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1 995年的阪神淡路大震灾 ,使日本的地震调查研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国家政策方面讲 ,已根据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在总理府设置了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 ,并于 1 999年 4月起草了关于推进有关地震的观测、测量、调查和研究的综合性的基本方案。方案中列举了目前应推进的 4个地震调查研究课题。第 1个课题就是“调查活断层 ,对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作长期评估 ,绘制包括强地面运动预测等内容的地震动预测图。”目标很明确 ,就是要在对地震的发生作出长期预测的基础上 ,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强地面运动作出预测 ,以便在地震对策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现象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根据新疆地区本世纪的地震记载,分别取5.5、6.0、6.5、63/4、7.0、7.2为震级下限,视各组资料为更新过程的样本、分析地震发生的统计特征。经统计检验,不同震级下限的地震发生皆可认为是泊松过程;本世纪初中强地震在记载中可能有遗漏,为避免由此引出的干扰,使用Ms≥6.5的资料不应早于1914年,使用Ms≥5.5与Ms≥6.0的资料均应从1931年开始;在地震发生大体上为泊松过程的情况下,地震  相似文献   

10.
11.
四川西部发生7级大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强震多发地区之一。1976年松潘7.2有大震后至今已近20年无大震发生,超过本世纪发生7级大震 最长间隔时间,加之川滇7级大震有对迁特点,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大震后,四川发生大震的危险更为增大。另外,结合其它条件分析,认为四川西部地区,尤其是马边与冕宁二地未来1-3年内有发震危险。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临汾凹陷东部地表断裂构造的野外考察和分析研究,指出共轭断裂的活动孕育和产生了1695年临汾大地震,其中NW向断裂为发震断裂。由于大震后已经平静了300年,认为今后临汾凹陷存在着发生Ⅷ度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这种危险性将来自NNE向共轭断裂。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发生中强地震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控制系统”理论,选取1980年1月至1988年12月日本的地震序列资料,将(6.0,7.0]级地震作为样本,建立了预报地震发震时刻的动态模型。选取了最佳模型对日本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进行了预测。从函数变换的观点,对GM(1,1)模型进行了广义解释,指出序列建模必须从满足光滑度的时刻计起。大量计算表明,用“足够小量”样本建模比大量样本建模拟合与外推精度要高,并从信息论角度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对龙羊峡水库发生诱发地震可能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杰  刘启芬 《地震研究》1993,16(1):60-66
本文用龙羊峡水电站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结果分析了该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水库库区浅层的应力特点为:S_H>Sh>Sv,具备发生诱发地震的应力条件,但浅部和深部的应力状态可能不同。这给由浅部应力测值推测可能发生的诱发地震的震级的上限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6.
圣安德烈斯断层(美国加州)南段最后一次大地震距今已有153年了,而其平均震间间隔却仅为~100年.如果大地震的复发具有周期性,而并非随机发生或群集发生,则这个时间长度是很值得关注的,而且通常意味着概率意义上的地震危险性增大.遗憾的是,多数地震记录都很简单,这就限制了对单条断层上地震复发的分布特征的描述.本文利用加州Wr...  相似文献   

17.
引入太阳黑子活动,磁暴对地震发生存在触发机制这一基本观点,对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周期进行了划分并研究其发生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位相特征。并讨论了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发生的某些地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
总有地方在发生地震。大地震大约每年发生一次。较小地震, 如2级地震,每天发生数百次。创造一座山系可能要经过要数千万年以上数百万次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