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马敏益 《江苏地质》2006,30(4):303-305
介绍了放射性测井原理,在石盐取心井段,绘制放射性测井曲线重叠图,将重叠图上的幅度差与化验分析资料进行深度归位,求出某井石盐矿石的测井品位系数,再利用此测井品位系数,推算出该井所有含矿层的矿石品位;分析了影响测井矿石品位系数的有关因素和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煤田为例,对含煤地层中的各种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属"简单易区别"型,即煤岩层的物性差异较大,物性条件较好,不同岩性在伽马-伽马、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上的特征明显,根据曲线的变化幅度、峰值高低等曲线特征,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划分与对比。根据实际测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上统红水沟组、采石岭组、侏罗系中-下统大煤沟组的页岩段、上含煤段及下含煤段等标志层段的测井曲线组合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钾盐层的测井识别都以放射性测井为主, 辅佐以其他常规测井方法。在没有其他含钾矿物影响的情况下, 运用效果良好。据地质资料显示, 川中广安地区为一杂卤石沉积区, 存在多个杂卤石层。除此之外, 该地区亦存在泥岩、泥质云岩、菱镁矿泥岩及火山凝灰岩等含钾岩石, 均具有较高放射性, 给利用放射性测井划分杂卤石层带来了一定困难。针对多种含钾岩石在各测井曲线上的差异, 本文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综合分析法、测井曲线重叠法、交会图分析法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判别模型等识别杂卤石层, 并对川中广安地区不同构造上的多口井进行了杂卤石层划分。对比录井资料, 效果良好, 验证了方法及模型的实用性。对杂卤石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统计, 并对其分布层位、有效厚度进行了总结, 探索了川中广安地区杂卤石分布情况, 拓展了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钾盐勘探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测井信息用于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及对比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井曲线是载有地层沉积旋回信息的信号,运用测井信息划分层序地层单元及地层对比研究自开始以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定性的分析、识别发展到现在可半定量、定量提取不同级别的沉积单元界面及进行层序地层对比,更进一步克服了地质学家手工划分层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也推进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定量化发展。岩性突变、沉积韵律是影响其测井响应及曲线形态的两个重要因素,测井响应对沉积单元界面上下岩性的类型及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声、放、电性质的变化,是利用测井信息划分沉积单元界面的基础。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深入,沉积单元界面识别及层序地层对比的测井研究将向更深层次、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短周期及超短周期沉积旋回的测井曲线形态内部特征提取及划分、层序地层智能动态匹配对比的方法研究将是今后开展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井田内煤岩层物性特征,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以及反映其沉积旋回的组合响应标志,确定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煤岩层对比的依据,以此对该井田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煤地层进行定性、定厚解释和煤岩层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含煤地层、煤层、煤组及沉积旋回的划分方法,确认了该井田延安组含煤地层的5个成因地层单位及其沉积相。  相似文献   

6.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含煤区的地质勘查中,依据测井单参数曲线与多参数组合曲线特征,结合传统地质学,建立了与勘探区地质沉积相对应的测井相。其中鱼卡二井选择了详查阶段的7个钻孔测井资料,依据各岩性段的岩石组合、层序、沉积相变化等规律,将其含煤地层大煤沟组分为4个测井相;同样在红柳泉项目,将整个含煤岩段从下到上划分为8个测井相。通过以岩石标志层和煤岩层为骨架进行的全井田测井相分析,为该区建立了一套直观、连续、可比性强的煤岩层对比和聚煤环境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分析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在庄9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庄9井区低渗透油藏描述中建立精细地层对比格架的要求,从研究区多种资料和小波系数模极值点、过零点与信号突变点数学模型出发,选用小波分析技术开展精细地层划分对比。通过对常规典型测井曲线小波变换,选用第3层细节信号重构测井曲线,将小波重构曲线与常规曲线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建立研究区精准地层对比剖面,并将此技术引入到储层隔夹层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小波分析的地层划分对比与隔夹层分析结果可靠,满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要求,效果好于传统的测井曲线分层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ZK7306钻孔中的磁化率测井、激电测井为例,综合测井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及体会,阐明了盐边县冷水箐Ⅲ1号含(铜镍)矿岩体测井的异常强弱与铜镍矿(化)品位的初步关系。对发现盲矿体和划分钻孔中矿与非矿界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然伽马(HC)、人工伽马(HGG)、视电阻率(KLW)和自然电位(DZW)等测井参数对不同岩性地层的响应特征,结合岩心鉴定,煤样测试等资料,对柴达尔井田含煤岩系进行识别和对比。通过对40余孔测井资料分析,总结出该区识别不同岩、煤层的测井曲线典型特征及类型,并以此对该井田的侏罗系陆相含煤地层进行岩、煤层层序划分与对比。在该井田共划分了十三个标志层和七个粒序旋回,并认为发育于不同区段的M0和M1煤层是两个不同时期沉积体系产物。  相似文献   

10.
测井信号是岩性、地层微观结构、含流体性等各种信息的总和,测井数据是反映地质体地质信息的载体,地层变化主要体现在测井信号的突变点或突变区域中。以某测井的自然伽马曲线为例,提出应用零通小波、模极大值对测井曲线多尺度分析,在不同尺度上定量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地层界面,分析结果与实际地层界面一致。小波分析为地层的定量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测井曲线分形校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测井曲线更准确地测量薄层、薄互层的实际地球物理属性, 对油层识别、解释, 尤其是对陆相油层地球物理测井处理解释一直有重要意义.给出了测井曲线测度的一种定义, 根据分形理论, 测度与度量尺度存在一种指数关系, 利用这种测度与尺度的指数关系求出(重建)了测井曲线.这种方法能反映测井曲线的局部变化结构, 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测井仪对地层滑动平均等测量误差造成的结果.利用大样钻探(ODP) Leg 12 7, 797C井的中、深感应电导率测井曲线(IDPH, IMPH)进行了试算.比较了原始测井曲线和校正后的测井曲线以及它们的功率谱曲线, 校正后的测井曲线比原始测井曲线更能部分消除邻层的影响, 并且其频谱成分更为丰富.所以, 分形校正方法提高了测井曲线分辨薄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保侠 《铀矿地质》2003,19(1):48-52,57
本文阐述了在地质找矿中从地质角度对综合测井曲线解释的重要性;指出了测井曲线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尤其对致密钙质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的表现形式及其厚度确定做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测井曲线解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煤体结构的测井曲线判别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地球物理判别方法,但是受沉积环境和煤储层物性等因素影响,测井曲线具有多解性,造成煤体结构测井响应不明显,由此得到的判别方法也会有区域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测井判别之前,需要对除煤体结构以外的影响测井曲线的因素加以控制。以沁水盆地马必东区块3号煤为例,首先利用煤心灰分与伽马测井曲线的正相关性进行煤心归位,以确保测井深度与取心深度的一致性;再利用煤心的镜质组与惰质组含量之比(镜惰比)对工区的聚煤环境进行分区,并优选聚煤环境相近分区的测井曲线。结果表明,电阻率系列曲线可以较清晰地反映该地区的煤体结构,受探测深度的影响,声波曲线无法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利用取心井训练的多测井曲线随机森林模型对未取心井煤体结构进行预测和判定,实测压裂曲线检验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率高。应用表明,基于聚煤环境分区的煤体结构测井判别方法可以反映煤体结构分布规律,指导压裂工作,降低煤层气开发成本,且有助于指导跨区块的煤体结构测井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取心困难的矿种上,利用测井方法原位测定矿层品位是一个值得开拓的领域。我国现用的测井求品位的方法技术,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核测井技术和回归分析处理技术,前者用中子活化测井原位测定萤石矿的品位,后者用天然伽玛测井求钙芒硝矿和含铀磷矿的品位,均取得了成功,并总结出一套工作方法。用测井方法求矿层品位优于用钻探取心、目视采样、然后化学分析的常规做法,原因是测井可连续测量,获得矿层信息完整,且横向探测半径又远比岩心大,故代表性强,且不存在化验分析所遇到的钻探采取率不足,以及取样的随机因素干扰,所以它提供的地下矿层品位的数据更接近真实。通过三个矿区的实例,说明测并可在现场即时提供品位数据,有利于指导地质人员取样和进一步的施工部署,在钻探采取率不高或打丢矿层时,借助测井资料可以不再采取其他工程补救措施,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本文还指出了要求测井品位和矿心分析品位完全一致的不合理性,阐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独立分析方法,两者测量的样品不同,取样的方式不同,所以衡量两者提供品位数据的可信度,不仅取决于两者各自的测量精度,也取决于两者各自具有的地下矿层实际品位(即真值)的代表性,而在代表性方面,测井品位数据优于矿心分析数据,因此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15.
测井曲线在井田深部煤炭补充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勘探区,各个钻孔测外曲线的幅值、形态及组合特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据此确定了金能煤业分公司井田深部煤炭补充勘探区的煤层及其标志层。根据该区标志层的电阻率曲线、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及自然伽马曲线异常形态.掌握了该区赋存的9层煤层的变化规律,并依据测井曲线对比结果发现逆断层两条,其断距分别约为72.41m和40m。  相似文献   

16.
重塑硅藻土抗剪强度的环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土是一种强结构性土,具有密度小、孔隙大、干燥土块吸水率高等特点。天然硅藻土的抗剪强度大,但在外界扰动或风化后,结构性强度丧失,易发生滑坡等斜坡变形破坏现象,因此,研究其在大变形下的力学性质很有必要。利用环剪仪可以研究土体在较大剪切位移条件下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对重塑硅藻土进行环剪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竖向压力下的应力-位移曲线,认为重塑硅藻土为典型的应变软化型土;根据测试结果得到了重塑硅藻土的抗剪强度和残余强度,并从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方面对重塑硅藻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为硅藻土滑坡的成因分析和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硅藻土的热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广东省海康县等国内外23个硅藻土样品进行了DTA、TG分析。研究结果:海康县卜昌、美国和日本硅藻土呈现了典型的蛋白石DTA曲线和X射线衍射谱,说明样品纯度较高;徐疗县峙头、九亩和云南等地的硅藻土除了蛋白石的DTA和X射线衍射谱外,还含有较多数量的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取自九2和田洋硅藻土矿床钻孔样品的DTA曲线含有较多数量的有机持。根据TG曲线对不同埋深硅藻土中有机质含量计算表明,有机质含量与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测井曲线进行高陂区主采煤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常规数字测井中采用的视电阻率、人工放射性、自然放射性三种测井曲线,进行高陂区童子岩组第三段中亚段13、18、19、23等四层煤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测井曲线连续性中的突变性和突变组合性规律进行对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A diatomite, about 60 m thick, of late Palaeocene-early Eocene age crops out in northern Jutland, Denmark. The diatomite is locally termed ‘Moler’. Frustules of marine diatoms constitute c. 65% (by weight) of the diatomite, and clay minerals, chiefly montmorillonite, make up the remainder. Slight variations in the relative supply of diatom frustules and clay minerals are preserved undisturbed in laminated diatomite, while lamination is partly destroyed by burrowing organisms in weakly laminated diatomite and obliterated by total bioturbation in structureless diatomite; these three facies alternate throughout the sequenc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infaunal burrowing organisms is interpreted as a record of the content of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water above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and hence of the position of the redox potential discontinuity. Interspaced in the diatomite are 179 identifiable layers of volcanic ash. These ash layers provide a means of precise lateral correlation. They show that levels of laminated diatomite may be followed throughout the basin and therefore that changes between anoxic and oxic conditions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across the area. The laminated diatomites may consequently be interpreted as representing short-term anoxic events, of which twelve have been recogn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