在海底对地震仪系统进行标定。标定夯为两部分:(1)求出记录数据与地震检波器运动有关的仪器传递函数;(2)求出因地震仪的存在对海底运动的影响。利用—已知的宽度为τ秒的方波序列组成的电信号,输入地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海底环境和海底地震仪(OBS)结构的特殊性,用OBS远震记录进行接收函数岩石圈反演研究因为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还很少见.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以国产I-4C型宽频带OBS在南海西南次海盆记录的天然地震为实例,我们将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以压制海底地震仪记录中的非平稳干扰,获得了信噪比较高、震相清晰的地震记录,进而成功开展了远震记录的岩石圈结构接收函数反演.主要结论是:(1)OBS接收函数的求取是可行的,关键是压制非平稳干扰.(2)西南次海盆的Moho面埋深为海底下10~12km(地壳厚6~8km),沉积物厚度为1~2km,浅部地壳存在低速区,与沉积物和海底扩张停止后的岩浆喷发产生的岩石碎屑和裂隙有关.(3)在扩张脊中央Moho面上方6~12km存在S波低速区,推测扩张中心可能存在下地壳熔融或岩浆房,在17~30km区间S波速度呈负梯度,我们认为扩张中心更深的地方存在热物质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