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苏句容青山出露一套下三叠统青龙组和龙山段滨海-浅海相泥岩、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含鱼类、节肢类、菊石、双壳类及牙形石等化石。有的鱼类化石保存在结核中,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埋藏环境。沉积学研究显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阶斯密斯亚阶时期,该区主要为热带浅海大陆架,局部为潮坪。软质海底通常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水富氧清澈,但大风暴或海啸会将海底淤泥掀起,海水因而缺氧浑浊。从化石埋藏保存的状态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呈直挺或扭曲挣扎姿态的鱼类化石以及一些其他生物化石均保存在结核中,埋藏在一层灰黑色富含微小草莓状黄铁矿颗粒的泥岩里。显然,当时一场灾变突发,一股富含H2S的黑色泥浆水团侵入了鱼类等生物生活的水域,毒杀并掩埋了这些生物,经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最终形成包裹鱼类等生物化石的泥灰岩结核。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江苏句容县某金矿区,进行了植物群落含金性的研究,认为在金矿普查中,利用植物群落以及海州香薷和野蚊子草等的含金测量,可作指示寻找金矿的一种手段.该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下三叠统上青龙组碳酸岩,金矿属于与燕山晚期石英闪长斑岩侵入有关的中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该矿床上部矿体己氧化为具蜂窝状构造的褐铁矿、赤铁矿的铁帽.铁帽中含金量约为在几ppm,较富的部位可达几十ppm.  相似文献   

3.
花彩霞 《江苏地质》2014,38(2):200-205
下扬子句容地区的构造形成演化可以分为海相盆地稳定隆降、逆冲推覆、拉张断陷3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句容地区海相上组合烃源岩主要为盆地构造稳定阶段沉积的二叠系泥岩及下三叠统青龙群泥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侏罗系象山组、二叠系龙潭组砂岩储集层和三叠系青龙群碳酸盐岩储集层;区域性盖层为白垩系浦口组泥岩。虽然该区海相地层遭受了多期次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改造作用,对油气成藏条件产生了很大影响和破坏,但研究认为在后期改造相对薄弱地区如该区后缘凹陷,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评价出索墅镇—黄梅桥—陈武地区和句容—行香地区2个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基准面旋回识别技术,根据区域构造旋回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特征,将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作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基于南黄海盆地钻井资料,以岩电组合旋回性特征及特殊岩性(煤层、白云岩、砂岩)为依据,将长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C1—MC5)。连井对比分析表明,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潮坪相、台地相和陆棚相,水体西北深、东南浅。依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和沉积环境变迁,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发育两种基准面旋回充填模式,即上二叠统龙潭组相对稳定的潮坪相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下三叠统青龙组快速海侵陆棚相至稳定的台地相,这些模式可为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地质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京东南郊的珠山绵延分布大块的薄层灰岩层,其层理曲折起伏千姿百态,当地人称“皱纹青石”。经研究考察,该岩层属下三叠统青龙组南陵湖段,是由早三叠世晚期热带—亚热带浅  相似文献   

6.
无锡嵩山三叠系下统青龙组叠层石生物丘及其环境钱迈平,范洪源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关键词:叠层石,生物丘,三叠系,青龙组,江苏TheStromatoliteBiohermsIntheLowerQinglongFm.InSongshan,...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接受了近2000米的上三叠-下侏罗统沉积。上三叠统延长组属于稳定大型内陆湖盆沉积,具有生油,大面积含油的基本地质特点,而形成工业性油藏的地质体是发育在湖盆东西两侧的三角洲沉积体。  相似文献   

8.
新建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4个非正式地层单位;将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解体为6个岩石地层单元;解体中上侏罗统雁石坪群;将色哇组分为三段;将班公湖-怒江带木嘎岗日群解体为4个岩石地层单元;在西藏首次发现(上三叠统姜钟组)纳拉菁耳羽叶;在羌塘盆地首次发现(下-中侏罗统色哇组)辐鳍鱼类化石;新建8个侵入岩填图单位.时代为晚侏罗世一新近纪末期;在班-怒结合带塔仁本一带首次发现了洋岛型玄武岩;新发现了一系列新生代岩浆岩;在班-怒带及南羌塘盆地中发现一些呈串珠状分布的小型斑岩体;发现班-怒带上时代最新的枕状玄武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省下白垩统义县组一几近完整的幼年恐龙头骨及下颌。分支系统分析表明它代表边头类鹦鹉嘴龙科一新属种:侯氏红山龙,并发现异齿龙是边头类的姊妹群。  相似文献   

10.
福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以陆相盆地沉积为主,仅闽西南局部有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分区大致以政和-大埔断裂为界,分为闽西地层小区和闽东地层小区。根据各盆地地层序列及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地层单位可划分为陆相沉积的大坑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梨山组及漳平组和以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象牙群,包括下村组和藩坑组。其中大坑村组相当于年代地层单位的上三叠统卡尼-诺利阶,文宾山组、焦坑组相当于诺利阶上部-瑞替克阶,梨山组相当于下侏罗统赫塘-托尔阶,漳平组相当于中侏罗统巴柔-卡洛阶中下部,下村组相当于下侏罗统赫塘-辛涅缪尔阶,藩坑组相当于辛涅缪尔-托尔阶。此外,文中还论述了各门类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其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区调项目组2007年在罗平县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发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是三叠纪的化石宝库,化石包含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以海生爬行类和鱼类为主。无脊椎动物以节肢动物为主,伴生有双壳类、腹足类、菊石、棘皮动物、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和植物类化石。牙形石研究显示罗平生物群处于Nicoraella kockeli牙形石带,时代上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罗平生物群保存在一个局限的台盆环境中。其化石的特异保存很可能与底层水缺氧和微生物席的密封作用有关。罗平生物群目前是研究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的最好的一扇窗口,也是三叠纪海生鱼类和节肢动物化石保存最好的产地之一,为研究二叠纪末大绝灭后海洋生态系统复苏以及中生代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海参骨片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道了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发现的海参骨片化石5属6种及2个属种未定的形态类型。分析了海参化石属种的历史分布特征,上述化石指示竹杆坡组为晚三叠世沉积产物。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关岭生物群的内容,为探讨中国三叠纪海参骨片化石的分类及演化增加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Cali microbialites near the Permian-Triassicboundary are a special sedi mentary framework whichis formed on the top of reefs or isolated carbonateplatforms after the end-Permian extinction. Cali mi-crobialite in South China was first found by Lehr-mann (1999) in Bianyang, Guizhou. Al most si multa-neously , Kershawet al .(1999) reported cali microbi-alites in East Sichuan. Discovery of Permian-Triassiccali microbialites in South China has attracted muchattention. Based o…  相似文献   

14.
洪友崇 《地质通报》2006,25(5):560-564
记述了原长翅亚目化石(Protomecoptera Tillyard,1917)在中国陕西铜川中三叠统中的首次发现,填补这个亚目化石在中国的空白.根据脉序特征,确定是2个新属、种:Glytochorista martynovae gen.et sp.,Phyllochorista orientis gen.et sp.nov.,属这个亚目的汤姆蝎蛉科Tomichoristidae O.Martynova,1958,从而将这个科的化石推向最高层位,即从早二叠世推向中三叠世,跨时5000多万年.从这个意义来讲,对研究该科从古生代晚期向中生代早期的演化有一定的重要参考价值.化石采自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下段上部灰绿色泥页岩.新属、新种属于陕西昆虫群(系中三叠世陕西动物群或陕西生物群的一个化石门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时代相当于欧洲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15.
杨铁汾  赵江天 《地球科学》1994,19(4):421-426,T001
在甘肃合作地区早三叠世地层中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共属3种,共文描述了2个新属3个新种。它们位于斜坡脚-盆地的深海沉积环境中,与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Claraia共生,其下部有具早三叠世面貌的孢粉组合。经能谱成成分分析,这些化石为钙质。这些钙质微化石的发现使钙质超微化石的时代分布的可靠记录延至早三叠世。为今后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及钙质超微化石的演化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资料。文中依据所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对沉  相似文献   

16.
湖北崇阳钙质微生物岩产在二叠纪末礁相绝灭界线之上, 绝灭界线之下即为晚二叠世长兴期的海绵礁灰岩、棘屑灰岩及藻有孔虫生物碎屑灰岩.微生物岩基本上由中粗晶-微晶方解石组成, 主要沉积构造有“花斑状构造”及藻叠层构造.目前微生物岩中发现的化石主要有球状菌藻类化石、介形虫、微型腹足、双壳、鱼牙及分类位置尚无法确定的棒状微型化石.微生物岩中已发现有牙形石化石: Hindeodusparvus, H.typicalis和H.latidentatus, 从牙形石的类型及产出层位分析, 崇阳钙质微生物岩的下部属于晚二叠世长兴期, 上部为早三叠世.崇阳微生物岩在沉积特征、生物组成及牙形石带上均基本可与华南其他地区已发现的微生物岩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Guanling Biota: A Rare Biota in Sea Early Late Triass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anling biota has been found at the bottom of Wayao Formation of Upper Triassic (Carnic stage) near Xinpu town, Guanl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There are a lot of crinoids and marine reptiles, which is a characteristic of Guanling biota, including ammonites, bivalve, brachiopod, fish, conodont and plant. These fossils are featured not only with the large quantity, but also with their extraordinary perfect for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an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y and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Guanling biota.  相似文献   

18.
山东基岩区三叠系一直缺少化石依据(隐伏区已发现三叠纪化石),前人在该套地层底部发现了铱等元素异常,认为可作为划分三叠纪地层的时代依据。在1/25万《淄博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该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孢粉化石,结合铱元素等异常特征,经区域对比确定其时代为早—中三叠世,认为区内原“孙家沟组”相当于华北地区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原“刘家沟组”则相当于二马营组。  相似文献   

19.
文中描述的遗迹化石是河北区调队1/25万萨噶幅(2001年)和中国地质大学1/25万江孜幅、亚东幅(2002年)野外地质调查过程分别的。遗迹化石的产地和时代是:萨噶和吉隆附近的晚白垩世,冈底斯弧前盆地日喀则群昂仁组复理石(化石点1);和产自康马地区马拉雅拉轨岗日带晚三叠世捏如组,早中侏罗世田巴群,早白垩世加不拉组和晚白垩世宗卓组复理石(化石点2),少量标本产自北喜拉南带岗巴?定日晚白垩世岗巴村口组(化石点3)。文内共计描述上述地区中生代遗迹化石12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包含4个未定遗迹种其中多数(5个遗迹属,7个遗迹种)为首次在中被发现和描述(包含有两个新遗迹种)。本文详细研究了各遗迹属的行为习性特征,其中数(有9个遗迹属)过去经常产于世界各地中新生代深海复理石内,根据不同的埋和保存环境它们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浊流形后(Post-turbidite)形成的遗迹,它们都是深海食沉积物动物的觅食(Fodinichnia)和游动的牧食迹(Pascichnia)如Gyrophyllites,Phymatoderma,Helminthoida和Phycosiphon,它们的主要特是都具有主动回填构造(active backfill);另一类为流形成前(Pre-turbidite)形成的雕画迹,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生活时期形成复的多孔的水道系统,并在其中培养细菌形成园艺式(Gardening)觅食或称为耕作迹(Agrichnia)Megagrapton,Rhabdoglyphus,Helicorhaphe,其中还包括适应低氧环境的化学共(Chemosymbiosis)类型如Chondrites和Cladichnus。在描述的遗迹中还包括住兼觅食(Dwellingandfeedingstructures):Schaubcylindrichnus和Syringomorpha以及一种经常趋向水流的停栖迹(Cubichnia)Sagittichnus。深海相中生代复理石地层(尤其晚三叠世,侏罗白垩纪),在我国除西藏地区特别发育外,内地其他各省区很少发育,因此上述中代遗迹化石资料显得特别珍贵,研它们相信会对今后西藏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0.
发挥资源优势创建三叠纪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4,21(1):2-5,15,F003,F004
本文建议在贵州西部建立三叠纪地质公园(简称三叠纪公园),并力争建设成为世界级地质公园。三叠纪公园的主体内容是贵州龙动物群和关岭生物群,其主要生物化石是海生爬行类和棘皮动物海百合。深海一陆地不同环境形成的各类沉积地质遗迹和其它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其补充内容。发育在三叠纪地层之上的已有著名旅游景点(黄果树瀑布群、龙宫、天星桥、关岭河峡谷、花江大峡谷)可以带动三叠纪地质公园的开发。三叠纪地质公园可补充世界地质公园的内容,是地质公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