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轮南油田不同时代储层原油中检出了丰富的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被普遍认为是来自于高盐度和强还原水体沉积环境中绿硫菌体内的类胡萝卜素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检出对轮南油田烃源岩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暗示了具有分层水体或高盐度的强还原环境下发育的优势烃源岩,对该区烃类的主力生烃贡献不容忽视.基于C15- 3,4,5-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异构体在轮南油田原油中的分布规律,及C15-3,4,5/C13-2,3,6比值与Pr/Ph,Ga/C31H和Ts/Tm等常规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说明具有生源意义、能够指示沉积相特征的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烃类热演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松辽盆地晚白垩系青一段优质源岩中检测出了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以低碳数为主,主要分布在C13~C23之间,最高含量可占芳烃馏份的30%以上。该类化合物的检出以及根据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认为青一段源岩沉积时期水体具有盐度分层,湖底为微咸—半咸化、强还原的、富硫的环境,有机质除了以藻类贡献为主外,还有绿硫菌的贡献。芳基异戊二烯化合物检出和分布反映了古松辽湖在青一段沉积时期可能存在海侵,海侵方向从盆地东南向西北。  相似文献   

3.
芳基类异戊二烯生标在指相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振西 《沉积学报》1998,16(2):9-13
芳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被认为是高盐和强还原沉积环境中沉积有机质芳烃馏分中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本文在对采自我国三个典型陆相油气盆地的33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芳烃馏分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原油样品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系列化合物的检出及其在指相上的地球化学意义,指出该系列化合物还可指示微咸水和还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海域断陷湖盆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及原油样品中,检测出丰富的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C30TPP)具有两个异构体,能有效地区分渤海湾盆地海域歧口凹陷沙三段(Es3)烃源岩和沙一段(Es1)烃源岩形成的混源原油,是湖相原油的油源对比研究中的新分子化石。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与水体盐度之间有密切关系,沉积环境水体盐度越高,其丰度越高。随热演化程度增大,原油的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TPP)丰度逐渐降低。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TPP)具有湖相有机质输入的很强专属性,可用于判识湖相原油研究,在研究湖相沉积环境有机质的油源对比、沉积环境及热演化规律中具有重要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进行了详细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结果发现存在两类不同特征的原油,第一类原油含有丰富的C30 4-甲基甾烷,而C19三环萜烷、双杜松烷(主要是T构型)等代表陆生高等植物生源的分子化合物浓度低,与典型湖相沉积的昌组烃源岩有良好的可比性;另一类原油具有高丰度的双杜松烷和C19三环萜烷以及较高的Pr/Ph值等,代表着偏氧化环境下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的恩平组湖沼相烃源岩的贡献,但这类原油中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含有只是在昌组岩石中才有的C30 4-甲基甾烷,因而认为这类油是两套烃源岩的混源产物,恩平组原油的混合比例最高可达80%以上.主要分布在惠州凹陷及其南边的西惠地凸起上。原油配比实验表明.即使在昌组生成的原油中加入50%~80%的恩平组原油,混合油仍表现出昌组生源的特征。因此,4-甲基甾烷的存在不能作为判识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源主要是昌组的唯一证据。昌组烃源岩对珠一坳陷商业性油藏的贡献是普遍的,但恩平组烃源岩对惠州凹陷周边凸起上的油田/油藏的显贡献不容忽视。正是由于恩平组生成的原油的再次注入,使得早期发生生物降解了的油藏再次充满,使油质变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的原油主要分为四类,Ⅰ类原油来自该地区沙四段烃源岩,其γ蜡烷指数中等,重排甾烷不发育,4-甲基甾烷丰富,且具有C_(35)升藿烷"翘尾"特征,表明其母岩沉积于高盐度还原环境,这类油主要分布在大王北地区;Ⅱ类油来自沙三段烃源岩,其γ蜡烷含量较低,Pr/Ph、重排甾烷较高,且成熟度较高,母质沉积环境为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Ⅲ类原油来自该地区沙一段烃源岩,具有高γ蜡烷含量、低4-甲基甾烷、低Pr/Ph、低成熟度的特征,其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为主,且颗石藻与硅藻类对其贡献较大,烃源岩沉积环境为半咸化还原环境;Ⅳ类原油各参数值介于Ⅱ类Ⅲ类原油之间,为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混源供烃,该类油主要见于大王北地区。车西地区以沙三段烃源岩为主力油源。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安组原油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岭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发现最早的油田之一,也是大陆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可是以往对马岭油田原油及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很少,原油的成因更多的依靠于地质推测。本文对采集于马岭油田的21个原油和鄂尔多斯盆地14个烃源岩的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指示了原油形成于弱还原环境淡水湖相;原油的母质除了菌藻类外陆源高等植物作出了重要贡献;原油均为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马岭油田原油的源岩为延长组烃源岩,特别是长7油层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正>烃源岩和原油的芳烃组分中出现的芳基类异戊二烯(2,3,6-三甲基烷基苯)被认为是由棕色光合绿硫细菌(Chlorobiaceae)合成的isorenieratene和β-isorenieratene中的类异戊二烯链C-C键断裂形成的。故其常被视为棕色光合绿硫细菌(Chlorobiaceae)和沉积环境中缺氧透光层的指相生物标志化合物[1-4]。但芳基类异戊二烯系列的原始生化组分并不仅限于棕色光合绿硫细菌,因此芳基类异戊二烯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沉积环境指示参数,对原始生化组分来源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万中华  李素梅 《现代地质》2011,25(3):599-607
南堡油田是渤海湾盆地近年发现的油气储量可观的新油田,为揭示该油田原油特征与成因,对43个原油样品、31块泥岩样品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与油源对比。依据特征生物标志物、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将南堡油田原油分为3种类型:Ⅰ类,南堡1、2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Ⅱ类,南堡3、4、5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Ⅲ类,南堡凹陷已发现奥陶系潜山原油。Ⅰ类原油以较低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较高的甾烷/藿烷、4-甲基甾烷/C29规则甾烷、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及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相对偏重等特征区别于Ⅱ类原油;Ⅲ类原油以较高成熟度、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总体偏重等特征不同于Ⅰ、Ⅱ类原油。油源对比结果表明,Ⅰ类原油为沙二+三段、东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的混合贡献,Ⅱ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东三段—沙一段烃源岩,Ⅲ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二+三段烃源岩。首次明确提出南堡1、2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主要为沙二+三段烃源岩的成烃贡献,沙二+三段烃源岩为南堡油田主力烃源岩之一,这对南堡油田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方向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贾望鲁  彭平安 《地球化学》2004,33(2):139-146
利用瞬间热解、甲基化-热解和钌离子催化氧化(RICO)降解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原油沥青质的分子结构,并对其在石油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指示意义进行了讨论.轮南地区原油沥青质分子中的取代官能团以烷基侧链为主,烷基桥次之,另外还有少量的烷基-环己烷、支链烷烃和苯系物,这些化合物可能大都以C-C键结合到缩合芳环体系上;沥青质分子中的芳环体系大多数可能是萘或菲类型的芳香结构,高度缩合的芳香结构可能较少.轮南地区不同构造带原油沥青质热解产物的一致性指示它们可能来自沉积环境相同的母源.沥青质的分子结构表明,其母源可能主要来自浮游藻类的类脂物.热解产物中较高含量的1,2,3,4-四甲基-苯和2,6-二甲基、2,6,10-三甲基烷烃类化合物的检出表明其母质可能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沥青质热解产物中姥鲛-1-烯的相对含量较低,RICO产物中一元脂肪酸远高于二元脂肪酸,指示该区原油具有较高的成熟度.部分脂肪酸类化合物通过酯键连接在沥青质分子中,可能反映了原油在储层中经历了生物降解等后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新疆罗布泊地区湖相沉积物CK-2钻孔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TOC)及其同位素组成、碳酸盐含量和C/N比值等环境代用指标,以及石膏矿物的质谱-铀系年龄。测试结果表明,20~9kaB.P.期间沉积物δ13Corg.在-23.4‰~-16.1‰之间波动且阶段性明显,与TOC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整体变化趋势同南极Dome C冰芯中记录的全球大气CO2浓度一致;C/N比值表明有机碳来源主要是陆生高等植物。因此大气CO2浓度变化是影响20~9kaB.P.期间罗布泊湖相沉积物δ13Corg.值变化的主导因素,周围山体上C3/C4植物相对生物量的变化则是另一重要因素。依据δ13Corg.的变化序列将此时间段湖区古环境的演化分成6个阶段:20.0~14.1kaB.P.期间受到末次盛冰期的影响,气温偏低,湖水丰沛;14.1~13.3kaB.P.是一个气候不稳定期,冷暖波动较频繁,但以暖为趋势;13.3~12.8kaB.P.期间经历了一段冷期,于12.8kaB.P.结束了末次冰期,随后气候开始转暖至11.8kaB.P.;其后气温再次变冷并维持到10kaB.P.;最后从10kaB.P.进入全新世暖期。δ13Corg.序列明显向偏负方向变化,表明该地区变暖的趋势相当明显。罗布泊地区日益干旱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尤其是受到全球CO2浓度的不断升高所制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和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12种植物在不同升温条件下的碳同位素测试结果,讨论升温处理及其造成的轻微炭化对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升温处理对多数植物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没有强烈影响,但也可能导致部分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变重(尤其是当样品发生轻微炭化时),其分馏程度会因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江西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中富磷锆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是雅山复式岩体的最晚阶段岩体,具较高的磷含量(WP2O5=0.15% ̄0.55%),长石矿物是磷的主要赋存矿物,磷以PAlSi-2替换方式进入长石结构中;锆石是雅山花岗岩重要的稀有元素副放物之一,它除了高度富铪、铀外,与一般锆石相比,还表现出显著富磷的特征,P2O5含量变化主要为WP2O5=0.23% ̄4.96%。磷主要以(Y,HRE3E,Fe)^3+P^5+(Zr,Hf)^4  相似文献   

14.
A 1.2 m snow pit was recovered on July 29th, 2009 from the Bogda Glacier, eastern Tianshan (天山). The sample site temperature of -9.6 ℃ indicates that the unique glaciochemical re-cord was well preserved and suitabl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air pollution levels in this previously un-explored region.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major ions (Na+, K+, Ca2+, Mg2+, NH4+, Cl-, SO42-, NO3-, HCOO-, and CH3COO-). NO3- and SO42- were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high levels of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Most air masses ...  相似文献   

15.
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关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原生植被类型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土壤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是区域植被中C4/C3植物相对丰度的灵敏指示器,对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的研究可以部分地重建过去的植被类型变化历史,并可探讨与此有关的气候、环境问题。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古土壤发育阶段δ13Corg偏正于黄土沉积阶段,表明随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变黄土高原C4植物相对丰度上升,然而在C4植物相对丰度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上仍存在夏季风和温度两种观点。相应的在空间上,C4植物的相对丰度无论冰期还是间冰期都是由黄土高原东南向西北递减。而基于黄土δ13Corg的研究认为黄土高原历史时期一直以草原为主,不存在大面积的森林。尽管已有的研究对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分布和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取得了共识,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黄土δ13Corg变化机制上还存在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许来生 《铀矿地质》2004,20(4):251-256,250
三氮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关注,NO3^--N是三氮的主体。本文分析了武川一四子王旗地区NO3^-的污染现状及其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了污染原因和过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At present, shallow gase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low cost i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Low-mature gases, as one significant origin to shallow gas, turns to b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he present understanding of low-mature gases is confined within some geological cases, and few laboratory studies have been reported. Therefore, the potential and characters of low- mature gases are not clear up to now. Here, two premature samples (one coal and the other shale) were pyrolyzed in a gold confined system. The gaseous components including hydrocarbon gases and non-hydrocarbon gas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kinetic modeling, the formation of low-mature gases was model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low mature stage, about 178 mL/gTOC gas was generated from the shale and 100 mL/gTOC from the coal. Two third to three fourth of the generated gases are non-hydrocarbon gases such as H2S and CO2. The total yields of C1-5 for the two samples are almost the same, 30-40 mL/gTOC, but individual gaseous hydrocarbon is different. The shale has much lower C1 but higher C2-5, whereas the coal has higher C1 but lower C2-5. Hydrocarbon gases formed during low-mature stage are very wet.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s of methane range from -40‰ to -50‰ (PDB), in good consistence with empiric criterion for low-mature gases summed up by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 The generation characters suggest that the low-mature gases could be accumulated to form an economic gas reservoir, but most of them occur only as associated gas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和δ~(13)C值随海拔而变化的相关关系,沿着海拔450 m的贵州茂兰至海拔1330 m的贵州安顺一线,采集和分析研究了C_3植物——小果蔷薇(R.cymosa Tratt)的叶片。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产生的变化是:氮、磷和钾的含量会在增高,而钙和镁的含量却会降低。植物叶片的δ~(13)C值会增大,其变幅为 2.4‰/1000m。  相似文献   

19.
植物化石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指标常用来反映古气候的变化,然而碳同位素这个指标在特定地区反映气候的定量关系缺乏检验。研究剖面选择自中国的秦岭(34°14'24″N,106°55'30″E)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接近贝加尔湖地区(51°35'08″N, 100°45'49″E)的研究剖面线,选择了3种C3植物(Artemisia scoparia, Ajania achilleides 和 Artemisia frigida),在剖面线上沿南北方向上每隔4'到5'采取一个样点,共选取161个C3植物茎叶样品进行了δ13 C值测定。同时收集了剖面线附近气象站的降水、气温等资料,用插值方法得到每个采样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分析表明:C3植物的δ13 C值分布范围为-30 ‰ ~-22 ‰ ,其平均值为-26.81 ‰ ,该平均值较全球C3植物δ13 C平均值偏正。通过对比C3植物δ13 C与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等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发现C3植物δ13 C、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而C3植物δ13 C和年均温不具有一致性。通过一元回归分析也同样发现C3植物δ13 C与年均降水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y=-0.0077x-24.838,n=161,R2=0.4418,p=0.01),与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y=0.7328x-28.806,n=161,R2=0.3685,p=0.01),而与年均温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y=-0.0461x-26.756,n=161,R2=0.0232,p=0.01)。在本研究区C3植物δ13 C对年均降水量和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响应十分显著,而对温度的响应不明显。研究区具有明显的降水和温度的梯度分布特征,是验证植物碳同位素与气候关系的理想场所,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其地面上的植物碳同位素息息相关。研究也说明,在本研究区或其他气候植物组合相似的地区可以利用古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来定量或半定量地反映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该种方法利用离子色谱仪的电导检测器与电化学检测器串联 ,十几分钟即可连续完成水中S2 - 、SO2 - 3 、SO2 - 4、S2 O2 - 3 的测定 ,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方便、灵敏、选择性好等特点。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 :S2 - 12 5 μg/L ;SO2 - 3 2 2 4 μg/L ;SO2 - 45 0 μg/L ;S2 O2 - 35 0 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 1 5 %~ 6 9%之间 ,能够满足水中S2 - 、SO2 - 3 、SO2 - 4、S2 O2 - 3四种阴离子分析测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